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批评的读后感合计96条-读后感
咬文嚼字杂志是专门研究汉字的杂志,有一个栏目是挑错的,连莫言和铁凝都被挑出过错字,两位作家的态度是:欢迎挑错,欢迎批评。
对待批评,两个作家体现了宽广的心胸。有的人可没有两位作家的胸怀,对待批评百般掩饰,不接受批评,也不接受自己犯错的现实。
我国古代有个周厉王,他统治的时代人们的交流是:“道路以目”,他不许人民谈他的错误,也不许人民随便说话,于是大家只能用眼神交流。人民再也受不了了,推翻了他的统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就是这么来的。
与周厉王相反,齐威王虚心纳谏,愿意接受批评,使得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无独有偶,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批评,唐朝才有大唐盛世。
日本是个不接受批评的国家,他们不肯面对历史,把侵入中国改为:“进入”,让日本的青少年看的是篡改后的教科书。在的'问题上日本也不顾历史,一意孤行。
德国也曾侵略国别的国家,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用下跪的方式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面对同样的错误,一个自省,一个狂妄。怎不令人深思呢!
面对批评,知错就改是勇气,百般抵赖是丑陋。今天的德国,依然是科技强国,在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并和韩国,中国的外交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不认错的日本政府将要把日本带向何方呢?
你记得自己上一次面对一个让你泄气或是刁难你、伤害你的人时的情景吗?你是怎样对待这些情况的?结果又如何?以后再遇到这些麻烦时,你怎样以一种平和而又优雅的态度来化解它?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打击我们、反对我们的意见,或是不喜欢我们的人。毕竟现在世界上住着60多亿的人,生活中发生一些矛盾在所难免。有时候让我们恼火的并不是矛盾的起因,而是矛盾触动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出于本能就会反击对方,以此来保护自己。
在这种情绪化的时刻,我们可能会失去自己平时高雅的仪态,不顾一切地回击对方。按说这也是正常的,但是,人是万物之灵,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为何不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我在自己的博客里写过一些文章,有的人喜欢,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后来时常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对待那些对你的文章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的话那么粗鲁,要是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对付他们。”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根本不会为这事跟他们争。”
这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并非易事,一开始遇到批评的时候,我也会立刻回敬对方,但是这样做没起什么好作用,只能让激化矛盾。
我们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自尊心,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自尊心保持在适度的水平,并在情绪中融入智慧的成分,不但对我们的身心有益,还能控制局面不走向恶化。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应对批评的12条经验:
1。宽容
让我们想想,如果是一位智者,他会怎样应对别人的批评?我想,他一定会采取宽容的态度。我们也许并无恶意,但是如果我们失去理智,可能就会说出伤害对方的话来。这时问问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理解、原谅了对方,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三思而行
我有时候在受到别人批评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就会给对方发一封电子邮件,为自己辩解。但是这些感情用事的电子邮件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预期的效果,只会火上浇油。其实这时我们要做的是缓一缓行动,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你可以写下这封情绪化的电子邮件,但不要把它发出去。如果你觉得必须应该和对方说清楚,那就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写一封发出去。
3。争赢了又能如何?
有时候我们回敬对方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一方的观点,如果你发现和对方争论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那就先问问自己:“证明自己正确很重要吗?”如果是,那再问问自己:“我想从争论中获得什么?”当你发现争论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时,也就释怀了。
4。不必反唇相讥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向你说了负面的话,或是对你的态度不友好时,他们是有意想得到你的回应。如果你回应了,那就正中对方下怀。这时我们不应让双方陷入互相攻击的恶性循环,所以不必急于回应。
5。不能口无遮拦
你发现了没有,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跟别人发生矛盾时,人们对此经常是津津乐道,结果是我们要跟所有问起此事的人反复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是多么愤恨一种遭遇或一个人。在这种时候我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对某件事谈论得越多,越会纠缠不清。
比如,我们越多地说自己是如何不喜欢一个人,就会越多地发现他让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不要再推波助澜,这样才能不使矛盾扩大。
6。为他人着想
这句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我们在面临矛盾时确实容易出现盲点。这时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自己说过的话是否伤害了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的理解可以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让你恢复理智,也许还可以让对方生出同情心。
7。学到经验
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不好的,只要你能从中学到帮助我们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经验。无论对你的一个批评是如何的刻骨铭心,总是有一个宝贵的经验隐藏在里面,你要学会发现它。
8。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我不回敬对方,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
“如果我回敬了对方,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
回答这两个问题能帮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情况,这时你就会明白,回敬不如克制,你回敬对方是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的,你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心绪难平。
9。不要在火头上说话
在我们受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急于想和对方争论的冲动,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为了保护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但是在这种心态下的争论中是很少有理性存在的,也很少能争出个结果来。如果确实需要和对方讨论一下,那就等双方都把气消一消再说。
10。最重要的事
把你认为生活中对你最重要的事情都列出来,然后问问自己:“一次争论对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会有益处吗?”我想你的答案会是否定的。
11。好言以对
这不总是有用,但有时在对方想把你骂个“狗血喷头”时确实有以柔克刚之力。你可以诚心诚意地赞美一下对方做得很好的事情,告诉他们,你从和对方的交流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提出和对方交个朋友。记住一定要真诚,只要你用心,一定能从对方身上发现一些闪光的东西。
12。抒发情绪
你可以拿出一张纸,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部倾诉在纸上,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要修改。一直这样写下去,直到你再也没有想说的话了为止。现在,把你写好的这张纸揉成一团,闭上眼睛,想象着你已经把所有和你捣乱的负能量融进了这个纸团里。然后把它扔进垃圾堆,让它去吧!
在人生的道路上,尽管人人盼望表扬,无人喜欢批评,但它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其实,以最真诚的态度面对批评,你会从中吸取
李世民曾经对大臣:们说:“人要想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衣服穿得合不合体,只要照镜子就知道了。国君要想知道自己的错误,必须依靠忠臣,也就是说国君应当以忠臣为镜子,这样就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做人的品德。今天,我失去了魏征,就像失去了一面镜子。”是的,魏征敢于批评皇帝的过失,及时拔掉李世民心中的错误之根。忠臣,他,不可没!
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徐特立也曾说过: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的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批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两面的物体。表面上让人听起来十分不好受,但其实是照耀灵魂的镜子。如果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翅膀,那么批评是成功者的翅膀。
批评是一把钥匙,只要好好地把握住,就能用它去开启成功的大门。当你遇到困难,批评会像导师指引着你前进:当你遇到烦恼,批评会像天使帮助你走出困境。成就千里马的,不仅是伯乐,更是那条不时抽打他的.鞭子。成功的路上,不仅要鲜花和赞美,更需要批评的鞭策。
批评,不过是岁月长夜的星光点缀。追求苦尽甘来,活出更精彩,更美丽的人生,想成功的人,又何必惧怕“批评”二字呢?
人,定须遇到挫折,但在这种时候,只有接受他人劝告,不断修正自己,才能攀上高峰。
人生走过,留下了激情与热爱,却又另类的东西伴随我们——批评。批评缺席,注定与成功绝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4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