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张承志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北方的河》读后感。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
《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
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
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
1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
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
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
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
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读后感《《北方的河》读后感》。
准考证终于获得了。
临考前夜。
“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观抒情的笔法,结构上采用“意识流”式的时空交错的方式。
作品开场的时间是现在,“现在”在跳跃地发展,“过去”不时地以现在时态回闪。
人物经历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动都好似一组组分镜头被匠心独运的作者剪辑得贴切得当。
蒙太奇手法交叉运用,使读者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行踪——外在的、内在的,当读者把握了作品的节奏,跟上“他”的意识流动,便会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他”,思维的跳动、记忆的回闪丝毫没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穿缀成一幅绚丽的画册。
读《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旷远,博大,恢弘,深深感动于其中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之奋斗追求
是什么力量使他永远坚信着自己的努力与其必然的结果
这是一部青春的赞歌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
〔《北方的河》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有人读过北方的河这本书吗
《北方的河》作者:张承志《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原载于《十月》1984年第一期,是张承志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小说。
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辩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文坛强烈反响。
王蒙读后曾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
”王安忆则说“不想再写小说了”, 虽是戏言,但此作的力度也已可见一斑。
《北方的河》网上阅读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黑骏马等小说在文体风格上显现出甚么偏向
白音格力这一人物形象
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
我认为书中结局是最好的:索米亚结婚生子,白音宝利格有自己的新生活。
如果当初白音宝利格原谅了被别人玷污以至怀孕的索米亚,他俩结婚了,这个事仍会是他俩生活中的伤疤,永恒的隔膜。
白音宝利格离开是最好的选择,起码他俩之间会有令人回味一生的爱恋。
如果要抱怨,就抱怨命吧
梁晓声的作品,年轮 雪城 今夜有暴风雪 黑纽扣 。
张承志,黑骏马 北方的河 心灵史 金牧场。
TX
晋江文学网或是天涯图片专区
什么是我国当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十七年(1949-1966) 我们夫妇之间 肖也牧 1949年末完成,表现建国知识分子真心的心理状态,但却因此成为在当 代第一部横遭“庸俗社会学”的批判的作品。
关连长 朱定 1950年1月发表,因刻划了一位深具人性的军人形象而被批判。
登记 赵树理 1950年6月发表,是作者“即事名篇”的代表作。
洼地上的战役 路 翎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爱情故事,短篇小说,1954年发表,在当时曾引起争议。
改选 李国文 1957年完成,是当时典型的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也因此得到了必然的命运。
来访者 方纪 1957年12月发表,是一篇令人惊异的爱情小说--它竟然会出现在那个年代
红豆 宗璞 “很不健康”、“宣扬资产阶级的恋爱观”和“人情味”\\\/“突破禁区……写出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不同的时代,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评价。
1957年 台湾姑娘 林斤澜 1957年 “锻炼锻炼” 赵树理 其中的几个落后农民形象非常生动。
1958年。
李双双小传 李准 反映合作化时期的中篇小说,曾被改编成电影。
1960年。
陶渊明写《挽歌》 陈翔鹤 60年代初历史小说的精品,“名享一时”的上乘之作。
小闹闹 邵燕祥 写弄儿之乐的作品在今天很普通,但在当年却足以令人惊异乃至遭到批判.1962年 静静的产院 茹志娟 合作化时期作品,短篇。
新结识的伙伴 王汶石 短篇小说,大跃进时期作品。
禾 场 上 周立波 五十年代中期创作,短篇小说。
迎春花 冯德英 描写抗战时期根据地人民斗争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
文革(1966-1976) 一只绣花鞋 张宝瑞 这是文革中流传极广的一个手抄本的改编,但该名作原作者到底是谁却 颇费争议,据说另一部名为《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已经决定与之对薄公堂。
知青诗抄1968 邢奇 一组非常有趣的诗作,是文革中地下文学的典型代表,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大跃进时代农民诗 颜真愚 这是一些很有文学史料价值的“诗歌”,它们产生于1958年那个非常的年代,以一种非个性化的方式推出。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1976年清明的诗,今天仍然适用。
新时期(1977-1989) 伤 痕 卢新华 伤痕文学短篇小说,文革后第一股文学思潮以之命名,因此虽然粗糙,却无 疑具有保留的价值。
灵与肉 张贤亮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 反思文学中为人性呼吁的先声,1979年。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 对建国后党群关系恶化的思索。
1979,2。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弦 新时期后反思人性存在的代表篇章,1980年1月。
北京人——一百个中国人的自述 张欣辛 新时期出现的第一部口述实录体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这是早期知青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与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有相似之处,但后者胜在深沉有力,前者则更清新悠远。
乔厂长上任记 之 (一)出山、(二)上 任 蒋子龙 改革文学中篇,改革小说的代表作。
乡 场 上 高晓声 农村题材改革文学早期代表作。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农村题材改革文学成熟期代表作。
人到中年 谌容 发表于1980年初,曾激起过社会关注中年知识分子的热点讨论。
晚霞消失的时候 礼平 描写人性与爱情,曾经引起广泛争议,1981年1月。
飘逝的花头巾 陈建功 不同的环境改变人的观念与追求,象征美好的花头巾在时间面前,飘逝不再。
1981年6月,获优秀小说奖。
绿化树 张贤亮 反思文学“右派”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一。
黑骏马 张承志 一曲优美忧伤的草原之歌。
北方的河 张承志 当代文坛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充满了震憾人心的力度。
血色黄昏 老鬼 这部关于知青生活的纪实小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来自于它的真实与残酷。
棋王 阿城 集道与儒于一体,阿城的故事被视为文化寻根的上乘之作
我是一个中学生,想看几本书开阔视野,希望大家推荐几本
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