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兵猴传奇读后感350

《兵猴传奇》读后感

我最近在等一本书,名叫《兵猴传奇》。

书到了,我兴致勃勃地拿着书看了起来。

里面有《梅里山鹰》、《春情》等故事,令我读后爱不释手。

故事讲的是一只名叫大白牙的金丝猴,小时候因为失去了妈妈,而抢众猴的食物,有一天,它抢了王子白项圈的食物,还咬伤了白项圈,猴王本来想把它赶出族群的,可是另一群金丝猴突然来抢占它们的领地,猴王只好扔下它去对付另一群金丝猴。

结果它帮猴王咬伤了另一群金丝猴的猴王油橄榄,从此当上了兵猴。

后来猴王让它去执行杀死它们领地附近的一只绿头乌雕的两只雏雕,被绿头乌雕发现了,不过它已经完成了任务。

它刚刚想撤离,发现给它逃生的猴梯没了,原来是猴王背叛了它,带着众猴逃跑了。

于是,它与绿头乌雕进行了生死搏杀,最终,它们同归于尽。

《梅里山鹰》里有梅里山鹰的资料,我抄了下来:梅里山鹰是滇北高原稀有鹰种,从远古时代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汰劣留良的竞争机制:母鹰每一次繁育周期产两枚卵,孵化出两只雏鹰。

小家伙出壳半个月左右时,受遗传密码的驱使,它们之间就会爆发一场生死对决,互相用身体冲撞、倾轧,力气大的那只雏鹰会将另一只力气小的雏鹰从鹰巢挤对出去,从而独霸父母的宠爱和食物。

可以这么说,一只梅里雏鹰存活了,就意味着另一只雏雕夭折了,每一只梅里山鹰都是踩着同胞的尸骨成长的。

动物学家解释说,梅里母鹰之所以每次孵化两枚卵,是为了增加雏鹰出壳的保险系数,降低天灾人祸所带来的风险,就像人类足球队必须准备替补球员一样,确保繁殖不会落空;梅里山鹰之所以保留血淋淋的种内竞争是因为雪域高原气候太恶劣了,食源匮乏,生存不易,一对夫妻鹰,很难同时养活两只雏鹰,不得已只好去一保一,做一道2-1=1的算术题。

这样做附带的好处是,存活下来的那只雏鹰,从小就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会促使他变得更雄壮、更强悍、更凶蛮、更霸气十足,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在日曲卡雪山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读了《兵猴传奇》,我明白了世事的变化是很大的,以前有可能是这个国家欺负那个国家,现在有可能是那个国家欺负这个国家。

我们应当秉承“和平共处”的原则,不去伤害他人,也要自强不息,以免受到他人的欺凌。

兵猴传奇这个故事感人吗

一只叫大白牙的猴子被选作兵猴去除掉伤害它们的雕,后来群猴背叛了它,把它扔给了雕,猴群撤退。

在大白牙失去希望时,发现猴群王后蓝蝴蝶冒着生命危险留下陪伴它,大白牙鼓起勇气最终与伤害它们很久的雕搏杀,最终同归于尽。

蓝蝴蝶把它以猴王的仪式安葬。

看兵猴传奇的体会和收获

阅读书可以让人们获取知识,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且书能陶冶性情,开阔视野,正所谓“开卷有益”。

