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亲故事读后感汇聚70句-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
《中国孝道故事》是一本记叙了64篇关于孝顺的故事,每一篇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封面上的两句话更是富有哲理: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她像一颗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十分震撼,多少伟大的儿女,多少伟大的父母!尤其是看到《我的疯子娘》,那一篇时,我怔住了。有一天,一个疯女人流落到他们村里,穿着破烂,见人就傻笑。他的父亲还没有娶媳妇,于是他奶奶决定让她为他家续上香火。父亲也不情愿,但家里太穷,也只好答应了。
有一天,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奶奶十分高兴,但从不让她接近她的亲生儿子。一个儿子给家里增加了不少负担,他娘在家里吃闲饭,还经常惹是生非,他奶奶狠心将他赶出了家门。
五年后,她又回来了,还是一样傻乎乎的,但是母爱却是清楚的。奶奶和他爹又把她领进了家门。有一次,他娘给他送伞,路上摔了好几跤,班上的小范带头笑了起来,他拿起文具盒拍去,却被小范掐住了。他娘冲了进来拎起小范把他丢进了池塘。后来事情变得严重,小范的家人找上门来索赔。
奶奶渐渐老了,没办法再给他送饭菜了。于是,他娘担起了每天给他送饭的事。有一次,娘顺带了十几个野山桃,我顺口说了声甜,第二天婶婶来找我,问我今天娘有没有来送饭,还没回家呢。难道走错路了?后来在峭壁下发现了母亲,但是是尸体……他肝肠寸裂,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后来他被录取了,但母亲不在了。
孝顺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百善孝当先。
读了《孝亲敬老》五十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敬佩的是孔繁森爷爷。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孔繁森爷爷却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在他心中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爷爷是个孝子,平时总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老母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着老母亲去看灯,但没有动用局里的小汽车,而是借了一辆板车推着老母亲去看灯展。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车上,腿上还盖着棉被,孔繁森爷爷则在寒风中推着板车穿梭于人流之中。
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孔繁森爷爷对人民都充满无私的爱。爷爷来到西藏,担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遥的亲人。为了党的事业,他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西藏的高原上,大雪纷飞时,在那间破旧的小土房,当孔繁森爷爷看到孤寡老人衣衫褴褛,双脚的脚趾露在破鞋的外面时,立刻撩开自己的衣襟,把老人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老人暖脚……一切是那么自然,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父母。老人的眼眶里热泪滚动……如果没有对人民无私的爱,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孔繁森爷爷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我被爷爷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是学生,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决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助人开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献出爱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献出一份微薄的爱心,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就像那小小的水滴,也能汇集成河,流入大海。只要我们每人像孔繁森爷爷那样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关怀,便能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每人都献出一份爱,最后必将汇成爱的海洋。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需要您帮助的人吧。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孝亲全家福
读了《孝亲敬老》五十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敬佩的是孔繁森爷爷。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孔繁森爷爷却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在他心中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爷爷是个孝子,平时总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老母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着老母亲去看灯,但没有动用局里的小汽车,而是借了一辆板车推着老母亲去看灯展。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车上,腿上还盖着棉被,孔繁森爷爷则在寒风中推着板车穿梭于人流之中。
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孔繁森爷爷对人民都充满无私的爱。爷爷来到西藏,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遥的亲人。为了党的事业,他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西藏的高原上,大雪纷飞时,在那间破旧的小土房,当孔繁森爷爷看到孤寡老人衣衫褴褛,双脚的脚趾露在破鞋的'外面时,立刻撩开自己的衣襟,把老人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老人暖脚……一切是那么自然,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父母。老人的眼眶里热泪滚动……如果没有对人民无私的爱,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孔繁森爷爷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我被爷爷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是学生,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决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助人开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献出爱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献出一份微薄的爱心,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就像那小小的水滴,也能汇集成河,流入大海。只要我们每人像孔繁森爷爷那样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关怀,便能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每人都献出一份爱,最后必将汇成爱的海洋。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需要您帮助的人吧。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孝亲全家福读后感二
“孝”在现代儿童眼里来说,是一种回报,是对父母的一种爱.是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美好的期望;回报父母,孝敬父母.是以后、长大后的行动,付出.但是,看完《最美孝心少年》,不得不心存敬佩.
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清晰地记着一个名字:路玉婷!
路玉婷!路玉婷,她被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主办的“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全国征集推荐活动评选为“身边好人”.
路玉婷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到外地去了,她生活的家庭只有她、她妈妈和年近70岁的外婆.她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学前班,五岁开始就能帮妈妈做饭,甚至洗衣服.看到这个,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她们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一般人怎么会受得了呢?路玉婷平日里要学习还要照料母亲和外婆,周末为了自己的妈妈和支撑起家庭,她依然坚持上班,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城市里给人送机票.她说,再苦再累都不怕,只要妈妈和外婆身体健康就很幸福!至到这里,我眼睛里的泪悄然落下,这种难得的精神是很难坚持的!她,路玉婷,15岁,15岁的她撑起一个家!向她学习百折不挠,孝敬父母这精神,难道不对吗!?也衷心祝福路妈和路外婆身体健康,路玉婷学习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8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