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贝布托自传读后感

《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简介是什么啊

读后感也行

“东方女儿”----贝·布托,一直都是巴基斯坦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出身显赫但一生却从未平静:亲人相继惨死,其本人也受到牢狱之灾,两度担任总理又两次被解职并流亡他乡……。

2007年10月,她回到巴基斯坦,两个月后死于刺杀。

这本自传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回忆了其命运多舛的一生及其家族的坎坷遭遇,是一部充满爱、苦难、斗争和英雄主义的传奇。

该自传现在也成了对这一伟大女性的怀念与追忆。

她出生于名声显赫的布托家族,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首位民选总理。

她从小聪慧过人,极受父亲宠爱,被作为继承人精心栽培。

她16岁就考入哈佛大学,后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1977年,时任总理的父亲被军事政变推翻,她与家人被捕入狱。

1979年,父亲遭绞刑处决,她对自己说:“我不会停下来。

” 1984年,她出狱后前往英国,成为其父创立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的流亡领袖。

1988年,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以其高调和魅力被誉为“铁蝴蝶”。

1988—1996年,她两度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两次被解散政府,期间9次被软禁或入狱。

1999年起,她流亡海外,仍积极与各种在野势力接触,为回国参选做准备。

2007年10月18日,结束流亡生涯回国的第一天,她的车队就遭受了自杀式炸弹袭击。

2007年12月27日,在竞选集会上遇刺,结束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东方之女”——贝·布托,终年54岁。

《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简介是什么啊

读后感也行

“东方女儿”----贝·布托,一直都是巴基斯坦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出身显赫但一生却从未平静:亲人相继惨死,其本人也受到牢狱之灾,两度担任总理又两次被解职并流亡他乡……。

2007年10月,她回到巴基斯坦,两个月后死于刺杀。

这本自传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回忆了其命运多舛的一生及其家族的坎坷遭遇,是一部充满爱、苦难、斗争和英雄主义的传奇。

该自传现在也成了对这一伟大女性的怀念与追忆。

她出生于名声显赫的布托家族,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首位民选总理。

她从小聪慧过人,极受父亲宠爱,被作为继承人精心栽培。

她16岁就考入哈佛大学,后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1977年,时任总理的父亲被军事政变推翻,她与家人被捕入狱。

1979年,父亲遭绞刑处决,她对自己说:“我不会停下来。

” 1984年,她出狱后前往英国,成为其父创立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的流亡领袖。

1988年,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以其高调和魅力被誉为“铁蝴蝶”。

1988—1996年,她两度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两次被解散政府,期间9次被软禁或入狱。

1999年起,她流亡海外,仍积极与各种在野势力接触,为回国参选做准备。

2007年10月18日,结束流亡生涯回国的第一天,她的车队就遭受了自杀式炸弹袭击。

2007年12月27日,在竞选集会上遇刺,结束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东方之女”——贝·布托,终年54岁。

贝·布托遇刺的影响

领袖遇刺,会引发政局动荡。

这时候黄金这个硬通货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贝-布托的政治观点

贝娜齐尔·布托(简译为贝·布托,19

【第53句】:

【第6句】:21—200

【第7句】:

【第12句】:27),1953年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是巴基斯坦已故前总理阿里·布托的长女。

她本人曾于1988-1990年\\\/1993-1997年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被称为“铁蝴蝶”(意为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

其一生经历坎坷,曾被政敌软禁,后曾因腐败问题流亡国外。

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

同年12月27日,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后身亡。

  ■人物简介  父亲阿里·布托系巴前总统、总理。

1977年在巴前独裁者齐亚·哈克发动的军事政变中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于1979年被齐亚·哈克处以绞刑。

  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6岁就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后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1976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继承父志,进入政界。

  1979-1984年,被软禁。

  1988年、1993年,两次出任政府总理,又两次因腐败问题遭总统解职。

  1999年4月,与丈夫一起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

从此开始与家人一起流亡国外。

在国外期间一直领导巴基斯坦人民党流亡总部。

先后流亡至英国、阿联酋、瑞士等国家。

  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

  2007年12月27日,在参加竞选活时被炸后身亡。

穆沙拉夫随后宣布全国实行红色警戒,同时全国为贝·布托哀悼三天。

  ■传奇人生  贝·布托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在其艰难的政治生涯中曾9 次被软禁和入狱,并被迫流亡国外。

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已近六年。

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

她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美貌的女人,她永远身披面纱、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现代版的蒙娜丽莎。

  贝·布托在政治上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她一直致力于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改变巴基斯坦的社会面貌。

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

  贝·布托1953年生于卡拉奇,在巴基斯坦完成早年教育后前往美国、英国深造,并获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位,英语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她的著作包括《外交政策透视》和自传《命运的女儿》。

