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传道人的楷模读后感汇合56句-读后感

圣经的读后感【篇一】

终于看完《圣经》了,可以写读后感了。

说实话,我感觉《圣经·旧约》没有《圣经·新约》好看(这可是大实话呀,鼓励一下。)

为什么呢?因为,旧约写的我都看不懂,什么耶和华上帝给这个人满足一个愿望呀,承诺那个人一件事,看得我头都晕了。而新约就不一样了,耶稣能为好多人驱走身上的鬼,能为好多人治病,可厉害啦。

只不过旧约、新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让我相信了有上帝的存在。只不过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所谓的“伊甸园”的存在。按说应该有吧,即使没有,人们随便找块空地种上些树,挖几条河就行了。

我挺敬佩摩西的,他能那么老远从埃及把以色列人带到以色列,真的很不容易。只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帝只与摩西说话,不与我说话?我想这个问题我应该好好的问一下上帝(前提是我得见到他,真不知道他能不能大老远从天堂来到我家,我目前还不想上天堂呢)。

新约其实也有我看不懂的地方:为什么有人摸了耶稣的斗篷耶稣就觉得能量外泄?为什么耶稣能知道鬼附在了谁身上,而我不知道?……一大串又一大串的问题停在我的脑袋里,我的脑袋都被撑大啦。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解决掉这些问题,如果让问题的答案停在我脑袋里,那就好啦(答案占的空间比较小,呵呵)。

圣经的读后感【篇二】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圣经》已被译成2023种语言,每一年的销售量比任何一本书的年销售量都要高得多。

我读完《圣经故事》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历史书,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纷繁复杂,只通读一遍是很难完全理清头绪的。但是它所分的《旧约》和《新约》这两个部分是非常清晰的:繁杂的《旧约》就是一部犹太家族史,讲述的是犹太人和“他们自己的”严厉的上帝耶和华;而《新约》则是几个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的”上帝变为全人类的上帝,把一个严厉的上帝变为一个博爱的上帝耶稣的过程。死亡和矛盾无处不在。上帝爱人类,那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为违背他或者拜了别的神而摧毁人类?在同一个“博爱”的上帝名义之下,善和恶都在进行着,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上帝。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教师和同学都缺少的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现在的教育是缺少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有的同学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他们不爱父母,老师,更爱变形金刚和明星偶像。

读完《圣经故事》我发现犹太人真聪明。他们不仅发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而且当今的犹太人还非常会赚钱,如果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国人都很自豪。那么,无论从整个历史还是现在的世界形式来看,不得不承认犹太民族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造就了历史上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所罗门和耶稣这样一些伟大的先知和君主;马克思可以说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犹太人;其次是作为科学楷模与象征的爱因斯坦;又在经历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后成为当今控制世界经济的强族。《圣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部最璀璨的杰作之一。《圣经故事》开卷有益。

圣经的读后感【篇三】

首先,上帝是绝不可轻慢的。你想见他之前一定要先让他知道,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道理跟我们要去动物园看熊一样。管理员人叫你一路不停大声说话,不然就要弄出声响,好让它知道你的存在。如果你静悄悄跑到它身边,然后像老朋友一样“嘿”地一声同它打招呼。那么,惨了,你必被它撕碎。与上帝交往,也一样。上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想见上帝前必恕罪,严格按照它规定的方式进行。而又为什么说“你能见到上帝,又不能见到上帝”?某一段时间,你可能会有圣灵充满你,这时候,你就同上帝很接近,犹如它降临到你面前一样,但上帝即是天地万物即是大自然,充其一生,你也不能看尽上帝的全部面貌,你至多只能知道极小的一角。所以说,见到上帝是不可能的。

怎么判断是不是真的灵?这世界有许多邪灵,恶灵阻挡着你接近上帝,而他们的伪装术又如此高明。这时,你就很容易被误导了。有一个方法辩明,你可以问对方,你承认耶和华即是天上的神么?承认,即是正灵;不承认,就是邪灵了!

