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宣告读后感
《宣告》读后感,北岛的,求帮助,快快的
20几年前读过北岛的《宣告》,再读,有一番心得。
本诗的题材和视角独特,借助一个设计的场景,自然流露出自己的志向。
有激情“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有无奈和矛盾“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宣告》读后感,北岛的,求帮助,快快的
20几年前读过北岛的《宣告》,再读,有一番心得。
本诗的题材和视角独特,借助一个设计的场景,自然流露出自己的志向。
有激情“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有无奈和矛盾“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的诗:宣告 的点评谁会写
赏析北岛《和弦》 这首诗主题是和弦,利用四个不同的场景来发出和弦之声,诗人仍然在追求着理想的世界,那种纯净。
四段的后两句重复着“孤零零的,海很遥远”,不难看出诗人内心在向往那片海。
在诗人的一生中,可以想像追求着内心的海,海的自由,辽阔,而自已是一座孤岛,希望自已的世界,在海洋的怀抱里,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在第一段中,是一段童话一样的世界,如梦如幻。
“小湖”在诗里可以联想眼睛,内心,世界。
作者喜欢湖,蓝色的,充分自由的,内心的世界;第二段是一种动态的现实,在街上看到的景;第三段在身边的景,几个男孩“拨动着吉他吟唱”这种和弦是一种沉思“烟头忽明忽暗”,但“海仍很遥远”。
……北岛诗歌《北岛诗歌集》是诗人北岛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做为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领袖,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北岛在中国诗坛和文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诗集出版消息公布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书店里,北岛的诗集被满怀期待的读者抢购一空。
经过了十多年的隔膜,热爱北岛诗歌的人们都希望读到他的新诗作,也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中国当代伟大诗人的思想现状。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
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
……
北岛《回答》 赏析
二诗可对比来读,作者本人没有PK之意,只是后来者无中生有罢了。
舒婷这也是一切与北岛一切的赏析
对北岛的批评,主要是方面是从诗歌技巧、诗歌方法、诗和读者的关系上提出问题就是批评北岛诗(也不仅是北岛)的晦涩,难懂。
这涉及现代诗兴起后的美学问题。
这种批评有长远的历史。
国外的象征派等诗歌流派出现之后,对它的批评重要一项就是说它晦涩难懂。
在中国也一样,李金发、戴望舒的诗,卞之琳的诗,直到“朦胧诗”,都在这一点上受到批评。
对北岛诗的另一方面的批评,是说他的诗感情颓废,不健康,绝望,悲观主义,虚无主义。
“悲观”在现在也许还是不好,但已经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
在五六十年代和文革那个时期,悲观可是严重的问题;不管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对社会历史,都绝对的要不得。
文革后一个时期,“悲观”仍是一个政治伦理性质的问题。
记得当时有一篇文章批评北岛的诗表现了一种心如死灰的情绪,发出了绝望的嚎叫。
这篇文章主要引用北岛的《一切》这首诗: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内容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有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在“朦胧诗”时期,这是一些诗人,特别是北岛所喜欢使用的判断意味的句式。
那时候,他们有一些重要的话,一些有关人的生活,有关社会历史的“真理”性质的发现急迫需要表达。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谁期待,谁就是罪人”;“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 我只想做一个人”;“我要到对岸去”;“其实难于相像的 \\\/ 并不是黑暗,而是早晨 \\\/ 灯光将怎样延续下去”;…… 一连串的判断句,一种宣言色彩的表述方式。
现在,诗人一般很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写作。
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严重的东西要“宣告”。
在北岛那时的眼睛里,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而我们可能看到的,更多是界限不清的灰色。
套用一个说法,就是一代人的诗情,无法原封不动复制。
总之,这首诗在当时,被一些批评家当作“虚无”、“悲观主义”的例证。
可能是舒婷当时也觉得北岛有些不够全面,所以,舒婷写了《这也是一切》来呼应。
舒婷的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这首诗比较长,我念其中的一部分:……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消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批评北岛的便引用舒婷的这首诗,来进一步反证北岛的不是。
这种评论方式让舒婷不安,她赶紧在文章里申明说:有的批家把我的诗跟北岛的《一切》进行比较,并给他冠上虚无主义的美称,我认为这起码是不符合实际的。
舒婷说,我笨拙地想补充他,结果就思想和艺术都不如他的深刻、响亮和有力。
我想,舒婷的这个说明,是必要的,也是真实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比较的“全面”,比较的不“悲观”,并不能说就是比较的好诗。
这里有很多高人在讨论北岛的诗,你可以看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