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水利经济期刊读后感聚集76条-读后感

一、漳河工程管理局基本情况

漳河水库是我省第一大水库,总库容二十一、13亿立方米,承雨面积2212平方公里,年均来水量七、04亿立方米,水面十、5万亩,灌溉总面积2六十、5 万亩。漳河工程管理局现有管理人员439人,全额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供给,辖有漳河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旅游公司、水产公司、林产品公司、禹龙公司、疏浚公司、楚禹公司、设计院、瑞洪公司、高店水厂等10个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现有小水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自供区120平方公里。拥有经营性资产 9000万元,经营人员500余人。该局专门组建资产管理中心,对所属公司资产进行宏观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漳河工程管理局水利经济发展概况

漳河工程管理局在发展水利经济,坚持“以水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水利经营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年均产值近4亿元,净收入近 5000万元的水利经济规模。所属公司具有独立生存、自主经营、开拓市场、发展创新、自负盈亏的能力。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1 、依托水资源,发展小水电经济

该局共建有三佳、观音寺、3000车间增容、鸡公尖、兔湾、龙泉、苏畈等八座电站,总装机1万千瓦。自供区120平方公里,跨荆门、当阳两市,向漳河工程管理局及附近11个行政村近万人生产生活供电。近年来还收购了XX市山河小水电公司,正在开展水库水面光伏发电可行性研究。

二、依托山水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该局2001年成立旅游公司,以半岛酒店、水库内6个小岛,旅行社等旅游资源评估价3929万元,作为资本入股,吸收社会资本,成立旅游公司,注册资本金 6670万元。2010年省委推进“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该旅游公司成建制被鄂西生态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兼并,成立二级子公司。新成立的漳河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四年来,为打造4a级风景名胜区,投资7000余万元,建立了观音岛、长青岛、观音寺和半岛旅游景区,新增游客接待中心24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 40000平方米,新建人造沙滩,新增豪华游轮四条,收购社会游船22条。年收入1500余万元,现有职工140余人,用工主要以管理局子女和库区子弟为主。

旅游公司经营以来,仍处于亏损状态,年均亏损约100余万元。

三、依托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产林果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坚持走特色水产品养殖和深加工之路。建有车轿水库常规鱼养殖基地、高标准冷库和加工车间,软硬设备齐全,引进标准化流水生产线,采用低温渗透、低盐调味盐渍工艺,开发“漳河鱼”、“渔家快捷”系列产品,推介“脱脂大白刁”、“山泉瘦身鲩”、“汉水武昌鱼”等产品,远销周边及北京、广东等十多个省市。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年产优质柑橘300余万公斤,远销北京、福建及东北三省。结合旅游、发展生态观光和特色采摘,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高度重视水产林果品牌创建。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创建“李集岛”密橘、“漳河银鱼”等“aa级绿色食品”、“脱脂大白刁”等多项产品,被评为“全国知名农产品”。

四、依托技术人才优势,发展水利建筑业和信息化科技建设

该局现有禹龙公司、设计院、瑞龙公司等三家水利建筑企业,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和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资质。在省内同等业中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业绩遍布荆门、宜昌、襄樊、恩施及西藏、陕西等周边省市,年产值近2亿元。

该局在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基础上,成立了楚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具备电子工程专业承包及无线电工程组网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和计算机系统集成三级资质,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具备了信息化招投标的所有条件,先后完成了漳河水库信息化建设、崇阳青山水库遥测等十多个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近年来,该局在我市河道、湖泊疏浚、水文信息化建设、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亦有建树。

三、漳河水产养殖业、供水价格及该局发展规划概述

一、漳河工程管理局对水库大水面的养殖一直采取禁投限养的模式。该局对大水面1992年投放过20万粒银鱼受精卵,1996年至2003年形成年产140 吨的产品规模,2003年以后产品减少,已不具备规模捕捞价值。成立库区渔政管理站,每年适时投放四大家鱼,定期定量向库区老百姓发放捕捞证,供库区百姓捕捞。该局水产捕捞队已多年从大水面退出,对大水面定位主要以保护水质,保证供水质量,提高水资源供应能力为主。该局的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灌区中的中、小水库和精养鱼池为主,库内亦有少量库汊保留养殖业。该局水产公司的水产品加工原料来源主要是水产养殖产品和向捕捞渔民和社会收购的水产品。

