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小世界的读后感汇总100句-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寒假里,爸爸妈妈回老家了,家里只剩下我、哥哥和已经丧失正常思维能力的外婆。断断续续的雨雪,已经打消了我出门的兴致。我坐在窗前,津津有味地看起《读者》来。
其中《外婆的世界》这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作者的.外婆从前的矫健身姿已经不存,不得不被人搀扶着走;作者白天要工作,所以只能把外婆锁在家里,只有一只小狗陪伴,无声地陪伴。外婆变成了一只被折了翼的鸟,永久地困在笼子里,即使想要自由自在地飞翔,也已经无能为力。这个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无忧无虑的、轻轻松松的,还是无所事事、枯燥无味的呢?我不敢想象。但我想一定有孤独,她一定期盼亲人的陪伴和呵护。
文章旁有一张作者与她外婆的插图,外婆看上去有80多岁,被岁月消磨的脸、弱小的身姿、弯曲的背、凹进去的眼眶,都没能掩盖那满脸的喜笑颜开,大概因为外孙女给了她承诺。我转过头去,看看我的外婆。她的脸上,是什么表情呢?
前几年,外婆生了一场大病,虽然救回来了,但她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叫不出任何人的名字,甚至是照顾她多年的我的母亲——她的女儿。她开始做一些傻事,尽管让我很恼火,但我还是尽量用教导小孩子的耐心语气跟她说,家里其他人也很是细心和体贴。所以,这时候我看过去,外婆脸上和平时差不多,虽然没有丰富的表情,但也没有尴尬和痛苦,一脸的平静和柔和。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向她外婆承诺:只要她还在世上,一定会带她去四川玩一玩,见想见的人。作者很愧疚,我却不这么认为,在她老人家最后的时光,理应让她带着希望生活。
而,我的外婆,我不要“欺骗”她,我要让她继续幸福。于是,我站起来,拉起外婆的手,用更温柔的声音说:“外婆,我们出去转一转,好不好!”
《奶奶一年级》
奶奶一直觉得自己是文盲,所以一直没有勇气拆开儿子寄来的每一封信,知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读一年级,认识了一些字,才敢拆开儿子寄来的信。
信里全是照片,没有只字半语。这时的奶奶才惊觉原来儿子一直都知道她不识得字,所以一直寄来相片。这时才理解儿子对她的爱,才理解儿子的心声。
因为理解儿子的想法,开始接纳包容儿子收养的女儿。
因为知道摆脱文盲的重要,出于对儿子的理解,对孙女的爱,奶奶坚决将儿子的赔偿金转入孙女的账户,坚持让朴律师要让孙女读大学。
世上的恨往往源于彼此的误解;世上的温情世上的包容也往往源于彼此间的理解与爱。
此理应该是各个国度彼此相通的。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二):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
不记得上一次好好看完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现在大多数时间沉迷在各种电视剧中。单休的周日下午,没有闲逛的心情,只躲在被窝中,随手点了这部电影开始看。
开始的情节有点慢,本想不看的,却越来越期待。看温情韩剧每次都是哭肿的双眼吧,眼泪刷刷掉,顺着脸颊流到脖子,然后脑袋里竟然还在想着,人类为什么难过了要掉眼泪,看似漫无止境的眼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越想着,眼泪越止不住,在电影的最后,看着三个人上学的背影,配着奶奶的画外音,哭着笑。
文盲对于现代人应该越来越少听到了吧,有提起不过是一句戏虐好友的玩笑话,但对于老一辈,这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我的女性长辈中不识字的是大多数,最亲近的应该是家母了。外婆家中有七个孩子,外公年轻时身体不好,很早就病逝了,那时候母亲也才十六岁,最小的阿姨不过十岁。舅舅们是男孩,幸运地都上过学,最小的舅舅一直念到了大学,现在也身居要职,而妈妈还有大姨就没有这么好命,是家里的大姐姐,从小就分担家务农活,没有上过一次学。说起上学这件事,妈妈总是会提起那年开始报名,她跟着外婆后面哭着,到最后外婆也没有同意,没能进到学校里,却要在学校门口卖着自家制的蛋烘糕。妈妈说过太多次,以致于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有这样一个画面,就像电影中小冬跟着奶奶去了学校,最后离开时候恋恋不舍地望着。
剧中的奶奶要是没有看到儿子的遗物,应该一辈子也不会再去学习识字吧,但是不识字的痛苦应该一直都缠绕着,让她走不出大山。为了看懂儿子的
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三):一如既往的温情依旧撼动人心
什么是爱,也许爱就是为了读懂儿子遗留下的书信,年近七旬也仍然不辞劳苦跟着一群小娃娃学习读书写字;亦或者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韩国的温情电影总是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没有生离死别,只有平淡的生活,尽管如此,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凭良心说,韩国电影总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不像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看完后情感没有任何波动,思想没有任何启发;一部深刻的电影需要导演有深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感情,深沉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是很难拍出真正撼动观众心灵的电影的。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四):一盘午餐肉
