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路人桃花劫读后感
求这首诗的名称和作者来历 :林木葱茏淡淡风,芦花丛上晚霞红。
扁舟忽入湖心岛,百鸟惊飞月似弓
全国10大线路的25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
一、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现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建于1952年,由“一大”会议室、中共创建史陈列室和革命史专题临时陈列室3部分组成。
“一大”会议室位于兴业路76号底楼,家具与物品均按当年原样陈列。
中共创建陈列室有历史文献、文物和照片170余件,陈列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产生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革命史专题临时陈列室曾分别举办过毛泽东、周恩来在上海的史料展览。
红色语录:中共一大闭会时,代表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等口号。
背景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北京、长沙、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出席会议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
为避开法租界巡捕房注意,最后一天(31日)大会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县南湖的一条游艇上举行。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和工作任务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二、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龙华路上,毗邻古刹龙华寺。
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在此被关押和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义士数以千计。
1949年解放后,这里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
牺牲在这里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领导人有邓中夏、孙炳文、澎湃等。
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
陵园由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等八区组成。
陵园内外桃花千株,枫叶青红,10余座雕塑伫立期间。
传奇故事: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白鑫(原中央军委及彭湃同志的秘书)告密,正在上海沪西新闸路经远里中央军委的秘密机关出席会议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五人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
这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本来要主持这次会议,由于临时有事未能出席,因而幸免于难。
两天后,彭湃等五人被引渡到上海市国民党当局,周恩来遂设法组织营救。
8月28日,中央特科科长顾顺章指挥“红队”,准备在彭湃等五人被押解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途中劫囚车。
由于准备武器的环节出了意外,耽误了营救的时间,劫囚车的计划流产。
8月30日,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位同志在龙华警备司令部从容就义,押赴刑场途中,彭湃等一路高呼口号,视死如归。
周恩来代表中央起草《中共中央为反抗国民党屠杀革命领袖搞全国劳苦群众书》,声讨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三、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总面积624亩,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湖中有两岛,一是湖心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湖之中;另一小岛是称为小烟雨楼的仓圣祠,位于南湖的东北隅。
南湖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嘉兴市南湖之滨,是为纪念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举行而建造的一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纪念馆建于1991年6月,基本陈列为“中共一大史料陈列 ”,系统的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史实。
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
四、湖南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韶山市韶山冲,由故居、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旧址、韶山农民夜校旧址、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青年时代塑像、铜像等组成。
展出文物和资料500余件、历史照片近200幅、雕塑6尊、模型5个、场景复原6处、图表37个、油画国画10幅。
形象地展示毛泽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央苏区、长征途中挽救革命、主持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缔造人民共和国、主持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的一生。
传奇故事:毛泽东从小就不太“安分”。
从小在私塾上课,却不喜欢四书五经,而捧着当时的进步书籍《盛世危言》读得津津有味,17岁那年,毛泽东告别了父母走出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母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只身来到了长沙,并考上了湖南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
在这里他“交奇友、创奇事、读奇书”,立志“做一个奇男子”;在这里他开始了真正自觉刻苦的学习,有天资聪慧转向天资加勤奋,有意识的“从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
走出韶山是毛泽东人生历程中的关键一步,自此迈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从而直接面对时代的历史风云,少年时代所萌发、增长的反叛意识也因此具有政治性质。
在新的环境下,得到了启蒙,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有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五、长沙市浏阳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民国初年改为里仁学校。
学校大门前有2座木结构的雨亭。
主体建筑前后共4进:第1进是大门,左右各有房屋1 间;第2进是二层木结构楼房;第3进是书院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石柱20根;第4进是原文华书院承德堂。
1927年9月19日晚,秋收起义各部前敌委员会军事会议,在此召开。
