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笨狼故事都准备好了读后感

《笨狼的故事》的作者是谁

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后感是什么

暑假里,妈妈给买了一本《笨狼的故事》,我看到书的封面上有一只可爱的笨狼的在骑着一树枝开心的笑着,觉得很有意思,读后更加觉得笨狼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狼,它总喜欢做一些傻事,所以它的外婆给他取名笨狼,因为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笨狼只能一个人在家生活。

我感觉笨狼有时傻的可爱,有一次,笨狼居然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雨后笨狼把尾巴沾上了泥巴,于是跑到小河里的玩了半天,干净多了,上岸后发现自己的尾巴湿了,于是想学别人把尾巴当衣服一样晾晒,一会儿又看了蚂蚁在做操,又看了蜥蜴在开音乐会,看到萤火虫才想起太阳早回家了,这时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面了,看看树枝上也没有。

所有的居民都来帮笨狼想办,聪明兔拿来的家里一根兔尾巴送给笨狼,笨狼说太短了,没要。

小松鼠安慰笨狼说有个办法可以让你像蜥蜴一样明年也长出一条尾巴来,笨狼说时间表太长了,最后笨狼想出一个好办法,挖一个坑,把屁股埋进去,浇水,施肥再洒上一点快速生长剂。

就在大家准备帮忙的时候小蜥蜴发现笨狼的尾巴好好的长在笨狼的屁股上,笨狼想到了他想湿尾巴放在树枝上晾晒只是哪样想过,并没有哪样做,笨狼找回了自己的尾巴。

读后感300字 10篇·

林黛玉人物评析:潇湘四季绮梦2008-11-01 19:02潇湘四季绮梦——不知园中另有人,偷撒珠泪葬落花飞红片片,流水迢迢,谁与葬花今朝

他日谁曾见,颦颦蹙蹙,娉娉婷婷,步步闪闪摇摇。

常记起,海棠起社,姊姊妹妹,闲赏花花草草,执笔写写描描,倚阑干说说笑笑。

菊黄蟹肥,园中老老少少,团团聚聚,侃侃聊聊。

谁曾忆,身姿颤颤,步履踽踽,带泪水潸潸涟涟,独吟姗姗葬花。

又有谁,含泪默默,对层层斑竹,袅袅无聊。

金玉结良缘,只知吹吹打打,唱唱敲敲,一片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红绳相系祝白首,红烛火焰照洞房。

谁顾上,馆内冷冷清清,瑟瑟萧萧,残烛落泪,映一片凄凄惨惨,寂寂寥寥,又有谁,孤孤单单,惨笑焚诗稿。

堪怜绛珠归离恨,谁与世间逍遥

今宵后,往日暮暮朝朝,悲悲喜喜,多少心事,谁知晓。

空剩下,断章残句与谁瞧

一、 大观园中,从来是不缺旷古红颜的,从来都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妩媚丰润者如薛宝钗,有泼辣直爽者如王熙凤,有娇艳活泼者如史湘云,更不乏乖巧伶俐者如薛宝琴……然而,林黛玉的美却不同于以上种种,是一种病态、柔弱的美。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曹雪芹先生似乎对于她也特别的厚爱,仅是寥寥数笔,便在我们的心中勾画出了一位含泪娇喘的绝世佳人的影子。

只在粉黛娥眉隐隐约约的一颦一蹙中,朦胧泪眼的一闪一合间,幻化在我们印象中的女子便平添了一种似真似幻,柔弱,病态,迷离的气质,让人恍然间觉得不真实起来,正是如此,更体现出了黛玉那种不沾染人间烟火,仿佛九天仙女的气质。

这种气质在她的举止言行,诗词文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海棠》中的闺中心事,清丽脱俗,不落俗套,咏菊诗更是首首灵慧“满纸自怜题夙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字字句句,不仅描绘出了菊花傲霜挺立,高洁孤傲,更是将伤秋无奈与一比菊花的清高,抒发无疑。

更无需提起那从始至终,贯穿全篇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似只是淡薄的伤春感伤之词,却透着字字血泪,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伤与凄迷,不染红尘,恰如天宫绝唱。

