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本心斋食谱读后感

我想重现《本心斋疏食谱》中的菜,但是不知道都有些什么,做法又是什么,求助

不是专家还真难回答

本心斋疏食谱的部分食谱的出处

下载QQ浏览器,里面有小说书架,剩下的从书城中找

古代食谱

《食珍录》  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

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

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

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

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异录》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

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

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

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

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

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食经》  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

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

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

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

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本心斋食谱》  作者署名是宋代陈达叟,因为室名本心斋,所以又称本心翁。

作者自述:常在书房里起居闲坐,玩味《易经》,床上围着画有梅花的纸账,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饮食崇尚清淡。

有客人从外地来访,脸上流露出饥饿的神色。

作者叫书童端上净素饭菜,客人品尝后说,没有尘俗气味。

主客讨论食谱,就形成了这本书。

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如:菜羹、韭菜、山药、笋、藕、绿豆粉丝、水引蝴蝶面、水团、白米饭等。

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

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

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

”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

”这种记述方法,表现了作者富有文学素养,又因所用赞体简要,类似歌诀,容易背诵,所以就便于普及。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

内容以素食为中心,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夹叙夹议,丰富多采。

唐代杜甫有诗云:“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南宋时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

全书二卷,上卷列举饮馔47种,下卷列举饮馔57咱。

记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

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

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奇妙,同样给人们以丰富的启发和借鉴。

许多菜肴别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窥见当时烹饪技术、烹饪艺术所已达到的水平。

  书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

如:萝菔面这一条下称:“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

”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

”由此可见是用纯药物加工和蜜制成,并加温酒后服用的一种保健饮料。

总之,此书对了解江南饮食风貌和南宋烹饪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饮膳正要》  这是一部融合蒙汉两族饮食文化的文献。

作者是元代忽思慧。

全书三卷,卷一记养生、妊娠、乳母、饮酒诸忌。

标目“聚珍异馔”,分述汤、粉、羹、面、粥、馒头、烧饼等饭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攒、盐、熬等方法制成的菜肴。

每种菜肴都说明其食疗效用、材料、调味品、烹调技术。

卷二记诸般汤煎、诸水、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兽变异。

主要是阐述用于保健医疗的加药饮料与食品的配料及制作方法,寓养生治病于日常饮食,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卷三记米谷品、鱼品、菜品等,对每种食品的性味与作用,都逐一加以说明,大部分附有绘图,而对加工成品则简述其制法及疗效。

  《饮膳正要》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此书是古代食疗专著之一,除了阐述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外,更注重阐述其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外,更注重阐述其性味与补益作用,即注重饮食与营养卫生的关系,这是别的一般食谱中所没有的。

第二,书中将蒙汉饮馔并蓄,所述用料,兽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马、驼、鹿、猪等,奇珍异馔中,用羊肉制成者占十分之七。

作者是蒙古族人,全书以汉字刊行,其中杂有大量的蒙语音译汉字。

  《饮食须知》  元代烹饪著作《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浙江海宁人。

他生于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职为万户,卒于明初,历经三代,活了106岁。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贾铭的饮食养生之道很感兴趣,召见他时,问他保养之法,他回答道:关键在于饮食。

随后以他撰著的《饮食须知》呈进御览。

贾铭在自序中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重视养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检点,掌握适度。

不然的话,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生祸害。

因此,本书选录 许多本草疏注中关于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编,以便掌握饮食调配,避免因饮食调配不当而损害健康。

  《饮食须知》全书八卷,第一卷水类30种,火类6种;第二卷谷类50种;第三卷菜类86种;第四卷果类59种;第五卷味类33种;第六卷鱼类65种;第七卷禽类34种;第八卷兽类40种。

另附几类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

这部书不仅对厨师取菜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无锡人倪瓒,字元镇,号云林。

他是元代著名画家,元末隐居于太湖和三泖之间,家有云林堂,因而将所著菜谱定名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这是一部反映元代无锡地方饮食风格的烹饪专著。

书中汇集饮食五十多种,都以菜品命题,逐条而记,除记述原料、配料外,都说明烹饪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书中有不少菜肴,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都是做得比较精致的。

书中菜肴有些被后世烹饪书籍复录,特别是“烧鹅”一品,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加以录,并改用倪瓒之号题名为“云林鹤”。

