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儿发明了电话读后感
电话到底是不是贝尔发明的
不是,是安东尼奥·梅乌奇在公元1871年发明的。
安东尼奥·梅乌奇1808~1889,电话的发明者,意大利人,1808年出生于佛罗伦萨。
他自幼学习美术,起初在佩戈拉(Pergola)剧院当舞台技工,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机械工程设计。
1834年,当他得知古巴哈瓦那的塔孔(Tacon)剧院需要一位布景设计师时,没多加考虑就带着年轻的妻子埃斯特尔·奠基(Ester Mochi)一起移居到古巴,1850年移居到美国纽约的斯塔腾岛(Staten Lsland)并加入了美国国籍。
起初他以生产香肠和腊肠谋生,但生意并不如想像的那么景气,后来就转而生产蜡烛。
其间,梅乌奇和他的妻子埃斯特尔居住在斯塔腾岛上的一间白色房屋内,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24只可爱的猫。
不久,这个地方就成了许多意大利共和派人士的聚集处,其中就有男高音歌唱家洛伦佐·萨尔维(Lorenzo Solvi)和军人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
加里波在梅乌奇家里住了3年,也就在此时,他顶替梅乌奇在蜡烛厂工作,因为梅乌奇这时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他的“说话机” 的试验中。
由于他有自由主义与共和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的市政当局眼里并不受青睐。
后来梅乌奇曾因政治问题遭到流放。
在此期间,他曾努力寻求财务支持,但是由于无法掌握英语而只能无功而返,后来更是在一艘轮船上出事而被严重烧伤。
当他就要赢得电话的专利权时,却于1889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综上所述,梅乌奇的一生是悲惨又神奇的一生。
移居到美国之前,为了增加收入以改善生活环境,他开始对自己很感兴趣的电生理学进行研究。
不久,他研究出了一种用电击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使他在哈瓦那名声大震。
我们不知道这种非正规的治疗方法是否真的取得了成功,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849年的一天,当他准备好一套器械要给在另外一个房间的朋友治疗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通过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根电线,他清楚地听见了从另外一个房间里传出的朋友的声音。
情况是这样的,他把一块与线圈连接的金属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线圈连接导线,通到另一个房间。
实际上,金属簧片在这里起到了传感器的作用,正是由于与线圈相连接,从而把它的振动转变成了一种电流。
梅乌奇马上意识到这一现象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并立即着手研究被他称之为“会说话的电报机” 的装置。
那时,他未来的竞争对手亚历山大.贝尔才只有两岁。
这充分说明,他们之中谁第一个构思了电话的雏形。
由于妻子瘫痪在床,梅乌奇就装配了一个通话系统把妻子的卧室和他的工作室连起来,以方便联系。
1960年的时候,梅乌奇向公众展示了这个系统。
当时纽约一家意大利语的媒体曾报道了这件事情。
但是,不会英语的梅乌奇融不进美国主流社会,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更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乘坐蒸汽船时被严重烧伤,穷困潦倒的他无法把实验继续下去。
为了筹措资金,梅乌奇甚至不得不把他原来的电话模型卖给了一家二手货商店,仅卖了6美元。
但是经过努力,梅乌奇取得了很大突破,新模型也越来越精巧。
他那以线圈绕在铁芯周围的做法在数十年后更是成为了长途通讯的一项核心技术。
但是由于穷困潦倒,梅乌奇甚至无法支付250美元,为他的“可谈话的电报机”申请最终专利权。
于是在1871年,梅乌奇只能发布声明保留了一种需要一年一更新的专利权利。
但是3年后,梅乌奇就连为继续保留这一权利而不得不支付的10美元也拿不出来了。
梅乌奇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寄去了模型和技术细节,但是没能和该公司的主管人员见上一面。
当他于1974年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要求拿回这些材料时,却被告知这些东西已经不见了。
两年之后,也就是1876年2月14日,和梅乌奇共用一个实验室的贝尔向美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电话专利权。
巧合的是,就在贝尔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走进专利局,也申请电话专利权。
从而引起了电话专利权之争。
不过贝尔和格雷的发明原理略有差异。
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
