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榆钱树读后感总汇76条-读后感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美丽的榆树。
在深秋季节,一望无际的后山生长了两株弯曲的榆树。细雨如丝,榆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嫩绿的枝条,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两颗榆树一大一小,弯弯曲曲的,好像一对亲热的正说着悄悄话的母子。榆树的树杈形状很奇怪,大的树杈像板斧,头上戴着黄战甲帽,小的树杈像红缨枪,头顶金黄的碎发。树叶非常多,也非常密,还夹杂着一些小小的“榆钱”。因为树叶太多了,总是一些衰老的叶子被挤了下来,在地上铺就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子被子。树叶干了,还是极好的燃料。煮出来的饭菜香喷喷的,我特别喜欢吃。
看到亲热的榆树母子,让我想起了我和妈 妈的故事。那时候妈 妈每天忙上忙下,为我准备可口的饭菜,还给我和爸爸洗衣服,打扫房间的清洁,忙的不亦乐乎。
在榆树上玩累了,有一次,我还到河里去捉鱼,可是鱼很狡猾,怎么也捉不到。于是我问爸爸“怎么会捉到鱼呢?”爸爸告诉我捉鱼的方法。最后,我用这种方法真的捉到鱼了,我才明白了要静下心来完成这件事。我就拿到榆树下烤着吃,香喷喷的味道至今无法忘怀。
我爱家乡的榆树,我更爱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榆树
校园操场的中央有一棵老榆树,它的树干有一人抱那样粗,褐色的皮上刻着饱经风霜的皱纹。
春天,当和暖的春风吹拂大地,熟睡了一冬的老榆树长出褐色的小嫩芽,露出尖尖的小嘴,仿佛在向四周张望。不久,它吐露出淡绿色的叶芽,这时的我们常常在操场上嬉戏打闹,奔跑着,追逐着······
夏天,老榆树叶子渐渐地多起来,大起来,绿叶子密密麻麻好像一个大伞盖。太阳晒时,我们会躲进大榆树的怀抱,那一缕缕细碎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让人感到清凉爽快。
秋天,老榆树的叶子慢慢变黄枯萎,随着秋风,一片片凋落下来。我们会在操场上打篮球,踢足球,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校园。
冬天,大雪纷飞。老榆树也穿上了一身银装。我们在忙着堆雪人,打雪仗。老榆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满脸含笑地望着我们,分享着我们的快乐。
校园的老榆树,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每天迎接、目送着我们,见证着我们快乐地成长。
家乡的榆树作文400字二
我的老家在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线界河南岸的阜蒙县的旧庙镇,我们屯中央长着一株老榆树,5个人才能搂得过来,她究竟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据林业专家说少说也得有200多年。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从哪年起,老榆树的一个杈子开始向下弯,而且越弯越严重,榆树材质在家乡所有树木中是最硬的,但这株老榆树的这个树杈却弯成了一个∩字型,树头都挨地了。住在老树旁边的贺家,在修院墙的时候巧妙设计,将老树∩字型杈子设计成了大门的门楣,天然老树成门楣,巧夺天工,天衣无缝,真乃世间罕见。
我是在老榆树怀抱长大的。老榆树是我们儿时的天然游乐场。
早春,春风轻轻,细雨绵绵,当百花还没绽放的时候,老树已经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老榆树就露出褐色诱人的毛茸茸的'榆树花,榆树花不几日就变成鹅黄泛绿圆圆的“榆树钱儿”了,“榆树钱儿”是榆树的果实。
