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悲读李煜伤读易安读后感

我要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词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及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今属山人,婉约派代表词父李格非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

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

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

建炎三年,赵明诚卒。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

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

卒年约七十馀。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

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

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正易安作也。

(《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

(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重要词集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首二句一作: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殢人娇 後亭梅花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现已将其编成《李清照集校注》 [编辑本段]七、诗词赏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李煜的评价1500字左右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

但是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

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

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

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

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

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

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

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

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关评价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

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

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

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

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

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

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

(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

(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

(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

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

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

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

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

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无言独上西楼中“西楼”有什么特殊含义么

李清照的词中也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作品原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谁给出类似青玉案元夕这类很有意境的诗词

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临江仙苏轼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加几个猛的: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求高中语文所有必背篇目

除了小说和戏剧、议论文以外的所有文,全背,没的取巧,重点是所有的古文和散文,逼样的高考就爱考这两样

比较李煜和李清照的异同及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

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先看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

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

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也许是同情李煜的遭遇,也许是惋惜他的才华,所以就有前人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于是就有今人假设历史:如果南唐后主李煜不当皇帝的话,他会怎样

言下之意,似乎李煜只是因为做了皇帝,他的艺术才华才遭到了浪费和毁灭,似乎李煜如果不当皇帝,他就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更多的杰出作品。

但李煜如果真的不当皇帝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创作颇丰,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词人,但他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着“词中之帝”美称的一流大词人的,他的词作,也绝不会成为脍炙人口、倾倒历代人的千古绝唱的。

因为艺术创作,绝不仅仅靠天才,靠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靠的是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靠的是人生体验的深切与否。

他当皇帝之前写的那些叙写宫廷豪华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的词作,又有几篇能称得上是“杰作佳构”的传世之作

又有哪一首能够和他做了亡国之君后表现深哀巨痛的血泪之作相媲美呢

而奠定他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成就最高的词作,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创作的,如《虞美人》、《子夜歌》、《望江南》、《清平乐》、《浪淘沙》、《浪淘沙令》、《相见欢》等等,这些词作,无一不是抒写亡国之痛的血泪之作,也无一不是与他做皇帝的经历有关的。

可见,正是有了这一段“国中之帝”的惨绝经历,他才有可能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他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传颂不衰的血泪文字,他短暂的一生才有可能在艺术上取得大成功。

而这成功与失败,显然都与他当皇帝的命运息息相关,真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试想,如果没有囚禁的不幸,贬逐的悲哀,他又怎能“感慨遂深”“书之以血”

充其量也只能是继续写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的陈词滥调,又怎能成为一位承前启后、可追唐诗的大宗师

再来看李清照, 李清照的创作成就,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性词人。

宋代文人对李清照就已经拳拳服膺。

王灼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文采第一。

”(《碧鸡漫志》卷二)历代众多心高气傲的文人墨客更是倾倒于她的卓越才华。

清代执文坛牛耳者王士祯,也自豪地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李清照俨然为婉约词的宗派大师。

其他赞美之辞,比比皆是。

李清照以其天才的文学创作、无穷的艺术魅力,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王僧保作《论词绝句》总结说:“易安才调美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

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

”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与李煜一样,李清照词的创作同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她出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母能文善词。

她十八岁便脱离了她的少女时代,和赵明诚结为连理,这算是她一生生活中最美满的时代,她的许多词有许多描写爱情,其中有描摹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的,也有撰写自己与丈夫离别的相思。

由她的词“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采桑子》)“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綄溪纱》)“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等等可以看出。

这样的描写,总是能够深深地烘托出少女的情致和心绪,这样的生活,可算是人生最美满的了。

李清照前期之词,主要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靖康之难”后,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

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

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

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

如以下一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

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

我国的抒情词本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概括起来说,可大别为直抒胸臆的写法和曲折见意的写法。

但李清照在宋代体现这个传统是独特的,她的抒情词所透露出来艺术力量是不可多得的。

如上词的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

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

”这说明,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词人内心是充满愁苦的,而不只是空虚无聊了。

再加上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个有着满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身。

纵观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后为悲,像一条分水岭被划得清晰如水。

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人生的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样我们就更能清晰地看到李清照的抒情词里表现的各种抒情主人公形象。

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词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

多是写在少女少妇的闰阁及爱情生活。

后半期失意,其词里人物也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

多抒写对国陷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

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影子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的作品里。

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 所以当我们在惋惜李煜的亡国亡家,感叹李清照的不幸遭遇同时,也不妨来个假设,假设两位大词人的后半生一如前半生般顺风顺水,换句话说,就是将二人作品中的后期作品去掉,那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如果真的那样,恐怕文学史就没有了“词中之帝”、“婉约之宗”。

这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其实,岂止二李,放眼历史,愈是在乱世,愈能出有深度的作品。

或许这已成为了一条规律

由是,则“幸”与“不幸”如何界定

人们应该为那些苦难生活浸泡出的佳作而击节称赞,但如果稍稍偏离一步,认为亡国亡家、孤苦飘零成全了李后主、李易安,那又实在是一种旁观者的残忍

李清照悲伤的诗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217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