二、漳河工程管理局供水各项价格指标为:

①工业供水价格0.45元/立方米;

②闭式水力发电0.40元/立方米;

③生活供水0.20元/立方米;

④农业供水:基本水价5元/亩,计量水价实行阶梯水价,用水量在370立方米/亩以下为三、3分/立方米;用水量在370立方米/亩——500立方米/亩,为四、95分/立方米;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亩以上为六、6分/立方米。

三、漳河工程管理局十分重视水利发展和旅游区发展规划

前后编制了《漳河水利发展规划》、《漳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漳河旅游发展规划》等十余部规划,但规划并未经省政府审批,规划的实施性不强,不接地气,约束力不够,难以得到实施。目前该局旅游业发展,主要是遵循鄂旅投的管理要求而发展。

四、漳河工程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是实行岗位竞争,完善用人机制。在人事管理中,对主要岗位和关键部门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测评,挑选优秀人才,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激发干部职工自我升华、自我实现的原动力;

二是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实行效益工资,核定收入分配预算。职工收入分配总额与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利润、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收入变现率、上交款项等六项经济指标挂钩,实行收入分配总额与各项经济指标上下浮动。这种分配制度调动了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积极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是对所属企业采取宏观管理,开放搞活,预算约束。以责任状的形式确定企业的年度经济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事项,实行宏观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目标考核等手段,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管好不管死,放权有度,促进各企业灵活自主搞好生产经营。

五、漳河考察的启示

参考漳河水利经济发展的经验,综合我局具体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水资源的'保护是我局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漳河水库一库清水,中心水域水质为ⅰ类,边缘水体为ⅱ类。特别是近年来发现桃花水母,为漳河水库做大做强水文章,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了优越条件。白莲河水库现状水质为ⅲ类,富营养化,作为饮用水源,水质稍微进一步恶化,就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做大做强白莲河的农产品、水产品的品牌,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白莲河水库现有水质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保护好白莲河水库的水资源,提高水质标准,既是我局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也是我局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是水库立足的王道。

二、适度发展水库养殖业,开拓林水产品加工业,走创林水产品牌之路。水资源是工程局立足之本,水资源的优劣决定我局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水面规模养殖与保护水资源始终是矛盾对立关系。社会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吸收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白莲河养殖业,可能导致我局舍本求末。建议白莲河生态养殖公司总股本控制在5000万元以内,水面养殖经营权入股和市政府出资占51%,引进上市公司资本的品牌效应,适度吸收库区乡镇和养殖大户入股。大水面投放以适度投放为主。收回水面养殖权和捕捞权后,实行人放天养,水产品价格适度高于市价。新办白莲河水产品加工厂,创建白莲河水产品牌,向社会直供直销白莲河水产品。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培养储备人才,提高工程局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漳河工程局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机制,激励和培养人才,为中青年干部的成长铺平前进的道路。该局多年来为省水利厅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是省水利厅的人才储备库。同时,拥有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资源,也为该局组建10个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年来该局涉猎信息化、数据集成等新型技术领域,值得我局借鉴。

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起点,大投入。漳河工程局旅游业起步早,投入大,但仍然形不成气候,需要借助鄂旅投大集团旅游公司的航母,才能走的更稳,生存力更强,理念更先进,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发展才有希望。建议我局借鉴漳河旅游局公司的历练,引进大旅游公司投资,并控股,我局仅以山水资源入股,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增强白莲河的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我局干部职工子女和库区老百姓的就业机会。

