贾平凹坐佛读后感锦集56句-读后感
引导语: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关于贾平凹,你了解多少关于他的知识呢?
概述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生平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23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作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在合阳县的梁山,有一个千佛洞,“文化革命”中遭到毁坏,早已无人光顾,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我去了一次,拜见了那个混沌佛像。
梁山横亘合阳县城北百里地,千佛洞位于东峰。西峰是武帝山,山上庙宇重建,香火旺盛,是渭北的旅游胜景。我们一行游览了武帝山后要返回西安了,接待的人才说出了还有个千佛洞的,当然我又来了兴趣。接待人说千佛洞虽是金代物事,却早已毁坏,数年前他们去过一次,除了山高地险外,已没有可看的了。但我却总是丢心不下,感觉里应该是去一趟的。于是,让同行的人都回去,我执意留下来。
翌日一早,我同接待的一行八人开车到东峰下,徒步上山。东峰比西峰山势要缓,走到半山,荒草里有一堆一堆人工打凿后的乱石,明显是昔日庙宇的台基,仰头看去,东峰高耸在青天之上,树木葱郁,而两边隆起浑圆的东西土梁缓缓漫下,犹如仰躺的人体双腿,两腿中间,突起一个崖包,崖包下生一道溪水。这绝对是好的穴位。前日登西峰,武帝山拔地而起,立于峰头看合阳
我们继续往山上攀登,虽是五月天气,太阳非常火毒,路也几乎没有,只能在没膝深的乱草中寻找时隐时现的羊肠小道,而到处黄瓣红蕊的叫做红眼棘的拉扯着裤腿和衣襟,野蜂飞乱。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十分得意;可能是几十年了吧,我是第一个外地人来登临此山的,为佛而来的,即就是千佛洞里什么也没有了,那就捡一块洞里的石头也是好的。这么一想,倒觉得世人则要嫉妒我了,便涌出一句诗来:平凹携得佛石回,满山怒开红眼刺。
在接近峰头时,路全然没有了,挡在面前的只是一堵崖壁,手脚并用从那崖壁缝里爬上去,上面的野草更深,几乎人一猫腰就没有踪影了。我从来未见过这么好的'草,草是野的,长得肆意而自在,许多飞虫就在脚下飞溅开来,我总是用树枝拨打着面前的草,不忍心踩坏了它们。已经能看到远处西峰顶上的树林子了,尽是柏树和槐树,陪伴我的人说数年前山上的树都枯黄黄的,今年一来树却苍翠,不知是什么原因。千佛洞就在树林子里,即使走到跟前也是难以发现的。但是,怎么才能走去那里,他们却全然迷惑了,面前都是悬崖峭壁,可能不久前有场大雨,草皆倒伏像长发一样,不知道哪儿可以通行。他们依稀记得数年前是从山后绕过去的,经过了一块像龟的大石。我们就往山石绕去,果然见一巨石如龟,我惊喜称这石为“仙龟指路”。可绕到山后,却是离西峰顶相当的远了,更难识辨去千佛洞的路。大家四处觅寻,折腾了半天,我突然觉得有仙龟指路,肯定是没错的,提说到龟石下往上找看有没有路。折回来,出奇的是龟石上竟真有一条毛路,毛路带我们又转到前峰崖头,前峰崖头上却又没有路了,几个人便又怀疑是不是还得从后山绕。他们又去了后山,我累得实在不能走了,坐到崖头处一块石板上歇息,忽然看见崖石下似乎可以通往千佛洞处,就走下去。越走越觉得是一条小道,虽然草埋没了路面,且时有塌方断阻或荆棘横生。我忙呼喊:路寻到了!竟兀自沿路深入,钻进了树林子。
林子里阴凉了许多,渐渐能看到一些残垣断壁,而路面上就生有许多拳大的鸡蛋大的蘑菇灰色球,洁白如玉。千佛洞到底在哪里,林子密得无法辨识,我却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只是随脚走,而且再也没了疲倦,似乎曾来过这里似的。抱着树向上爬了一气,一仰头山崖就在脸前,旁边是有了几个洞窟,但洞窟里什么也没有。折身从崖上更窄的地方走过去,攀树往下一望,崖石直立立下去深不见底,估计这正是主峰险要处了,千佛洞必在附近。才一静神,一只鸟在前边鸣叫,循声过去,鸟影是没有的,一个洞窟豁然地出现在眼前,急扑进去,搭眼就瞧见了无数的佛像,我已跪倒在那里
这时候,后边的六人依次也寻到洞中,他们感慨着我有佛缘,是客人领着主人寻到千佛洞了。我不免也轻狂起来,说了许多得意话,等到他们看过佛洞,哀叹一番,这佛洞已无法再修复了,就出洞去看别的风光,我和马栋、马河声依然留在洞内,再观赏着,评说着。奇异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首先是马栋突然发现了在方柱的一侧上刻有一佛,他说:瞧,谁个来拜佛把他自己也刻在这里了!我和马河声一看,惊得同声叫道:这是一尊最好的佛像啊!激动得抱在一块,跌在地上。方柱的这一侧原本什么也没有了,现在却是在最光亮处,半人高处,刻有一佛。此佛极可能是刻佛人在刻凿时仅刻凿了个毛
我们在返回山下了,可我恋恋不舍,想这千佛洞要恢复是完全不可能了,与其让这尊佛像还留在这里实在不忍,欲请它回去香火奉供,但我又没办法请回它。我再次拜揖了它,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洞窟,一路上对天祈
回来,我不愿意对人讲这尊佛像的价值,但我又怎能不逢人讲说呢?合阳的梁山正是因为有千佛洞而为名山的,千佛洞正是因为有了这尊佛像而具有了价值的,而凡能拜见到这尊佛像受到昭示的,必会自己修心成佛的。
贾平凹,一位优秀的作家,关于贾平凹其人你了解吗?他的作品又有哪些呢?