平安 恕罪 相信 不虚伪

信耶稣会得平安。这平安有三层意思:一是恕罪后的平安;二是工作中的平安;三是有自信、有信念的平安。有一个例子,一个英国男子在船上遇到暴风雨,几乎把船掀翻。在这生死一瞬间,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桌上的一本圣经。他的心稍微平静,在这最后时刻还能碰到同教中人,有着相同信仰的伙伴让他心安不少。接着,他观察到这位老妇人在祷告,而脸上是一片奇异的宁静,丝毫不为周围险恶处境所影响。他惊异极了。事后,他跑去问她。她说,她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个二女儿。大女儿前年死了,上天堂去。二女儿在英国。仁慈的主要是想带她去天堂,那她就去见她的大女儿;要是想让她见二女儿,那她现在搭的这船就是去英国看她二女儿的。他明白了,这就是平安,有着坚定信念的平安。

我们每个人生来或多或少都有罪,只有信耶稣,才能让耶稣的血为我们洗清罪过。传道者讲他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很聪明,却因为这点而骄傲,在他同伴之中处处显耀。这即是罪,只有恕,才能清罪。所以不要认为你即不偷不抢更没做伤天害理的事,就是没有罪的。连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都有罪,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从小到大,我们都不知道犯了多少罪。

先相信上帝的存在,再慢慢

要做上帝喜欢的人,不做他讨厌的人。上帝讨厌、厌恶的是什么人呢?那就是虚伪、伪善的人。那种满口满脸赞美主,其实在心底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从来把自己放第一而不是把主排第一的人。

信任 爱心

保罗所行有信任与爱心。

信任,无论是对亲近或疏远的人,都应该具有这一点,传道者举了两个例子。

有一个人,他一无所有,准备行窃。他就想到一个办法,物色好某一户人家。在进去之前先敲门打招呼,确认无人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敲了门,说:你好,有人么?没想到里面传来一个客气的声音“请进”。他吓一跳,急中生智说他口渴了。主人说水在那旁你随便喝。他仔细看了主人一眼,原来是个瞎子。他这下放心了,东瞧西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发现有很多古董。拿了之后说了声“谢谢”就要走。这时,主人说,请你等下,后面厨房上有几个梨子,你拿去可以在路上解渴。就这一句话,他动摇了。他悄悄放下东西,问,你就不怕我是个坏人么?盲人回答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在过去有可能是由坏人变的,坏人也可能在未来变成一个好人。更何况,我从来没见过坏人。他感动了。由于这份信任,挽救了一个濒临犯罪的人,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还有一个反面例子。一个犯了罪的囚犯把捡来的小刀交给典狱长。狱长不相信他,一口咬定说他准备用这把刀逃狱。到最后,这个人就真的越狱了。这就是不信任的报复。

爱心,爱与自己亲近的容易,爱陌生的难;爱美丽的容易,爱丑陋的难;爱富有的容易,爱贫穷的难;爱朋友容易,爱敌人难。

梵高,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他在世时,很贫穷。有一次他游说到一个小画廊主买了他一幅作品,那人给了他五镑元(现在这作品就不得了了)。他饥寒交迫,正准备拿这钱去买些吃的。一路上,有一个小女孩向他乞讨,他看着她那单薄的衣服,单薄的身子。心想,这大冷天的,这么小的女孩在向人寻求帮助,多么可怜。他马上就把钱全给了她。也不管他自己还欠着债,饿着肚。在别人眼里,可能只知道梵高是个有名气的画家。但在那个小女孩心里,梵高无疑是有爱心的,因这颗心而显得多么高尚。

急别人所需,慷慨献出自己全部。这才是真正的爱心。

敬畏神

凡人对神都必须存有敬畏之心,这点很重要,也是我们毕生要学的功课之一。

圣经里有三个典型的人,他们是真正敬畏神的。这三个人分别是挪亚、亚伯拉罕、约伯。

世间充满了罪恶,神后悔他所创造的。只有挪亚是个义人,神与他同行。最终他全家都在挪亚方舟里得救了。挪亚传道一百二十年,即使没有人相信,他依然相信着他的上帝。

亚伯拉罕与他妻子都九十多岁,无子。要知道九十多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但神使奇迹发生,让他们晚年得子。然而,神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他二话不说就要执行。要知道,他本来是有很多理由怀疑上帝的。既然要我杀死儿子,那当初又为何给我儿子,白欢喜一场;而世间又哪有父亲杀儿子的道理。他有一大堆理由,但是他并不辩解,只因他敬畏上帝。有理由的沉默是最高的智慧,在上帝面前,你同他是什么关系?竟使他为了让你们得到赦免,为了挽救你们,不惜以流血牺牲自己成全你们。这又有什么理由呢?世间的某些事,本来就不需要理由的。亚伯拉罕是,上帝也是。

