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名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的故事。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叔叔在抗战时期,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那天,和他的几名战友躲在草丛中,准备伏击敌人。
凶恶的敌人向草丛打枪,想看看草丛中有没有人埋伏在那里。
草丛中突然着了火,烧在了邱少云身上。
火苗越来越大,邱少云叔叔强忍着灼热,手抓着土,咬着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
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这时动一下,就会被敌人发现,战斗也就不会胜利了。
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战士们的努力下,我们胜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亲爱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您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您坚强不屈、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谁有关于报效祖国的名人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
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
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第1句】: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第2句】: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第3句】: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第4句】: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第5句】: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
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
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
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
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
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
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
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文章的读后感~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
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
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
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
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
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
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
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
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
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
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
“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
“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
”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
”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
”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
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
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
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
”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
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
广东番禺人。
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
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
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
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
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
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
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
【第1句】: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
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
【第41句】:
【第2句】: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
后累升至参将。
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
次年,擢总兵。
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
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
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
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
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
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
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
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
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
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
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
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他自幼酷爱学习。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
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
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
1881年回国。
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
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董存瑞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陈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真冰]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滑冰界开始出现强人 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 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
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
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
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
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
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
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
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
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
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把分给我吧,谢谢^_^~~
求一篇关于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悠久而深远,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骄傲了。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尽显中华本色,更加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东方灵气滋养着龙的传人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身上具有一种气概,而这种气概就是--不认输,努力前进
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大有成就的中华儿女,哪一个不是觉得“我是中国”而不认输,继续努力奋斗的呢
周恩来同志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代的伟人,是因为他从小就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奋斗。
钱学森是一位留美回来做贡献的伟人。
钱学森在美国有钱、有势还有地位。
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就想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做贡献。
但是美国人认为钱学森是一个少见的优秀人才,不肯让他回中国。
但是钱学森意志坚定一定要回祖国来做贡献,美国人拿他也没办法只好让他回来。
那时刚解放的新中国,要钱没钱,要设备也没有设备,但他还是坚持回来工作,多么令人赞赏的爱国情怀呀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现在有现在的爱国志士,古代也有古代的爱国志士。
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事迹更加令我们感动。
《示儿》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很想做官为祖国效力,但是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皇上把他的职位免去了。
虽然被免去了职务,但他仍然不忘报效祖国,主动投向王炎旗下抗金
临终前,他想的不是名与利,也不是家和儿女,而是四分五裂的国土。
他在写下《示儿》后就与世长辞了。
同学们,我们不需要像战士们一样用鲜血来报效祖国。
不用鲜血报效祖国我们同样也可以报效祖国--努力学习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明天需要靠我们来建设,我们要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富强,让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他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