  1988年,35岁的贝娜齐尔.布托成为巴基斯坦最年轻的政府首脑,也成为穆斯林国度里的第一位女总理。

作为政治世家里的长女,贝娜齐尔.布托受到了良好的政治培养。

然而,在父亲被残杀、家庭被迫害时,她没有丝毫退缩的怯懦。

站出来投入政治斗争,凭的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和勇气。

  贝娜齐尔·布托是美貌的。

不过,在她那一串闪光的道路:名门之后——牛津高材生——拥有十万人的部落首领的妻子——母亲——多次当选的政府首脑背后,她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美貌的女人,她永远身披面纱、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现代版的蒙娜丽莎。

  布托家族,这个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最显赫的家族,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27年前,为国家呕心沥血20年的前总理阿里·布托被军人政府送上绞刑架的那天,无数巴基斯坦人为之痛哭;多年以后,当勇敢的女儿贝娜齐尔·布托再次走上险恶政途并两任总理之时,全世界都为这只“铁蝴蝶”动容;然而,自从1999年贝·布托被迫流亡他乡后,这个家族又陷入了沉寂。

如今,巴政府连发两道通缉令,逼着贝·布托将其政治生命做一了断。

  ■不安心过安稳日子  18日,巴基斯坦一个法庭向流亡英国的前总理贝·布托及其丈夫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下发了一份不可保释的通缉令,罪名是贝·布托夫妇在1993年大选前向选举委员会谎报财产。

今年初,布托夫妇已经收到过一份全球通缉令。

此次的不可保释通缉令意味着,如果他们此刻回国,将会立即遭到逮捕。

  通缉令下发后,贝·布托所属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立即表态,布托夫妇在1993年向选举委员会报告的财产数额绝对经得起检验。

巴法庭放着那么多超级腐败的官员不去追究,非要重翻13年前的旧账,全是因为“贝·布托不愿意满足现政权提出的要求”。

人民党所说的“现政权提出的要求”,指的是贝·布托夫妇彻底放弃重返政坛的企图,安安稳稳地在国外过自己的小日子。

然而,经历过太多苦难的贝·布托,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

2006年4月和5月,她两次在伦敦会晤同样流亡海外的巴前总理谢里夫,两人一致表示要“捐弃前嫌”,誓言要在明年回国参选,将现政权拉下台。

  ■“10%先生”祸及“铁蝴蝶”  同印度的尼赫鲁家族一样,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

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

今年53岁的贝·布托曾两度出任总理,并且是第一位穆斯林国家的女总理。

还是同尼赫鲁家族一样,布托家族的前行路上,也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1977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不久的贝·布托,经历了家族的厄运。

父亲阿里·布托在军事政变中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于1979年被处以绞刑。

也是从这一年起,贝·布托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生活,其中有34个月是在肮脏、黑暗的牢房中度过的,她还险些在手术台上遭到暗杀。

痛苦的软禁生涯将她锤炼成了一个只为政治而生存的斗士。

但这只“铁蝴蝶”的从政之路并不顺利。

1988年、1993年,她两次出任政府总理,却两次因同样的原因——腐败,遭到总统的解职。

而这都与贝·布托那场草率的婚姻有关。

  按照巴基斯坦风俗,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办。

1988年,在双方进行了近一年的“谈判”后,35岁的贝·布托才亲眼见到了未来的夫君、建筑业巨头扎尔达里。

扎尔达里与布托同岁,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个阔绰的地主家庭。

两人在见面后的第五天便闪电般订婚了。

在举行婚礼前,布托从未和丈夫单独相处过,就算有家人在场也不相互握手。

为了振奋人民党自阿里·布托身受绞刑后的低迷士气,他们有意将婚礼办成了一场热闹、隆重的“嘉年华”。

当时,婚礼请柬在黑市上曾卖到上千卢比,甚至还出现了伪造的请柬。

  然而,人民党内从一开始就反对这桩婚姻,他们对扎尔达里的人品表示怀疑。

果不其然,在贝·布托任总理期间,“妻贵夫荣”的扎尔达里“贪名”远扬。

在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10%先生”。

这是说他担任政府投资部部长期间,只要有公司想通过他拿到项目,就必须给他10%的回扣。

后来,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

还有消息说,想跟他见面的商人必须要出近1万美元的见面费。

贪婪的丈夫最终断送了“铁蝴蝶”的政治生命。

1996年,贝·布托被再次解职,扎尔达里随即被逮捕。

1999年4月,贝·布托夫妇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

贝·布托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流亡生涯。

  ■7年流亡生活  贝·布托将英国伦敦选为自己的流亡之地,她将英国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牛津则是她的“灵魂”所在。

  在英国,贝·布托并非两手空空。

据巴检察机关公布的数据,布托和丈夫共有26个国外银行账户,在英国、法国、美国有14处房产,其中不乏庄园、农场,价值15亿美元。

不过,她坚称,这些财产都是自己和丈夫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

流亡英国期间,贝·布托还一直担任着人民党主席,时常在伦敦主持人民党高级会议,会见当地巴基斯坦人社区的知名人士,并对巴政局发表看法。

她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巴政坛一支重要力量,她经常回忆家族的荣耀,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几年后,贝·布托从英国搬到了阿联酋首都迪拜。