书院前部左面原有关圣庙,右为文昌阁,阁左边新斋坐西向东共有4间平房,其中一间,为当年毛泽东住室。
小巷两侧保存有革命标语。
背景介绍:1927年9月,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到湖南,和湖南省委一起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
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枞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及一部分原黔军武装。
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
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并取得了部分战斗的胜利,进而准备会同湖南平江、浏阳地区的农军会攻长沙。
由于强敌反扑,起义军在战斗中相继失利,毛泽东迅速命令各路起义部队集中于浏阳的文家市。
9月19日起义部队在此会师,并在书院召开前委会议,分析了当时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认为攻占长沙这一中心城市已不可能。
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城市的计划,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革命力量。
20日,在书院操场向起义部队传达了会议的决定。
随后,部队开始向井冈山进发,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关键一步。
六、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 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
故居是一栋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原是贺龙祖父贺良仕于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后为贺龙的父亲核仕道所继承。
故居曾招多次毁损,现存为1997年按旧居原貌修复的。
传奇故事:贺龙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穷农民之家。
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
贺龙从小喜欢练武,还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
但因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几年书。
十四岁那年因不满恶霸之子的霸道行为,一怒之下挥刀砍伤了他的脚板。
之后,贺龙扬长而去,跟随马帮,跑四川、入湖北,靠贩运盐、桐油和药材为生。
在世道黑暗,盗匪横行的年代,吃“赶马贩货”这碗饭既辛苦又危险,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但贺龙从小生就了不怕困苦和死亡的性格。
他在马帮中从少年步入青年。
在走南闯北中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胆量,而且了解到天下的穷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贫穷和受人欺压。
在艰苦的磨炼中,他是非曲直观念更加明确,追求正义之心更加强烈。
他还自发地生长出救国救民的意识。
辛亥革命的涛声影响了贺龙,使他产生出追求真理的思想。
1914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
1916年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声势浩大,影响传遍全国。
贺龙接受革命党的指示,在石门县等地组织武装。
二十岁的贺龙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
当他听说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刚刚装备了十多支洋枪时立即高兴起来,他在贩盐时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民怨很深,而税警更是为虎作伥。
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组织起来的二十来个农民,从桑植县赶了100里路到五道水,乘夜色闯入盐局,砸了盐局,杀了收税的警察。
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缴获十五支步枪,二支手枪和九千斤盐。
他下令把盐统统分给穷人,解放了俘虏。
一把火把白条子都烧光了,那是大快人心,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用这十几支枪武装起他的队伍。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为鼓励起义军曾举此例,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
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
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
该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
经过维修和更新陈列,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纪念馆还下辖4处八一起义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花园街2号的朱德旧居。
八、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
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
北岩峰,山体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
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
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
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我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及王中、陈斌等同志设计。
纪念碑总高度为
【第46句】:8米,分为础座、碑座和主碑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大厅,可南眺市区全貌,北瞻纪念碑主体雄姿,摄影留念。
二层设有展室,三层为主碑。
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
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
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主碑顶端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用不锈钢制作的“井冈山”造型,远看如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星火燃遍九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在日照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是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井冈山斗争光荣历史最突出的纪念性标志物。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
【第9句】: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
