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几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对象。
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的优越感。
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
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
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
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
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
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
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
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
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读后感《不抱怨,抱怨没有用》。
看到内容,其实我们都能知道,只是我们缺乏身体力行。
抱怨,对于我自己还有我周围的人们多么熟悉的字眼。
我们每在抱怨这个或那个,我们每天都是听周围的人抱怨这个或那个。
在抱怨中养成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抱怨已经麻木,习惯于倾听、习惯于抱怨。
我曾经对抱怨并不熟悉,上学的时候我很少有抱怨,对学校的所有都比较满意。
因为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我对所有的变化一直都很满意。
高中学校条件比初中学校条件好一百倍,大学条件比高中又好几十倍。
所以我所有的变化都很满意,当然我会听到同学们的不同的抱怨声,当时候会想到“如果你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你会像我一样心满意足”。
真的是这样的,初中的食堂一日三顿都是高梁米或很粗的玉米,高中时一日三餐都能吃到细粮,大学时候有很多的选择空间。
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满意。
但是在那个天真单纯的年代,这些抱怨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闲聊的话题,不会对谁起到什么影响。
所以我觉得抱怨是因为相互比较而产生。
过去比现在好的时候,人们总会有很多的抱怨。
走上工作岗位后,抱怨好象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与朋友交流、与同学聊天、与同事交流总是离不开抱怨这个或那个。
也许习惯于抱怨就是从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某一天开始的吧。
但是抱怨的人很多,但是所抱怨内容几乎没有改变,而且更多的人也都在一动不动地为他那企业服务着。
抱怨是一种倾诉,人们从抱怨中得到心里的放松,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一言一举对他造成的影响,使他几年原地踏步,没有机会提升。
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没有进步,没有改变。
所有工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用心去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你心不在焉,即便是你向往以久工作也只是一个工作。
所以抱怨产生于人的心态。
《不抱怨的智慧》就是教会我们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现实。
很多的事情,我们自己是没有能力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适应,但不能只是适应。
先适应该再适着改变你周围的小环境,同时影响大的整体。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应该要走的路,我们可以适着融入、适着改变,如果你努力过,还是没有效果请不要抱怨也许你不适合现在的这个环境,你应该选择离开。
因为,只要你开始抱怨了,你不会有进步,你甘愿原地踏步地生活吗
不然抱怨切——生活、工作、周围的人。
每一件事物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我要努力去发现并努力去改变。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年前,老公就在公司组织员工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当时我很是不理解,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过年时,老公看到我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总在发脾气,情绪又很低落,索性就又买了一本送给父亲,想让这本书来改变父亲的想法。
于是,我和父亲就一起看了起来。
认真阅读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其实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
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
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
停止抱怨,而改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
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
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因无法一一讲述,特将书中一些很感触的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1句】: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
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第2句】:和别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第3句】: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第4句】: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第5句】: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任何时候,事情都有两面,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管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想想好的那方面,也许能缓解你的情绪。
就像诗人玛雅.安洁罗说的一样“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不要抱怨请努力工作》的读后感急急急
《不要抱怨,请努作》读后看完《不要抱怨,请努力工作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写得非常黄明涛先生首先分析了抱怨对工作的坏处,然后指出,应该把抱怨工作转化为热爱工作,多一些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真正去解决问题,最后,还谈到了解除抱怨的方法。
从这本书,我觉得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有了不少感悟。
抱怨对工作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人们在工作中常常抱怨,抱怨工资太少、付出太多,抱怨考核制度不公平,抱怨领导独断专横,抱怨管理混乱,抱怨某某某难以相处……各种各样的抱怨不绝于耳。
但这样的抱怨对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当人们把大量时间花在抱怨的时候,人们也就变得懒散起来,对工作渐渐变得毫无激-情,每天上班只是应付而已,这样就不会好好工作,从而使工作无法取得更好地发展。
与其抱怨工作不如热爱工作。
抱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抱怨不能使你摆脱现状,不会使你的工作越来越好。
因此,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心态,努力工作。
我们应该端正心态,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当你产生对工作的热爱时,你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和它带来的好处,你才会乐于去做与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然后你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去做好工作,从而使工作得到完美完成。
与此同时,你的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可以胜任更高要求的工作,自然升职的机会就会多起来。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要停止抱怨。
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世界,才是令人向往的世界。
对工作多一点责任意识。
当一件事情出现差错时,负起责任来,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在这里,负不负责任,既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负责任是扩大自己能力的一个入口。
