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神奇的梦读后感
Fate五个结局分别是什么 求具体内容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前几天我正好写了一篇这个在博客上,发给你吧
希望你采纳啊
ugly betty第三季也结束了,满以为betty会有个圆满的结局,betty获得了编辑的职位但是matt和她还是免不了over的命运。
matt是个不错的小伙子,虽然工作一直不稳定,而且兴趣时常在变化,但是他一旦喜欢上就会立即行动,还是很让人赞叹的,或许是因为家境的富裕吧,所以估计他没有考虑过为生活奔波的烦恼,很多事都很理想化,和betty相处的一直很好,仅仅是因为最后前男友herry的出现,让betty对这个初恋还是恋恋不舍,最后道别时候的亲昵被matt看到咯,而betty一直没有像他袒露,恋爱走向了end。
matt是个眼睛里不容有沙子的人,其实是个很单纯的人,不容欺骗,不容谎言,什么事情都希望坦诚相待,不知他的性格会遇到几个让他觉得合格的女孩儿呢
daniel因为molly的出现彻底改变,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非沉迷于鲜花之中。
不过天意弄人啊,molly在daniel刚到事业巅峰的时候离他而去,撒手人寰。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看着betty的成长,从一个对世事无知的小女孩,面对同事的嘲笑甚至是责难,但是勇敢的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成为一个知名编辑的梦想,她抛开了世俗的眼光,自信,真诚的待人,特别重要的是他对daniel的忠心与呵护,某种程度上说是让他们同时成长,除了上下司关系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betty的坚定支持让竞争激烈的职场多了些许温馨,当然最重要的出众的工作能力让同事认同了她在meade站稳了脚跟。
当经常捉弄她的Amanda因为欠债没有地方落脚的时候,betty在矛盾中还是收留了她,显示了她的善良,而在与另一个经常嘲讽她的marc交往时也不免有英雄相惜的感觉,因为她们的命运一样,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
另外一个人物的命运或许不起眼,他就是betty家的侄儿Justin,梦想着考入艺术学校,失败了
有着marc一样的性格,都比较娘娘腔吧,所以说Justin的感受他再了解不过了。
而marc最后的勉励是:在你面前的我就是一个公立高中制造的,而我觉得我自己很出色,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找不到的话,那就该去打造一个属于你的地方。
最后一节太多人物的表白了,对爱情,对人生,对职场,对失败。
未来得及细细体味,但是还是获益良多吧,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成长
关于顾城《提示》的看法
不能替换为其他名字。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营造的意境的所在地在欧洲的海边。
主要原因来自“和一个女孩子结婚 在琴箱中生活 听风吹出她心中的声音”这三句。
欧洲老教堂通常都设有管风琴,有风时风琴随风而鸣,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用三句点明了诗歌描述的地点——欧洲。
“看她从床边来走到窗前 海水在轻轻移动 巨石还没有离去”这三句显示出这是新婚后的一个生活片段,新娘轻轻地走到窗前,海风柔柔地吹着,我们甚至可以设想海风吹动了窗帘,吹起了她披散的长发。
远处窗外是起伏的海浪,海浪不断的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的心情也在起伏着。
他告诉自己,我是约翰,是我的妻子,她像谜一样难解像风一样轻盈,我要用一生来发现探索她。
第二,和约翰是英国常用的名字字,音节简单,朗朗上口。
约翰在中是有名的,代表着虔诚忠诚。
是由annemarie转化来的 古英格兰语言中“石楠”的意思 一般写作annie anni是简化形式 做女性的名字很合适。
石楠花属杜鹃科,花色鲜艳,很受欧洲人喜爱。