三者间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 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
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并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在此之前,梅乌奇愤而提起上诉,为此,梅乌奇准备了一纸上诉状,但为时已晚,他已经将近80岁,而且穷困潦倒,病魔缠身。
当时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诈罪指控贝尔,但就在胜利的曙光就要显现时,他却于1889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梅乌奇是电话的发明者,最初是美国的一项决议通过的。
美国众议院的决议称,梅乌奇于1860年在纽约展示的名为teletrofono的机械已经具备了电话的功能,从而证明了电话的发明者应该是梅乌奇而不是贝尔。
只是后来贝尔从各种渠道获取了梅乌奇的成果,才在16年之后申请了专利。
决议说:“众议院认为安东尼奥·梅乌奇的一生及其成就应该得到肯定。
他在发明电话过程中的工作也应该得到承认。
” 经过这项决议,贝尔被永远的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决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多方强烈反应,意大利裔美国人纷纷欢呼这一迟来了一个多世纪的“公正判决”。
加拿大方面则指责美国国会为了政治目的篡改历史。
为了给美国一点颜色瞧瞧,加拿大众议院效仿美国国会于6月21日正式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是哪国人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事迹?
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1847年生于苏格兰爱丁。
虽然他只在学校念过几年书,通过家庭的熏陶和自学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贝尔对语音复制感兴趣是很自然的,因为他父亲是语言生理、语言矫正和聋哑教学方面的专家。
1871年贝尔移居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
在那里于1875年他做出了导致发明电话的一些发现。
1876年2月他申请电话发明的专利权,几个星期之后就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有趣的是,还有一名叫伊茉沙·格雷的人申请类似装置的专利权的报告与贝尔的同一天到达,但只是晚到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
贝尔获得专利权不久就在费拉德尔菲亚市百年纪念展览馆展出了他的电话。
他的发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并且获了奖。
但是东方联合电报公司花十万美元获得了该项发明权,拒不购买贝尔的电话。
因此贝尔及其同事一起于1877年7月成立了一家公司,即今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祖先。
电话在金融上一举获得巨大的成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企业公司。
1879年贝尔和妻子占有该电话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他们似乎不懂得公司究竟有多少红利可赚,七个月之内就把手中的大多数股份出售完毕,每个股份的平均售价只有250美元左右。
到9月份,每个股份的股票售价已涨至1千美元,而在当年3月份每个股份的股票售价是65美元
贝尔的妻子恳求他立即出售一空,因为她担心股票价再不会这样高了
1881年他们把手头剩余的股票不明智地售出三分之一,但是这些股票到1883年价值就高达1百万美元左右。
虽然电话发明使贝尔成了富翁,但是他从来没有中断研究工作。
他还发明了几项有用的(虽然比较不重要的)仪器。
他的兴致广泛,但是主要关心的问题自始至终是帮助聋哑人。
他的妻子实际上是他先前教授过的聋女。
他们有两儿两女,两个儿子都在襁褓时死去了。
1882年贝尔加入美国籍,1922年去世。
评价贝尔的影响完全取决于电话的重要性的大小。
我认为电话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对日常生活有如此巨大影响的发明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把贝尔排在马可尼之后是因为无线电比电话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也就是说,电话上的通话基本上可以用无线电来代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电话不可能取代无线电。
假如这是所牵涉到的唯一因素的话,就会把贝尔远远地排在马可尼之后。
但是还要考虑另外两个因素。
第一,虽然个人用电话可以用无线电来取代,但是要把整个电话体系用一个相应的无线电通讯网来代替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贝尔发明电话听筒复制声音的基本方法后来也为无线电接收器、录音机以及类似装置的发明家所采用。
