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复课从心开始的读后感摘录66条-读后感
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
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而幻听在非洲部落或印第安部落又不一样,因为幻听被解读为通灵,所以幻听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幻听的人被大家奉为智者,受到爱戴和崇敬,所以人们会有意去发展幻听的能力。由于幻听的指向是预告灾难、天气、节气、播种、出猎等,当人出现幻听的时候不仅不苦恼,反而欣喜若狂,这样的幻听自然也不会干扰到他正常的生活。这说明,观念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你这是烦恼,在他那也许就是快乐呢。
人总会以自己的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心里都是阳光明媚的,抑郁的人则认为天总是深灰色的;简单的人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简单,复杂的人则把所有的事想得很复杂。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错,却不知道这都是思想差异惹的祸。
我和家人的一次冲突就是思想差异造成的。那天,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敲我家的'门。说是进行人口普查的,我想都没想,就热情的把他带到屋里。他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连公公、婆婆的工作单位都给他说得清清楚楚的。调查完后他就走了。等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给他一说,被狠狠地批了一通。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用李子勋老师的观念来考虑问题,老公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陌生人,只说他是搞人口普查的,什么也不问,什么也没想,就让他进屋,还把家里的情况给别人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呀!如果那时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和家人是不会发生那次冲突的。现在的我遇到事情很会辩证的思考问题了。
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细细体味,颇有一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心境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无论用何种眼光看世界,都是为了我们获得更快乐,更飘逸洒脱。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快乐的人,人生本来就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痛苦上岂不是很不划算?兴许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下,还可以找寻出更多的解决之道呢。
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那么伴随我们人生的将会是更多的快乐,幸福也会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到枝繁叶茂!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
认真地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张晓龙博士编著的《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保健》一书。该书较有创建性地将健康心理学及职业健康心理学理念结合起来,不仅对教师的心理保健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分析,而且能够从“心”开始,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如此在书中直视自我还是第一次,颇受触动。
回味思考,体会如下:
一、“压力山大”
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除了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外,还要组织学样安排的各类活动、家访、应付上级检查、搞教学科研等,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导致其身心疲惫。教研员即使学生的老师也是老师的老师,工作的'的心里压力就更大。听完课后的每一次评课交流,都是一
二、社交闭塞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场所的“两点一线”和时间的无暇它顾。特别是那些态度认真努力工作的教师,只知道埋头苦干教书育人,头脑里就是学校、学生、教室、书本。很少和校外的社会沟通、也不愿意和同行沟通、甚至难于和家庭成员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疏没有导,就会在心理上形成自闭,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人的社会性。势必因为社交闭塞而影响心理健康。
三、殃及鱼池
教师是学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是教室里的太阳。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不阳光,教室里就不会那么明亮。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总是能够在他的言谈举止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特别是自我闭塞、抑郁寡欢的老师,很难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很难再教学中生动感人、很难完成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如此工作一定会殃及鱼池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祸及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现代的社会人,如果长期的处于一种心理的不阳光、不乐观、不幸福、不放松甚至是高压紧张的状态,必然会导致自己一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也一定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埋下生病的种子而祸及自身。中医讲“心郁气滞血不通”,如此糟蹋自己何必呢?
五、积极向上
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生活已成为现代人日益关注的话题。职业本是人们维持健康生活、发挥个性才能的社会活动。教师这个职业给了我们在社会上的一个位置、给了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当我们上了一节好课、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那是何等的幸福啊!唤醒自己的爱、激发自己的爱、奉献自己的爱,爱学生、爱学校、爱知识、爱工作、爱这个时代。用爱滋润学生、用爱快乐他人、用爱幸福自己。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我。
六、无怨无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从事艺术教育的音乐老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没得使者。每当组织学生聆听一首首动听的乐曲、每当用自己优美的琴声为学生伴奏、每当带领学生表演一个个优美的舞蹈,我们就把学生带带进了最美好的世界!做上教研员之后,在研讨教学的过程中、在一次次讲座过程中、在声乐、舞蹈、钢伴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过程中,看到一个个问题被化解、看到老师们的进步,那就是我无比的幸福!做教师我无怨无悔。
自古以来,我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有时候不免会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我觉得传统文化中的师生观,往往将尊重视为单向的(即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正因为是单向的,对于实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种客套,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对于“尊重”的对象则是满足了一种对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学生也将永远不会学到“尊重”的真谛。因此,我觉得作为教育者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的意识,学会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与意愿。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我想:教育应该一切从尊重开始,一切从心开始!有时候,教师也应该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或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再联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事儿,我对“尊重”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单纯,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总希望家长、老师的尊重和鼓励。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希望别人能给予赞扬、肯定;当出现错误时,在内疚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班主任是学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护者,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的氛围,让学生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班主任都应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三、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遗传素质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该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张扬,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尊重”不是方法,也不是态度,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让学生从他人的尊重中获得自尊,一个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的源泉,而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做到一切从尊重开始,用爱来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和《班主任之友》的结缘,应该是一次偶然。新接了一个学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班接连换了几任班主任。更换老师过于频繁,致使整个班级如一盘散沙。同学没有团结意识,没有团队精神,纪律混乱,打架、说脏话等不礼貌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作业有一大半同学不交……总之,这个班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疼,成了大家公认的差班。当听说让我接这个班时,我心情郁闷极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