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读后感

海滨的幻想读后感300字左右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轻轻的我走进徐志摩的散文国度,却无法轻轻的离去。

诗一般的文字仿佛长出了翅膀,飘飞到他心灵底处的每一个角落。

细细品读这篇《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能够清晰地感应到徐志摩心间的潮涨潮涌,能够清晰地触摩他跳动着沸腾着的血管,笔底波澜壮阔,把人完全地吞噬到他那汹涌的幻想中去:青年人的猖狂与幻灭,田园的春光与人间的黑暗,夜空的星月与残云,尽情的忘却与思想的变迁…… 第一段中,文中有画,引人入胜。

“我”“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自描手法,勾勒自己的姿态,透露出一种闲适的感觉,为下文的思考营造气氛。

接下来便如重重画面扑眼而至,“廊前的马樱、紫荆、藤罗……”工笔细描,绘出花草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荫的细纹”,一个“缀”字,极写绿荫绸密,又有一丝轻柔之意;“波光欣然起舞”,拟人修辞,生动写出波光粼粼,海面泛波的图景。

每字每句都极富灵性,鲜活地呈现眼前。

先写了视觉上的景色,再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冥想前环境的喧闹。

“但我独坐在廊前,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无甚声响”,通过作者心境平静与外界喧闹作对比,让人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更让人回味无穷:“秋蝉在纺纱似的锤引他们不尽的长吟”,纺纱似的锤引,长吟既写实又写虚,暗示作者已经开始了绵长的冥想。

第二段中,空灵文字,写尽心情。

本段最为绝妙的是作者把难以把握,难以写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折射到其它事物上去从而生动地展露出来。

“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清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想”作者通过怒潮——清翳——疏松的海砂,把读者自然地送到海边去感受作者思潮的变化。

潮余的斑痕,眉梢的轻绉,唇边的微哂,每一个意象都蕴伏着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

徐志摩情绪低落,当他怀想激昂的过去,也就是“生平初度的怒潮”时,而今只剩下潮余的斑痕,他的心境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上愁”的痛苦,又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抑郁,更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绵不绝。

第三、四、五段,修辞巧妙、意蕴深沉。

首句即点明青年的特点:趋向反叛,爱好冒险。

一针见血,见解深湛。

而在后文即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初度的航海者”写出年青人履历短,年少气盛之特点。

“割断系岸的缆绳,扯起风帆”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年青人爱冒险,爱拼搏的个性。

这样一来,即化解了平铺直进的枯燥,又让人掀起联想,进入作者的世界。

下文继续对其冒险精神进行描绘,几组排比,气势磅礴,“折玫瑰”,“搏狂澜”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有机统一。

徐志摩当时正处人生盛年,解剖心声,思潮激涌,又幻化为笔底波澜,语言功力之深令人佩服。

第四、五段,是对青年人的冒险冲动作出新的探究。

作者认为青年人“纯粹的”,“猖狂的热情之火”“不能永久朗照”。

“纯粹”写出青年人思想的纯洁,不含杂质,又指冲动不理性,“猖狂”一词狂意迸发,点出青年人内心中的万丈豪情与冲动不加约束的性格。

用字极尽含意深沉。

第五段长短句互用,文采飞扬,指出青年人之弱点:“一旦失败”,就会“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寄情于物,能够让读者摸索到徐志摩当时痛苦失落的心迹。

第六段,回归现实,恣情山水。

激烈的冥想后作者又重回现实,看到眼前“艳丽的日辉”“无穷的碧空”“青草摇曳”,感悟到春光与希望,自然与人生,将满怀郁葱散发到满目风景之中,以求心灵的慰藉。

第八、九段,淡墨丹青,笔调醉人。

作者为求心灵的解脱,遥望远方,身心又飘往他向往的田园世界之中。

此处作者并没有以浓彩渲染,而是略施丹青,文如涓涓细流,飘逸又不乏雅趣,读罢令人舒心怡神。

“莲馨花在坡前微笑”,“仰看变幻的浮游的白云”,写雅羊跳跃,牧童吹笛,仰望浮云,又写远处的村庄,倚坐流涧,农夫口衔烟斗,儿童们手擎钱花环舞吹呼,构成了一幅和蔼安宁的乡村田园图卷。

即写山水之清悠恬静又写农家的愉悦欢聚,动静结合,人景统一,文字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田园风光令人心醉。

极写田园之美,又更加强烈地映射着作者对大自然、对乡村对闲适伏雅生活的无比期望。

第九段中,独句成段,再次点明徐志摩对“远处的人间”的无限陶醉。

第九、十段,重章叠唱,思潮澎湃。

第九、十段掀起文势高潮,滔滔江流一般的语言,令人愕然间心生敬服。

徐志摩在这两段话中,连用二十三个“忘却”,情感热烈真挚。

“忘记苦恼的僵瘪的人间”,“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忘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

这些长句中运用了两个定语修饰,使文章读起具有韵律之感,感染读者;而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修饰,又刻画出一个残酷的悲哀的人间,与前文作者所联想到的“远处的人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厌恶与抨击,作者竭力彻底地去忘却,追求心目中向往没有纷争、没有丑恶的田园仙境,以达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

第九段写“忘却人间”,第十段即写“忘却自身”。

忘却天真,忘却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怨与艾……大量反复排比,气势壮烈令人震憾,将心中的感情释放得淋漓尽致。

徐志摩在冥想之中诅咒黑暗的人间,在冥想中忘却人间与自身种种,在冥想之中解脱自己,忘却过去之后,迎来新的一番大好风光

忘却是他人生阶段的沉思与反省,忘却是他新生活的驿站,忘却是他人生路程的又一张白纸。

第十一段,语言含蓄,发人深省。

“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辩认”,三个“渐渐”突出“过去”正在消失的过程,作者通过忘却,过去已模糊不清了,而现在却“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点”,从这里写出社会仍然灰霾 ,但是作者反问:“黑点亦渐次的隐翳