因此我认为亚历山大·格雷厄尔·贝尔的影响比马可尼只是略差一筹。
电影超能机器人史莱机器人读后感
动画,尤其是商业动画,要想抓住观众,必须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两大商业动画生产强国,尽管它们在资金的投入、高科技的运用,以及风格特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它们制作的动画同样都能吸引世界各地观众的广泛关注,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善于抓住动画制作的核心,即讲故事。
为了打造精彩的故事,美日动画都采取了一些巧妙的叙事策略,分析这些叙事策略,可以为当前中国动画叙事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题材的多样性和主题的多层次性美日动画题材广泛多样,大致可分为科幻、战争、冒险、爱情、体育、历史等诸多类别。
此外,美国还有同性恋题材动画,如《酷儿鸭》;日本还有吸血鬼题材动画,如《吸血鬼美夕》系列等。
但与美国动画相比,日本动画题材不仅分类更细、更杂,而且每种题材都拥有更庞大的作品群,如,体育竞技类动画就有《棒球小英雄》、《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网球王子》、《棒球英豪》、《四驱兄弟》以及《棋魂》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运动项目。
美日动画题材的多样还表现为多种文化的交汇。
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再加上他们推行全球化战略,其动画题材必然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如《钟楼怪人》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狮子王》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阿拉丁》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两部《花木兰》和两部《功夫熊猫》则充溢着地道的中国文化元素。
日本崇尚西方文化的心理表现在动画创作上,就是有很多题材来自欧美,如《圣斗士星矢》沿袭希腊神话,《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戴安娜·W·琼斯的作品,超人题材则受美国同类动画影响较大。
但也许因为是邻国、同属于东方国家、文化相互影响与交流频繁,日本动画取材于中国的更多,它们有的利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志》、《西游记》、《龙珠》、《封神演义》等,有的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棋魂》、《中华小当家》、《不可思议的游戏》等。
但必须注意的是,不管是美国动画还是日本动画,它们运用别国文化元素,其传达的核心依然是它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
题材的多样变幻,使美日动画能够持续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阶层观众的需要,而主题的多层次性,又使它们能够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需要。
如《狮子王》的主题虽然仍是简单的善恶冲突,但影片也把诸如关于生命如何在大自然中循环,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勇于承担责任等这些较为深刻的内容融入其中。
“丑小鸭变白天鹅”、“小人物成长为英雄”这类主题在美国动画中并不鲜见,《快乐的大脚》也是讲述一只与众不同、受人歧视的小帝企鹅曼波如何坚定信念、历经险阻、终于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但在这个经典主题之上,影片不仅表现了动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更是把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展现出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使南极洲生态严重破坏,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这就使观众从影片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又能有较为深刻的感悟。
日本动画从手冢治虫开始,就有着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传统。
宫崎骏的动画如《风之谷》、《幽灵公主》等都反映了现代文明的发展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和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但也不限于此,他的动画主题往往兼具多重含义。
《千与千寻》讲述小女孩千寻误入一个神秘的小镇,为拯救因贪心而变成猪的父母而历经困难和挫折,最终成长的故事。
