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大荒的秋天读后感50字

关于描写秋天的开头有哪些

【第1句】:枫树叶子此时已经火红火红了,风一吹,枫叶脱离了树枝,毅然的飘落,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第2句】:秋,在这迷人的季节里,一片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高粱好似无际飘来的晚霞,一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

【第3句】: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

你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把一棉球染的洁白如雪,玉米见了秋姑娘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俯着腰迎接久别的秋姑娘;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的红红的。

【第4句】:秋风吹来,就随风一起摇摆,像在为我们扇风。

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钻进了我的脑袋:秋天之所以那么冷,会不会是被它们扇成这样的呢

我看了看,它似乎在向我点头。

的叶子是淡黄色,用力摇晃,树叶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

【第5句】:秋姑娘来到了庭院。

你瞧。

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走进果园。

看到了含多种营养的鸭梨;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由绿色变成暗红,长的又园又大晶莹透明,像玛瑙似的。

葡萄摘下来,我挑了一个大的放进嘴里又甜又酸,极多,真好吃。

枣树上结满了一颗颗亮晶晶、红嘟嘟的小枣,咬一口 是那么的甘甜,那么的脆。

【第6句】:深秋,天地间已经奏响了冬的前奏。

秋雨的小夜曲拉得如痴如醉,引来无数旁听者;冰雹的鼓号队已经准备就绪。

听,我们已经隐隐听见了它们出征的脚步声;看,雪与雨的芭蕾舞业已开场。

瑟瑟秋风是冬天的前奏,它们吹响了提醒们的越冬的最后一声警笛。

【第7句】: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涨红了脸的高粱像喝醉酒的小伙子,棒槌似的玉米露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牙齿,棉花敞开外套露出了雪白的内衣,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第8句】:突然,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扑来。

我“顺藤摸瓜”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果园。

果园里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朝人们微笑,黄澄澄的梨像葫芦似的挂满了枝头,橙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十分诱人,还有红玛瑙似的枣子油光闪亮,各种各样的水果真让人垂涎三尺。

【第9句】:一阵秋风吹来,微微凉爽的秋风带走了疲倦也带来了阵阵果香。

睁开双眼,没有玲琅满目的果实,只有一块小小的土地,上面一只只小巧可爱的草莓散落在地上,好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装饰着这美丽的秋天,甜甜的香味引诱着你,是多么喜爱它啊

【第10句】:走进这里,你就会看见这样一幅画面——萧瑟的落叶如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人们漫步在这美丽的蝶海当中,阳光的余辉洒在他们身上,透露出一股别有风韵的诗情画意。

那枫叶是多么的美丽,似火。

似阳。

似血,烧灼着秋天:还有那几株青松,傲然挺立在泥土上,扫视天下,散发出一股君临天下的英雄气概。

【第11句】:一阵阵秋风吹过,落叶飘飘,树叶像一个个伞兵,从飞机上跳了下来,随风飘动。

有的人把树叶扫到一堆,做成肥料。

孩子们用这颜色不同的叶子,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第12句】:在院子里,我看见了一片一片的黄叶落在了宽阔又干净的地上,一片又一片的落叶翩翩起舞,就像一个个的花仙子在天空中和王子一起跳舞一样。

的叶子飘在空中,就像蝴蝶在飞来飞去,美极了。

黄黄的叶子埔在地上就想一张崭新的地毯,像是在欢迎国家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你不能看见真可惜。

【第13句】: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梁。

它们被风一吹,频频点头。

“啪啪啪”是什么声音

原来是农民伯伯在勤劳的掰玉米呢

一个个玉米被放进箩筐里,这就是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成果。

【第14句】:一片金色,阳光一照,刺眼极了,像洒了满地的金子,秋风一吹,像海上的波浪。

细细看来,谷穗密而饱满,像串串铃铛,它们低着头,好象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第15句】: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艳丽,可它有一种颜色是天下一绝的——红。

枫叶只有在遇见秋天时才会脸红,远远望去,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

风吹来,枫叶像一样,飘了下来。

好让人们前来欣赏。

【第16句】:秋雨沙沙地下着,向远处望去,一块田地里长出了绿色的麦苗,大地喝够了水。

一会儿,云散了,雨停了,绿色的麦苗,黄黄的树叶,还有挂满枝头的柿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

【第17句】:走进公园,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向日葵、菊花、牡丹花……它们展开最美的姿态热情地招待着每一位赏花的人。