”作者忘却了过去,迎接一个新的未来,他会更加艰苦地奋斗,创作,让黑点不再隐翳,否则“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极写黑暗的可怕,更反衬出徐志摩一定会继续搏斗,阻止这个“可怕的空虚”的到临。

这篇散文,句式复杂多变长短交错独有一番滋味,语言飘逸轻盈,淡妆浓抹相得益彰,情感挚烈真实一字一墨凝聚在笔尖之上。

读时仿如登高远眺,浩浩荡荡,尽收眼底;又似倚傍清泉,凉凉甘露,沁人心脾;更若置身一片竹海,清新缥渺,心旷神怡。

心间狂潮顿成笔底波澜

徐志摩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的写作背景及如何解读这篇散文

北戴河,作为共和国领袖们夏季办公地点,早就闻其名,心也仰慕已久,如能临其境,那就偿吾愿了。

今年7月,竟如愿到北戴河游了两天,心中的喜悦之情真的无以言表了。

北戴河,以前总把他连贯起来不曾分开,去了之后才知道还有个南戴河,大约是以戴河为界,分为南北戴河,只不过南戴河是小家碧玉,而北戴河却是大家闺秀了。

北戴河培训中心真多。

7号晚上我们住阳光电力宾馆,大巴载我们来的那条街上一家挨着一家都是培训中心,看来,北戴河的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不用招商引资,别人就会主动上门。

北戴河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

我到过很多城市,却从没有一个城市让我感觉如此温馨、烂漫、风情万种。

他们真的会充分利用空间,灯杆上、垃圾箱上、商铺的外墙上,都是用盆栽的花或围、或置、或吊点缀着,而街旁拥入你眼帘的都是绿色,那醉人的花儿竞相绽放,让你分不清是身在南国还是在北国了。

北戴河的异国情调分外浓厚。

置身北戴河的东经路,竟然有身处异国的迷离,那圆顶建筑、尖顶建筑,商铺上外文店名,还有那富含文化底蕴的路灯,加上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店铺中撒出一串串蓝色柔和的灯光,都让你感到此时的你亦或是在莫期科,亦或是在英伦三岛,此时的你已辨不清是他们为外国人,还是你自己是外国人了。

北戴河人热情开朗。

不到北戴河不知北戴河人的热情开朗。

夜幕降临,街上刚从海滨浴场游兴归来裹着浴衣倘徉的女子是别样的风景。

更让人称奇的是那两人、三人共骑的自行车,这种车在别的城市不曾见过,我们这边的自行车都是一个人骑,载一个人或载两个人,而那种自行车是几个人共同骑,这样就需齐心协力,也要讲究协调配合,也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

因为没看过,所以我特别留意,始终想抓拍个好镜头。

而他们也比较配合,有的组合向我伸出V字,有的还停下来,做个POS让我拍,有的则羞涩的骑得更快跑开了,留下一长串爽朗的笑声。

北戴河是躺在海洋怀抱里的城市。

北戴河的海滨浴场是和北戴河人紧密相连的,海滨浴场就在街沿下。

就有如我们南方居住有河流边的人们,河水是生活的一部分,夏天热了,随时都可以到河里畅游凉爽一番。

北戴河人也一样,海就在他们身边,海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黄昏时分泡在海水里洗去一天的劳累,也洗去了一天的烦恼。

鸽子窝公园就更是市民周末度假的好地方,那里的海滩绵长浅显,带着孩子抓虾捉小鱼,一家人在温馨亲和的氛围中,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悄悄地从手指缝中溜走了。

北戴河,2012年这个夏季,留下了我的足迹,亦留住了我的心。

这个城市,是那种去过一次就让你再也无法忘怀的地方,尤如一坛老酒,让人沉醉;尤如一簇鲜花,让人心旌荡漾;尤如一位古典精致的美女,望一眼也会让你魂牵梦萦。

徐志摩散文赏析300字左右要4篇...摘抄+赏析...十分感谢 急

徐志摩散文

【图书简介】 - 徐志摩散文(插图珍藏版)  插图珍藏版,徐志摩散文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

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

二零零五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出版。

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

可为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作者简介】 - 徐志摩散文(插图珍藏版)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曾留学欧美。

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并主编《诗刊》、《新月》等文学期刊。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志摩日记》等。

  

【图书目录】 - 徐志摩散文(插图珍藏版)  我过的端阳节  泰山日出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落叶  秋  翡冷翠山居闲话  海滩上种花  欧游漫录(选二)  巴黎的鳞爪  我所知道的康桥  自剖  再剖  想飞  天目山中笔记  关于女子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泰戈尔  再说一说曼殊斐儿  “迎上前去”  对沈从文《市集》的批语  吸烟与文化(牛津)  “话”  海粟的画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猛虎集》序  我的祖母之死  我的彼得  伤双栝老人  家德  西湖记  志摩日记(选录)  情书一束  致梁启超(片断三则)  致王统照  题赠郭子雄  致周作人  致父母亲  致胡适

海子,徐志摩的经历有人知道吗,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文学群收入

I fula U

徐志摩丑西湖的主要内容

《丑西湖》包括了印度洋上的秋思、泰山日出、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欧游漫录——西伯利亚游记、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丑西湖、罗素又来说话了、 “迎上前去”、泰戈尔来华、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曼殊斐儿、我的祖母之死、泰戈尔、悼沈叔、我的彼得等内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0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