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英雄粱士英读后感
梁士英英雄事迹读后感
读了的后,我感受很深,它使我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让我受益匪浅。
革命战士为了同志们的生命,为了革命取得胜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身炸碉堡
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读完以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既对感到崇敬,又觉得很惋惜,总之各种情感交错在一起,使我的心跳个不停,久久不能平静。
读到梁士英炸碉堡那一段时,我是多么想喊:“快,快跑啊
”可是他却丝毫不动,仍然坚定地屹立在敌堡前,用双手死死地顶住爆破筒,脸上没有一丝恐惧。
是什么精神让他如此坚定,没有从碉堡下逃走
难道他是铁造的
不怕炸药吗
不是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神经、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大无私令人钦佩。
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尤其是梁士英同志那英勇顽强地高尚品质特别令我难忘。
抬起头,看看那美丽的蓝天,想想如今的幸福生活,这都是像梁士英那样的英雄用生命创造的。
再想想自己,上学有时不戴红领巾,星期一升国旗不穿校服,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有愧于烈士的鲜血。
所以,我们要学习梁士英同志的精神、品质,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梁士英的,像灯一样明亮了我的心,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梁士英的爱国英雄事例(50字以内)
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
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
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
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抗战中哪个英雄使用爆破筒
革命烈士梁士英生平事迹梁士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
1922年生,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人。
出身贫苦,13岁就给地主放牛,当过长工。
东北光复后,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中国的渴望,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5团3营机枪连当战士。
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立功。
1948年9月,随部南下北宁线,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
总攻发起前,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交给战友,说:“我要是牺牲了,这钱给我交党费。
”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
8连扫除外围障碍后,迅速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
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
当部队向敌第二道防线冲击时,紧靠铁路旁的一座敌暗堡里两挺重机枪封锁了前进的道路(现叫士英桥洞),几个爆破组上去都没能把它摧毁。
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主动向连长请战。
得到批准后,他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艰难地爬行到敌堡下,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俯身上前,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像钢浇铁铸一般钉在那里巍然不动。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
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
在锦州市古塔区西部,有一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这就是锦州市区主干路之一的“士英街”。
“梁士英”这个英雄的名字,影响着锦州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为了纪念梁士英,建国后,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北铁道门改名为士英门,将邹容路改名为士英街。
1950年,锦州市人民在烈士陵园敬修了梁士英墓,并将他牺牲的地点命名为“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人民英雄。
(另一座是为革命牺牲的市委书记张士毅)梁士英同志出生于扶余县新城局乡梁家窝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二岁丧父,和祖母、母亲、妹妹、弟弟(梁士丰)相依为命,由于生活所迫,全家搬到三岔河二姐家,姐夫张德祥供他念了三年书,十六岁失学,给地主扛活,饱尝了旧社会的痛苦和辛酸。
家乡人民获悉梁士英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壮举,都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岔河镇(当时是扶余县第十八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将英雄生前居住的东南街命名为‘士英街’;他家在弹棉社道西开的卖年纸的小铺,改叫士英号,政府给予免税优惠;1989年,由政府拨款,在三岔河镇(现扶余县城)修起一处“梁士英烈士陵园”(篇头为陵园中的梁士英烈士雕像)。
梁士英烈士的家乡扶余县三岔河镇为永远怀念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锦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均有英雄事迹的展出。
1995年,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片名,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松原市委、市政府,扶余区委、区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91043部队,“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部联合摄制了电视剧《梁士英》。
告慰五十九载牵梦还,家乡处处绽新颜;回天自有人民力,改革开放捷报传;五十九载弹指间,家乡日月换新天;为有牺牲多壮志,烈士含笑在九泉。
爆破英雄王兆义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文章段话,一段视频几句名言后,把具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也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梁士英的爱国英雄事例(50字以内)
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
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
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
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抗战中哪个英雄使用爆破筒
革命烈士梁士英生平事迹梁士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