其实我从头到尾都没弄明白这个小女孩和老太太那死去的儿子是什么关系,类似于收养?两个同时失去至亲的人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悲伤点,所以最后生死相依并不出乎意料。所以这种电影你说看点在哪里?如果把人物关系换一下,丧子的和丧夫的婆媳估计也成立,但是媳妇早晚是要改嫁的,婆婆还不是要一个人孤独终老,因此,这种孤儿寡奶的情节最是让人疼痛的绝望。
我相信世界上疼痛的尽头大约是带着欢乐的,因为没有爱过,就不会痛。就像这电影一般,百分之70的情节都是温暖人心的,用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痛苦来衬托这温馨有多温馨。
记得看这片子那晚我躲在被子里流眼泪,流啊流。日韩电影真的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心酸,痛苦,但不绝望。
奶奶最后终于背起孙女的小书包去上学了,在学校吃午餐的时候,奶奶夹起一块午餐肉问隔壁的“小明”这是什么?“小明”说这是午餐肉。放了学奶奶就去超市买了午餐肉做给孙女吃。不出意料的孙女很高兴。
电影在结尾肯定会有一个生离死别的场景,这貌似是电影业的行规。导演揪着你的心说我要把孩子送走啦!但是最后还是会告诉你,我骗人的啦!孩子最后又回到了老奶奶身边。终于让不相信爱的我们维护了心中的最后一丝温暖。
也许爱就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当然,如果再有一盘午餐肉就更好啦!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五):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喜欢日韩电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亚洲的文化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有些含蓄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
初看电影标题的时候,我就在知道,这部电影走的又是韩国电影的温情路线,不会难看,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出彩。
金贞久算得上是韩国的.老戏骨了,她演的很多苦情角色我仍旧记忆犹新,其实她的脸应该长得就很悲情了。演技绝对是有保障的。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下去,倒是整部电影没有一点是我要有快进的冲动【啊,其实我是不快进会死星人好不好】
情节不拖拉,感情很饱满,文化可认同。
——监护人,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
——就是保护你的人。没生病的时候就守护着,生病的时候照顾着。
就是这么一句话,小冬,不动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力量,用一个孩子的童真,果断的说出来了。
后来奶奶进了医院,她哭得稀里哗啦的站出来举手说自己是监护人的时候,我哭了。
你有没有想过,孤单一人的你,哪天进了医院,有个人,即使是个孩子,这么坚定的,在恐惧中举手说——我是!!!
——奶奶不认识字,所以活得很郁闷,也没走出过这座山,一身作为文盲,但这世界并不因为懂得多就看得更清,不论是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奶奶眼中的那批文化人,但是我知道,有很多东西,越来越看不清了,对的错的,真的假的,戴着面具生活的自己,戴着面具生活的别人。
我读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我认识字,而是因为,我没有用心去读,也不敢用心去读。
送走小冬的时候,奶奶把有儿子全部补偿金的存折交给朴记者。
奶奶说:“转告他们,一定要送她上大学。”
瞬间泪崩。
其实,前几天才看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据说83%的应届生没有找到工作。曾经,念书真的是贫穷子弟改变命运的一条康庄大道。但是现在这世界上留给贫穷的年轻一代的希望,就这样渐渐地消失了。
但是,在很多地区,父母仍旧倾其所有的供孩子读书,希望他们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样的事情,在整个亚洲文化圈子里频繁的发生着,这里演出来,你懂,我懂,所以感动。
韩国的父母,日本的父母,中国的父母,当然有穷有富,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应该不是属于富裕的。
他们穷,他们苦,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过得艰辛,但他们善良,他们能忍耐,他们为子女付出一生,他们才是整个亚洲文化发展的根基。
想要知道真实的日本韩国社会真实情况的,日本的话建议看看NHK的纪录片,真的很写实。
最后,用那个上了一年级的奶奶生疏而稚嫩的信作为结尾:
给我金子般的宝贝孙女小冬:
你要漂亮健康的好好活着。
还有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
那样才能像你爸爸成为电视台的记者。
最后,看着小冬背着粉红色的小书包,抱着熊娃娃奔跑回奶奶的怀抱的时候,觉得自己整个被治愈了。
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不是么?
