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你自由地长大读后感精练60条-读后感
马克思说:“星期天是属于孩子们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星期天是属于作业的。
今天我看了一篇题目为《我想自由地长大》这篇文章,更加证实了我的想法。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被父母约束的女孩,父母由于想望女成凤,把作者当成了读书机器人,布置了过多的作业,没有喘息的时间,因此她者想要回自由。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就是活生生的`一个,由于我成绩一直还不错,但总是和别人相差一两分,仅仅一两分,我一直无所谓,可是妈妈却有着更高的期望,每回考完试,妈妈总是要训我:“你呀!每回考前五名就自我满足了,怎么不想想拿个前三名回来呀!总是差一两分,你知道这一两分的差距有多大......”。每每听到这些话,我的耳朵里都长老茧了。
全天下的父母,我想对你们说:“父母们啊!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都理解,但是我们不是机器人,怎么可以无休止地读书、做作业,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需要休息。星期天读读书、写写作业、散散步,不是很好吗?何需这么苦苦地压着我们啊!还我们一个星期天,也还你们一个休息日。
父母们,还给我们所希望的星期天,不要让我们的童年留下遗憾。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1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我要好好地长大》。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看了起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没过几天,我就看完了整本书。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谷子的小男孩,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更大的不幸降临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家,更烧毁了他那稚嫩的脸。谷子觉得生活对他太残酷,想到了自杀。幸好,在班主任夏老师和好朋友小月、虎哥等人的帮助下,谷子勇敢克服困难,重拾勇气。
主人公谷子坚强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我脑海中。那一幕幕的情景,让我的心沉甸甸的。特别是看到谷子刚刚被毁容的情景。
火灾过后,他到院子的水缸里舀水,不小心看到自己被毁容了的脸后,他是多么绝望,甚至希望火辣辣的太阳能把他自己融化掉。此时的我,仿佛自己就是谷子,心里难受极了,我能体会谷子这种自卑到极点的滋味。当我看到他抱着一棵斑竹哭了起来时,我的泪水终于禁不住往下流淌。
怎么办呢?我为谷子担心,希望自己也能走进故事里安慰他。在我着急的时候,斑竹说话了:“谷子不哭,不就是脸上有点疤吗?你看看我,我的身上有多少紫褐色的疤呀,但我还是开心地生长着,人们不但喜欢来观看我,等我长大后,还可以用我来做笔杆、竹扇、拐杖、木桌,我幸福着呢……”斑竹的话给了谷子一个无限的安慰。后来,谷子的生活越来越坚辛,他不但要上学读书,还要用课余时间帮助爸爸干农活。但他总能克服难题,坚强生活。
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幸,我们不能因此被自卑打倒。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家人、老师、朋友,他们都在关心着我们。
这本鼓励我勇敢的书,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将它放在了床头,时时提醒自己:只要我们一心向往着美丽,只要有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就一定可以绽放出美丽。
谷子,我也要和你一样,好好地长大!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2
暑假的这些天,我阅读了曾维惠的《我要好好地长大》这本书。主人公谷子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他乐观地面对人生,向往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讲述了谷子一家被小月、虎哥、夏老师、花老大等人帮助时发生的种种事件。谷子的大名叫杨子谷,本来是一个帅小伙,却因为一场大火毁了他幸福的家和脸。
夏老师与花老大是谷子的大恩人。在夏老师的引导下,他结识了花老大,他教谷子栽苗、培苗、种花。在了解谷子家庭后,又趁机送他许多种子。小月和谷子、虎哥去大城市卖花,帮助了心地善良的乔乔,好人有好报,谷子得到了不少回报。夏老师送给谷子不少物品,不断鼓励谷子,使他更有自信,在谷子心里,夏老师就像个大姐姐。谷子拼命赚钱,解决经济困难,再加上同伴们的帮助,谷子一家感激得不得了。这些爱与善撑起了谷子这个人。
谷子是那么坚强、懂事、孝顺!我在想如果我经历了被毁容、被嘲笑、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是否能像谷子一样坚强呢?能否微笑着面对生活,还回校上课呢?不,我没有那份勇气和自信。试想一下,如果我和谷子参加“变形记”,我们的身份互换一下,不知道我在那样的环境下能熬几天?我想我一天都撑不了。
谷子顶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好好地长大。可是我呢?我现在有好的生活、好的学习环境,我还挑三拣四,不是埋怨饭菜不好吃就是抱怨衣服不够好看;上课不专心,还不知道悔改,一定要惹爸爸妈妈和老师生气。谷子,我要向你学习。我要好好地长大,乖乖地长大。
我一定要像谷子一样,面对挫折,坚强应对一切生活的考验,我也要像谷子一样用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3
书籍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而我像海洋中的小鱼儿,在书海中尽情地遨游;书像生机勃勃的`茂密的树林,而我像树林中的松鼠,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快乐阅读;书像广阔的天空,而我像在天空中欢乐阅读的小鸟。在不知不觉中,书已经陪伴我度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在这期间,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但在这些书中,让我记得最牢的书名叫《我要好好地长大》。读了该书,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许多。