此外,日本羽仓则《养小录》中也将烧鹅收入,可见此菜确实是独具风味,名她中外。

“蜜酿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苏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书中菜肴以鱼、虾、蟹、螺及湖泊水蔬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乡的饮食特色的反映。

  《易牙遗意》  元明之际的韩奕撰著饮食专书,托名齐桓公时的名厨易牙,称为《易牙遗意》,实意是仿古代食经之作。

全书分为脯、蔬菜、糕饵、汤饼等十二类,共记载了150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 药的制作方法,内容非常丰富。

此书菜肴有四大特色:一是浓淡适宜,适应面广。

二是制法简明,一看便能制作,如:蒸鲥鱼、炉焙鸡、糖蒸茄、肉油饼、五香糕等等。

三是收录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菜点的制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制法就别具特色。

四是将饮食和治病结合起来,其中“食药类”收录13种食药的制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随园食单》  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不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

《食珍录》《清异录》 《食经》《本心斋食谱》《山家清供》等,我想下载,有没有电子书的下载地址呢?

古代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 饮膳正要 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 东京梦华录 梦梁录 都成纪胜 西湖老人繁胜录 武林旧事 菽园杂记 升庵外集 饮食绅言 能改斋漫录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造洋饭书 调鼎集 太平御览饮食部 醒园录 食宪鸿秘 易牙遗意 随园食单 素食说略 中馈录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蔬食谱 膳夫录 食时五观 食珍录 玉食批 饮馔服食笺 千金食治 食料方 清异录饮食部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吕氏春秋本味篇 调疾饮食辩 吴郡岁华纪丽 清嘉录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随园食单 闲情偶寄 随息居饮食谱 养小录 饮食须知 礼记 诗经 山家清供 粥谱一卷广粥谱一卷(子部谱录类) 野菜博录 盐铁论 酉阳杂俎 多能鄙事现代 中国菜谱(江苏,安徽,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浙江,陕西,福建,广东,山东, 四川共十二本) 中国食经 任百尊 民以食为天 王仁湘 中国古代饮食 昨日盛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 赵光荣 中国饮食文化 胡自山 中国饮食文化史 王学泰 考吃 朱伟 唐诗食品词语语言与文化之研究 中华食苑(全十册) 中国饮食谈古 中国烹饪辞典 中华饮食文库-中国饮食诗文大典 中国饮食史(全六册) 中国饮食文化辞典

描写中国烹饪的古书

调鼎集 (酒茶点心编) (清)童岳荐编撰 张延年校注 19

【第91句】:1  调鼎集(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清)佚名编 邢渤涛注释 19

【第87句】: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元)佚名编 邱庞同注释 19

【第87句】:12  本味篇(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王利器疏证  王贞泯整理 邱庞同译注 19

【第84句】:4  (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北魏)贾思勰撰 石声汉今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10  (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吴曾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7句】:6  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陶谷撰 李益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4  醒园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化楠撰 侯汉初、  熊四智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9  食宪鸿秘(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朱彝尊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6  食宪鸿秘(气功.养生丛书) (清)朱彝尊撰   19

【第90句】:7  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19

【第85句】:11  (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林洪撰 乌克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4  随息居饮食谱(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王士雄撰 周三金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8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小丛书) (清)王士雄撰 窦国祥校注 19

【第83句】:4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清)王士雄撰 聂伯纯等点校 19

【第87句】:8  随园食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袁枚撰 周三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6  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明)宋诩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9句】:10  素食说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薛宝辰撰 王子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10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7句】:7  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渔撰 叶定国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2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7句】:10  养小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顾仲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5  致富全书   孙芝斋校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

【第87句】:8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倪瓒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8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史专题资料汇编) 陈祖槼、朱自振编   农业出版社 19

【第81句】:11  中馈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曾懿撰 陈光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6  易牙遗意(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韩奕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4句】:9  饮馔服食笺  (《遵生八笺》之四)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巴蜀书社 19

【第85句】:12  饮馔服食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5句】:5  饮食须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元)贾铭撰 程绍恩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第88句】:11  饮膳正要(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忽思慧撰 李春方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8句】: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

【第85句】: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刘玉书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第86句】:6  饮膳正要(气功.养生丛书) (元)忽思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第90句】:7  菽园杂记(饮食部分) (明)陆容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9句】:1  升庵外集(饮食部分) (明)杨慎撰 曹竑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9句】:1  饮食绅言 (明)龙遵叙撰 陈光文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

【第89句】:1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94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