有人说,这是因为英国政府冻结了她的财产,英国外交部则暗示说,那是因为她与阿联酋的联系更为紧密。

贝·布托也将其领导的人民党流亡党部安置在了迪拜的一座别墅中。

不过,根据与阿联酋政府达成的协议,她在阿联酋过着“失语”的生活,也就是不得在此发表任何政治声明。

后来,她又在瑞士居住过一段时间,但瑞士检察机关以洗钱罪名控告了她,她再一次被迫离开。

据巴官员透露,在过去7年流亡岁月中,贝·布托曾辗转流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个国家。

  2004年,扎尔达里被保释出狱,结束了长达8年的牢狱生活。

3个星期后,扎尔达里飞赴伦敦,一家5口终于团聚了。

多年没见过父亲的孩子甚至都记不清老爸的模样了。

对这个两次让她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男人,贝·布托却依旧是痴心不改。

她说她非常思念丈夫,丈夫的遭遇让她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

她还引用《李尔王》的话说,“我相信是天下人负他,而非他负天下人。

”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贝·布托终将杀回巴基斯坦政坛。

她本人也表示,自己是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她甘愿冒险。

不过,巴舆论则认为,贝·布托是在纸上谈兵,她如果真要回国,无疑是在拿自己的自由做赌博。

  ■自杀式袭击的“接风”仪式  刚刚结束海外流亡生活归国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所乘车辆在2007年10月19日凌晨在卡拉奇市内行进途中遭遇两次爆炸袭击。

爆炸造成139人死亡、近400人受伤,贝·布托本人安然无恙。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阿夫塔卜·谢尔帕奥说,这两起爆炸显然是自杀式袭击。

  贝·布托车队附近先是发生一起小型爆炸,随后距离贝·布托所乘卡车数步之遥处一声巨响,卡车玻璃受损,一辆警方护卫车辆在街中心起火。

  爆炸目击者米安·阿卜杜勒·拉扎克说:“起先是一次小爆炸,等人们慌乱时,一场大爆炸发生。

”  爆炸发生后,在贝·布托卡车车顶上的人纷纷下车逃命,一人径直跳下,其他人使用梯子下车。

人们四散逃离。

  当时和贝·布托在同一辆车里的助手拉赫曼·马利克说,爆炸发生时贝·布托正在车中休息。

  卡拉奇警方高级官员爱资哈尔·法鲁基告诉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爆炸发生后,贝·布托迅速登上停放在附近应对不测事件的飞机,离开现场,被安全转移到她在卡拉奇的住所。

  ■头胸中弹身亡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对党人民党主席贝娜齐尔·布托在自杀袭击中身亡,另有二十人遇难。

贝·布托是在登车离开集会时,一名枪手对准她的头和胸连开数枪,然后引爆身上的炸弹。

当天下午18时16分被证实遇难。

死因是颈部和胸部中弹,其中颈部的伤是致命的。

不过也有炸弹的因素。

随后,基地组织的一名发言人宣布对暗杀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前巴总理贝·布托事件负责。

据称这起事件是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于2007年10月开始策划的。

穆沙拉夫在得知贝·布托遇刺后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巴基斯坦局势。

27日晚间,穆沙拉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全国为贝·布托哀悼三天,并对此事件进行谴责。

谢里夫在得知消息后来到医院,坐在贝·布托的遗体前一言不发。

27日有媒体报道称,谢里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将接过贝·布托的大旗继续战斗”。

此外,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这一恐怖袭击事件。

目前贝·布托的遗体已经被其支持者运回家乡,她将于他的父亲,巴前总理阿里·布托葬在一起。

  ■贝·布托语录  ·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

  ·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

  ·为使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歧视,我在奋斗

  ·在穆斯林国家,我作为一名女政治家,是不容易的。

  ·我并没有选择人生,而是人生选择了我。

出生在巴基斯坦,我的一生经历了它的动荡、悲剧与胜利……因为巴基斯坦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所以我的人生也不是普通的人生……(此句选自其自传《东方之女》)  附: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1928—19

【第79句】:

【第4句】:4,一般简译为阿里·布托),巴基斯坦政治家,总统(1971~1979)。

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于信德一贵族家庭,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律师学院学习法律。

1953年回国执律师业。

曾先后任商务部长、外交部长等职。

1967年创建巴基斯坦人民党。

1969年领导民主运动推翻阿尤布·汗政府,次年当选为人民党主席。

1971年任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

新宪法于1973年8月实施后被任总理,并于1977年3月再次当选。

  1977年7月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布托政府,布托被捕入狱。

1979年4月4日凌晨,在狱中同妻子和长女贝娜齐尔·布托会晤后,被施以绞刑。

如何客观评价贝.布托的一生

虽然又贪又腐,但老公只一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28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