你愿意负责任的事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大。
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所负责任的多少成正比。
当你愿意负责,并且对那些你认为和你有关的事去负责的时候,你就会变得重要起来。
对工作多一点感恩意识。
如果你极度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你尽可不要做了;但若你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不愿离开当前的工作的话,就感谢此刻的工作,让你有活干、养活自己,要知道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有一份工作已经不容易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就是首要任务。
应该少些抱怨,多些感恩,感激领导的知遇之恩,感谢你的职位之恩,对工作充满感激之情,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做一个不抱怨懂感恩的员工。
不要抱怨,多一点实际行动,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
所有困难,不过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场场考验而已。
当我们不再抱怨的时候,就是我们成长之时。
让我们停止抱怨,努力工作吧,勤奋的人,创造美好的未来。
世界级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做不抱怨的员工》读后感 李艳梅]2010年11月10日 《做不抱怨的员工》读后感 仔细读完《做不抱怨的员工》一书,我陷入无尽的沉思之中,这本书确实是每一个职场人士的最好读物,《做不抱怨的员工》读后感 李艳梅。
我们每个人需要时刻对照书中罗列的工作现象,进行深入的长期的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协调好各方关系。
只有这样,不仅我们的工作快乐,同事关系融洽,而且,一切会比你想象的还要美好
活得更快乐。
这本书是关于企业员工的事情,但是它运用于学校的教师也是完全符合的,下面就把我自己的一点读书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抱怨现象 在我们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生活没意思;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不好管,上班累,工作压力大,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
有些活不是我干的偏偏让我干,又没有奖金、又没有报酬。
这些是很多人常常发生的对工作不满的抱怨情绪。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工作发展的低谷,需要发发牢骚、排解排解生活的压力,于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会中的一种情绪,听起来似乎无可厚非。
问题是,一旦你养成抱怨的习惯,内心形成抱怨的思维模式,会使我们丧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其实,我们应该问自己,能不能不抱怨
我们从抱怨中得到什么
将心比心,单位会聘用一位不断抱怨领导、抱怨同事的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二、抱怨能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是什么 任何一个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希望聘请一位能为单位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的得人,而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家。
要知道光靠抱怨没用,他只能增加我们进取心和克服困难勇气,让我们止步于成功的大门之外。
【第1句】:抱怨自己工作的单位。
对于员工来说,重要的不是单位,也不是职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个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
在工作的开始,从来都是工作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工作,同样,人活着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
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不能动不动就发牢骚,要知道,抱怨单位或单位的领导,只会偏离自己发展的方向,也无法提升自己的价值,最终被单位和领导抛弃。
【第2句】:抱怨工资。
人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
从未考虑到自己发展空间、工作意义、工作氛围、个人能力的锻炼等,而往往更注重的是工资的高低,工资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事实上,抱怨不但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失去更高的目标和更强劲的工作动力,在抱怨中浑浑噩噩的度过度过一生,那么你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第3句】:抱怨同事。
在工作中常抱怨同事的人,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任何的好处,反而暴露了我们的幼稚和无能。
如果在工作中,你很直白的批评别人,让别人丢了脸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那么我想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双方不欢而散、难以收拾的局面。
如果你能灵活运用将心比心,多多考虑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么你一定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否则,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到处树敌和不受欢迎的一个人。
三、做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抱怨工资挣得太少,不如想方设法让你的工资信封变厚;与其抱怨领导太严厉,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与其抱怨工作太累,不如好好寻找一下科学的工作方法;与其抱怨领导没有提供发展平台,不如打造自己的实力……其实,在每一种貌似合理的抱怨声的背后,都有一种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改变现状,做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读后感《《做不抱怨的员工》读后感 李艳梅》。
【第1句】: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不少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指责于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别人的存在与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
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你自己改变了,一切就会改观。
这正如我们无法逾越墙壁,但我们可以绕过,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第2句】:把抱怨化作建设性的意见。
抱怨的人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决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视或自身不够主动,所以只能抱怨。
如果把自己的想法从领导的角度加以考虑,并且以领导能够接受的方式主动提出,或者积极实施,我想你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
【第3句】:学校就是你的船。
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一旦踏上这条船,我们的命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有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的命运。
学校的成长,要依靠老师的成长来实现;老师的成长又要依靠学校这个平台来发展。
【第4句】:以领导的心态去工作。
如果你以领导的心态来工作,那么,你就会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你的这份工作,确定这份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就会从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会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以这种心态进行工作,你就不会拒绝领导安排的任务,你会认为这是表现和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机会。
【第5句】: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实干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