其中某些片段延续了宫崎骏对生态问题的忧虑,但故事在一个关于少女成长的总主题下,也表现了对友情的可贵、人性的贪婪以及孩子的教育等多方面问题的思考。
大友克洋、押井守以及士郎正宗等执着于将网络、机器人以及克隆技术等引入故事,对科技发展下人性的异化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进行了深层思索。
《大都会》、《攻壳机动队》、《苹果核战记》等都从机器人、半机器人或克隆人的角度来反观人类自身,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迷恋和对人性堕落的失望。
可见,题材的多样性和主题的多层次性是使美日动画超越低幼性,而做到老少皆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注重对白在塑造人物形象和丰富情节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动画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讲故事的,人物语言是声音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也包括歌唱性的),而对白是其主体。
这里,我们主要谈人物对白。
美日动画都注重对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人物对白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而且风趣幽默,富含哲理。
如《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从士兵手里救出驴子后,驴子就死缠住他,两人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驴子:“我可以跟你说话吗
听着,你的确有些本领,了不起
”史莱克:“你在跟我说话吗
”驴子:“是的,我在跟你说话,你刚才真的很厉害
那些侍卫以为自己很棒,然后你一出现,砰
都跑光了。
我看了感觉很爽
”史莱克:“很棒,真的
”驴子:“获得自由的感觉真好
”史莱克:“去跟你的朋友庆祝你的自由吧
”这段对话把驴子和史莱克两个人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出来:驴子热情、乐观,而史莱克孤僻、冷漠。
除了刻画人物性格,对白还起着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
如《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在星空下和驴子的一段对话,就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无遗;《借东西的小人》中小人族少女艾莉缇在搬家前与少年翔道别,双方的对话实质上就是一场心灵的交流,既表达出小人族要坚强地生存下去的决心,也表达出少年翔对美丽物种濒临灭绝的忧虑。
美日动画中,每当主人公面临挫折或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一位精神导师(尊长或朋友)对他们给予一番谆谆教导,这些人物的话语设计之精警,为剧作增添了不少动人的力量。
如《花木兰》中,木兰相亲失败后回到家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木兰花树下,很失落。
这时花弧走过来,安慰她说:“天啊,今年院子里的花开得真好。
可是你看,这朵迟了,我相信等到它开花的时候,一定会比其它的花更美丽
”这段话把一位慈爱的父亲对自己女儿的关怀和期许表现极富有温情,话语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类似精彩的对白,我们还可以举很多,如《狮子王》中辛巴到大象墓园冒险,遭到土狼的袭击被木法沙营救后,木法沙与他的一番倾心长谈;《功夫熊猫》中,阿宝因为受到嘲讽和排挤,想放弃做“神龙武士”时,乌龟大师对他的教导等等。
《侧耳倾听》中,当月岛滴滴想写小说却又没有足够的信心时,圣司爷爷拿出一块天然云母石,对她说:“……其实这些石头被磨过之后,反而没什么意思了。
因为高纯度的部分都在内部比较小的地方,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也有可能是一颗好原石。
”总之,美日动画家一直在尽力避免采用平淡、生硬的语言,他们对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使动画避免了干巴巴的讲述,避免了令人讨厌的说教,使观众在兴趣盎然地欣赏故事情节,被其中充溢的情感所打动的同时,也对其所蕴含的哲理心领神会。
三、精心编织剧情,情节设置巧妙,细节妙趣横生开场对一部动画至关重要,美日动画都注重开场的设置。
如《埃及王子》开场,奴隶在监工的皮鞭下紧张、繁忙地劳动,同时,摩西被母亲装在筐子里放入尼罗河,一路漂流,被各种险情所包围;《海底总动员》开场,丑鱼莫林和卡萝正在憧憬美好的生活,突然遭到鲨鱼的袭击,除了尼莫,卡萝和其他孩子都惨遭不幸;《幽灵公主》开场,邪魔入侵村庄,阿席达卡为阻止邪魔而中诅咒,在神婆的指引下到遥远的西方去解除诅咒;《红猪》开场,一群女校小学生被空贼劫持,波鲁克接到电话去营救。
这些开场都通过迅速揭示矛盾冲突或巧妙设置悬念,将观众一下子就带入剧情,沉浸于其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而在故事展开后,动画家又把情节的发展安排得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如《海底总动员》莫林被海龟驮着刚脱离卷入漩涡的危险,又和多莉一起被鲸鱼吞入腹中。