该书的作者名叫曾维惠,笔名紫藤萝瀑布、雯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80余本,还在《儿童文学》、《少儿文学》等100余家报社发表过作品2000余篇;先后在20余家报刊开设过作品专栏。
该书的主人公名叫杨谷子。他的爸爸、妈妈被邻居称作“傻大”“傻大嫂”。杨谷子还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叫“小月”是女生,一个叫“虎哥”当然是男生啦。他们两叫杨谷子的别名:谷子。谷子家虽然不富有,但也算不上贫穷。在上学前的一场火灾使他们本来并不富有的家变得一无所有。这场火还烧伤了谷子的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邻居、夏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谷子家又能勉强生活了。
看到这里,我就在暗暗地想:谷子会不会因此而放弃在这世上生活呢?如果是我,我就会认为这世上没有我生存的位置了。一个个好奇心促使我接着看下去。
谷子去掉纱布,看到自己丑陋的脸,他也想过——死,但他又想起了父母、夏老师还有朋友们。于是他又坚强地活了下去。就在开学的第一天,谷子就遭到了大家的议论,是夏老师帮谷子解了围。谷子伤心极了,为了帮家中赚钱,谷子就在学校捡空瓶子卖钱。因为不小心还捡了别人有用的空瓶子,那个人就辱骂了谷子,他骂的很难听:“疤子破烂王!”读到这里,我气得想发火,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呢?就算谷子家穷,他也不至于这样骂人吧!太气人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谷子爱上了养花。日复一日,他养的花都可以卖了。正因为他去卖花,认识了一个跟他一样,身体有缺陷的女孩子“乔乔”。就因为认识了乔乔,谷子就不那么自卑了。他还送了一盆花给乔乔,上面留有花语:乔乔:我们要像木槿花一样坚强!我们都要好好地长大!愿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
我默默地、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书,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动。谷子与我们一样大,也是十二岁,但他比我们更加不幸。火灾、被辱骂……这些都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而谷子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
同学们,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那么你就应该看看这本书。看看谷子的生活如何艰苦。看看他的勇敢,学学他的坚强。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你遇到的困难还不及谷子的万分之一。你更会发现原来仔细一想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4
秋天,一路上,迎面扑来一股浓郁的金色气息。桂花、菊花像是彼此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草丛中的狗尾草兴奋地摇着一毛一茸茸的脑袋,向我们炫耀它刚染的金发……在这时拿着一本书,是多么幸福!许多人觉得这是多么的轻而易举、不以为然。然而,在曾维惠的笔下却流露出了一个对于这件事简直是海底捞月的男孩。他,就是谷子。
这本书主要讲了:长一江一边长大的小镇男孩谷子,虽然自幼家境贫寒,却始终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令他的生活从此改变:大火不仅毁了他那本就贫穷的家,更毁了他那稚一嫩的脸庞……面对重重打击,谷子重拾自信,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
谷子拥有这么大的困难,依然已经坚持下来。而看看自己,我很惭愧。那天,是考试过后。老师说,要发考试卷时,我紧张不安。知道成绩后,我甚至是有点崩溃了,心里所有的失落难过全部塌陷了。上半学期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多年的梦想也在此刻成为空想。家人和老师对我的期待,我又该置之何处。心里有很多的不甘。此时我放弃了,我在想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要捉弄我,即使这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次期中测试。那段时间,我已经对学一习一失去了乐趣。然而在看了《我要好好地长大》以后,我才认识到:简单的期中考,不是我的终结点,反而是我们的起跑线。在起跑线上我落后了,但是我还 是有机会加速的。
感谢《让我好好地长大》,是你让我从中接受磨炼中,学会了成长。是你告诉了我要向谷子学一习一,面对生活挫折,不要畏惧,要勇敢面对。朋友们,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困难只不过是一只老虎。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5
暑假中,我读了《我要好好地长大》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谷子的小男孩,虽然从小家境贫寒,谷子却一直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是一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烧毁了他的家,更烧坏了他稚嫩的脸。从医院回到家,他在家中的水缸里看到了自己脸上的伤疤,他想这么丑以后还怎么生活呀,他想到了跳河自杀,但是他又想起了他的父母、朋友、老师……他的心很乱很乱,他拼命的跑啊跑啊,不知不觉来到了观音岩的土匪洞里,闭上眼睛,任眼泪顺着眼角滑到了耳朵根子……从土匪洞里出来后,他又来到了斑竹林。他抱着一棵斑竹哭了起来,突然,他发现斑竹也在流泪,青青的竹节上,那一滴滴紫褐色的眼泪,一滴连着一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谷子仿佛听见斑竹在对他"谷子不哭,不就是脸上有点疤吗?你瞧,我的身上有多少紫褐色的疤呀,但我还是开心的生长着,人们不但喜欢来观看我,等我长大后,还可以用我来做笔杆,竹扇,拐杖,我幸福着呢"。斑竹的话像似给了谷了无限的安慰。在他开学那天,他曾经被一个男生叫疤子,这让谷子急了,他愤怒的跟他干了一架,每天还是坚持去上学。后来,谷子的生活越来越艰辛,他不但要读书,还要用课余的时间帮助爸爸干农活……但他总能克服团,坚强生活。