能收获这些益,难道不快乐么

在阅读时,我们会随着情节,体会悲喜,或哭或笑。

看完一本书,就好像看了一部电影一般。

十二生肖传奇中十二生肖各有什么异能

米俊非(鼠):  高智商、敏锐、极富幽默感,但爱卖弄聪明,多情并自诩风流。

  依靠天赋自学成才的流浪药师,看似花心多情,实则痴情专一。

倾心雪怜却屡遭拒绝,甚至因而入魔,终回复心神,化身鼠生肖。

多次以聪明头脑化解了危机,是生肖中的军师。

  异能为读心术,可读出他人心声。

  福贵(牛):  憨厚老实、勤勉、善爱、但较为木讷。

  与老牛相依为命,善良的有些犯傻,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众人。

  屡遭金城霸主也金氏陷害,终化身牛生肖,战胜黄金魔。

  异能为无穷巨力。

  星虎(虎):  正义、勇敢,富有冒险心,但过于自负,以致冲动好胜。

  父母死于黄帝大战,从小被白虎收养,在林中长大,  兽性十足。

后遭仇敌所害,虎母与恋人燕儿相继惨死。

  受神农点化,方才寻回心智,接下寻找十二生肖、拯救  世人的重任。

与天真烂漫的雪怜相恋,又与身份复杂的  灵姬有着情感纠葛。

  身为“十二生肖”中的精神领袖,是全剧核心人物。

  异能为火的力量,勇武。

  雪怜(兔):  清美可人、温柔、良善、天真烂漫。

看似任性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怯懦容易受伤的心。

  神农之徒,玉兔化成的女子。

为寻十二生肖才涉入凡间,对世俗一无所知,纯净的像张白纸。

  爱上星虎,宿命纠缠。

命途坎坷,一度为爱经受重重磨难,终成兔生肖。

  异能为隐身。

  (龙):  聪慧非凡,古灵精怪的少年,喜欢恶作剧,渴望母爱。

  本是树上之城凤凰城中的一个孩子头,鬼灵精的他深得星虎等人喜爱,却屡屡闯祸。

  从小便立志找到生母,终在龙宫寻得母亲,跃过龙门化身龙子耀天。

  异能为呼风唤雨的力量。

  耀天(龙):的龙子真身。

  青璃(蛇):  冷峻女子、神秘、睿智。

  身为琉璃王国的女国主,可,  不过却只得片断,反倒困惑于未来的结局。

  冰霜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

  异能为,绘出未来画面。

  元野(马):  极富热情,坚定、执着。

做事认真积极,  个性自由奔放,但缺乏耐性,执迷不悟。

  身为乌斯国将军,守卫国土,愿为国赴死,  谁知反遭皇后乌雅儿陷害,终才悟出为保  人间正义,不需拘泥于国的大道理。

  异能为疾速奔跑。

  芷莘(羊):  宅心仁厚的美丽女子,慈悲、行事庄重。

出生便背负凄惨宿命,  用布裹起美貌容颜远行,为救贺兰一族的瘟疫病患而停留当地。

  她用神奇的眼泪治愈病患,却反被诬陷为女巫,受人唾弃。

  善良的她却毅然为救无穷尽的瘟疫病人而不断落泪,直至眼盲。

  异能为眼泪所含治愈的力量。

  蓝彦(猴):  性格复杂,善恶极端。

为救弟弟蓝桐,  被恶人做成泡在毒药罐中生长的毒人,以致冷酷绝情,  临死时才受亲情感化恢复本性,含笑而亡。

  灵魂终融入灵猴之身,化为猴生肖。

  异能为变化的力量。

  良辰(鸡):  灵活、机警、心地善良、正直、却总是谎言不断。

  以行骗为生,贪财,不肯放过任何时机骗钱。

  却只是为了救一群困苦的乡民。

  异能为造梦,可以令人陷入她所编织的梦境。

  平安(狗):  忠诚、守诺、但过于迂腐。

脑子单线条,易怒。

  生活在最正直的三目国中,却比三目人还要忠正几分。

  被良辰骗去家传至宝血玉琼浆,致使蛤蟆成精,酿成三目国大难。

  终成狗生肖,方才挽回危局。

  异能为清神正气,邪魔不侵。

  乐天(猪):  心性纯良、富有牺牲精神、贪吃、总是咧着嘴笑的傻子。

  活在山间奇乡流云水寨,从小受人欺负却只知道傻笑。

  自私乡民不惜割他的肉献给腐尸鸟,他却亦是傻傻地甘心受着。

  异能为产生防护结界。

  灵姬(猫):  美貌动人、性格复杂多变、充满神秘感、生来倔强但本性良善。

  本是猫族公主,为救猫族而受魑魅控制。

附在星虎旧日恋人燕儿  身上,成为安插在星虎身侧的奸细,意图在合适时机将十二生肖  一举击溃。

实则内心痛苦挣扎,尤其在爱上星虎后一度进退维谷。

  与星虎有着感情纠葛,最终牺牲自我献出灵珠,成就雪怜复生。

  :  人间的统治者,极具威严,外形粗犷,心思细密。

  为消解人间危难而祈求,得神农与十二生肖相助,  终打败、魑魅组成的不死魔兵军团,使人间重归安和。

  神 农 氏:  生性至善,慈悲为怀。

  他是人间的药神,身体呈透明状,可看到所食药物的反应,为救世人,一心尝遍百草。

  受救世之托,举出“十二药叉”,分别指引具天地灵气的十二生肖。

  蚩 尤:  性情凶暴、嗜血,以杀人为乐,妄图统霸人间,是黄帝最大的劲敌。

  一度曾被黄帝收服,却为统霸不惜摒弃灵魂化身成魔,带着八十一怪  和不死魔兵军团肆虐人间,终因十二生肖神力而败退,与黄帝决战于  涿鹿之野,终豪气自刎。

  魑 魅:  长相丑陋,老奸巨猾的妖魔。

拜入麾下,  却实则想借蚩尤力量战胜黄帝,进而叛杀蚩尤,将人间化作炼狱。

  善于迷惑人,夸大人的情感欲望,借此侵入魔障,将人变成恐怖妖魔。

渔舟唱晚 是描述一种怎样的生活

与其说是描述的一种生活还不如说是人本性中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不过这种带有憧憬想往的渔舟唱晚可能在每个人的内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可以说只是在一个内心平静与世无争的人才会有的方式。