观众正担心,画面突然切换,镜头转向正在计划破坏鱼缸的尼莫。
眼看就要成功了,故事又转回到莫林,原来他被鲸鱼喷出来了。
观众刚从莫林脱险中回过神来,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尼莫又面临新的难题……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危机迭起,悬念层层抛出。
有时,即使情节发展到接近尾声,也会让观众再紧张一把。
如《玩具总动员》中,胡迪和巴斯光年历尽曲折终于回到小主人身边,享受着幸福生活,圣诞节到了,小主人又收到新礼物:是否会有新的玩具与他们争夺小主人的宠爱呢
大家心里一紧,当最终发现是一只小狗时,玩具们大声欢呼,观众的心也随之彻底放下。
其它如《名侦探柯南》、《天空之城》、《阿基拉》等具有戏剧式结构的动画都是这样来安排情节发展的。
但《龙猫》、《侧耳倾听》、《岁月童话》等,它们以散文式结构饱含情感地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却非常感人。
这种看似无甚技巧的叙事方式其实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美日动画家善于点缀一些妙趣横生的细节,情节因细节而增光添彩,人物因细节而血肉丰满。
如《怪物史莱克》中,菲奥娜公主清晨起来找食物,与小鸟互飙高音,小鸟不敌“高手”、“啪”地一声爆炸了,三只鸟蛋遂成为了他们的丰盛早餐;《天空之城》中,当希达和巴斯在天空之城上着陆后,两人在草地上歇息。
一个机器人走过来,他们连忙去保护飞行器,生怕机器人弄坏了。
谁知机器人只是把飞行器小心地挪开,原来下面压着一窝鸟蛋。
由此,机器人对弱小生命的珍爱可见一斑;最妙的是《侧耳倾听》中天泽圣司、圣司爷爷和他的朋友为月岛滴滴歌唱伴奏的一段,细心观看,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演奏乐器的指法动作与其真实的旋律竟然配合得天衣无缝
此外,美日动画还注意整个情节模式的不断创新。
如《美女与野兽》中,暴躁自私的王子因为没有一点爱心而遭到女巫的诅咒,变成了野兽,美女贝儿为救父亲而答应被野兽囚禁,两人由针锋相对到相知相守,经历一番波折,贝儿的一滴热泪使野兽变回为英俊王子。
故事中,充当“灰姑娘”角色的是野兽王子,这是对《灰姑娘》等爱情故事模式的翻转。
《怪物史莱克》则对之前所有类似的故事模式进行了颠覆,这里的男主角史莱克一点也不英俊潇洒,也没有高大英武的白马,不过是一头唠唠叨叨的驴子,史莱克解救公主只是为了要回自己的沼泽地;公主被营救之后,不仅没变漂亮,反而变得和史莱克一样丑陋。
再如,同样描写少女在冒险中成长,《魔女宅急变》是一位有魔法的女孩到现实世界中去修行;而《千与千寻》是一位来自现实世界的平凡女孩到一个神魔聚集的场所去冒险。
除了情节模式的创新,还有叙述模式的变化。
如,日本动画中,同样描写童年乡下田园生活,《龙猫》完全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岁月童话》则在现时事件发展过程中不时穿插闪回片段,现实和回忆交错进行。
由此可见,美日动画之所以好看,有味道,其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丰富的细节设置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四、打造视听奇观,充分发挥场景和音乐在叙事中的作用打造视听奇观,可以带给观众突如其来的惊喜,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视听享受,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视听奇观的呈现,在叙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动画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喜欢采用高科技设置一些给人以强烈视听震撼的大场景。
这些大场景在剧中不同地方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同的:有的确定叙事基调,如《狮子王》开场,在雄壮的背景音乐中,黄澄澄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动物们在晨曦中苏醒,纷纷奔向荣耀石,去参加小王子辛巴的洗礼仪式,接着展现了百兽朝拜小王子的壮观场面。
这种场景的设置是与这部动画的史诗性风格相符合的。
《花木兰》中,面对密密麻麻进攻的匈奴兵,木兰心生一计,把火炮对准山顶积雪发射,造成大雪崩,积雪从山上汹涌而下,匈奴兵狼狈逃窜;《埃及王子》中,摩西带领人民逃到海边,他把手杖往海里一杵,霎时,海水就像被刀劈一样迅速向两边分开,中间闪出一条道路。
这两个场景既是视听奇观,也是整个故事情节经过发展、积累而最终爆发的一个高潮。
还有,如《飞屋环游记》中,开发商们强令卡尔搬家,卡尔关上门与老房子道别,当开发商们再回头看时,只见成千上万的五颜六色的气球争先恐后地从房顶涌出,一把拽起卡尔的房子飞向空中;《食破天惊》中,爱发明创造的弗林特为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通过变异水分子结构而重构食物分子,结果实验出错,仪器飞上天空,导致空中大团大团的五彩云朵聚集,一会,漫天降下“汉堡雨”。
这些场景绚丽壮观,想象奇特,给情节增添了极大的感染力。
美国动画中,音乐除了作为背景声音起到渲染剧情的作用,还直接参与叙事。