e.g的女主角死前就渴望再一次看到石楠花。
第三,这首诗也有着淡淡的哀伤的气息。
琴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石楠花的花语又是孤独,背叛;我们可以想像在感到幸福的同时也感到些许的孤寂和隐忧。
由此他才需要用独白的形式告诉自己“你的名字叫约翰 你的道路叫安妮”,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坚定信念赶走忧愁。
提示这首诗的名字也说明了这点,提示什么
的自我提示,提示自己的身份及应该尽到的责任。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第一次写诗评,希望不要见笑。
本人对于了解甚少,对现代诗歌更是一点不通,只能写这么多了,如被采纳不胜荣幸。
电影《穆赫兰道》大致内容是讲什么
前面一大半内容都是梦境,最后一段是现实。
讲一个拉拉想和另外一个女的在一起但是那个女的有男朋友。
然后这个拉拉做了一个梦。
这样。
穆赫兰道那部电影到底讲的什么
我没看懂,完全没看懂
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叫戴安的女孩在加拿大跳舞得了冠军,萌生了想当演员的梦想,然后只身来到好来坞发展,结果却不尽人意。
在好来坞闯荡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名叫的女孩,两人发生了同性关系,戴安非常喜欢,但是却和导演高在了一起,还在影片结尾的晚宴上宣布要和导演结婚的消息,本来戴安就只能在卡米那的帮助下获得一些小角色演,现在卡米那又要抛弃她,在嫉妒和仇视心理下雇凶杀了卡米那,戴安和杀手在维奇餐厅商量这件事的时候,看到了服务生的胸牌,名字是(这个名字被戴安带到梦中,成为她自己的名字),凶手给戴安一把蓝色的钥匙,戴安凭钥匙可以拿到卡米那已死的证物。
戴安拿着钥匙回家,整日被恐惧和内疚的心理折磨,这种感觉也被带到梦中,因此电影主体中出现的那把蓝色钥匙是三菱形的,也就是在梦中出现的那把钥匙,而实际上真正现实中的钥匙是那把扁平的。
我把电影顺序给你梳理一下,你就好懂些了:1\\\/影片最初到1分47秒的时候,是故事发展最初,此为戴安来好来钨之前,跳舞得了冠军。
2\\\/从2小时2分时戴安电话响器,卡米那邀请她去参加导演家里举行的晚宴到大概2小时11分时,戴安和杀手在维奇餐厅交易,这是梦境开始之前发生的事情。
3\\\/从1分48秒开始到1分54秒,这一段全是梦境,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体。
和戴安换房间的女的来敲戴安的门,想拿回她们换房间时漏下的东西,这是戴安的梦醒了。
4\\\/其他时间段又有插叙又有倒叙,难得写了。
还有很多细节都值得深思哈,我只是写了个大概,你要是对它赶兴趣了,我们可以探讨哦,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coolgaymovies 这个用中文翻译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同性恋电影下面这比较有名的同性恋电影
【第1句】:《夏天,突然……》Suddenly, Last Summer1959:五十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取消了有关同性恋内容的禁令,好莱坞马上推出了这部根据同性恋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电影。
电影的中心人物塞巴斯蒂安是名同性恋者,但在银幕中多以背影出现,观众一直看不到他的面孔。
塞巴斯蒂安被一群街头少年群殴至死,他的表妹(伊丽莎白·泰勒饰)目睹这场惨剧后,从此精神失常。
【第2句】:《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一名德克萨斯牛仔希望在纽约的鸭场春风得意,倒头来不仅人财两空,还让一位同性恋穷学生沾了便宜。
这是包含同性恋角色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导演约翰·施莱辛格就是一名同性恋者。
【第3句】:《乐队男孩》The Boys in the Band1970:根据百老汇的同名舞台剧改编,人物都是同性恋,他们中有娘娘腔,有歌剧迷,有男妓,有以婚姻来掩盖同性恋身份的已婚丈夫,各个人物的经历和心态在曼哈顿的一次生日聚会中得以展示。
