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谷风读后感
西部资料(风土.人情.诗句.)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 洪烛 1 西部自古即是中国诗歌的战略要地。
我翻了翻《诗经》想找找哪些属于最原始的西部诗。
还真不少呢。
不管是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北风》之类还是大雅、小雅与周颂都涉及到西部的风土人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是从西周初年开始的。
西周本身就是从西部兴起的。
可见西部不仅有三江源还有风雅颂。
不仅是江河的源头还是诗歌的源头。
前几年去宁夏采风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在大名鼎鼎的泾水源头泾源县县长送我一册《诗人笔下的泾源》。
开卷第一篇即是《诗经》中的《北风·谷风·之三》“泾以渭浊是是其祉。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在水一方读此诗让人幻觉时光可以倒流想来历史与现实并不见得真能做到泾渭分明。
在西海固固原市的诗人王怀凌把酒相招建议我一定去看看郊外的秦长城。
估计毛泽东长征时所写《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即指宁夏的秦长城。
固原也曾是诗歌的故乡《诗经》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反击戎族的战争。
固原秦长城是战国时秦昭襄王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产物。
我追寻秦长城而去沿途看见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萧关”。
自从秦始皇修长城边塞诗便成为西部诗的主旋律。
即后人所咏叹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汉乐府中有许多在开疆拓土大背景下诞生的战争诗篇。
那册《诗人笔下的泾源》紧接着《诗经》的便是汉铙歌《上之回》汉铙歌是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一部用以激励士气及宴享功臣“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你猜我读这首汉乐府时怎么想的吗我觉得自己看见了唐诗的上游尤其是唐边塞诗的上游。
原来唐边塞诗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汉乐府早就为它埋下了伏笔。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里的西部诗在总体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边塞诗的传统以豪放派为主流大气象、大意境、大情怀。
这是因为它有大背景。
以唐诗宋词为文化背景来观照当代西部诗使之获得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一个有根的流派。
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它都是有根的。
根是它深深的扎进大地同时也扎进文学史的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什么。
唐宋边塞诗是它的上游。
但我们不要忘记汉乐府是它上游的上游。
不要忘记《诗经》是它最古老的源头。
2 撒拉族的诗人阿尔丁夫·翼人是我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结识的。
在西宁一家著名的清真餐馆我们曾聊诗聊到大半夜他是我难忘的一位诗歌兄长。
因为他的缘故原本就热爱西部热爱西部少数民族的我对撒拉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
在《星星》诗歌理论半月刊为阿拉伯诗人萨迪·优素福举办的研讨会上又见阿尔丁夫·翼人。
他说刚来北京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研习。
他送了我一册他和曲近共同主编的《中国西部诗选》作家出版社其中收录了吉狄马加、白渔、风马、伊沙、杨梓、梦也、马非、娜夜、李小洛、章德益、郁笛、远村、叶舟、阳飏、杨森君、孙晓杰、沈苇等41位西北五省区代表性诗人的代表作。
还是吉狄马加在序言《西部诗高地上的黄钟大吕》中说得好“西部是产生诗歌的地方因而也是成就诗人的地方。
汉代乐府中有大量吟咏西部的优美篇什唐代边塞诗筑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巍巍丰碑陕北民歌河湟花儿千百年长盛不衰表现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当代西部诗歌就其意蕴而言与古代边塞诗和西北民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边塞诗以其雄浑豪迈、苍凉劲拔的风格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西北民歌以婉转流丽、深情细腻的品质在民间生生不息。
当代西部诗融合、承续了这些美学传统或抒发慷慨之情或叙写蜜意柔情风格上显得或大气磅礴、恢弘壮阔或情深意切、温柔敦厚由此呈现出独特的风韵。
西部诗歌就是具有西部独特地域人文色彩和鲜明时代感的诗歌是在西部广袤天地里生活着、思考着、追求着即诗意地栖居于这块高地上的诗人们心灵历程和艺术追求的结晶。
” 他尤其提及西部诗复兴的原因“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西部地区更多地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粗粝和雄浑西部人的生活方式中也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文化的古朴和率真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生宁静与骚动撞击。
这一切更能激起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诗人的豪迈诗情和无限遐思。
这或许就是西部诗崛起于当代中国诗坛的背景。
” 几天之后在老故事餐吧的中国诗人俱乐部我和朱先树、谭五昌、北塔、林童、张玉太等几位北京诗人与阿尔丁夫·翼人相约了坐在一起为《中国西部诗选》进行了小小的座谈。
气氛很热烈。
阿尔丁夫·翼人为振兴中国西部诗歌而付出大量劳动这种精神也感染了大家。
我说了很多话。
回来后想不妨把这些观点乃至阅读《中国西部诗选》时的瞬间感受给追忆一下记录下来。
算作我个人对源远流长的西部诗歌的敬礼吧。
