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兵马俑一日游读后感

西安兵马俑和华清池一日游

一天时间够。

到那再买票方便。

最好先去华清池,再去兵马俑。

因为从兵马俑到西安火车站的公交是起点(比较好坐车),而从华清池到西安火车站的公交是过路车(比较难坐)。

【第1句】: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火车站售票口前面)坐游5(306)路、914路、915路、3-18路,华清池下。

注意:正规游5(306)路上车后再买票,无往返票。

假冒游5(306)路的车很多,小心上当。

华清池内主要景点:芙蓉园、唐御汤遗址、贵妃池、梨园、唐代水井、骊山温泉、碑海书林、九龙湖、五间厅等。

【第2句】:中午可以在大唐华清城关中庙街吃午饭(大唐华清城关中庙街,位于临潼骊山华清宫旁,这里容纳了三秦美食品尝区、盛唐文化展示区、三秦民俗演艺区以及特色商品选购区)。

【第3句】:在华清池坐307路、914路、游5(306)路、临潼1路 ,兵马俑下。

参观兵马俑。

现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通票(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百戏俑坑博物馆、石铠甲博物馆。

博物院内交通不收费,即游客乘坐院内交通工具不再收费)。

关于兵马俑的诗句

兵马俑 玉溪生一派诚心护帝灵, 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

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 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

抖落黄尘举世惊

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为冥王载歌舞

今见重光犹待鼓,总听擂动,即行冲发,一样驱胡虏。

观秦兵马俑杂感 郦山驱役血殷鞭,霸业蒸腾虑九泉。

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韵新词 5 兵马俑绝句两首 一 兵俑车马一行行 犹如待令赴沙场 想是生前威不够 死后依然征战忙 二 庞大恢弘世无双 耗工费时难估量 今人惊为天下奇 犹怨古人骂始皇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颢《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

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

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

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

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

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二)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

武昌古时叫鄂州。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

”也有传说记载,三国时·1297·《唐诗鉴赏大典》  一个名叫费文祎的人登仙,曾乘黄鹤在此楼休息,因此得名黄鹤楼。

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闻名天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漫游到了这里,乘兴登临,首先诵出了这样的诗句是很自然的。

这个起句语言明白晓畅,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辞采,但感情放纵恣肆,借助于楼名的传说,却能一下子将人们带进一个神话境界,引发出无限遐思。

从这点说,这首诗的起句笔势突兀陡峭,引人入胜,寓奇崛于平易之中。

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与“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登楼之初的浩然情怀。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感受。

诗人登上了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

诗人在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没有苛求对仗工整,词性和声律似对非对,前对后不对,但读起来音节浏亮,一气贯注,显得自然流动,并不着力。

  颈联两句对仗则非常精美工稳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

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

  那里,绿树掩映,汉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只见一丘沙洲隆起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

东汉末年的文人弥衡,曾在洲上作过《鹦鹉赋》,弥衡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为鹦鹉洲,作为纪念。

弥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

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

虽然他以如椽的大笔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丽,形象优美的图画:  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但是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

  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乡愁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末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

“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

为许多诗人喜用。

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

它与“日暮”  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

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思乡是古人抒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游子的登临诗作中更为习见。

这样的诗歌,抒发的虽不是忧国忧民的感情,却可以从诗人那飘泊动荡的生活感受中,反映出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困苦情状。

《黄鹤楼》这首诗景色绚烂,境界开阔,在感情基调上并不颓唐,不失为这类主题中的“千古擅名之作”。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黄鹤楼的凭吊之感。

而这种览胜吊古的情思又自然地与有关黄鹤楼命名之由来的美丽传说紧密相联。

驾鹤成仙美丽而虚幻,但诗人却浪漫地认无为有,肯定他们“已乘黄鹤去”,现在黄鹄矶上只剩下空楼一座,徒有其名而已

于是,诗人吊古伤今之意,借鹤去楼空点出,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寂寥落感。

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句,又深寓了古人不可见之憾,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这种人事变迁、今非昔比的感慨,在古人心目中是典型的,也是共通的,它是很容易触动政治失意者的共鸣。