约伯,他完全正直且敬畏神,远离恶事。因撒旦的缘故,神使约伯丧失儿女和财产,并使他长毒疮。在这一切事上,约伯也不舍弃神。但他有一点不好,以他的言行以为义。要知道这也是上帝赐予的。很多时候,我们能与不能皆是环境所使。上帝让你有舒适的环境,你不必去偷去抢也能过得很好。但当你饥寒交迫一无所有那会,可能就不一样了。你能为义,不要主观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是上帝使你这样行了。最后,他在上帝面前自卑。

这三个敬畏上帝,对上帝永远忠诚的人,都是日子满足而死的,终得善果。

天路历程读后感1

此书是17世纪英国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的代表作,班扬在内战时期参加了议会军队,后来他成为清教徒牧师。当时政府禁止不信奉国教的人自由传教,班扬于1660年被捕并被监禁12年之久,直到1672年才获释。

《天路历程》这本书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确实是极其宝贵的经典之作。读起来心里有很大的感动,灵性也感觉有所复兴。虽隔这么久的文字还是能清楚真实的表白今日基督徒的种种经历。他所遇见的困难,是我所遭遇的困难。他的失败,也是我曾经历过的失败。而他每一次的灵性复兴,也带给我极大的喜乐及盼望,因为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都在世界上奔波。

从故乡“毁灭城”逃亡至“天国城”去,一路上经过“绝望泥潭”、“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堡垒”,一路上胜过“无神论者”、“愚昧无知”、“聪明先生”、“马屁先生”、“爱钱先生”等的纠缠,最后到达天国朝见天国无比荣耀的万王之王……我今天也在“毁灭城”中其中充满了浮华、名利、欲望、死亡、无知、金钱,也是一样的目标,努力到圣城享受安息……

“基督徒的人生是征战的一生,天国是努力的人进的”,是这样的,但现在似乎太安逸,没有太多这样的感觉,都是祝福的话,蒙福的结果,连传福音都会讲到神赐给我们健康、平安、事业、家庭等等,忘记了主说要背起十字架跟从他走舍己受苦的道路。

基督教的五大纲要中很重要的不就是主的“受死”与“复活”。不论在重生得救时还是在成圣时,这些都是要在争战中不断成熟的!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十字架是基督徒永远的荣耀,十字架又是最耻辱最残酷的刑罚,唱是这样的,有时还是以福音为耻的,不然怎么没负担认真传福音呢!在这个时代做光做盐,就是荣耀与羞辱,喜乐与悲伤并存的过程。

信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继续学习《英国复兴领袖传》里的人物!

天路历程读后感2

不知道是否因为是作品为古典文学名著,所以翻译过来后完全没有了“古典”作品应该有的韵味。说实话,语句读起来不是很美。所以仅就内容说一下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以毁灭城出身的基督徒为主角,讲述了他走天路的经历。第二部以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为主角。

作为一个生活在无神论环境中的人,在我看来,第一部要比第二部好太多太多。在第一部中,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物、甚至他们所说的话都有非常有代表性,它们和故事本身都有较为深刻的寓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浮华市。浮华市有些影射现实世界,里面贩卖的都是物质和罪恶,里面居住的人都是些狂妄又无知的小人。而更为讽刺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不对的,所以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盲目”说自己把别人的罪恶看得清清楚楚,“纵欲”说自己再也忍受不了别人了,“无用”说世界上不需要这种人。他们所说的话恰好证明了他们的缺点,正应了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又咬牙切齿。只可惜作者没有对所有浮华市的陪审团成员们用这种妙到好处的语言描写,甚至有几人的言行是和自己的名字相符的。

同时,作者并没有否定“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现象,一些不好的城市偶尔也会出现几个盼望神的人。例如忠信、盼望。但在第一部,这样的人物少之又少。

可能是因为第一部太出色了。所以作者在讲述第二部的故事时只好另辟蹊径。这一次,故事里涌现出了许多出身于不好城市的天路客。第一部时,主角一路上基本孤身一人,有人相伴的时候不多。而到了第二部,女基督徒从出发时就有伙伴,越到后来越多,甚至有一个名叫“大无畏”的勇士保护她们。因此,她们在天路上遇到的试探和危险少了,而大无畏倒是增加了不少显示英勇的桥段。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的故事情节丰富了,但寓意性却大大降低。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