3 我一直觉得西部是中国诗歌的故乡。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呢估计还是因为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唐朝的首都是长安留下过无数诗人的足迹。
我至今仍下意识地把遥远的长安视为中国诗歌的首都。
即使几次去现实中的西安参加文学活动无一例外都怀着朝圣的心情抑或还乡的心情。
后来去新疆采风我又改变了看法。
仅仅因为一个人。
他就是李白。
有一天夜晚我们的旅游车与逶迤的天山并肩而行恰巧看见皓月当空我脑海时顿时浮现出五个字“明月出天山„„”这是李白的月亮。
而李白本人就是中国诗歌惟一的月亮他是从天山冉冉升起的。
李白虽曾客居长安并走遍全国但他出生在西域新疆该算作他的故乡天山则是他故乡的标志性建筑。
李白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就是诗人的故乡。
唐诗是唐朝的骨头而李白是唐诗的骨头。
如果少一个李白唐诗的份量将大打折扣而唐朝亦将在后人眼中失去诸多浪漫与狂放。
李白的性格与风格与他的故乡与西域的雄浑豪迈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李白正是西部诗歌的形象代言人。
当然凭藉着西域血统里遗传的狂傲不羁他也成为整个中国诗歌的形象代言人浪漫的象征自由的象征重精神轻物质的象征。
唐诗的首都不在长安在西域因为那里是唐朝第一诗人的故乡。
长安对于李白一直是异乡。
他在那里得宠、失宠。
在那里借酒浇愁耍酒疯。
在那里受挫、受伤。
在那里流浪又不得不离开„„ 他的天性不适合长安的。
长安的性格与李白的性格相冲突。
长安不可能成为李白的故乡也就不可能成为诗歌的故乡。
诗歌的故乡在新疆。
正如月亮的故乡在天山。
我指的是中国的月亮诗歌的月亮。
4 我边读书边想阿尔丁夫·翼人我亲爱的兄长为什么要策划并主编这部《中国西部诗选》呢答案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出自于他对西部的爱对诗歌的爱。
西部与诗歌分别是他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故乡。
他除了具有撒拉族的血统还具有诗人的血统。
我曾经说过诗人也是人类中的一种少数民族。
在多民族的西部我如鱼得水相信自己的生命来自于不同的根——开出混血的花朵。
一支歌曲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诗人该算作第五十七个民族当然诗人无疑是少数属于少数民族但他们有着祖传的血统和独特的性格。
甚至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被称作诗的语言。
他们说话既好懂又难懂——属于精神上的方言。
他们坚强地活着并且相互友爱为了避免这种秘密的语言的失传。
所有民族都不懂的语言诗人却懂。
这要么是他们创造的要么是为他们创造的。
是属于诗人们的小语种。
他们彼此不用翻译就能交流。
他们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阿尔丁夫·翼人1962年生于青海省循化县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创作并发表《西部我的绿色家园》《撒拉尔情系黑色的河流》等一系列长诗他还编著撒拉族第一部报告文学专辑《撒拉尔的传人》。
诗集《被神祗放逐的誓文》又获得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
他既是撒拉族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撒拉族的源头来自中亚的撒马尔罕阿尔丁夫·翼人的形象也带有中亚一带游牧民族的鲜明特征。
记得在青海第一次见到他听他神采飞扬地描述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我下意识地想那出生在西域的李白恐怕也长着这般的模样。
阿尔丁夫·翼人和李白一样是两种文化的混血儿他的诗风既有农耕文明的熏陶又不乏游牧文明的遗韵。
我至今仍珍藏着阿尔丁夫·翼人送我的名片背面印着赞颂撒拉族的《黄金诗篇》“撒拉尔\\\/珍藏千年的\\\/秘密黄金诗卷\\\/在十二万张\\\/更多熟悉的星空\\\/永远绽放出\\\/今明的\\\/三十部天象„„”虽只寥寥数语却传达出无尽的星空也遮蔽不住的神秘。
继承了古老的传统阿尔丁夫·翼人也把诗人的身份看得近似于神职内心充满用诗歌为自己民族代言的勇气与力量。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讴歌撒拉族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
譬如《中国西部诗选》收录了他两部长诗的节选。
其中《神秘的光环》题记是“无以言说的灵魂我们为何分手河岸\\\/我们为何把最后一个黄昏匆匆断送我们为何\\\/匆匆同归太阳悲惨的燃烧同归大地的灰烬\\\/我们阴都而明亮的斧刃上站着你土地的荷马„„”散发出作者对史诗的激情以及对荷马那样的伟大诗人的敬意。
而《沉船》的题记更为明确“我认识一条河\\\/这便是黄河\\\/ 这便是撒拉尔\\\/对河流永恒的记忆\\\/和遥远的绝响„„”他渴望着史诗一样的河流同时又呼唤河流一样的史诗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作证。
与现实的河流相比虚幻的诗歌并不显得弱小似乎更能承担起这种使记忆永存的责任。
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与文化背景成就了阿尔丁夫·翼人。
很明显他是一位有来历并且有背景的诗人。
跟诗坛上诸多“无背景的写作”相比阿尔丁夫·翼人的诗歌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胸怀深远。
他作为诗人的形象也很容易从那些要么学院派要么世俗化的诗人群体中区别开来。
哦那些“无背景的诗歌”仿佛也成了他的背景成了他背景中的背景。
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写作。
他的这种有背景的写作是别的诗人无法代替的。
你可以像他那样去写作却无法获得像他那样的背景无法获得跟他一模一样的背景。
真正的西部诗就该是这样的不仅要有地理背景还要有历史背景不仅要有自然背景还要有文化背景不仅要有生活背景还要有精神背景不仅还以别人为背景有时甚至还要超越自我以自己为背景„„够难的吧正因为这种种难度西部诗人才弥足珍贵。
你可以把它视为类型化写作其实它追求的是个性化中的个性化。
每一首西部诗都应该写的是“我的西部”以“我们的西部”作为背景。
5 我跟阿尔丁夫·翼人说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
虽然这部以西北五省区诗人作品为编选范围的《中国西部诗选》没选我的诗但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一个西北五省区之外的西部诗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西部诗人。