——在昨天看了《小时代》那部奇葩的不能再奇葩的电影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真的感动CRY了……
韩国电影,以及日本电影,凭良心说还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要我恶心。现在看来,中国的电影真是没救了,诸如,小屎袋这样的电影,只有面瘫的美女帅哥和华而不实的画面堆积起来的音乐录影带,这样的电影票房的丰收只能在中国的影史上留下鲜明的巴掌印。中国的电影,真的不能灌输那种很贱的价值观了。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1
在我读大学之前,老早就听过老师和同学强烈推荐过路遥的这书,自己在大学即将毕业了才看完此书,可是有点惭愧,惭愧之中又感到幸运,惭愧是因为发现自己看这本书太迟了,幸运是因为我在出去社会之前看到了此本好书,让我们的对人生有这么一次深刻的思考和总结。这让我觉得大学没白学了,这就是好书的力量!没错,永远不要低估好书对人心灵的震撼和影响了!读此一本书,胜听百节课!《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一本这样的书。
人生苦短,相信是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不断感慨的命题。少平成长过程中,不断的生离死别,不断的伤痛,一直在围着他。他似乎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了,苦难成了他生活的代名词。我不断感激作者,感激作者给少平生活添加了不少成功和快乐元素,让我读书时充满了希望!少平无疑是全书的主角,是全书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心血所在。不管少平经历了多少苦难,作者都不忘给他希望,同时也是给读者希望,这苦难中的希望靠的就是永不言败、不屈不饶的精神!多变的是世事,不变的是精神。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少平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可以表述全书的核心思想。
多变的是世事,我们要感激,感激自己活着,感激自己拥有已有的。有感激才会有珍惜,有珍惜,人生才不会“苦短”!
不变的是精神,无论在何种生活状态,遇到何种挫折,失去多少宝贵的东西,最不可以失去的就是精神——一种超脱当前生活的能带来希望的精神!
最后只能是祝愿,祝愿正在为生活拼搏的所有读者如愿、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2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
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们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非常敬佩和崇拜作家路遥,他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留下的著作永远在人世间流芳千古,《平凡的世界》永远是矛盾文学奖作品上一颗璀璨的瑰星。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3
《平凡的世界》主要讲了孙少平艰难上学,幸福教书,辛苦背砖的故事。孙少安开办砖厂,照料砖厂,工厂倒闭再重办,过上好日子的事迹。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主人翁就是孙少平了,他上学之路异常艰难,每天只能吃两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并且每天都吃不饱,但是少平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高中毕业。这种执著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事业和学习路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我们只有坚持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坚持不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少平在教书的那段时间可真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呀,再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点,少平在那个年代能当上老师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学习没有白费。少平因为家里穷,所以不得不出来打工。在砖厂打工的的那段时间可谓是少平人生最难熬的时间了。少平在打工时,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动,结果把背弄得血肉磨糊,睡觉都只能趴着,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是少平总会苦中作乐——与同事聊天,甚是愉快;向田晓霞借书报,从书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要学习少平苦中作乐、积极向上的可贵品质。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遇到一点辛苦事就哀声叹气、怨天怨地,要学会苦中作乐,积极向上过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是本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哲理。我要不断地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4
很久以前读过平凡的世界,记忆模糊了,记忆中只留下西北漫漫缥缈的尘烟,挥之不去。
一连几天,废寝忘食的,又看了平凡的世界。
看到结尾,眼睛里饱含着热泪,看的我激动不已。