另外,书中大片大片的神学讨论感觉很枯燥——即使对我这个有神论的人而言。另外,我在把书读完之后,整理了书中所出现的所有地名、人物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话语和场景,本以为轻轻松松,结果没想到居然有将近四千字。

天路历程读后感3

真没想到英国的古典文学也有这么好看的,班扬的《天路历程》虽然算得上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传教册子了,但也完全可以当作英国版的《西游记》来看。

唐三藏说“我从东土大唐来,往西天取经”,基督徒(《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说“我从毁灭城来,往锡安山去”,基督徒没有时刻陪伴左右的徒儿,但在途中与其它的天路旅者分分合合,亦无寂寥孤单愁。师徒四人路遇九九八十一造磨难,基督徒途经灰心沼、死阴谷和浮华市集千万劫。

想起当年小说史课上讲到《西游记》,记得老师说它的主旨有三种说法,其中一个是“游戏说”,还记得说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心魔”。那节课我听得都傻了,原来一部打小最爱看、一到寒暑假就8集连播的《西游记》居然这么深奥。接得地气,入得云间,欢乐的得,深刻的得。相比之下,《天路历程》没有那么轻松,强烈的宗教色彩是困住故事的雾,你潜意识地紧跟基督徒前行,否则就会迷路。

书中涉及了很多圣经里的人物和情节,我实在了解不多。但看到开头处宣道师提到“窄门”着实让我欢喜,法国作家安德烈。

纪德有一本小说就叫《窄门》,一年前我非常头疼地完全没有看懂。模模糊糊地感到好像是个把爱情和宗教搅拌在一起的故事,作者把二者的混合物抛到很高,我却遗憾地被甩在了外面。现在想想,是我对基督教故事的背景了解得太少,那时还不知道窄门的隐喻。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班扬是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笃信圣经。因不信国教,被关押在狱中达12年之久,其间写出《天路历程》。他在整部书中运用梦境的形式,基督徒通往天堂的朝圣旅程全部发生在叙述者的梦中。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笃定的班扬宁愿入狱也不放弃信仰,反而在狱中独自写出一部英国版的《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全都在梦里,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梦那么宽,梦又那么窄。

天路历程读后感4

《天路历程》,一本充满着智慧和博爱的书籍,书里面一行行语言优美的文字,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场景,一个个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坚定不移的天路行客,一条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它把《圣经》的智慧由表及里、有此及彼地表达出来,而且通过故事中人物对话的方式更是让原本比较高深的《圣经》智慧能够为一般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虽然说读这本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可是我依然想通过用一些语言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赞美之情。因为我曾经在这本书中得到相当大的启发,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感觉人洒脱了许多,也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天路历程》告诉我要在困难挫折面前优雅前行,告诉我在交友的时候要善于分辨那些是益友,那些是损友,告诉我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客观而理智地看待问题,更告诉我只要生命还没有结束,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的可能性。我由衷地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班扬,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能够揭示这么多的大智慧,也为他早年的不幸遭遇感到遗憾。

《天路历程》更指引我们要向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里面显现的那种博爱和宽容更是令我感到很温暖。现代有很多的人在绝望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而《天路历程》却告诉我们“被别人杀害只能摧毁我们的肉体,而自杀却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都摧毁了”,自杀只能解决肉体上的痛苦,而心灵上的痛苦却永远存在。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够抚平心灵上的痛苦,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爱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博爱,而且他宽容一切曾经犯过错但是现在已经悔改过的人,他把他的爱无条件地奉献给世人。现在的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脆弱了,而这本书正是给你一种精神的食粮,让你从心里上感到温暖,让人感觉到世间中最重要的是爱,而不是一切物质性的东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使我们的物质财富和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步发展,我们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衡,更能够爱自己爱别人。

每读一章的《天路历程》,就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从这本书里,我学习到许许多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知道我应该学会多一点的宽容,多一点的感恩,多一点的付出,多一点的奉献,我也学习到了许多许多的优秀语言而这些语言都在我的身上发挥着作用,成为我的人生导向,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