【第4句】:《血腥的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1971:约翰·施莱辛格以极为自然的手法表述了一对男女同时爱慕另一名男子的三角恋故事,这是第一部有男男接吻的镜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
【第5句】:《巡视》Cruising1980:男同性恋者出于自厌情绪,对其他男同性恋者展开了连环杀戮。
由艾尔·帕西诺扮演的侦探假扮同性恋,深入同性恋社区展开调查。
该影片推出时,受到同性恋社区的强烈抗议。
【第6句】:《做爱》Making Love1982:一名男医生邂逅一位男作家,开始认清自己的性倾向,并导致了婚姻破裂,当他最后向作家表白心声并希望共谱人生爱曲时,对方已经移情别恋。
这是好莱坞试图将同性恋情做一番客观甚至浪漫表达的最初尝试,但步伐过于超前,结果票房惨败,据说一些观众看到银幕上两男接吻时,大叫“恶心”,跑出了影院。
【第7句】:《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1985:莫利娜与政治犯艾莱圭同囚一室,本来当局希望莫利娜从艾莱圭那里刺探反对派组织的活动情报,不料莫利娜被艾莱圭的正气所感染,最后献出了生命。
虽然影片中的莫利娜仍然是个举止娘娘腔的易装癖,但属于令人同情的正面人物,主演威廉·赫特是第一位以扮演同性恋角色而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
【第8句】:《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 1995:杰米不擅长运动,在学校也不怎么受同学欢迎,与经营酒吧的母亲住在伦敦东南的居民区。
上学和他那个忙着处理与一个昏头昏脑的男青年的关系的母亲是他最头疼的两件事;而他的邻居史迪则是个活力四射讨人喜欢的英俊小伙。
但史迪的哥哥和酗酒的父亲却经常对他拳脚相加。
一天史迪又被暴打了一顿,不得已被带到杰米家过夜,两人头对脚,脚对头地睡在一张床上。
杰米开始觉得,爱上了史迪,而因为史迪的一直被扁,他住在杰米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然后他们要面对的是不能被外人知道的窘境。
这是一部同志的初恋故事,和更多的两性初恋故事一样,影片朦胧真挚的纯真感情,拨动了所有人的心弦。
而片中对现实的描绘也真实自然,没有矫柔造作,没有故弄玄虚,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平和地讲述了一段真挚无邪的感情,不愧是同志影片的上品之作。
【第9句】:《哭泣游戏》The Crying Game 1992:弗格斯是爱尔兰共和军成员,他现在的任务是看管一位绑架来的黑人英军士兵乔迪,等待适当时机,用他来交换被英国政府关押的战友。
关押地点是一处偏僻小山村,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什么都谈,从种族偏见到民族独立,在这样的深谈中弗格斯和乔迪成了知心人。
后来乔迪在逃跑时身亡,弗格斯叛离组织来到伦敦,找到乔迪曾经提起过的女友迪尔并爱上了这位性感的长发美女。
当他亲近迪尔时,竟然发现迪尔并不是一个女人。
这部影片反映的爱与战争的主题已经超越了背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英国要为对北爱的侵略行径负责,共和军也要为太多的暗杀行为负责,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战争纠纷,就有人面临着死亡,就有爱面临着毁灭。
只有超越一切的真爱,才能挽救这破败的世界。
影片结尾处,迪尔来到监狱看望为他替罪服刑的弗格斯。
弗格斯终于赎清自己的罪了,他也终于彻底地爱上了迪尔。
虽然两人面对的是监狱的阻隔,但他们毕竟解下了包袱。
他们剩下的,只有爱情和希望了。
可以说,这几乎是所有同志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
迪尔重复了好多次的那句 It"s my Nature,看似简单,但对于同性恋、易性癖等等来说,却蕴涵了无可比拟的意义。
【第10句】:《众神与野兽》Gods and Monsters 1998:年轻的园丁克雷布恩发现,他的新雇主詹姆斯惠尔曾是好莱坞名导演。
因此当惠尔找克雷当作画的模特儿时,克雷受宠若惊。