毕竟;人生百千,何处是我家。

请问一下,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出关出自哪里

又怎样的寓意

谢谢

奔月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嫦娥于月桂树下。

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

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

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

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

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译成白话文为: 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

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开始危害百姓。

于是帝尧命令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十日,杀死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

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

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

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

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据说民间有好多人都曾经听到羿与嫦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呢。

理水〔1〕本篇在收入本书之前,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

〔2〕“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语出:“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汉代孔安国注:“割,害也。

”“怀,包;襄,上也。

”意思是说:洪水为害,浩浩荡荡地包围着山并且淹上了部分的丘陵。

〔3〕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号有虞氏,通虫虞舜。

相传尧时洪水汜滥,舜继位后,命禹治水,才将水患平息。

〔4〕关于鲧治水的故事,中有如下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按“殛”通常解作“诛”的意思,但孔颖达疏则以为“流”、“放”、“窜”、“殛”“俱是流徙”;照这说法,则鲧是被流放到羽山后死在那里的。

〔5〕禹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建立者。

说禹“名曰文命”,在他的父亲鲧被殛以后,奉命治水:“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按即治水之事)者,使居官。

’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

’命禹:‘女(汝)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关于他治水事迹的传说,在、及其他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述。

〔6〕本篇作为插曲所写的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的活动,是对一九三二年十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徐炳昶、马衡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我国东北,华北也正在危殆中;国民党政府实行投降卖国政策,抛弃东北之后,又准备从华北撤退,已开始准备把可以卖钱的古文物从北平搬到南京。

江瀚等想阻止古文物南移,可是他们竟以当时北平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没有重要性为理由,提出请国民党政府从北平撤除军备,把它划为一个不设防的文化区域的极为荒谬的主张。

他们在意见书中说,北平有很多珍贵文物,它们都“是国家命脉,国民精神寄托之所在……是断断不可以牺牲的”。

又说:“因为北平有种种文化设备,所以全国各种学问的专门学者,大多荟萃在北平……一旦把北平所有种种文化设备都挪开,这些学者们当然不免要随着星散。

”要求“政府明定北平为文化城,将一切军事设备,挪往保定。

”(见一九三二年十月六日北平)这实际上适应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同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政策的“理论”如出一辙。

当时国民党政府虽未公开定北平为“文化城”,但后来终于拱手把它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古文物的大部分则在一九三三年初分批运往南京。

作者在“九一八”后至他逝世之间,曾写过不少杂文揭露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卖国主义,对所谓“文化城”的主张也在当时的一篇杂文里讽刺过(参看)。

本篇在“文化山”的插曲中所讽刺的就是江瀚等的呈文中所反映的那种荒谬言论,其中几个所谓学者,是以当时文化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模型的。

例如“一个拿拄杖的学者”,是暗指“优生学家”潘光旦。

潘曾根据一些官僚地主家族的家谱来解释遗传,著有等书;他的这种“学说”和欧美国家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人种的“学说”是同一类东西。

又如鸟头先生,是暗指考据学家顾颉刚,他曾据对“鲧”字和“禹”字的解释,说鲧是鱼,禹是蜥蜴之类的虫(见《古史辨》第一册六三、一一九页)。

“鸟头”这名字即从“顾”字而来;据《说文解字》,顾字从页雇声,雇是鸟名,页本义是头。

顾颉刚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歌谣研究会工作,搜集苏州歌谣,出版过一册《吴歌甲集》,所以下文说鸟头先生“另去搜集民间的曲子了”。

〔7〕奇肱国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

”郭璞注:“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 〔8〕古貌林英语Goodmorning的音译,意为“早安”。

〔9〕好杜有图英语Howdoyoudo的音译,意为“你好”。

〔10〕OK美国式的英语:“对啦。

” 〔11〕太上皇指舜的父亲瞽叟。

《史记·五帝本纪》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

……舜父瞽叟顽。

”“顽”是愚妄无知的意思。

《尚书·大禹谟》孔氏传有舜“能以至诚感顽父”,使其“信顺”的话。

〔12〕“禺”《说文解字》:“禺,母猴属。

”清代段玉裁注引郭璞《山海经》注说:“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

”据《说文》,“禹”字笔画较“禺”字简单,所以这里说“禹”是“禺”的简笔字。

〔13〕皋陶传说是舜的臣子。

《尚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士”,真管狱讼的官。

按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时,顾颉刚曾于七月中由杭州致书鲁迅,说鲁迅在文字上侵害了他,“拟于九月中回粤后提起诉讼,听候法律解决。