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
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
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
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评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九、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基本陈列分:“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三大部分,展示了“古田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内涵及其伟大意义。
全馆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管辖着古田会议会址、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等六处革命旧址。
背景介绍: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随后,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
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
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
因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
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
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会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
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
由张云逸大将提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
1996年11月1日,经江泽民同志题写,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
介绍百色起义、红七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和右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在进行的英勇斗争。
通过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五个部分,全面展示百色起义的过程和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丰功伟绩。
背景介绍: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给广西革命斗争带来了有利时机。
桂系战败后,蒋介石委派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特派员。
俞作柏、李明瑞到任后,要求中共派干部到他们的军政机关协助工作。
中共中央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先后从中央和广东省委派出邓小平、贺昌、张云逸、陈豪人等40多名党员、干部到广西工作,由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负责统一领导。
邓小平于1929年7月到广西南宁后,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新形式,一方面对俞作柏、李明瑞等地方实力派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另一方面担负着领导广西党组织的重任。
9月下旬,俞、李不听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劝告,决定通电反蒋。
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组织借故把我党掌握的部队留在南宁。
不到十天,俞、李反蒋宣告失败。
俞、李失败的消息传到南宁,引起很大的骚动。
10月中旬,邓小平、陈豪人等率警卫部队的部分党员、干部,指挥装满物资的船队溯右江驶向百色。
同时,张云逸等率警备四大队的教导总队,从陆路掩护前进。
10月20日,邓小平率领船队和张云逸率领的部队,在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会合。
10月22日,邓小平与张云逸率教导总队和特务营进抵百色。
进驻百色后,广西党组织紧锣密鼓地筹划武装起义。
10月23日,邓小平在百色粤东会馆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部署在右江地区的重要工作。
10月下旬,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等到学校、部队、街道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发动青年学生参加革命军队。
10月28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第四大队和右江农军密切配合,分别在百色、奉议、恩隆等地同时行动,收缴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武装,俘敌千余人,缴获枪支千余支,拉开了百色起义的序幕。
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广西特委,决定建立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由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统一左右江地区的党和军事指挥。
11月初,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的龚饮冰秘密回到百色,向中共广西前委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命令,批准在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12月11日,中共广西前委在百色城东门广场召开百色起义和红七军成立庆祝大会,工人、农民、士兵、居民和师生数千人参加大会。
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光荣诞生。
按照中央的任命,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任红七军前委书记(1930年3月20日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
军部设在百色城粤东会馆,政治部设在百色城清风楼。
大会散发了红七军政治部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宣传品,会后举行盛大的游行。
同一天,广西前委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召开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等10人任委员。
12日,前委在平马召开盛况空前的庆祝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和红七军成立大会。
百色起义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于广西聚居着壮、汉、瑶等民族的百色举行的全国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百色起义的胜利,标志着右江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什么修真
是道教的吗
现在真有人修炼这个吗