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哪一点吸引了老人。
汉娜是惠尔的管家,一开始雇用克雷的也是她,如今这个组合却令她担心。
而克雷的老相好——贝蒂,也觉得克雷和惠尔之间有一种奇怪的情愫……。
影片有着真实的主角,是以《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系列影片闻名的导演詹姆斯惠尔,当然这一动人、雅致的传记故事不乏虚构成分。
而扮演詹姆斯惠尔的伊恩麦克连也是公开同性恋身份的演员,这对他丝丝入扣的,到位的演出也许不无帮助。
性取向不同的观众能够从影片中看到不同的故事:异性恋者是从园丁克雷或管家汉娜的视角,而同性恋者应该会站在惠尔的立场。
影片并不是要将性取向不同的这两类人群分开,而是致力于阐明他们能够怎样相安无事地一起生活——尽管现实中这远不是件顺畅的事。
【第11句】:《长期伙伴》Longtime Companion 1990:电影通过若干个小片段,描述早在1980年爱滋病开始泛滥前后的同志生活。
影片片名指的是,当一名同性恋者去世的时候,讣告上他(她)的最亲密恋人的称呼。
1990年发行的这部艺术电影是美国第一部正面着笔爱滋病题材的影片(大家更为熟悉的,1993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故事》,则被冠以“最早处理爱滋病题材的商业电影”称号)。
影片有些观点明显是过分乐观了,在一个小故事里它要我们相信在1984年,一出电视肥皂剧里就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深度的男男之吻的镜头。
这部影片贴近描写了面对“同性恋瘟疫”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们的真实反应,它在同性恋电影史上的意义,比它单作为一部电影的意义,显然是要大多了。
【第12句】:《性的对立面》The Opposite of Sex 1998:16岁的反叛少女迪迪的继父去世,她搬去与异母哥哥、当中学教师的同性恋比尔同住,并很快勾引了比尔的男伴麦特。
不久迪迪宣称自己怀孕,并与麦特一起消失。
与此同时比尔被麦特以前的爱人指控在学校有不检点行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事情越来越混乱,迪迪腹中孩子真正的父亲究竟是谁呢
这是一部悬疑性质的性主题影片,涉及异性恋、同性恋、乱伦、复仇等多种元素。
主角是一个发誓要毁掉身边所有人生活的危险女郎,但影片分量不够,主题也不够鲜明。
的确,不可预测性是这部喜剧片最大的乐趣所在,但大概多数人会把它当成很正常的娱乐片,不太会意识到这是部“同志电影”吧
【第13句】:《神父同志》Priest1994:盖普·金顿是一位年轻英俊充满活力的神职人员,他满怀拯救社会中人们心灵的神圣职责,来到一个环境混乱、人心散漫的典型的英国工业小城镇。
这个混乱的小镇居民素质低落,教化困难,心烦意乱的盖普时常去同志酒吧消磨时光,借酒消愁。
这天,他与一男子葛瑞汉相识,一夜激情过后,盖普对他仍满是眷恋。
不久,在与葛瑞汉约会时,他俩在车内接吻被巡警查获,并发现盖普是神职人员,此事经报纸披露,顿时哗然…。
把神职人员与同性爱联系在一起,80年代就有阿尔莫多瓦的《修女爱疯狂》,但那是把什么都不当一回事的颠覆性影片。
而这部影片不仅备受争议地把同志爱与神父相结合,而且把基督教义中仁慈博爱精神与同志爱相结合,把基督教原罪精神与同志爱的社会异类状态相结合,探讨过程也极为认真朴实。
这是一部奇特而具有启发意义的影片,时而轻松诙谐,时而尖锐深刻,列为十大同志影片压卷之作实属份所应当。
【第14句】:《王尔德》Wilde 1997:影片改编自著名剧作家王尔德的一生,讲述英国文学天才王尔德爱上俊美不羁的年轻爵士道格拉斯而遭到爵士父亲的控告,王尔德最终被判两年有期徒刑。
该片第一次将王尔德的同性恋经历搬上银幕,并详尽地剖析了王尔德奇异恋情的思想历程,同时也展示了王尔德传奇的一生。
斯蒂芬·弗莱成功演出了一个有着很多梦想,多才多艺,持才清高,心理畸形的王尔德,裘德·洛也成功地扮演了王尔德的“情人”博西,导演布赖恩·吉尔伯特也以此片闻名影坛。
另外,此片还是两位如今已在好莱坞叱诧风云的英伦情人裘德·洛和奥兰多·布鲁姆早期合作的影片。