”要鲁迅“暂勿离粤,以俟开审。

”鲁迅当时答复他:“请即就近在浙起诉,尔时仆必到杭,以负应负之责。

”这里鸟头先生与乡下人的对话,隐指此事。

参看《三闲集·答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14〕简放古代君主任命高级官员。

简指授官的简册。

(在清代则称由特旨任命道府以上外官为简放。

) 〔15〕从冀州启节《尚书·禹贡》叙“禹别九州”,首举冀州。

孔颖达疏:“冀州,尧所都也。

诸州冀为其先,治水先从冀起。

”又《史记·夏本纪》也说:“禹行自冀州始。

”按冀州为古九州之一,约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地区。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在冀州境内,故下文又说“冀州的帝都”。

启节,指旧时高级官员启程、出发。

节,古代使者及特派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信物。

〔16〕《神农本草》是我国最古的记载药物的专书。

其成书年代不可确考,当是秦汉间人托神农之名而作。

〔17〕维他命W维他命是Vitamin的音译,现在通称维生素。

但并未发现维他命W。

下文的瘰疬病,中医病名,主要指颈部淋巴结核一类疾病;而因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俗虫大脖子)叫“瘿”,不叫瘰疬。

这里是讽刺当时一些所谓学者的无知妄说。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提倡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的模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法》),基本上还是文言。

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

其次,这段话中的“见一少年,口衔雪茄,面有蚩尤氏之雾”,是影射林语堂丑化进步青年的谰言(林语堂在他的《游杭再记》中有“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枝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这样的话)。

蚩尤是传说中我国九黎族的首领,相传他和黄帝作战时,施放大雾,后为黄帝所擒杀;由于民族偏见,旧日史书把他描写成非常凶恶的怪物。

因此,蚩尤的名字也常被过去统治阶级用来形容他们所认为的“凶恶的人”。

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为了“讨赤”,曾经异想天开地拿蚩尤来比拟“赤化”,胡说:“草昧初开,部落时代,蚩尤肆虐,彼时无所谓法制,无所谓伦纪,殆与赤化无异”(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报》)。

他还说,查得蚩尤是“赤化”的始祖,因“蚩”和“赤”同音,“蚩尤”即“赤化之尤”云云。

参看《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及其有关注。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20〕庭燎庭院中照明的火酒。

《诗经·小雅·庭燎》孔颖达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 〔21〕虎贲勇士,即下文所说的卫兵们。

《尚书·牧誓》:“虎贲三百人。

”孔颖达疏说,称为虎贲,是形容他们“若虎之贲(奔)走逐兽,言其猛也。

” 〔22〕伏羲八卦体伏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相传他曾画八卦。

《周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牺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 〔23〕仓颉鬼哭体仓颉,一作苍颉,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最初创造文字的人。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关于苍颉的一种传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24〕挂冠归隐《后汉书·逢萌传》载:王莽时逢萌为了避祸,“即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

后人因此称辞官为“挂冠”。

〔25〕禹过家门不入,见《孟子·滕文公》:“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又《史记·夏本纪》:“(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26〕忘八乌龟的俗称。

古代传说鲧死后化为三足鳖。

参看本篇注〔34〕。

〔27〕鹤膝风中医病名,结核性关节炎的一种。

战国时楚国人尸佼所著的《尸子》中记有禹生“偏枯之疾”的传说:“(禹)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

” 〔28〕女隗《左传》中狄人之女多姓隗,如叔隗、季隗等。

又《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夏禹)之苗裔也。

”匈奴就是春秋时的狄人。

本篇中女隗这个人名,大概是根据这类记载而虚拟出来的。

〔29〕莎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种。

现代评论派陈西滢、徐志摩等经常标榜只有他们懂得莎士比亚,如陈西滢在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晨报副刊》发表的《听琴》中说:“不爱莎士比亚你就是傻子。

”徐志摩在同月二十六日《晨报副刊》发表的《汉姆雷德与留学生》中说,“去过大英国”的留学生才能“讲他的莎士比亚”,别人“不配插嘴”。

稍后的“第三种人”杜衡在一九三四年六月《文艺风景》创刊号发表《莎剧凯撒传里所表现的群众》一文,也借评莎士比亚来诬蔑人民群众“没有理性”,“没有明确的利害观念”等等。