诗的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景色和因凭吊而生的乡情。

诗人登楼远眺,汉阳府东晴川阁附近平坦的陆地上草木繁茂,历历在目;而江中的鹦鹉洲上则“芳草萋萋”,生意盎然。

看到亭亭绿树,萋萋芳草,此时,诗人心中蓦地想起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触发了思乡之情,于是,诗人的目光便落在“日暮”时分的“烟波江上”,想透过眼前迷茫的景色去寻觅自己的“乡关”,然而,故乡遥迢千里,诗人在黄鹤楼上怎么能够看得到呢

从而由“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透露出浓重的乡愁。

这种情思渺渺、悠悠不尽的心灵感受,对客游异乡的人来说,是不难理解的。

  在律诗中,这是一首破格之作。

诗的前四句一气贯注,跌岩转折,连用三个“黄鹤”、两个“空”字,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三平调煞尾,完全摆脱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笔随,情跃纸上。

对于这一七律中的离格奇绝之笔,沈德潜曾称赞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作为律诗,前四句既然破格,后四句就要力求整饬归正。

否则,就把七律写成七古了。

由于该诗后四句回到格律时文笔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体上仍然给人以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的感觉。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诗实在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所以,人们不仅不以“离格”责之,反而弥觉新颖。

  (三)  中国有很多名山大川,都有极其美丽的明间传说,但不一定有黄鹤楼那样有名,黄鹤楼可以说和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一样蜚声海内外。

这是为什么呢

除卖酒遇仙这个美丽的传说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代诗人对它的赞美和歌颂。

黄鹤楼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正是他们的诗,使黄鹤楼名传四方。

在众多的著名诗人中,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崔颢和李白的诗篇。

  相传有一年,诗人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已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

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为黄鹤楼传名。

李白游览后认为:黄鹤楼故事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

当人们准备好笔墨纸砚,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

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

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吟完,搁笔而去。

由于李白得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李白面对如此美景,没有写出好诗,十分惆怅,他决心寻找灵感,再比高低。

于是,他租了一条小船,顺江东去,这一日,来到古城金陵,他慕名游览了金陵最有名的名胜——凤凰台。

他按崔颢写黄鹤楼的诗的体裁写了一首吟诵金陵凤凰台的诗和崔颢二比高低,诗是这样写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怀古抒情,同崔诗一样,意境美妙,李白十分高兴,认为可以和崔诗一比高低。

但是诗评家认为,这首诗虽好,但模仿崔诗的痕迹太重,甚至最后一句的三个字都一样,都用了“使人愁”三字。

因而没有超过崔诗。

李白听后,心悦城服。

于是他将这件事埋在心底,决心再找机会,三比高低。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今扬州),来到黄鹤楼,面对好友即将分别,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为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它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

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三次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

  正是由于黄鹤楼的美丽传说,使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它名声大噪,名传四方;正是由于众多诗人的美丽诗篇使黄鹤楼平添了许多文化内涵,使它走向千家万户,千古名传。

  一共三篇,你自己看着那篇好,自己选吧

求一篇参观兵马俑的心得体会

观世界500强——XXXX有感20107月16日,烈日、骄阳似火,在这七月流火的盛夏时节,我们十方日报世博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XXXX。

经过一个下午的参观、采访,我对XXXX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绿色低碳电能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平日里对电已经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但在这次参观中却得到了真正深入而又明晰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电力原理和电力服务的情况。

首先,我了解了平常为我们的生活提供XX服务的XXXXX。

这个成立于2002年的大公司职工总数30万人。

2005年就跻身全球500强企业,随后排名逐年上升,2010年已经列全球第156位。

有很多顶尖的输变电技术在网内使用,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单极已经顺利投产,目前XXXX是国内西电东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电网,并为营造和平稳定、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作出了贡献。