五、走资源整合,反哺库区,与库区百姓共同发展之路。白莲河水库库区现有8个乡镇,87个村,近十万人口。库区的交通,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适应水库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库区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不解决,白莲河工程局经济发展再好,也难独善其身,库区百姓争夺水库资源的问题永远存在。建议市政府组建白莲河风景管理区等行政机构,将库区87个村建制收编,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统一开发利用,库区百姓可参与旅游、交通、餐饮、水面保洁、水产品养殖捕捞、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库区百姓的生计问题解决了,白莲河工程管理局这艘巨型航母,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海中顺利航行。

六、白莲河工程管理局的未来充满希望。我局现有职工125名,前几年推进的水利体制改革,减轻了发展负荷。近年来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财政供给,让我局的基本生计有了保障。白莲河电厂、莲蓄公司、白莲河水厂、白莲河灌区为我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我局的基本生存条件良好,水资源需求的市场优越,我局的未来充满希望。

回顾过去,改革的遗留问题,历史的欠帐,沉重的负债,我们仍然需要解决;展望未来,我局的改革永远在路上,水源保护和水面综合整治的重重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面对。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新一届党委高举市委 “抓改革,确保管理有序;抓管理,确保安全运行有序;抓整治,确保生态良好;抓发展,确保效益巨大”的旗帜,坚持“以水为本,保护水源,综合开发,因势利导,全面发展”的经营发展方针,以优质水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原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走智能和创新型水利经济发展之路,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将浴火重生,未来一片光明!

《史记》读后感1

《史记》这本书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它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史记》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大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其中本纪主要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写成的历代帝王和诸侯国的简要大事记; 书是典章制度的专篇,内容涉及经济、天文、历法、水利、文化等重要领域;世家主要记载王侯封国的历史变迁;列传主要是人物专记,上自大臣大夫,下至某些领域的代表人物,均在传中,还包括部分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专篇。《史记》五大部分中以本记和列传所占篇幅最大,是书中的主体,因此后世的世学家将这种世书编纂体裁为记传体,这也是司马迁在史学界的创举。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家著作,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这本书还能让我们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历史知识。

《史记》读后感2

《史记》是别人介绍我读的`,刚拿到这本书,我翻开来,里面的故事让我着了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它的作者司马迁客观地记录了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书里讲了骄奢淫逸的晋灵公,品德高尚的晏子,贪财好利的周厉王,勤勤于治政又敬老爱幼、礼贤下士的周文王和为人仁爱宽厚的信陵君等人的故事。他们有的贤德,有的骄淫。

我喜欢书中的楚庄王。不光是因为我的名字中也有“楚”字,还有楚庄王知错就改的精神。楚庄王原本到处打猎游玩,回宫就与美人饮酒作乐。但后来,他的大臣伍举对他说了一条隐语:“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羽毛,停在城外的高坡上,三年之内,不鸣也不飞,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明白了伍举的意思,从从此勤政爱民。

《史记》中记载了太多事事非非,记载了贤德与骄淫。所以死的人太多太多了。

《史记》读后感3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少儿启蒙大本书《史记》。

通过读《史记》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为什么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黄帝是我们的始祖。还有大禹治水,姜太公钓鱼,周武王灭商纣,都很好看。最精彩的还是秦王嬴政灭六国了,里面讲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国想统一国家就先后灭了韩国、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秦王统一国家后,自称始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韩、赵、魏三家分晋》,这篇文章也不错,里面主要讲了韩国、赵国、魏国三国联合打败了吴国、越国、晋国、智国,他们还派他们的使者去洛邑见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封为诸侯,他们成为诸侯以后,韩国、赵国、魏国加上秦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我通过《史记》这本书,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想想我们美好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我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史记》读后感4

今天,我终于把《史记》这本书看完了。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汉朝,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个性,生动语言,优美文字让我们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之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讲话,深深地被他语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长了知识丰富了头脑,它是一本既生动又能增长知识的好书,我爱这本书。

《史记》读后感5

我最近看了一本精彩的课外书《史记》。是关于古代近六十个小故事,至今有五千多年。写这本书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故事很感人,有的故事让我们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采用了疏通的办法。他先观察了地形,决定开山挖渠,凿了好几年,终于凿开了一个七八十米的大通道,河水流进了大海。大禹在工作的时候,好几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因为赶时间,都没有进家门,而是继续去了治水。成功不负有心人,大禹用了十二年左右的时间,最后终于治水成功。皇帝知道了大禹把水治理好了,为了顺应民意,就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继续为天下百姓服务。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学习,最终就会成功。付出也会有回报!