本篇中这个大员从“愚民”忽然拉扯到莎士比亚,是作者对陈、杜这类人的讽刺。

〔30〕“湮”鲧用的治水方法。

《尚书·洪范》:“我闻在昔,鲧□洪水。

”□(湮),填塞。

“导”,是禹用的治水方法,《国语·周语》:“伯禹念前之非度,□改制量,……高高下下,疏川导滞。

”导,疏通。

〔31〕息壤传说中一种能够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 〔32〕“干父之蛊”语见《周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三国时魏国王弼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

”后称儿子能完成父亲所未竟的事业,因而掩盖了父亲的过错为“干蛊”。

〔33〕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原意为现代,这里是时髦的意思。

〔34〕这是古代关于鲧的一种传说。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唐代陆德明《释文》:“黄熊,音雄,兽名。

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

”能,一写作熊。

《史记·夏本纪》替代张守节《正义》说:“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

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

束晰《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

” 〔35〕禹化为熊的传说,见清代马[马肃]《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

”按随巢子,战国时墨翟弟子,著《随巢子》六篇,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内有辑文一卷。

〔36〕禹捉无支祁的传说,见替代李公佐《古岳渎经》:“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

……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颈[金巢]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

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据鲁迅辑《唐宋传奇集》卷三) 〔37〕丹朱太子尧的儿子。

古书中都说他“不肖”(品德不像他的父亲),所以尧不把天下传给他而传给舜。

〔38〕“玄圭”见《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又《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圭,古代诸侯大夫在朝会和祭祀时所执的一种长条尖顶的玉器。

玄,黑色。

〔39〕浙水的涛声浙水,即钱塘江,涨潮时涛声很大。

〔40〕关于禹同舜和皋陶谈话的情形,《史记·夏本纪》有如下的一段记载:“帝舜谓禹曰:‘女(汝)亦昌言。

’禹拜曰:‘於

予何言

予思曰孳孳

’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

’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

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木辇],行山?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

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於

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

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

’帝曰:‘吁

臣哉,臣哉

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

……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禹曰:‘然。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

’禹曰:‘予辛壬娶涂山,癸甲(按应作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

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

’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

不如言,刑从之。

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又关于禹的吃喝和衣服,《论语·泰伯》记有孔丘的话:“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补天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作。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报四周纪念增刊》,题名《不周山》,曾收入《呐喊》;一九三○年一月《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将此篇抽去,后改为现名,收入本书。

〔2〕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她用黄土造人,是我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神话。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纟亘]人也。

”(按《风俗通》全名《风俗通义》,今传本无此条。

) 〔3〕伊女性第三人称代名词。

当时还未使用“她”字。

〔4〕“Nganga

”以及下文的“AkonAgon,

”“UvuAhaha,

”都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象声调。

“Nganga

”译音似“嗯啊

嗯啊

”“AkonAgon,

”译音似“阿空,阿公

”“UvuAhaha,

”译音似“呜唔,啊哈哈

” 〔5〕这是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按共工、颛顼,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过去史家说,共工是上古一个诸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上古史上“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6〕金玉的粉末指道士服食的丹砂金玉之类的东西,道士认为服食后可以长生不老。

〔7〕上真道教称修炼得道的人为真人。

上真是一种尊称。

〔8〕巨鳌见《列子·汤问》:“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似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

”按禺□,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

” 〔9〕这是共工与颛顼之战中共工一方的话。

后,君主,这里指共工。

这几句和后面两处文言句子,都是模仿《尚书》一类古书的文字。

〔10〕不周之山据《山海经·西山经》晋代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币处,因名云。

”又《淮南子·原道训》后汉高诱注,此山在“昆仑西北”。

〔11〕这是颛顼一方的话。

康回,共工名。

后,这里指颛顼。

〔12〕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如下的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烘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呆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又替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当驿(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 〔13〕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

” 〔14〕长方板古代帝王、诸侯礼冠顶上的饰板,古名为“延”,亦名“冕板”。

顶长方板的小东西,即本书《序言》中所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

下面他背诵的几句文言句子,也是模拟《尚书》一类古书的。

〔15〕重台花复瓣花。

〔16〕关于“女娲氏之肠”的神话,《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如下的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

”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

”科斗字,古代文字,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

〔17〕秦始皇寻仙山的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如下的记载:“齐人徐市(芾)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数岁不得。

” 〔18〕汉武帝寻仙山的故事,《史记·封禅书》中有如下的记载:方士“(李)少君言上(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剂)为黄金矣。

……而方士之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彼此彼此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800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