其次,XXXX的先进技术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我为此激动不已。

在参观期间,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节能环保的最新技术成果,对此我有很大感触。

节能环保是身处21世纪的人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气候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以前我以为环保就是低碳、低碳就是环保,然而通过参观南方电网我明白了环保可分为很多类型,而低碳只是其中的一种,低碳的目的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所谓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指的是各国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从工作人员那里还了解到,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国做的还很不够。

在中国,大部分的发电站还是通过火电的方式发电的,而火力发电大部分用的是烧煤的方式。

煤是一种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燃性物质。

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

【第4句】: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可见煤对大气的污染是严重的。

用煤来发电在我看来是下下之策,因为如果用卡车来运送发电用的原材料一辆卡车拉一年的不够一个火电发电厂一天用的,而如果是核电站,一卡车铀235吨足够一个核电站用一年的了。

我想未来的世界大部分的电能应该来自于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

在所有发电方式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最环保的两种,这两种发电方式对环境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

另外用氢能发电也是未来有可能使用的发电方式因为氢燃烧的产物为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未来是由我们来创造的,未来如何是由我们来决定的,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未来,所以我们应该从所有事情入手来实现环保,大到发电站的发电方式小到开冰箱门的次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我希望未来中国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只有这样环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我希望未来的生活全部使用电能,因为电能是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而电能应该全部有太阳能和风能来得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全部实现低排放或负排放,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大地是绿色的,那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未来。

而要想拥有这样美好的未来,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尽力节省每一度电,尽力去研发更多更好的优质能源,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鄂尔多斯植物园一日游日记

星期五的下午,妈妈告诉我和哥哥一个喜讯于我和哥哥的成出,将和哥哥到植物园游玩,让我们做好准备,我和哥哥高兴的蹦了起来。

  我赶紧将蛋糕、汽水一类的食品准备起来。

因为城里的东西很贵,不如乡里便宜。

  星期六,真的将我和哥哥带到了植物园。

  一进植物园大门,只看见一片白,啊

原来是百合花啊,汇成了一个白色的海洋。

  植物园可真大啊,我们走的大约就7公顷呢

  看完百合花后,我们来到了热带温室。

虽然里面很热,但是植物也很多:有纺锤树、香蕉树……真是应有尽有。

有些植物和花,我连听说还没听说呢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3~4分钟

秦兵马俑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一号俑坑非常大,我觉得比4个学校的大操场还大一点。

而二号俑坑和三号俑坑只有一号俑坑的三分之一那么大。

一号俑坑的兵马俑我觉得至少3000个。

站在上面,俯视这些兵马俑,它们排列整齐,犹如一支强大的军队

  马俑跟真马一般大小,四蹄强壮有力,鬃毛,眼睛,蹄子雕刻的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只奔腾的战马。

还有人骑在马的上面,手持缰绳,跟真的一模一样。

  在俑坑外面还看见了将军俑。

将军俑人高马大,身材魁梧。

头戴战盔,身披铠甲,手持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岁月的痕迹越发显得像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

他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严肃,身上的装束到外貌,无不散发出一个将军威风凛凛的气质。

  俑坑里有这么多俑,但是没有两个俑是完全一样的:有的眉开眼笑,仿佛打赢了一场大胜仗;;有的怒发冲冠,似乎要跟敌人决一战;还有的精神抖好像恨不得立刻冲到战场上奋勇杀敌。

  有的俑半蹲着,好像在埋伏,等待敌军的到来;有的俑军容严整仿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有的俑抬头张望,好像在查看有没有敌军。

  兵马俑如此壮观,我深刻为祖国有一个壮观的兵马俑感到骄傲,同时也深刻为祖国昔日的强大繁荣感到无比自豪。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的展现了中华名族强大的力量。

看着看着,心中就感到油然而生的自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796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