北海春节期间是最贵的
建议不要去
如果非要去,呵呵
昆明到南宁有很多火车,时间比较好的有昆明到南宁的那趟,软卧300硬卧200不到晚上七点三十从昆明走,第二天早上八点三十到南宁
到站后,出站一定要到大厅的问讯窗口看看有没有到北海的临客,一般春运期间都有,然后到窗口买票,记住,短途城际是一个单独的窗口,买票,23块左右我记得
12点30到北海火车站
如果没有,就把票搞定后出站徍右走30米打车去琅东站,他们的高快站,记得告诉司机赶时间,不走民族大道,走外环,贵几块钱
到琅东站买去北海的车,62左右。
买了票徍中间的楼梯下去,去kfc尿尿,然后去地下车库门口的车站食堂吃早点,上车,也是1点左右到北海
北海的住分为三个品种,一是银滩哪里的老旧4星级酒店,二是那些所谓的小酒店,小旅馆,三是当地政府部门开的宾馆,楼上说的华侨还行,还有农垦也不错,但是介于春节期间,建议你还是上网定房吧,至少先定一晚上的,心里踏实
下车后打车去万家兴大厦,不跳表的
那里有家茶餐厅,像昆明的粥皇,价钱也还行,他旁边有个不起眼的新奥航运售票处,那里就是卖船票的地方
先买下午4点的船票,然后吃饭,记得点双皮奶,吃完步行到北部湾广场,那里有个玻璃金字塔,下去是家大超市,买芥末,饮料等等给养
然后打车去银滩,那里不要门票,然后上船去围洲岛,关于围洲岛可以参看天涯论坛旅游休闲版块,也可以参看中国围洲岛资讯网,等你上岛失望之后,可以选择坐船去海南,一夜时间,也可以选择坐火车去桂林
那时候你就想我了
北海的海鲜不要吃,特别是银滩的,宰死你
北海那些所谓走私品不要买,悔死你
北海的昆明人让你在那里发展不要听,传销坑死你
开车去也很简单,昆明-石林半截河出口=过弥勒上告诉过文山砚山到富宁到百色,洗洗睡了
第二天到南宁到北海
如果开车去可以选择去防城港或是钦州,那里不像北海那么挤
青岛李沧区有啥可看的风景 出过啥名人捏
玄阳观 又名竹子庵,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戴家山南麓,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现在是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阳观相传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
因其初建时为就地采石垒砌的石头建筑,状如古时铃铛,故民间又称其为“铃铛石屋”。
清乾隆年间重修,玄阳观为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也是崂山道教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是李沧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十六是玄阳观庙会,周边的村民都来赶庙会,红绸布条一条一条拴在雌性大银杏树上,煞是好看。
青岛十梅庵公园 位于李沧区老虎山北麓山坡上,该景区是由十梅庵村投资兴建的一处以梅花、碑刻为特色的山林公园,园内有人工建筑三处:中为十梅庵碑廊,又名“青岛碑林”;东部为禽鸣苑;西为“青岛梅园”。
园区内种植梅花4000余株,系我国北方最大的梅园。
此外还引种雪松、黑松、火炬树等近5万株。
园内建有由我国150名书法家书写的“咏梅书法碑廊”,以及钢架和尼龙网构筑的巨大的鸟禽园。
此园集游览、休憩、度假为一体,是市区北部著名的山林公园。
相传古代这里只是一片荒山野岭,并无梅花。
后来有十位美丽的女子在此结草为庵,结伴-,终于得道成仙而去,留下十株高大的梅树,盛开的梅花艳似朝霞,白如瑞雪,于是就有了“十梅庵”这样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名字。
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和繁育,在这里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梅花园林,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梅花之乡”。
青岛禽鸣苑 是目前青岛唯一的鸟类观赏保护中心。
位于环境优美的李仓区北十梅庵公园内,网内共放养近100个品种,5000余只鸟,并将逐步增加。
青岛禽鸣苑中有许多鸟类属于我国一、二类保护动物,如褐马鸡、丹顶鹤、绿孔雀、红腹锦鸡,更有不远万里来青岛的黑天鹅、澳洲鸵鸟。
游人在模拟自然环境的禽鸣苑中,可以尽情欣赏五彩斑斓的珍奇鸟类,聆听悦耳的鸟鸣,更可以体验到亲手喂鸟的乐趣,人鸟同乐,佳趣天成。
青岛都有哪些名人故居
沈从文故居,一座依山面海的西式建筑。
1931年至1933年在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
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居于沈从文寓所。
沈从文故居斜对面曾是著名作家的故居,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闻一多故居 又称“一多楼”,位于青岛校园内,一座土黄色小楼。
一九三○年六月,闻一多应聘来到青岛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
他在寓居的这座德式二层小楼里,授课之余,还完成了《杜少陵年谱会笺》、《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著述及长诗。
一九三二年夏,闻一多离开青岛。
故居 位于观海二路49号,是一座中西结合壁式的山坡型的三层院落。
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旧居。
王统照1926年来青岛,在此定居近30年,1950年离开青岛赴济南。
诗歌《这时代》、短篇小说《声》、《银龙集》、散文集《片云集 》、《青纱帐》、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即在这里问世。
1929年王统照在青岛还与同仁创办的文学期刊《青潮》,闻一多等著名学者也曾在这里欢聚,切磋文学。
老舍故居 位于黄县路12号。
二层小楼,小院幽静。
1934年-1937年,老舍一家在一楼居住。
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等一批优秀作品。
住在二楼的是作家三兄妹。
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1923年来青购此屋寓居。
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
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重点保护。
洪深故居 位于福山路1号,一座依山而建的欧式小楼。
1934年洪深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
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
洪深的父亲洪述祖来青岛曾有别墅,名“观川台”,但被日本统治者没收。
洪深租宅于此。
他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当时的明星公司拍摄,由电影皇后主演。
梁实秋故居 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1930年-1934年梁实秋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时在此居住。
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
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
梁实秋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在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
萧军、萧红、舒群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一座花岗岩石砌成的二层小楼。
1934年作家萧军、萧红夫妇从来此避难,与作家舒群一家比邻而居。
在这座小楼里,萧军完成了长篇《八月的乡村》;均由鲁迅作序推荐出版;舒群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20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