《史记》里还有好多的小故事。例如《胯下受辱》、《楚汉争霸》的故事等等,它们都很精彩!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

《都江堰》读后感篇一

看到《都江堰》这个标题时候,它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名字多么的熟悉啊!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督造者是秦代的四川郡守李冰。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此。但它到底是怎么样的?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里的《都江堰》,他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解析了都江堰的始末,运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向我们详细剖析了它的人文底蕴和政治意义。文章读罢,我被余大师灵活的思维和独到的理解所深深折服。随即想到了我们现今的工程、现今的社会,感触颇深。

文章在写都江堰之前先描述了一下长城,在多数人心里,长城才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文化的精髓。但余大师笔锋一转,来了句“但长城是死的,只愣愣地站在那儿,被风沙吹塌了,人们再重修起来。而都江堰不是,它骄傲地在风浪中矗立了两千多年,坚固得如同中国的历史”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文章中通过它与长城的这一系列对比,都江堰那充满灵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透过这鲜活灵动的都江堰,我已被李冰父子深深的感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李冰建造都江堰的本意,也是他的座右铭,这和我们党“领导干部要甘做人民公仆”的从政准则是相似的。

李冰原先并不懂水利,但任蜀郡守的他却领悟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自此,他以使命为学校,苦钻几载,终于总结出至今仍在水利科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治水三字经“深

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他凭着踏实的心态、务实的做法和诚实的作风率领当地百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造了都江堰,造福当地百姓.一座都江堰,成就了他名垂青史,也成为后来为官者的一个路标。

庞大的工程的`成功是方方面面的结合,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尊重客观实际、科学事实和实事求是。都江堰之所以持续两千多年仍在为人类服务,关键在于一直遵守“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科学结论,这结论来之不易,是李冰深入工程一线,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请教百姓得来的。正是李冰尊重事实,科学取证和不懈努力才留下这伟大的工程。

我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的同时,也对于现在社会的某些存在现象感到痛心!时隔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比古人有了巨大的进步,那时零星的知识现在都已被总结为系统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发展。可如今的工程建设却令我们担忧,“豆腐渣”工程屡次被电视、新闻所曝光,每次付出的代价都是惨重的。为何在百年、在千年前的工程,至今仍造福人类,而号称现代化高科技的工程,却如此不堪?这让我们产生一种很无奈的感慨。这些“豆腐渣”工程进行刨根到底,还是当权者急功近利心态在作祟,为搞政绩,惘顾事实!不尊重客观事实,未经细致周到科学论证就贸然动工,不愿意做些为百姓有利但短期内又无法体现政绩的实事!现在的某些当权者就没有像前人李冰那样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在心态上没有摆正,分不清是对物质占有的欲望重要还是自己身上应有的使命更重要。

我们不能活在名与利的阴影中,一心想着追逐名与利,只会一味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相处上的阻碍罢了,于民于国均百害而无一利!水利给人的感觉就是厚实、默默无闻、奉献。希望我们都能有出土石人透出的那种精神:“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都江堰》读后感篇二