1922年生,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人。
出身贫苦,13岁就给地主放牛,当过长工。
东北光复后,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中国的渴望,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5团3营机枪连当战士。
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立功。
1948年9月,随部南下北宁线,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
总攻发起前,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交给战友,说:“我要是牺牲了,这钱给我交党费。
”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
8连扫除外围障碍后,迅速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
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
当部队向敌第二道防线冲击时,紧靠铁路旁的一座敌暗堡里两挺重机枪封锁了前进的道路(现叫士英桥洞),几个爆破组上去都没能把它摧毁。
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主动向连长请战。
得到批准后,他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艰难地爬行到敌堡下,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俯身上前,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像钢浇铁铸一般钉在那里巍然不动。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
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
在锦州市古塔区西部,有一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这就是锦州市区主干路之一的“士英街”。
“梁士英”这个英雄的名字,影响着锦州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为了纪念梁士英,建国后,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北铁道门改名为士英门,将邹容路改名为士英街。
1950年,锦州市人民在烈士陵园敬修了梁士英墓,并将他牺牲的地点命名为“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人民英雄。
(另一座是为革命牺牲的市委书记张士毅)梁士英同志出生于扶余县新城局乡梁家窝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二岁丧父,和祖母、母亲、妹妹、弟弟(梁士丰)相依为命,由于生活所迫,全家搬到三岔河二姐家,姐夫张德祥供他念了三年书,十六岁失学,给地主扛活,饱尝了旧社会的痛苦和辛酸。
家乡人民获悉梁士英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壮举,都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岔河镇(当时是扶余县第十八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将英雄生前居住的东南街命名为‘士英街’;他家在弹棉社道西开的卖年纸的小铺,改叫士英号,政府给予免税优惠;1989年,由政府拨款,在三岔河镇(现扶余县城)修起一处“梁士英烈士陵园”(篇头为陵园中的梁士英烈士雕像)。
梁士英烈士的家乡扶余县三岔河镇为永远怀念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锦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均有英雄事迹的展出。
1995年,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片名,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松原市委、市政府,扶余区委、区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91043部队,“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部联合摄制了电视剧《梁士英》。
告慰五十九载牵梦还,家乡处处绽新颜;回天自有人民力,改革开放捷报传;五十九载弹指间,家乡日月换新天;为有牺牲多壮志,烈士含笑在九泉。
梁士英是哪位英雄人物
梁士英于1922年11月于今吉林余县新城局乡大梁家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945士英同志光荣入伍,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崭新的生活。
1946年冬,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
攻打昌图,解放彰武,四平练兵等他屡立战功。
[1] 1948年9月,梁士英所在部队2纵队5师15团三营,奉命南下北宁线,向辽西进军,参加辽沈战役锦州决战。
10月9日,拉开了对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咽喉要地锦州发起总攻的序幕。
这时,梁士英被调到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
8连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连队,在这次总攻中,担任突破锦州的尖刀连任务。
1948年10月14日11时,锦州战役总攻开始了。
在连续几十次排炮的轰击下,锦州城垣的西北角被炸开了一个个缺口。
尖刀8连的勇士们在大炮和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实施了连续爆破,扫清了敌人外围的铁丝网、梅花桩、地雷网等障碍,打开了冲锋道路,迅速摧毁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冲开了城垣的突破口。
梁士英是首先登城的一个,他一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敌人一个连以上兵力的猛烈反扑。
敌人的第二道工事是利用铁道突出地面的路基加工修筑的。
正当我尖刀连冲到路基下,准备向城内纵深挺进时,却被路基附近的一座大暗堡的强大火力网封住了前进的道路。
地堡内敌人的机枪喷着火舌,疯狂地扫射着,进攻部队被压得动弹不得,担任右侧突破任务的尖刀3连也被阻止在路基下。
排长带领战士硬冲了几次,都被那严密的火网压了回来。
组织了几次爆破,也都失败了。
这时,大部队总攻的号声响了,我军勇士们喊着震耳欲聋的杀声,像山洪一样从后面冲了上来。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了。
梁士英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连长,我是共产党员,把炸敌堡的任务交给我吧
” 连长是相信这个机智而又顽强的战士的。
就说:“好
士英同志,要坚决勇敢,保证完成任务。
”梁士英迅速掖上两颗手榴弹,提起爆破筒,飞身向敌堡冲去。
在机枪掩护下,终于冲过了敌人的火力网,把两颗手榴弹投向敌堡,借爆炸后的浓烟做掩护,飞跃到敌堡前,在刹那间将爆破筒塞进了吐着火舌的枪眼。
可是正当梁士英转身刚 共5张烈士梁士英要撤离时,顽固的敌人把冒着白烟的爆破筒扔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猛扑过去,抓起爆破筒,又迅速地投进了敌人的地堡,并用双手死死地顶住。
战士们愣住了,连长狂呼:“梁士英,快回来
”梁士英侧过脸来,高喊:“不能回
回去就……”他的语音未落,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敌堡爆炸了,我军前进的障碍扫除了,梁士英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26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26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