当有时候空虚寂寞的时候,总想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而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因为有时人的人的精神状态是有周期性的,当处于情绪低潮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些东西来刺激一下自己的神经,让自己不要在低潮的时间太长,真的很无聊的,而且还会觉得自己很颓废。所以当我烦的时候,走到操场去跑几圈,出一下汗就OK了。或者是看一两部喜剧片就能开心得起来了。

天路历程读后感5

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读好书,而且要反复读,把书的精华读出来。《天路历程》的作者约翰·班扬只读过《圣经》,但他领悟到《圣经》的内涵,写出了这部惊世巨作,成为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翡翠。

这部书以基督徒的旅程为线索写了宗教、哲学和认识的涵义。从多方面探索现实。文中的基督徒在人生中迷失了方向,去上帝那里寻求解脱,在路上他遇到了其他天路客,他们互相帮助,一起制服了魔鬼,并躲过重重诱惑,心智也坚强起来。基督徒最终摆脱了生活阴影给他的负担,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一名上帝的臣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战胜强敌,就必须有坚强的信念和铁一样的意志。肉体可以被毁灭,但信念会永远闪亮,在天空中永生不灭。

让我们共享《天路历程》的精彩,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翻开《天路历程》,去感觉去体会那闪耀着哲理光辉的文学精华。

天路历程读后感6

天路历程这本书是很多基督徒都听过的一本书,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学里面一部非常著名且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清教徒约翰~班扬在狱中所写的属灵著作,据介绍这本书是除了圣经以外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属灵著作,在全世办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有过几次想拜读它的想法,有一次甚至拿到书来,却因为时间有限,而没有享受这本书带来的益处。但是好书是会一次次吸引你的注意力,因此我再一次借到这本书,并且带着追求渴慕的心,来读它。

接触过神学的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就是有时候读浩大的神学著作时,有时会觉得很累,力不从心。因为神学书籍里面有许多让人要思考或者很难弄明白的思想,所以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没有吸引力。但是天路历程这本书是属于小说类型的体裁,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并且让人爱不释手。

这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主体,讲述了是一个住处在将亡城,名叫基督徒的人,因着体会到罪恶的苦果,看到了这个城市将来所要面临的审判,所以心里感到无比的苦闷与忧伤。因着他表现出来的痛苦与烦恼的情绪,以致于他的妻子和孩子以为他精神出问题了。他得到一个传道的启示,要去行走天路,脱离这个世界所带来的审判。他本想带着他的妻子与孩子,但是他们却不懂得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最后他一个人独自前往窄门。在去到窄门的途中,路过灰心潭,差点淹死,但靠着信心,还是顺利到达窄门,进入到天路的历程中。在行走天路的路上,他既经历恩典,但更多的是经历了各样的危险,困难,恐惧,诱惑,绝望。而他所经历的恩典与苦难,正是映照出每一个走天路的基督徒所必须经历的。只是每个人的.天路历程不一样,就像有一首歌唱的:有的人开了个头,有的人走了一半,有的人走了十分之久。这个基督徒他就是每个人信主的人的楷模,因为他独自一个人,靠着主的力量和恩典,走完了整个天路的旅程,到达了人人向往的天父世界。虽然他的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和困难,但他却最终能够成功。

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相衔接,讲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和孩子受感动,也走上了天路的历程。故事的情节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和第一部分相似,还是讲述了主的儿女们在行走天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险和上帝的保守,最后进入天国的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基督徒行走天路的历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书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世上的人也都是住在将亡城中,我们每一天也都在接触福音,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亲人和朋友。当我们在行走天路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历各样的困难,但我们常常却被困难击倒,以致于埋怨神。我们也会经历各样的诱惑,我们常常会受不了试探,而随从世人行恶。我们常常会觉得神不帮助我们,常常行在死荫的幽谷之中得不到帮助。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着激励,得着盼望,得着力量。我们能知道,我们行走的这条天路,虽然有危险,但主会保守我们,虽然有困难,主会帮助我们,虽然有恐惧,主会加添我们力量和信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天路历程里面的基督徒和他的妻儿,勇往直前的向前奔跑,在自身行走天路的同时,也能使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从我们这里得着见证,一起来得着那上好的福分,享受天国的荣耀。