特别是桂花,远远就能闻到它的芬香,此时此景,花香到处弥漫,让路过的人们闻到顿时感到精神气爽。

【第18句】:秋天的天空真美啊

白云的姿态变化万千。

瞧,那天边的那片云似乎是一群在草原上放牧的羊。

羊动了,它们被牧羊人赶着。

它们越走越远。

云变成了一簇簇的“棉絮”了。

看这边的云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

突然,云又变了,这回不是“羊群”,也不是“大海”。

原来是急速奔跑的马群,它们为什么跑得那么急

明白了,它们是大自然的骄子,追求着自由和奔放。

秋天真美啊

写几句话

以秋天真美啊!.稻田一片金黄,远看真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稻谷颗颗都非常饱满,压得茎秆都弯下了腰.你看那火红的高粱,远看就像一群戴红帽子的小姑娘,随着一阵阵微风在那里翩翩起舞.你再看那柿子,火红火红的,像一个个红通通的灯笼似的,又像孩子们的笑脸.你剥掉一层薄薄的柿子皮,就会露出那新鲜的果肉,你尝一口,甜得像蜜一样.虽然秋天的花木大多枯萎了,但是只要你细心地去找,就会发现那美丽的秋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你看那一片片细长的花瓣儿,真令人喜欢,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特别有古松的风格.靠近菊花,顿时,一股股芳香迎面而来……这些秋菊争奇斗艳,在凉爽的秋风中竞相开放.虽然秋天没有春天那么多美丽的花,也没有那绿油油的树林、小草,但是秋天也有秋天的美丽,秋天也有秋天的特点和景色.啊!我爱秋天~!

可爱的草塘根据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编一个顺口溜.

教材说明课文记叙了北大荒草塘丽可爱,赞扬了北大荒水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祖国河山的热爱。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四部分内容。

先讲“我”初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接着讲“我”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再讲小丽向“我”介绍春、冬两季草塘丰富的物产;最后讲“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景。

本文在表达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直接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二是采用人物对话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自然风光,知道那里水草肥美、物产丰富,在增加对祖国山河了解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热情;二是配合本组训练项目,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三是学习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二、学习目标

【第1句】:认识本课3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提高阅读速度。

【第3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借草塘的美丽,赞美北大荒物产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第1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第二步,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讲述了草塘的可爱?用课文中的语言简要概括回答问题。

这一问题的设计一是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二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学生有的可能概括得比较准确、全面,有的可能有疏漏。

教学中,可适当放宽要求,只要通过回答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把握就可以了。

课文介绍草塘的可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的。

(1)我在草塘边看到的美丽景色。

秋天的草塘绿得可爱,茫茫的与蓝天相接。

(写草塘的“景色美”)(2)小丽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景色。

春天的草塘万物复苏,“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冬天的草塘可以逮野鸡、追狍子。

(写出草塘的“特产丰”“景色异”)(3)我在水泡里逮鱼和看到的草塘倒映在河水中的美景。

(写草塘的“物产丰”“景色美”)第三步,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认真阅读,小组内交流。

看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交流中,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示,并指导交流。

(1)“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大、美”的特点。

“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置”,放、摆的意思,这是用具体的感受说明草塘的大。

“浪花”描写的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

因为作者把整个草塘比作大海了,所以草塘里的草好像是浪花;而且在微风吹拂下,芦苇、蒲草时起时伏,样子也很像大海中的浪花。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这里作者把草塘里的草拟人化了,写出了草塘的生机勃勃,也反映“我”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时的愉快心情。

“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这里作者抓住色彩,写出了草塘上颜色由近及远的变化,“鲜绿——翠绿——墨绿——与蓝天相接”,作者描写色彩的变化是有层次的。

(2)“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都是我用瓢舀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塘物产丰富——狍子多,鱼多,野鸡多,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俗语”概括、形象的介绍,写出北大荒自然美,野生动物多、不怕人等特点。

(3)“冬天更好玩啦!……眼睁睁地让人逮!”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冬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作者采用了口语讲述的方式,描述了北大荒冬天特有的景象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比喻人们身上穿的棉衣多且厚。

“皮帽子、皮手套”,强调了它们的耐寒性。

“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是说这种“逮”和“追”的方式都是十分特别的,不用费太大的劲就可以得到猎物。

“天越冷越好,冻得野鸡眼睛都睁不开。

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来了”。

这里作者用的是一个“走”而不是追、撵,可见逮野鸡是多么容易。

至于追狍子,更是容易得很,雪地里的狍子跑不了,“眼睁睁地让人逮”。

作者通过小丽的讲述,介绍了冬天草塘的可爱和丰富的物产。

(4)“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不住地往岸上抛。

”这段话突出描写了草塘的鱼多。

“方圆十多米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

这些是侧重通过我的真实感受写草塘鱼多。

(5)“我举目四望……,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这段话描写了芦苇掩映着小河的景色美。

作者采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的清澈,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中构成的画面。

这是美丽草塘的缩影,是一幅大自然的美景。

这一步骤的讨论、交流学习,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

教学中,老师要认真加以指导,以保证教学任务不落空。

【第2句】: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要注意课文中人物身份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二要注意讲述与抒情的语气不同。