我身在北京心在西部。
我把西部当成精神上的藉贯。
我不是西部人却写过西部诗我把自己当作宽泛意义上的西部诗人。
西部我经常梦游的地方。
在我诗歌的灵感几近枯竭、长期改写散文之后2005年10月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新疆看见深邃的天空、漫长的地平线以及与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内陆河„„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是一个令我们的现实变得渺小的最大的美梦让人不能自拔。
没有别的办法我又想写诗了。
似乎不赞美几句就不足以平衡动荡的心情“我爱这辽阔同时接受它所带来的空虚\\\/使个体的人显得渺小仿佛要垮掉\\\/又在一瞬间无限地扩张了他的胸襟\\\/并且再也无法收回\\\/我爱这辽阔也爱被辽阔改变了的自己\\\/欢呼吧为内心震撼后建立的新政权” 从新疆归来一年多的时间我写出由四百首短诗联缀而成、长达八千行的长诗或称大型组诗《西域》。
在中国诗歌网贴出后赢得极高的点击率又由《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飞天》、《红岩》、《绿风》、《绿洲》、《延安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选载被诗家园网站评为“2006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之一。
2006年10月我被特邀为诗刊社青春诗会指导老师去了宁夏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写出长诗《西域》的宁夏部分。
2007年4月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从甘肃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一直走到敦煌再往前就是阳关和玉门关了我写出长诗《西域》的甘肃部分。
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又为青海写诗。
西部人文化了的自然以及与自然肌肤相亲的人文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改变了我如同创作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使我重新成为一个诗人。
为《中国西部诗选》写读后感时我的长诗《西域》已结集为《我的西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并且刚刚获得徐志摩诗歌奖。
评委们及媒体都是把《我的西域》当成一本西部诗集来看待的。
阿尔丁夫·翼人亲爱的兄长西部是你的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
你不介意我硬要“加塞”挤进西部诗人的队列里吧我想你会欢迎更多像我这样的诗人参予进西部诗歌的集体创作之中。
西部诗的真谛以最个性化的方式参予进最具时空特征的集体创体。
让古人尤其是李白那样的古老诗人成为我们的背景吧让我们彼此成为各自的背景吧。
6 我之所以说诗的故乡是西域而不说新疆在于西域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比新疆有更大的范围、更丰富的外延。
西域是新疆的古称意即中国西部的疆域公元前1世纪已经流行《汉书·西域传》卷首即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
”此后直至《明史》正史中皆以西域之名立传。
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是汉代给起的经历唐宋元明清一路叫下来直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新疆”这个称谓——本身就富有历史感甚至可以兼而作为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某种时间概念。
同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古代中亚狭义的西域指历史上的新疆。
也有人觉得古丝绸之路的西段包括新疆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都可宽泛地叫作西域。
我和我的诗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西域的理解西域的历史与地理。
它的涵义甚至更为广博还包括人文譬如文学、艺术、民族、风俗„„ 一个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从诸如考古学、人种学之类的某一个角度单独楔入“西域”这个概念。
诗人则不同了必须面对多元化的“西域”——使其构成多元化的世界的一个缩影。
新疆诗人沈苇认为“西域”一词已成为一种象征、一个隐喻“人们至今仍以西域来指称新疆更多地带有一种书面色彩一种对异域的梦想以及触抚历史、追忆时光的情怀。
在这个地球上你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像西域这样多元文明共存的区域。
这里曾使用过的语言文字多达数十种。
由于丝绸之路这一伟大的纽带它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明独一无二的融合区„„”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诗人眼中的西域也是不同的每个诗人笔下的西域也各有各的风格。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有多少篇目与西域相关啊轮到明清小说位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还以玄装西行取经为线索勾画出神话的西域。
且说唐朝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位于中亚又以“明月出天山”一句报答了自己的故乡他本身就是出自天山的明月——诗歌史上的杜甫也留下《兵车行》以及《前出塞》、《后出塞》边塞诗尤其成为《全唐诗》中一道亮丽风景边塞诗派中的诸多重量级人物譬如岑参、高适、王昌龄„„皆是因西域而成名。
王之焕写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卢纶写过《塞下曲六首》内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以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连仙风道骨的王维都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到了宋朝豪放派仍酷爱边塞诗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苏东坡要“西北望射天狼”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西域已进入中国诗歌史给历代诗人都提供过钙质与血性。