细细回味,这本书告诉了我要向谷子学习,面对生活挫折,不要畏惧,要勇敢面对。我们都要好好地长大,愿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1
《自由地学习》贯穿的信念是,孩子的早期学习是意义深远的,这种早期体验每一步的质量如同它的数量一样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时,方法和内容同样重要,它将我们的未来之箭引入特定的轨道,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幼儿期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经验。
精彩分享:
(一)心理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大卫·埃尔金德提出,孩子需要"横向的丰富"远胜于"纵向的加速"。
(二)孩子需要活动,而怎样引导这种活动使其成为自控性活动,正是当前最缺少了解和支持的一个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代替从“内在”出发的自控的是,活泼的孩子被“外在”力量所控制——孩子的活动由电视、电脑、学校要求、成人需要(甚至药物)所“冻结”。
(三)没有匆忙。孩子意识到在这里有大量时间做好事情。没有害怕。每个孩子都信赖特定的节奏。没有失败。因为孩子们能够自由地游戏,所以即使失败了也能感到满足。没有命令。自我选择和模仿的意愿代替了命令。孩子们的心情是自然、没有强迫感的。在每天这种无压力的状态下,他们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发展自我控制力,他们被理解,接受有耐心地示范,明白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占自己的有一席之地。
(四)利用孩子活泼的自然倾向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与之相反;为创造性的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合适的器材。
(五)“自由地学习”意味着什么?万物皆有时——让一切都发生在其应该发生的时间。
(六)教育的精髓:耐心。不是被动的等待,是主动的耐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让孩子准备好上学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三岁做三岁应该做的事,在四岁做四岁应该做的事。匆匆忙忙地让孩子去适应政策所引导的童年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压力,同时也会压迫着家长和老师。
读后感想
为什么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童年的时间却在缩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被送去学习各种知识的年龄越来越小。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孩子们童年玩耍的时间被剥夺,他们被迫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导致孩子们原本“爱玩爱动”的天性得不到满足。
“自由地学习”是什么意思?我想“让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发生的观念”是必须理解的重点之一。它体现了教育中“耐心”这个本质。让我想起了一个词——“静等花开”。它指的是积极的耐心,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孩子需要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成为”自己。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比赛。"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思考、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和谐发展,为孩子未来的智力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童年阶段,孩子是通过"做"来学习,给予孩子充分的玩耍时间,给予他们艺术体验的机会,给予他们参与生活的空间,他们会成为健康、开朗、自信的人,成为富有爱心和创造力的人。个人觉得这本书很好地阐释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犯方向性错误,少走弯路。毕竟,逝去的光阴,孩子的成长,都无法重来。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2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地学习》,本书是心理学范畴的一本专著,读来有些生涩,说在的也并没有完全读懂书中的逻辑结构,只知作者是从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育资源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运用详实的案例、专业的理论,论述了实施自由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我们分享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故事。整本书全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就像它在序言或者是在行文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它只是对一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方案,并不是要试图去完全解决这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千百年来教育在不断发展,我们也不断在探求何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可能是像诗人泰戈尔说的:好的教育让我们“踏进生活之河,毫无惧色”,也有可能如前任北大校长蒋梦麟说的那样:教育是要培育出一个个活泼的人。我想无论怎么样的一种界定,真正的教育都应该是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环境,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