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景色时,是口语般的讲述,语速流畅,且带有一种自豪感;而“我”看到草塘的美景,看到芦苇中小河奇丽的景色时,是一种由衷的赞美,语速应当是舒缓的,语调应当有高有低。

教学中,可以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相互练习读,评价读,以求达到教学目的。

【第3句】:注意积累性训练。

本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有些语段采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引用俗语等写作方法,句式优美。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去摘录,体会其中的意境。

【第4句】:课后拓展——查找资料,以“今日的北大荒”为题,交流今日北大荒的情况。

四、参考资料北大荒指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牡丹江平原。

过去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被人们称为“北大荒”。

北大荒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具规模。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时期。

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军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北大荒的开发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

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垦区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2句】: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

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第1句】:学生“导读”。

【第2句】: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第1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第2句】:板书课题,齐读。

【第3句】: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句】: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

你们知道吗

【第2句】: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第3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诵读悟情。

【第1句】: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1)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第2句】:自主学习课文

【第5句】:6自然段。

(1)读

【第5句】: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第3句】: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读6~17自然段。

(2)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

同桌分角色练读。

(3)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第4句】: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

分组练习。

(3)班内汇报读(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第5句】: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学生练读。

(2)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第1句】: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2句】:自主练写生字新词。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第1句】: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2句】:小组内交流欣赏。

【第3句】: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2句】: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

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第1句】:学生“导读”。

【第2句】: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第1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第2句】:板书课题,齐读。

【第3句】: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句】: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

你们知道吗

【第2句】: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第3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诵读悟情。

【第1句】: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1)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第2句】:自主学习课文

【第5句】:6自然段。

(1)读

【第5句】: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第3句】: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读6~17自然段。

(2)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

同桌分角色练读。

(3)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第4句】: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

分组练习。

(3)班内汇报读(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第5句】: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学生练读。

(2)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第1句】: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2句】:自主练写生字新词。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第1句】: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2句】:小组内交流欣赏。

【第3句】: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求一篇描写秋天公园景象的作文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肖复兴,北京人。

1947年生。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

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

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 代表作: 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 当金山的母亲 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 今冬无雪 远在天边 影壁 相关资料 夜读肖复兴\\\/林建高 最深情的歌 知音却是谁

请问谁有谁知道说一下你知道的秋季的美词美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 —— 纳兰性德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50分悬赏!! 请问真善美当中的美是什麼意思??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第1句】: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第2句】: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第3句】: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第1句】: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  (3)问渠哪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仆古风存。

”  

【第2句】: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5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夜,歌声水影,美不胜收。

cuǐ璨夺目的焰火,映照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轮廓;梦幻灵动的展示,演绎着穿越时空的多元文化。

中国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为世界举办这场为期184天的文明交流盛宴,让外宾惊羡,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cuǐ_________璨 轮廓_________  (2)“荟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仿照画线句,为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3句】: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第4句】: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可适当改动字词和标点,但不得改变原意)。

(2分)  原句:国庆60周年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改为突出“不止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请在下面的文字中,选出关于“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词语。

(2分)  一个暮气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满激情的。

他会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心潮澎湃,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热,充满了无上的光荣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句】: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4分)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2分)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

累烦你引见引见。

”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

”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

(2分)  

【第7句】: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10分)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

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

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

(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句】: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第9句】: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第10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第11句】: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第12句】: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句】: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句】: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5分)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

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

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2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

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

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

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3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4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

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

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

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

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5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

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第15句】: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句】:第○3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句】:第○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

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句】:第○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

(19分)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365kUaIlE.cn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第19句】: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句】: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句】: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句】: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句】: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60分)  

【第24句】: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  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

【第1句】:(1)关关雎鸠(2)山回路转不见君(3)为有源头活水来(4)无为在歧路(5)芳草萋萋鹦鹉洲(6)不畏浮云遮望眼(7)出淤泥而不染(8)秋风萧瑟,箫鼓追随春社近

【第2句】:(1)璀 kuò(2)荟萃:(精英、精美物等)聚集。

(3)示例:令世界动容;让中国骄傲

【第3句】:C(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  

【第4句】:示例:不止一次,国庆60周年的礼花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第5句】:激情  

【第6句】:(1)C和E(2)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第7句】:(1)屈原投汩罗江自尽,示例:号子声声  (2)示例:只见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唢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

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了出去。

一会儿你超过了我,一会儿我超过了你,紧紧咬住。

“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

队员们拼劲全力,奋勇争先。

  (3)原因: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4)示例: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二、(一)

【第8句】:C

【第9句】:《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二)

【第10句】:(1)赐福,保佑。

(2)大腿。

  

【第11句】:(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第12句】:(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第13句】:(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  

【第14句】: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三)

【第15句】: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

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第16句】: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第17句】: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

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

  

【第18句】: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

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四)

【第19句】: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第20句】: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第21句】: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22句】: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第23句】: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四、作文略。

切入分为45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7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