天路历程读后感7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读完了这则被誉为“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这本名著是作者约翰本扬在狱中十二载心血凝成的杰作,其家喻户晓的程度仅次于圣经。本书讲述了一个坚韧的基督徒为寻求永生而踏上荆棘遍布的漫漫长旅,充满危险,诱惑与灾难的尘世被他一步步抛弃,只为负罪的灵魂在高天之上得到迎接。虽然这则故事在当今唯物主义观点看来早已过时甚至有点愚昧,但是其魅力也正在于此,书中奇特的想象,丰满的形象,以及时时刻刻透露出理想主义的热情,都让这本书超越了时代和信仰的限制,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至今仍光彩夺目。

书中的主人公天路客一开始便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接受传道人的指引离开所居住的注定要灭亡的城市,去往锡安山上的永生之地,卸下身上的重担。但是这条路充满了危险,前方只有一抹光,那方向存在着他惟一的希望。人性的缺点,如固执、善变、伪善、虚荣……。这些都被作者想象成天路客在路途上碰到的路人,他们都在干扰着他前往正确的道路。正是在这过程中,他的信仰越来越坚定,人性的缺点被一一克服。他也遇到了两个朋友,信实与希望,他们陪伴着天路客,人性的光辉被完美呈现出来。

从古至今,人性的丑恶与缺点就从未消失过,它们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之中。天路客走的那段路,其实也可以看成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些阻碍着我们到达想去的目的地,只有怀抱坚定的信仰,勇敢的克服这些缺点,我们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或许在这路上你会孤独,会恐惧,但正如书中所说:“引到永生的门是小的,路是窄的,找到的人也少。”

这本名著的主题便是让人有坚定的信仰。人没有信仰,那么活着便如行尸走肉,没有信仰就不会有前行下去的动力。天路客信仰基督,在路上的危难时刻,他都会虔诚认真的祈祷,他相信主不会抛弃他,所以他也没有放弃,而是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信仰便是他力量勇气的源泉。克莱尔曾经说过:“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没有规定必须要信什么,但是每个人的心底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信仰,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心理帮助,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

书中的另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便是它教诲人们摒弃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时代的诱惑太多,因此走上弯路的人也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们不会自我净化。走错路在所难免,但是很多人却一错到底。天路客发现自己偏离了正确方向后懊悔羞愧不已,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向主忏悔,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到了最后,那些诱惑已经不能在让他分心了。这便是成长,便是得到了救赎与解脱。

看着天路客走完天路历程,我的心灵也跟着接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它引发了我太多感想,我的人生路,我会怀着坚定的信仰,无所畏惧的走下去,相信我会到达那最后的永生之地。

天路历程读后感8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天路历程》看完了。这本被誉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篇章。它同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起被列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文学名著。在文学价值上,它足以和《鲁滨孙漂流记》以及《格列佛游记》相媲美。

对本书我的感受是,作者的文笔很优美又通俗易懂。故事整体情节并不深奥,却可以引发你的深思。你的人生是否有自己要追寻的方向与目标?心灵最终可以停歇的港湾在何处?灵魂啊,我可以让你在何处找到最终的归宿?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我想你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有意义有价值的《天路历程》。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主人公基督徒历尽艰辛奔走天路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他的妻子以及孩子的相关故事。

为了不被身上沉重的包袱压垮直至沉沦。主人公决意离开这个将要被毁灭的城市。他要去走那条天路,去寻求那个永不朽坏的基业。去寻找那个可以让他得到永远的安慰,永恒的安宁,让他获得永恒新生命的地方。

所有人都不理解他,邻居嘲弄,恐吓他。连他心爱的妻子也开始对他越发粗暴,甚至以为他疯了。他悲痛不已。独自踏上了旅程。但是他的救主,把他的眼泪收集起来,装到他的瓶子里这些所收集的眼泪终于浇灌出了果实。他的妻子最后也踏上了这条天路历程(这就是第二部啦!)

亲爱的朋友,希望我们的眼泪不会白流,因真理告诉我们“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大家都感到奇怪,在那个连毁灭之城都不如的地方,他居然愿意出来奔走天路。是啊,我们住的那个地方离太阳更远,因此天气极寒,人的心也更加的麻木不仁不过,即使一个人长年呆在冰山雪窟里,一旦公义的太阳照耀在他的身上,他那颗冷酷的心也会熔化我就是被那公义之光所熔化而逃离那城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01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