【第15句】:《费城》Philadelphia1993:藉着《羔羊的沉默》巨大成功,乔纳森·德米选择导演了《费城》,该片云集了汤姆·汉克斯、丹泽·华盛顿和安东尼奥·本德拉斯等好莱坞一线男星,获得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汤姆·汉克斯因出色了扮演了一名患艾滋病的同性恋律师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第16句】:《鸟笼》The Birdcage1996:根据同名法国电影翻拍,故事也从巴黎移到了迈阿密。
一对同性伴侣得知儿子的未婚妻的父母将要到访,急忙将家里所有的露骨摆设清除一空,因为亲家公是名立场保守的国会议员。
机关算尽,最后还是弄巧成拙。
这是第一部获得全美票房冠军的以同性恋人物为主要角色的影片。
导演麦克·尼克斯后来还出色导演了以同性恋和艾滋病为主题的长达六小时的电视剧《天使在美国》。
【第17句】:《亮相前后》In and Out1997:霍华德·布莱克特是名彬彬有礼的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平时喜欢听芭芭拉·史翠珊的歌,并即将与同事艾米丽结婚。
多年前的一名学生在奥斯卡领奖发言中,抖露说布莱克特是同性恋,平静的乡镇一下子成为全国媒体的聚焦,也使布莱克特不得安宁,学校甚至要将他解雇。
这是第一部以同性恋议题夺得全美票房冠军的影片,但全片丝毫没有着墨于他同性恋情方面的内心世界。
【第18句】:《善恶花园的午夜》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1997:一位男妓被杀使包养他的雇主成为首要嫌疑犯。
从牛仔明星转型为导演的克林德·伊斯特伍德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探视了一位同性恋者的孤独灵魂。
【第19句】:《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1999:莱斯特一家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夫妻间已经毫无感情可言,而同一街区内的几个家庭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只有一对同性伴侣恩恩爱爱。
邻居费茨上尉误以为儿子在向莱斯特出卖青春,但偶尔的窥视使他内心泛起了深埋已久的同性恋情。
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
【第20句】:《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根据女同性恋作家海斯密丝的同名小说改编。
穷青年汤姆·瑞普利既爱慕富家子弟迪基的俊美外表,又觊觎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他将迪基杀害后,开始了一场冒名顶替的危险游戏。
马特·戴蒙的细腻表演充分展示了人物脆弱敏感的心理。
【第21句】:《亚力山大》Alexander2004:影片丝毫不回避亚力山大帝对爱将的爱恋之情,但由于情节设计紊乱,人物塑造单薄,不仅影评不佳,而且票房惨败,成为大导演奥力佛·斯通影业生涯中的滑铁卢。
【第22句】:《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5:《卧虎藏龙》的巨大成功使华人导演李安在好莱坞声名鹊起,但他选择拍摄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时,媒体大感惊讶,甚至该片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时,美国影评界仍然没有投以太多关注,但影片自11月底开始做小范围试映时,令人惊喜异常,影评界认为它有望成为竞争奥斯卡的热门片。
一名影评人在观看之前,称之为“关于两位同性恋牛仔的爱情故事”,而他观片后,亲自向李安道歉,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两位牛仔的同性爱情故事”的影片。
这部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以高超的质量将一曲隽永的同性爱情故事推入主流影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2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