同样古今边塞诗也给西域增添了文学上的光环。
注定了的存在着一个“诗的西域”。
诸多的文本构成传统。
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居住在内地的诗人偶尔也会梦想写几首“西域的诗”。
中国的新诗里也有西域的影子。
艾青曾“流放”新疆石河子有艾青纪念馆。
当代文学史提到的诗人闻捷以歌颂新疆而出名出有诗集《天山情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涛、杨牧、章德益在新疆祭起“新边塞诗”大旗。
热潮扩展到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出现了西部诗及其代表人物昌耀。
昌耀肯定了“西部诗”作为在新时期诗坛曾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诗歌潮流认为“西部”不只是一种文学主题更是一种文学气质、文学风格“西部对于当代诗人的意义是煅炉与开刃的硎石。
是心灵在祭坛前的净化„„西部其所以是诗的宝库或许在于西部是这样的听任人尽情倾吐衷肠的土地吧” 现在除了新疆昌耀生前居留的青海以及甘肃、宁夏都日渐成为“诗歌大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诗人。
西藏也同样越来越受到诗神关注„„从西域扩大到西北直至西部一种诗风在不断延伸着影响的范围。
或许“西域”、“西北”、“西部”本身就是最适宜诗歌生长的土壤我简直要产生这样的迷信了。
恐怕跟它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有关吧 若想写西部就要面对由古至今博大且庞杂的诗歌传统继承当然是一方面其实同样重要的是如何背叛这一传统否则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西部诗呢传统太容易对一个人的写作造成惯性了。
必须克服惰性来抗衡惯性。
7 读《中国西部诗选》我经常想起李白。
西域是李白的故乡。
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惟一出生在中亚的一个。
他的性格、诗风跟西域的粗犷豪放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唐诗的造山运动中顶峰属于一个有胡人血统的诗人。
岑参、高适之类旅居西域的所谓边塞诗人又怎能跟李白比呢 李白很少写大唐王朝的边塞诗他的精神指向一个更为博大的自由王国的边塞、超现实的边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难怪有谪仙之称。
他被发配到仙境的塞外。
仙境才是他真正的祖国。
写诗、饮酒之际李白飘飘欲仙仿佛走上了自己的还乡之旅。
也许很多时代都有一个李白只不过生于唐朝的那一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时代。
所以他活了下来其余的时代没准也有类似的人物因为身不逢时而夭折了或被埋没了。
说到底中国诗歌有一个李白就足够了。
他并不需要更多的替身。
即使你可以模仿他你所置身的时代却无法模仿唐朝。
用诗歌表现西域并不见得就能续接上唐朝的文化传统却使当代诗人多多少少跟李白攀上点远亲毕竟是在歌颂他的故乡嘛。
李白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万有引力。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体现了万有引力。
前者的飘逸后者的稳重盖源于此。
我所谓的万有引力并非仅指地心引力还包括道德、传统、体制等社会性的价值观。
李白跟嫦娥一样偷吃了灵药灵魂无法自控地向着月亮私奔——这两性的奔月者后人难以仿效。
看见月亮我就想起李白。
月亮是李白的遗孀。
李白生前还说过天山是月亮的故乡大意如此。
这么看来李白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诗人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西域中国诗歌故乡中的故
带有风字朝代作者的整首古诗
风欲把舟迁如雨下青天伊人已归处劲风却无止
绿柳青青子规还、九天雨露降人间。
生辰三月初九日、一轮明月照堂前。
求翻译
影响 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
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
《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
《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
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域外影响 《汉书》记载,西汉时西域各国贵族子弟多来长安学习汉文化,1959-1979年在新疆连续发掘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毛诗郑笺小雅》残卷[26] ,确证是公元五世纪的遗物。
新、旧《唐书》也记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亚、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波斯人多有通汉学者。
唐建中二年(781)所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撰写者景净是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引用《诗经》二三十处,这证明《诗经》从丝绸之路外传历史相当悠久。
[27] 中国与印支半岛和印巴次大陆的文化交流也始于汉代。
汉武帝曾征服南越,分置九郡,推行汉朝的教化,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必然进入。
在古代漫长的交往中,这些地区的国家都有通晓汉学的人士。
在越南据史书记载:李朝十世以《诗经》为科试内容,黎朝十二世科试以《小雅·青蝇》句为题,士人无不熟诵《诗经》。
从12世纪开始出现古越南文学多种译本,越南诗文、文学故事中广泛引用《诗经》诗句和典故,影响了越南文学的发展,某些成语并保存在现代越南语言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五经传入朝鲜。
当时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丽三国分立,据《南史》记载,541年百济王朝遣使请求梁朝派遣讲授《毛诗》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28] 。
