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京的胡同读后感翁立

主题从书北京的胡同读后感

宽的敞亮,狭的幽深.听导游介绍,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导游说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想,若到那儿去拜访朋友,九拐十八湾的,等找到门了,恐怕人也要拐晕了。

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

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

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这对于我们这些南方游客就更显其魅力了。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

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

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后感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后感:说的是作者是胡同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到了外国也不望北京的小胡同,尤其是说到新加坡时,在那里看到只剩下最后那一条小巷子,倍感凄凉,只能到那里品尝一下北京的小食。

并希望北京也不要像新加坡那样子,要留下自己本身的特色。

完。

北京胡同读后感(40字)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福是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季羡林《我爱北京的小胡同》的读后感

你去胡同里面转过吗

故宫周围多的是~去了,有了感觉,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再修改一下,加入自己的情感~就ok了。

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星罗棋布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同的命名名称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

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

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

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

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

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

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

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

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

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

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

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

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

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

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

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

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著名胡同:1 .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

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

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

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

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

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

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

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

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

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

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

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第2句】: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

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

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

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

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

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

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

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

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第3句】:帽儿胡同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

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

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

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

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

【第35句】: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

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著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

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第4句】:国子监街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

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

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

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

1965年称国子监街。

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

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

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

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

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

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

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

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

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

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

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

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第5句】: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

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

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

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

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

是一处著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

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

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

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

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

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

【第3句】: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

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

”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

文革后厂甸中断。

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

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

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第6句】:金鱼胡同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

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

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

清朝属镶白旗,沿称。

“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

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

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

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

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

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

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

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

乾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

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

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

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现寺原建筑多不存。

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第7句】: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

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

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

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

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

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第8句】:西交民巷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

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全长约1080米。

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

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

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

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

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第9句】:菊儿胡同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

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

桔,两音。

一读“洁”;一读“橘”。

桔是橘的俗写。

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

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

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

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

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

41号院原为寺庙。

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第10句】: 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

“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

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

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

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

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

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读后感300字

因为生活在北京,所以当初想看看这个老北京笔下的城市.开篇的文章几个小故事看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下层老百姓艰难但是又不失亲情的生活.给人都是种难以述说的感觉,脑海中的画面好像停留在小时候电影《城南旧事》的感觉.因为跳着看的,我直接看到了最后其晚年写的几篇回忆文章.以前只知道萧乾是文学大家,但是其他知之不多.通过他的回忆,尤其是解放后到那十年的经历,看到了他生性豁达,爱憎分明,时刻保持谦逊的本色.

在胡同里长大读后感

百姓的文博大精深了,他比镜子更透彻,一切美好与丑陋都清晰可见没有修饰加工过类之美,胡同文化读后感。

生活就是百姓文化的表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不反映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实这种思想也是历史铸就的,在他面前无可挑剔也无可批评。

一切似乎是顺其自然而形成的,却又充满曲折,当一切都流向正确的方向时,我们只能继续优良的,而尽力避免“逆流”与“迷路”,对于某些精华的片断有也只能留念。

离我们不远,刚逝去的这些片段中也必有这一幕——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古今交界处百姓文化的代表,自有一番广博的世界。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的融合因清政府统治而达到顶峰,也因清政府对外的无能而使其倍受凌辱,是封建的大高院还是手工业商业的集聚地都将在那些瞬间被决定。

也许民族的大杂居将人们的建筑习惯推向历史高峰,于是封建的高墙与市民的精细结合,迷信的方位与理性的情感结合,纲纪的秩序户与情感的交流结合,自然地形成了“胡同”。

“胡同”的院落方正有序,井井有条,又不失邻里的交往,向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的空间。

“胡同”的名字更体现了百姓的大智,像是在思想层层束缚下的挣扎片受污秽感染却自由活泼的天地。

对一座城市来说,“胡同”又完全像是静脉,不必是主动脉或大静脉,仅仅毛细血管也可以决定其生死。

当时的中国人民又何止是受夹板气,封建统治者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又剥削其血肉;帝国主义的到来并没改变什么,反到又加上了殖民统治,哪有洋大爷不都得躺着,手工艺品卖不出去又能怎样,干完活之后没被饿死不就万幸了吗