书中的人物,特别是刘家老二,一口的书面语言,几个人凑一起,长篇大论的理想啊,努力啊,进取啊,一看就是作者“路遥”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通过刘家老二的口,不停的说平凡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是多么的需要,但是最后还不都是离开了那些平凡的工作,离开才意味着,理想,努力,进取。
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平凡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平凡的事,也许是小说的原因吧,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几件轰轰烈烈的事,但是,时代不同了,“路遥”那个时代过去了,理想,努力,进取,不再是轰轰烈烈,也没有轰轰烈烈了。现在是坚持,韧性,再坚持,再韧性,有时一瞬间,有时几年,别人看着轰轰烈烈,自己身在其中,就是坚持,韧性,再坚持,再韧性。
书中兄弟俩,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就是现代版的“红袖添香”,男人都希望这样,都希望自己强大,强大到“红袖添香”但是,现实就是现实。
整个书中的文字,弥漫着蓬勃的,向上的,一往无前的,是个男人都有的`,“梦”的光辉。时代是不同了,但是,一代一代的好男儿,都在延续着这个梦。“路遥”你在天堂,可以安息了。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5
书,是打开知识海洋的钥匙,它使我们感悟人生,感悟人生真谛;它使我们了解大自然,感受世界的美丽和壮大;它使我们感受科学并学习科学。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它如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一般,将自己的知识都传授给每一位读者,希望他能热爱读书,学习知识。
每当自己看完一本书后就会有自己的感受,令人难以忘记。今天我就要写我喜爱的书,《平凡的世界》。
每每读完一本书后,便有自己难以忘记的人物,他教会了我们很多!我喜爱《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安从小就是一个贫困的孩子,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长大以后,他放弃学业,他的家中有位体弱多病的老奶奶,父亲也开始渐渐衰老,姐姐嫁到外地(女婿不顾家,又有两个孩子需要她来照顾。)弟弟此时正需要学费,于是他就去田地里同父亲一起干劳活,希望减轻家中负担。到了孙少安结婚后他一直反对妻子的意见,他不要与父母分家,他知道此时的自己正是家中的顶梁柱,倘若分了家,他的父亲一定会更加劳累。他是一个顾家的人,他爱自己的家人,他爱自己的孩子,他从不会因为自己的妻子做错了什么事而打她骂她。他还是个有见识,聪明的人,他很早就希望村中可以搞生产责任制,后来才肯实行。他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当他面对国家发行的一些政策是它并不会像其他地方的少数人一样,将自己置身事外。然而他不是,他会认真实行国家发行的政策。他对待事物很公平也很公正。
读了《平凡的世界》,我从中学会了一些人该有的品德:有责任心,有担当,孝敬老人,尽职尽责。《平凡的世界》启迪了我很多道理我最喜爱的书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6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是光鲜亮丽的。但同时,它也是平凡的。
最近,我看了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感慨万千。
这部小说的作者叫路遥,他是一个性格极其坚定、信念也极其坚定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是他用两年的时间准备,四年的时间写作而完成的,他在写完这部小说后,便在四十二岁英年猝然离世。
《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两个兄弟:孙少平和孙少安。哥哥孙少安,拥有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特点。他在十三岁小学毕业之后,就自愿回家,帮助父亲养活全家。弟弟孙少平是一个有知识也有远大抱负的农村青年,他因只是而开阔了眼界,因开阔了眼界而有了自己的理想,与哥哥一样,他也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农村青年,所以,他的理想并不只是空虚的幻想,也不是寄希望于偶然性平步青云的虚想,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不管有多苦都要去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的向往,想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去生活的憧憬。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性格,才使他们两个人最后都得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
这本小说从头到尾都显得很平淡,可就在这平淡得出奇的字里行间,却透出一股浑然一气的气韵,无论是情感还是力量,都不能割裂,总是让人百感交集。
《平凡的世界》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现实,要脚踏实地,去在挫折的煎熬与向往中憧憬,不寄希望于虚妄,也不祈求神赐,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用双手去打造一切,用生命去完成理想,看似平凡而又美丽,真实而富有诗意。
这个世界平淡无奇,而我们的手与心灵却能创造美丽,让我们用这种力量,去创造那不平凡的世界,那不平凡的人生之轨吧!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7