新罗王朝于765年规定《毛诗》为官吏必读书之一。
高丽王朝于958年实行科举制,定《诗经》为士人考试科目。
讲学《诗经》在朝鲜形成几个世纪的风气。
到16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现仍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全面贯彻了孔子的诗教思想[29] 。
18世纪初编纂出版的朝鲜第一部时调集《青丘永言》,开拓了朝鲜近代诗歌创作的宽广道路,而它的序文就言明:它的编纂是借鉴孔子编订《诗经》的思想和经验[30] 。
韩国67所大学中文系讲授《诗经》,其中34所专门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诗经研究》课程。
[31] 唐代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以后也不断有中国学者去日本讲学,从而促进了日本封建文化的发展。
第一个日译本出现在9世纪,以后选译、全译和评介未曾中断,译注、讲解、汉文名著翻刻,成为几个世纪的学术风气,使《诗经》广泛流传。
日本诗歌的发展与《诗经》有密切联系,和歌的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作家纪贯之(
~946)的《古今和歌集》的序言几乎是《毛诗大序》的翻版,目加田诚的译本被评价为信、达、雅,受到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欢迎[32] 。
日本当代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日本诗经学会,出版会刊《诗经研究》。
《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开始于16世纪,通过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开始译介给欧洲读者。
19世纪初叶起,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升温,《诗经》译介呈现繁荣景象,欧洲的主要语种都有了全译本,而且趋向雅致和精确。
关于是散译还是韵译,曾形成韵律派和散译派之争。
韦理的译本可作为西译追求“雅”的典型,把原著译成优美的抒情诗,为了体现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打乱原来的体制和作品次序,重新按内容分类,附录又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与欧洲诗歌比较研究。
高本汉的译本可作为追求“信”的典型,他是语言学家,在训诂、方言、古韵、古文献考证诸方面都倾注功力。
这两部译著在西方产生几十年的影响。
北美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诗经》译介。
单篇译文大量散见于期刊和各种选集,重要译本有美国新诗运动领袖意象派大师埃兹拉·庞德(E·Pound,1885~1972)的选译本《孔子颂诗集典》(1954),海陶玮(J·R·Hightower)的全译本、麦克诺顿(Wenaughton)的全译本。
庞德的英译曾引起热烈讨论,他向美国读者特别推崇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古典诗歌。
沙俄时期原已有15种《诗经》译本(选译和全译),50年代以后,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文化交往大有进展,从事译介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和科学院院士,以王西里院士、什图金院士、费德林通迅院士的影响最大。
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也都有《诗经》译本。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迟缓的国家和地区,独立后迅速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巴次大陆都正在传播《诗经》。
越南社会科学院列《诗经》越文全译为国家项目,蒙古文全译也即将完成。
《诗经》正以几十种语文在世界传播,在各国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介《诗经》的章节。
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孟浩然的诗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夜归鹿门山歌、临洞庭上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宴梅道士山房、岁暮归南山、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留别王维、留别王维、送朱大入秦。
关于风的古诗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之一)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李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李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谷风 诗经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北风 诗经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诗经里还有好多 自己找吧梅花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天净沙 春 无名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题梅 无名北风猎猎吹人倒,千卉千葩尽枯槁。
谁分清气到寒梅,独放银花照晴昊。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敕勒歌 无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左掖梨花 丘为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日 耿玮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汾上惊秋 苏廷北风吹北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绝句 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伤春 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春晚 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晚风 杨万里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