工作七年,时常会听到身边有小伙伴在抱怨教育制度的的无法理解,有时候自己甚至也对繁琐重复的劳动有诸多不满,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似乎有了一些答案,我想最先出现问题的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读到“我们能否在课堂上展示人性”这一片段时,我突然想起了抖音上一个略带搞笑的视频,大致是讲一位教师在面对同事镜头拍摄时笑得灿烂无比,可转角一进教室又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戏剧的反差呢?因为她深信,如果自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就会毁掉自己的学生面前神圣威严的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做真实的自己,那么她将不得不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说“我不知道!“这些种种让我们似乎不得不在学生面前带上面具。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或许也可以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软肋。
记得五年前,自己有一位亲人离世,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在教室里,眼泪就这样不自觉的如雨下,其实我是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或者说我该为自己戴上面具,然而那天的我就这样哭了起来,我的孩子们给我悄悄递来餐巾纸,小声安慰着我,那一周,我的孩子们就这样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发现,其实在孩子们面前我需戴上面具,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我可以是一个有软肋的老师,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那个真实的我而变得没有规矩,相反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信任,我们给彼此之间更多的自由。我想自由的`最初应该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心中想着学生,那么她自然也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尊重,自然而然也会爱上这个小小的学习空间吧!
此外,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我还想到了一个热点——人工智能,因为那只叫“阿尔法” 的狗,我们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注意到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的兴起。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扩展自由的范围,而不是缩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许多的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过是把原来的应试教育包装地更有趣、更高效,而不是更自主、更灵活。
现代化的未来教室为每一个孩子配置了ipad,这样看似的高科技的课堂其实并没有改变自由的程度,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真正自由的学习,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一步步的操作,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培训,训练出来的是听话的士兵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需要在教育手段上有所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思维变得更自由,这样才能有让他们有动力、有能力地去探知未来。
我们总是觉得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当个老师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确实,现在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声音可以来左右教育,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都要牢记——为了我们的学生,当你心中有戒尺时,那么便可以真正拥有自由!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3
六月,跟着叙事者的脚步读了《自由地学习》这本书,这本书以众多案例说明了作者所提倡的自由学习,老师做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非知识传达者,学生做为真理求索者,而非知识接受者,让人看到了教育的美好。
当然,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不能像书中倡导那样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但其中很多的做法是我值得效仿的。比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校园实践活动,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等,其实这些做法,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并实践着。
可以与西方相对自由的做法不同,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实际实践这种理念。教育不简单的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有问题意识,有积极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不断变化的今天,学生学会思考,有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做为教师,个人保持自由学习的心和不断成长的行动,我想这也是种自由学习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