上一次读余先生的《都江堰》应该是12年前,那时余先生凭着《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两本书在华人圈里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手机的王者还是2G诺基亚,凤凰卫视还被人当成是时代先锋热烈追捧着。相比现在的信息爆炸,人们还能静下来读一读散文。余先生的散文把一个个地理的位置编织到了历史的长河中,给了一个普通的读者许多所领会不到的角度去体会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我在大三的时候去过一次都江堰,那时的阅历太浅薄,根本就没有心境去理解都江堰的神奇和创造者李冰的伟大。只记得当时岷江边的二王庙香火很旺。后来读了余先生的《都江堰》才体会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工程。余先生确实是一个文化大家,几笔粗粗的描写就把长城,都江堰,秦始皇,李冰,抗日,人民,傩戏 串联了起来。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非常独特,一般读者从来也想不到年代上都江堰建成竟然更早,一般也更想不出长城在历史上通常和战争,统治,苦难,笨拙,悲痛和名扬海外联系,对比下,都江堰原来是滋润,丰收,巧妙,默默无闻的一个精巧工程。余先生的文笔是跳跃的,一会儿论史,一会儿又回到现实中,也只有他这样大家的文字才能驾驭。12年后再读,依然觉得余先生《文化苦旅》类的文章是当时的一个特例,在悲悯中孕育了对祖国历史和山河深深的感情。

这次因为上胡老师的课,预读教材的时候发现了胡海鸥推荐的参考书有自己的著作。在两次上课间隙的一周里上网一口气买了四本。网上显示还有一本证券相关的书,由于我没有在中国股市投资兴趣就没有购买。书拿到手就觉得超值,不仅有涵盖我们教材深入内容两本书以外,还有《人民币发行方式转轨研究》,又一次验证了怎么才叫真正的叫吃透和开创一个学科的领域。还有就是这一本《上帝,笑了》随笔集。在第二周末上课前,我就读了《都江堰》当时就在脑海里突然显现出了余秋雨的名字。胡老师的文字带着散文家的轻灵在叙事和抒情中来回变换,但作为经济学人思路和逻辑上要更流畅。文中两个段落里的两个小节就把都江堰的工作原理庖丁解牛一样给读者展示了出来。三次分洪机制的清晰介绍顿时让我想马上订了行程再去蜀地拜访都江堰。胡老师的引申也点出了都江堰的神奇之处,李氏父子的设计了一个自我调节的水利工程,“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顺乎自然,取法自然”。就像老师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课讲的一样,水和其它的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人民币的发行,政府的治理,人心向背。首先要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这样才不会虎头蛇尾,粗制滥造,第二要有真正的工匠精神,干一行就吃透一行,让自己是真的懂而且能应用,第三,一个好的系统不只是维护的成本低而且它能像具有人工智能一样,和谐地和身边更大的系统结合起来。这两天河北省邢台市郊的一个村镇刚刚遭受了水灾,损失惨重。现代人虽然拥有了先人没有的科技和工具,但是没有把先人的智慧真正领会贯通。诚如老师所建议,制度的改变需要所有人一起改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国社会问题很多,但是更不缺智慧,认真的吃透它们,一定能拨云见日。

《都江堰》读后感篇三

利用闲暇之余我便会静下心来体会翻阅散文集。让我由衷热爱的是余秋雨先生的文篇。对于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是《文化苦旅之都江堰》那一篇。这篇充素着作者自己对都江堰独到的见解和评判,并且他渊博的知识,对都江堰的了解巧妙的在散文中运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秋雨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都江堰清晰的轮廓。虽然不及长城宏大雄伟,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尽管都江堰卑处一隅,但是依旧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贡献。即使长城被人类瞻仰,也依旧没有任何被人类利用的价值。都江堰这处屹立千年不倒的宏伟建筑不停地运行。

散文中的人物“李冰”一个建造都江堰的伟人。深深打动我的是“李冰父子”一心为民的作为。都江堰有着蜚声中外的水利建筑,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

余秋雨先生拥有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水平在这篇文中一一体现。

在书中的文字需要一点点的品读。带领我们去一个全新意境。

我对在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不仅十分迷恋,向往。还有一种赞叹的情愫。赞叹历史伟人创造出这么一项奇迹。我不经想要一览都江堰的风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76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