贾平凹简介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自然。
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贾平凹在他最新的长篇小说《高老庄》后记里,夫子自道地说:我是失却了一部分我最初的读者,他们的离去令我难过而又高兴。”这是实话,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老贾又说,“我得改造我的读者,征服他们而吸引他们。”这也许仍将是事实,然对于我而言,我却更愿相信:强弩之末的贾平凹已无法通过征服来吸引我了,虽然我仍将是他的读者。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看一位曾被认为是最具有天赋、最有特色的大作家如何一步步地走火入魔——这也许是一桩如同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般的残忍快事。
“子路决定了回高老庄,高老庄北五里的稷甲岭发生了崖崩”。将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一次自然界的突变整合到一起,这便是《高老庄》开篇第一句,读起来还真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什么的。高老庄这个古怪的村庄是省城大学教授高子路的故乡,他此次携再婚之妻西夏回故乡的目的是为父亲做三周年的祭奠。在高老庄,他们将与子路那个离婚未离家的前妻菊娃、地板厂厂长王文龙、残疾却有异赋的儿子石头,以及子路小时的同学蔡老黑、苏红和无数令西夏遐想的碑文相遇。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神神鬼鬼、饮食男女,最后归结为一场变迁时代里的乡村混战。看上去倒也煞是热闹,但前松后紧的结构,游离不明的暗示与隐喻,人物性格上的矫揉造作,过份纠缠于一些下作举动的津津乐道,都使得这些热闹在很大程度上只让人感到了沉闷和压抑。
作为象征意义上的高老庄,是子路生长于斯的故乡,那里的人据说都是最纯正的汉人,却长得十分矮小粗鄙,一代不如一代。因而子路为了“更换人种”,为了一种迥然的生活,早年有幸离开了高老庄,并成为堂堂大学教授;但当他多年后再次回到这一偏远的小镇时,旧的文化、旧的环境和旧的人群却使他一下子又倒退到了从前,恢复了种种毛病,如保守、自私、下作、窝里斗、虚伪等等。从这一层面上讲,老高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旧的文化的衰败的人种和退化”(贾平凹语)。这样的立意自然有着与作者水平相当的深刻反思意识。然而反映到小说的具体撰写中,我们却更多地看到了混沌、絮乱、矫情和牵强附会。比如小说中曾多次出现的飞碟、神秘的白云湫、未卜先知的残疾儿石头、一块据说是死者馈赠的发卡,作者显然想赋予他们和它们某种象征和寓言,但缠七杂八的琐事描述和牵强的象征本身都是如此力不从心,犹如一个竭力想加快速度却不慎走火入魔的练功者,他的胡言乱语不但让我们领悟不到真正的'练功心法,反而会导致我们和他一起走火入魔。(同时,这些魔幻主义色彩的物什,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了《废都》中那头哲学家般的画蛇添足的牛——败笔是也!) 而小说结尾处,当城里人西夏毅然要留在高老庄,而乡下人子路只得独自回城时,我只读出了两个苍蝇般的文字:矫情!?
无可否认,贾平凹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高老庄》的语言依然让人读起来有行云流水之势,保持了他惯有风格。但令人伤怀者仍是平凹在《后记》和他与孙见喜的谈话中多次表示,“我的努力是要走出这人工的编排,即使是聪明绝顶的作家,他笔下的故事无论多么美妙,也不及上天安排的真实人间那么大和谐大有序,这是历史的大壮大美。我总想偷偷接近这个境界。”追求自然是对的,可就《高老庄》来看,贾平凹依然徘徊于《废都》、《白夜》和《土门》等作品的阴影中,他还远没有跳出走火入魔的太虚幻境 ,用孙见喜和他开玩笑的一句陕西话来说,那是“前头死顽缠,后边鬼吹火。”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作品
《商州》《逛山》《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油月亮》
《白夜》《土门》《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小月前本》
《天狗》《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 贾平凹卷》《故里》《匪事》《酒》
《病相报告》《秦腔》《高兴》《情劫》《丑石》《祭父》《好读书》
《静虚记》《贾平凹自选集》《古炉》《带灯》《泉》
《太阳路》《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地平线》
散文集:
《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坐佛》
《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
《平凹与三毛》《我是农民》《天气》《敲门》
《饺子馆》《走虫》《月迹》 《艺术家韩起祥》《做个自在人》
《走山东》《说话》 《商州三录》《造一座房子住梦》《访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93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