从早期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一直到《狮子王》、《花木兰》以及《兰戈》等,都存在这种音乐,它们在剧中相当于人物的对白、独白或旁白,起介绍剧情、展示人物心理和性格的作用。
这种音乐往往载歌载舞,具有好莱坞百老汇歌舞剧的特色。
大友克洋和押井守都是日本电影感较强的动画家,他们作品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视听冲击力的大场景,如《阿基拉》中的东京大爆炸以及铁雄与军队的激烈对抗;《空中杀手》中战斗机群在空中列队飞行、激战。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波妞为了去找宗介,从泡泡中挣脱出来,与海浪搏斗,于海啸中在鱼背上快速奔跑,这些场景都极具冲击力。
日本动画不仅会设置一些眩目的大场景,而且还注重场景的写实、唯美和精致。
《攻克机动队》是一部科幻动画,但片中大街两旁遍布的商铺招牌、标识,以及巴特与凶犯激战的场所——不管是熙熙攘攘的闹市还是一个小小的胡同,它们设计之细致,都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至于吉卜力动画的场景设计,更是让人们所称道:《龙猫》和《岁月童话》描绘了梦幻般优美的、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田园风光;《千与千寻》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神魔聚集的场所——浴镇;还有《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内部构造精微的移动城堡,以及《天空之城》中漂浮于空中的神秘的天空之城拉普达……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吉卜力动画精致唯美的画面设计,配以久石让明朗纯净的抒情音乐,的确算得上是视听的盛宴
美日动画中的视听奇观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呈现的,而且大场面的设置往往又与细节的精心刻绘联系在一起,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不得不惊叹于动画家叙事手法的高妙
五、结语以上择要分析了美日动画影片的叙事策略。
我们说,动画故事千千万万,讲来讲去,不外乎关于英雄、关于善恶、关于成长、关于爱情等。
动画的特性决定了其内涵不宜过于深刻,因而,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观众一般都能够推测到,那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他们去观看动画
这里,很显然,讲故事的技巧即叙事策略是最重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皮克斯公司的《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以及《料理鼠王》等,一直引领世界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
但皮克斯始终坚持科技的运用不能脱离于叙事,必须有助于故事主题的深化和情节内在意义的升华。
日本动画,特别是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虽然也采用一些电脑科技,但相对来说,他们更多地采用传统技术,精心绘制每一帧动画,倾力打造精彩的故事情节。
试看当前我国的某些动画公司,他们刻意模仿美日动画,却没有抓住它们的精髓,一味地耽迷于炫耀高科技,而故事却平淡乏味、毫无创意。
《魔比斯环》的失败早已人所共知;而2011年上映的号称“国内首部毛发三维动画”的《兔侠传奇》与同档期的《功夫熊猫2》相比,不仅人物造型以及背景画面的精致程度不如后者,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处理来说也稍逊一筹,情节设置也有模仿的痕迹。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文明汇聚的众多神话传说和浩瀚的史料典籍都可以作为中国动画创作的资源。
美日动画大量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所取得的成功,的确令我们深思
他们的成功也进一步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所以,中国动画要发展,要坚持走民族化道路。
但民族化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素材的堆积,要着眼于提高民族内涵和动画叙事水平。
为此,中国动画人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国,使作品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深挖文化内涵,保持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要虚心借鉴美日动画叙事的成功经验,但不要亦步亦趋地照抄照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中国动画的发展才有希望走出困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