这也成为了林黛玉一生的写照,短暂的绽放后,便如落花一般凋零。

二、 林黛玉是小器的,经常敏感与一些不足以挂齿的小事而黯然神伤,独自垂泪。

对于她来说,仅仅是一件小小的误会便可能是一柄尖锐的利器严重地刺伤她。

如史湘云无意间将她与戏子相比较,她便自觉地受了委屈,愤恨地拿最尖锐的话来反驳。

然而她自己却又是经常“见一个取笑一个”在宝玉与宝钗识金锁,认通灵之时便毫不在意地说出“来得不巧”这样话中带刺,让人尴尬的词句,对雪雁冷嘲热讽,取笑湘云大舌头…… 这样的不同便是缘于她脆弱的自尊,对于黛玉而言,荣国府并不是她的家,她甚至只是寄人篱下,无父无母,无依无靠。

她受不了任何的伤害,总是惶恐着被人瞧不起,因而只有用这些带刺的一语双关来保护自己。

除去这些,她的天性则是极其的天真与固执。

虽然经常取笑别人,但也是当作玩笑话,尽管几次误会,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更没有因此嫉恨疏远过谁,甚至连平素里极其堤防的薛宝钗也能冰释前嫌,秉烛夜谈,结成金兰契,无话不说。

对于香菱学诗,一向高傲的她也并未败一丝一毫的架子,认认真真地辅导,还特地费心地圈点了书目。

……由此可见,她并不是故意刁难别人,相反,她有着的是一种纯真的性情。

林黛玉虽然不如薛宝钗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八面玲珑,有一种饱经人情世故而有的深沉老练。

而是怀有另一番,随心随性的洒脱与不拘小节的天真。

三、黛玉对于爱情的追求,同样是执著而单纯的。

她并没有过多地去关心大观园中的人际交往,也并没有多费心思去讨园内上上下下的喜欢。

相反地,她所追求的仅仅是宝玉对于她的真情真意,为此,她流过多少辛酸泪,多少次的争执不下,甚至惊动长辈。

虽然她得到了宝玉对于她的真心,封建历数却注定不能给他们一个圆满的成全,于是,贾母等人设计偷梁换柱,扼杀了他们的真情。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黛玉的爱情,同样是这样。

于是她选择了离去,因为,这样的悲剧,便是毁灭了她的全部。

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得到她所期望的承认。

然而,一介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气力,去抵抗这种无情的判诉

最后的潇湘馆内,她安静地焚烧着她的尘缘一世,如同焚烧着她一颗欲哭无泪的心,这已经成为她唯一能做的。

可焚化成灰的一点光明,又怎能照透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她已是心如死灰,没有字字血泪的控诉,没有寻死觅活的胡闹,她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安静地离开。

芳魂消逝时,外面是大喜的锣鼓,是恭贺佳偶的祝福。

没有人来打扰她,再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她,让她流泪了,她的泪水已经干涸了。

馆外仍是一片喧哗,有谁为她唱一曲安魂。

四、 回想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府中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热情的欢迎。

贾母如同亲骨肉般的怜爱,王夫人也是极其的客气与礼让,甚至连王熙凤这样的利害角色,也是不住的赞许与关照。

这样隆重的待遇,是除了元妃省亲外空前绝后的。

然而,当她的父亲去世,黛玉守灵从苏州回来时,那些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们,便一点点冷淡下来,甚至连以往心肝宝贝般珍视她的贾母也对她冷淡了些许。

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忙于为金玉良缘作做准备。

行偷梁换柱之计,谁又想过她的感受

谁曾到潇湘馆内作探视

大喜之夜,当初的种种,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当初的满嘴奉承,是怎样的可笑

人情浅薄,不过如此

我已无法揣摸她是以一种怎样凄凉与落寞的心思,焚烧诗帕书稿,在火焰中,往日的种种已化作尘埃,凋落成泥。

她的一生,正如当年她所吟唱的诗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后记你原是绛珠珠仙草啊,为什么,只为了点水的恩情,便要下界还泪呢

你不怕万丈红尘,即使是一枝独秀的仙草也不免迷失方向吗

你没有后悔,于是压抑与明朗,快乐与悲伤,交织成了你的生命:安静而热烈。

----------------------------------我初二的。

暑假的作文,你自己看着办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89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