成功人士有一项共通点:从来不会为了解释事情的结果而编造借口,也不会抱怨事情原本应该如何发展,只会积极行动。
【第6句】: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
每个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
即使处于平凡的岗位,只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无与伦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为精英。
【第7句】:叫苦不如吃苦,生气不如争气。
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许多挫折和打击,这时候,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尽甘来、出人头地。
没有苦干的精神,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或者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始终无法变成现实。
【第8句】:乐做组织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想取得一番成就,乐做组织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从精神,和不找借口找方法的行动方式,随时服从领导安排的员工,才能成为单位中最受欢迎的人,才会受到领导的青睐。
【第9句】:工作最怕不到位,到位才会有好位。
就像盖子要拧到位,瓶中的水才不会漏出来一样,工作做到位,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任何领导,都担心下属做事做不到位,把事情搞砸,因为领导也要负责任甚至负最大的责任,同样单位也会因你工作的不到位受到一定的的损失,因为第一次没有做好,就需要增加再做一次的成本,这样既不经济、也无效率。
【第10句】: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你做出什么样的思考,就有什么样的收入。
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证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每个单位都欢迎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因为创新能力是发展的永恒动力。
四、改变抱怨心态的训练方法 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所以说,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第1句】:每日反思。
我为什么要抱怨
我从抱怨中得到了什么
我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有没有赞美或表扬过别人
有没有检讨自己
有没有为自己得到的而感恩
一味地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因此,我们每日要积极的、不断地反思来改变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磨难”。
【第2句】:把抱怨郁闷的时间用来提高自身能力。
有能力走遍天下,无能力寸步难行。
对于学校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挑刺抱怨的老师,最缺的就是不抱怨、积极工作并解决问题的老师。
与其如此,还不如停止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和完成工作而努力。
【第3句】:抱怨前先反思。
在抱怨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足够努力了
须知,尽心尽力才能尽善尽美。
不是别人对你不公平,而是你不够努力。
想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努力改变现状,用事实证明自己,用能力创造公平。
【第4句】:把困难当成对自己的挑战。
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或者难题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困顿当作一种磨砺呢
在工作中,对工作的结果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第5句】:少说多干。
要想不抱怨,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
不少人在平时工作中常常推责于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你自己改变了,一切就会有改观。
任何指责和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
只有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世界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实干,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全部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做不抱怨的员工》读后感 李艳梅〕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如何减少抱怨 读不抱怨的世界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
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
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
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
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
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
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
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
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
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 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
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
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次修是对我们灵魂的一场洗礼。
春节,我在紧凑的行排中抽出时间阅读了好友推荐的《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一书。
读罢该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处世观等有了全新的审视。
这是一本讲改变的书。
书中,作者运用系统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为我们阐述了“改变”的重要性,同时也教给我们许多具体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尤其书中很多经典的语句再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这个世界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也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当你因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的时候,请看看那些没有脚的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失败的过程,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这是成功永远不变的法则”、“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里,我们需要更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并且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些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励志语句,让我那颗原本已经逐渐陷入冷漠和麻木的心又开始变得热血沸腾。
相信,与我一样对生活感到不满、对这个社会感到有些失望的人还大有人在。
从微博、微信和QQ群中漫天转发的各种负面小道消息,从网络时事新闻事件报道后面的各种谩骂留言和评论,我们也不难发现如今身边的“愤青”是越来越多。
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总是经常在抱怨和发泄。
抱怨国家对外软弱无力,对内却强硬无比;抱怨官场钱权交易盛行,腐败成风;抱怨普通民众买不起房,生不起孩,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生活成本日益高企;抱怨两极分化越来越大,富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打着高尔夫,整天过着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而贫者却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抱怨自己满腹经纶、志向远大,却总是怀才不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