年少的我们总以为自己就是那颗埋没在沙砾里发着光芒的珍珠,长大后才知道世界平凡,自己很普通。没有先天的聪颖也没有他人为你筑起的城堡,即不是公主、王子亦不是那个有仙女相助的灰姑娘,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需要奋斗,需要劳动,需要努力的生活,需要用汗水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曾经很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当生活将曾经的雄心壮志泯灭时,未来变得迷惘。因为一些挫折我们放弃了曾经的梦想,我们遗失了将苦难跨过去的意志,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得过且过,一生庸庸碌碌,当我们的骸骨静静的躺在大山下的时候,世界对于我们再也没有了任何关系,时间的沙漏在此终止。
很喜欢路遥先生写的书,书中那些人物的乐、哀、伤、痛像一把戒尺一般鞭笞着我的心灵。我曾为自己的现状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失去了作为学生应有的积极。可当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后才感悟到:苦难时刻都在,为了生活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在苦难中崛起,即便命运弄人但绝不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向它屈服。
书中少平的自卑敏感、自尊坚强像一个催泪弹让我为其泪沾裳,人生的波折在他的坚强下一一跨过,肉体的磨难打不倒他。他用双手磨平了苦难的棱角,拥抱着心灵的慰藉,心房的光芒。哥哥少安,一个撑起家庭的男人,在苦难中崛起,用劳动创造着幸福。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他们扼住命运的喉咙将苦难征服。
在一个绿树林荫、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往前奔跑,路途的深远已不再成为困扰我前进的理由。
我只愿面朝大海一路狂奔。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8
路遥先生笔下的兰香着墨不多,是孙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三四岁就挎着小篮子进来挖野菜了。与少安的创业致富和少平的肉体追求相比,兰香是最不受人关注的,以至不如满银兰花猫蛋狗蛋一家四口故事多。默默的兰香只是有几个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一次是家里出了“大事”,十七岁的少平暂时撑起总指挥的角色,十三岁的兰香帮不上忙,本人默默地去喂猪捡柴火。等大家都忙成一团,忽然想起猪还没喂,灶火圪崂里才传出兰香的怯弱的声音:“妈,猪我曾经喂过了……”,还捡了够烧好几天的柴火。
还有一次印象比拟深入的是少安分家单过以后,每天忙着创业赚钱,进城时忽然想起读高中的妹妹,要给兰香留下50块钱,兰香的眼泪夺眶而出:“二哥每月给我10块钱,你那边还有嫂子呢……”这里的泪水是复杂的,冤枉,谅解,欣喜,打动……不一而足。
兰香的懂事不是什么唉声叹气,也没什么动人事迹,而是默默地谅解家中的一切,做为最小的孩子,从不流显露女孩子对物质应有的哪怕一点点的等待;家里一旦有点好吃食,总是默默地不被察觉地有各种借口分开家,把那一点好吃食留给奶奶和侄子外甥……
兰香的结局比拟理想,考上了大学,还是高大上的理工科专业,找到了耿直的高干家庭的男友,真正彻底分开了双水村那个山沟沟,在一个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去领会人生的精彩。
我很喜欢兰香这个人物,不矫情,不做作,一切的亲情,感情,义务,道义,乃至追求,都默默地表现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如此,内心一定是安宁的,过程一定是激荡的,呈现了另一种的高尚之美与贵族之气。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9
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后,颇有一些感悟。
书中有一个叫徐国强的人物,我对他印象很深刻。他的老伴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在原西县。他有一个女儿,而他的女婿田福军也当做了大官,于是女儿就把孤身一人的他接到了城里生活。
他很不适应城市生活,因为他走到哪里,那里的人们都很尊敬他。他要是来到街头说闲话的退休老头们中间,他就成了中心人物。这与他在原西时,和老朋友们蹲在一起,唾沫星子乱溅,指天骂地,完全不同,而且他的女婿十分繁忙,他的女儿也经常不在家,更别提正处在青春期的外孙女了。
他在偶然情况下得到了一只猫,久而久之,他就把黑猫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但在某一天黑猫受了很重的伤,最终没熬下去,死了。从他像对待人一样给猫“厚葬”,可以想象出他是多么伤心。但他的女儿、女婿都没有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只有他一个人在默默伤心。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想得到的并不一定是丰足的生活,花不完的钱。就像徐国强一样,他被女婿接到城里过好生活,但他并没有很开心,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为自己的儿女提供了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到老了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然而,这太难。
所以以后甚至现在我们都要常回家看看且多陪陪父母,更不要惹他们生气。父母为了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我们要理解他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2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