这不算什么,我们可以“忍”但“忍”一时不代表会忍一世。

薄进而少出,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 追求什么别的,一个“忍”字背后有多少辛酸,看似消极的背后有多少反抗,说出这个字需要承担多大的无奈

但这还不能看作是“胡同文化”的全部,有的人将“忍”忍到底误解了“忍”,但更多的人只暂时一“忍”中华民族的气节还在心底,于是才有今天的一切。

历史风云变幻转瞬即逝,而我们后人除了怀念当时的经典外,更应当借鉴其精神,追究缺点是必须的,体谅情怀同样必不可少。

总之,历史是人民造就的而不是由支配人民的一幕幕组成的,人的历史终究在于人。

天地万物,千变万化,各具形态,但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不多,就只有元素周期表上的那几十种。

同样,文章的形态千差万别,但是,表达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有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五种,读后感《胡同文化读后感》()。

这五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文体形态,表现出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

汪曾祺的散文也是如此,他以心灵为熔炉,把几种表达方式运用得灵活,剪裁得得体,熔铸出他的散文的独特的文体形态,那就是,以说明为框架,以叙事为填充,以抒情为笔调,三者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

这篇散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作者在开头部分总说胡同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然后分说,先说胡同,说到胡同的取名来源,胡同的大小和数量,胡同功能和环境;再说文化,总说胡同文化的性质,“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接着说明“封闭”的种种具体表现。

最后,说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框架,显然,这是一种说明性的结构形态。

这样的结构并不出奇,奇就奇在作者用叙事为填充。

比如,为了说明北京城方正的特点,你看他怎样说,“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

’‘西去

’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作者就这样用日常生活的小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使你对北京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换一种方法,用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的任何一种来介绍,效果会这样

再比如,为了说明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就讲了三件事,一件是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的一句经典的话,略写;一件是他自己的小说《八月骄阳》里的一段对话,详写;一件是对一个小伙子打了一个小姑娘一个嘴巴,他和两个老北京的不同态度,详写。

在作者笔下,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胡同文化的精义。

所以,汪曾祺笔下的叙事,不同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而是极富文学意味。

更为出奇的是,作者在叙事时,带有浓厚的抒情笔调。

比如,“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这是直接抒情。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描写胡同的衰败景象,透露出极其伤感的情绪。

文末一句“再见吧,胡同。

”,留恋、伤感和无奈之情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说。

从《胡同文化》就可以具体感知汪曾祺散文的文体形态之美,之奇。

打个比方,如果把汪曾祺的散文比作一幅画,那么,说明就是画的线条,叙事就是填充在线条之内的颜料,抒情就是画面呈现出的光泽和色调。

补充说明,在《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里,汪曾祺自选了十二篇散文,其中,《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等文章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汪曾祺在这部集子的《自序》里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读着汪曾祺的这些散文,确实感到普普通通的几种表达方式在他手里已经运用得极其娴熟老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他的散文就表现出和谐之美,自然之至,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将军胡同》第三章读后感

读后感是谈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说,又有必要说理。

叙说是谈论的根底,谈论又是叙说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联络。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证原文,当然引证不能太多,应以自个的言语为主。

在体现办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论时应重于剖析说理,案例不宜多,引证原文要简练。

在结构上,通常在最初归纳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侧重表达感触后,结束又回扣“读”。

急需关于胡同文化的读后感

《胡同文化》用审视的眼光展示了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

胡同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

一位大师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石刻的历史。

透过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走进人们的生活,解读建筑背后承载着的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态。

这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以及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把北京普普通通的胡同,与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用一种亲切的态度,冷静的笔触,揭示胡同文化封闭道内涵给北京人造成的深远影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64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