“榆树钱儿”水灵灵的,是当时我与小伙伴们主要的野味,我们每天都捋着吃,我们的嘴整天都是淡绿色的。听老人们讲:这棵老树可是功臣,在当年国民经济困难的时期,老树的“榆树钱儿”和榆树叶可救活了许多人。那时候没有粮食吃,“榆树钱儿”及榆树叶是家乡特有的粮食替代品,父辈们将“榆树钱儿”及榆树叶制成“撒状”,在当时这可是上等的美食,甚至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榆树钱儿”的寿命不长,也就20天,就变为微白色的小圆饼,随风满地飞扬,落在有土的地方,遇一场小雨,就会长出无数榆树幼苗。由于榆树钱儿能随风飘老远,为这,在我的老家老榆树的子孙已经是漫山遍野了,不论是沟壑河边还是庄稼地里,只要是条件适宜就能萌发,我曾见过小榆树长在民房的烟囱旁,随着炊烟而飘动,别有一番情趣。
家乡的榆树作文400字三
我的家乡龙关有四大景致,重光塔、太山庙、水库和大榆树。由于开采铁矿,地下水位下降,水库在几年前早已干涸,而今天,2023年5月5日,立夏,一个令所有家乡人再次感到震惊的事发生了:百年大榆树在狂风肆虐下轰然倒地。硕大的枝条碎成千百片,片片在风中颤抖,粗壮的躯干横在路边,一枝高高举向天空,仿佛在发出无奈的抗拒……
大榆树,承载了家乡人多少的荣光与梦想。我校项老师说《赤城县志》上曾记载,元代就有了大榆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试想,它曾见证过多少历史的沧桑巨变,大榆树下曾挥戈倒矛,曾战火纷飞,曾荒芜冷落,曾商贾往来,直至今天车水马龙。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忍痛告别大榆树,告别家人出外谋生,闲暇之际,让他们魂迁梦萦的何尝不是大榆树!他们苦苦的奋斗与亲人的留守何尝不是希望早日荣归故里,在大榆下团聚?奋斗的同时他们把对大榆树的回味留在了异地他乡。每当我去外地,逢人问明籍贯,他们总爱说,噢,龙关的,龙关有棵大榆树!我也总自豪地说,是,我家离大榆树不远!而今后,我和我的家乡人再也不能这样说了,大榆树一走,带走了龙关人心中一个永久的精神之锚。
夜有梦,平拉着我来到一片树林,有阳光斜斜的透过叶片撒下一地的斑驳,细微的尘埃在光线中漂浮。一两声鸟鸣越发显得林子空寂。平说闭上眼睛,深呼吸。我抬起头闭上眼,阳光在叶片上打着滚挤进眼帘,炫目,却很舒适。深吸一口气,久违了的青草泥土的芳香扑鼻入肺。林中有几棵枣树,枝桠上挂着些熟透了干瘪着的红枣,我们捡起几个石块砸去,有叶片和枣儿一起掉落。平捡起放在我口中,好甜。
家乡有片榆树林,连接着农场和城镇。树林的入口处有个很大的坑,里面有墨绿色的水,水面浮着一坨坨黑色的斑块,偶然可见有气泡冒出。当地人叫它涝坝。听老人说最早来疆的垦区人喝的就是这样的水。后来水被人排干种上了庄稼。这条小路夏天林荫遮天,舒适凉爽。春天会有淡绿色的榆钱一串串的挂在枝头,入口有淡淡的苦涩,可以将它们摘下与面粉一起蒸成馒头。家乡应该是富裕的,打小就是以白面为食,艰苦的岁月只听长辈们说起过,所以榆钱也只有淘气的孩子会去捋下寻一份乐趣。柳条返青时节更会有孩子摘下来,抽掉枝干,用外皮做成柳哨,榆树林里常常能听到柳哨悦耳的声音。林子的旁边种着大片的麦田,六月麦田铺金,疾风吹过,麦穗点头,此起彼伏煞是好看。取未成熟的'小麦搓出麦粒,混合小米或者大米熬成粥,即营养又香甜。坐在麦田边上的我也常常随手捋下些麦粒,在嘴里细嚼,时间久了变成面筋就成了自制的泡泡糖。
漫步林中,偶会听到幼鸟的鸣叫,抬眼望去,枝柏掩映处会有一个个鸟窝,静立在树下,看它们奔忙辛苦,不觉就忘了时辰,颈酸了腿困了才想到离开。假日里邀两三个好友以读书为名,钻进林子,天南地北一番神游;或有闺蜜间附耳说说私房小语,或笑或哭,或痴或嗔,时间就擦身溜走,直至暮色降临。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那片榆树林再也没有去过。直至母亲病重归家,大概是八月十五前后的某晚,从病房出来,橘红色的夕阳光芒尽敛,羞色染红了半个天空。远处天空有飞鸟徘徊,突然想起那片树林,寻到那条小路才发现已被水泥路面取代,而且还拓宽了,好在那片林还在。有养蜂人在林里放养蜜蜂,不时有蜜蜂从耳朵边嗡嗡掠过,再往深处走,看见树桩上有个孤独的身影,低头看书,能听到低低的诵读声。一切安静而祥和,好像时间从来没有离开。暮色渐胧折转回来,已入秋了林中渐有寒气。从来没有考究过这片树林的年龄,只记得它曾阻隔了好几次洪水。母亲有一张旧照,拖着长长的辫子,手推着自行车,一只脚搭在脚踏上,身后就是这片树林,不过那时候树林还很年轻,亦如母亲。
如今的故乡像这样成片的树林很少了,门前曾有的白杨林也被广场取代,分片种着不同的花和灌木。只是梦里仍会有那特有的香气超越了时间扑面而来。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故乡和那些在垦区生活的亲人。祝愿故乡能更加和谐,安康,繁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