来日一霜谁不知。
晚风 杨万里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大风歌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秋风辞 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第1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2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4句】:《送卢员外》
【唐】薛涛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第5句】:《观猎》
【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第10句】:《北风行》
【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第11句】:《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13句】:《学刘公干体》
【南北朝】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第14句】:《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第16句】:《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第17句】:《寒梅词》
【唐】李九龄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第18句】:《长安冬日》
【唐】杜荀鹤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第19句】:《独酌》
【唐】杜牧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第20句】:《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第21句】:《商州客舍》
【唐】孟郊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第22句】:《钟陵夜阑作》
【唐】韦庄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大风起兮去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刘邦《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腊前月季》)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蒋锡震《梅花》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恽格《晓起》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
(沈固《折花仕女》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方岳《春思》)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李商隐《春风》)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温庭筠《嘲春风》)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白居易《春秋》)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
(王建《未央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宋 王禹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大风 黄庭坚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
北风不惜江南客,更入破窗吹客衣。
大雷口阻风 黄庭坚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天与水馍糊,不复知地厚。
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
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
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
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
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
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
商人万斛船,挂席上牛斗。
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
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
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
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
步虚---- 陆游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半醉骑一鹤,去谒青华君。
归来天风急,吹我过缑山,锵然哦诗声,清晓落人间。
风不鸣条 唐 卢肇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苹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
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
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唐 李端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
骤下摇兰叶,轻飞集竹丛。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8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