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报刊读后感600字

观看某些报刊杂志的读后感

寒假作业的读后感就要让小朋友自己真切读了之后写。

可以写:

【第1句】:读到故事内容。

【第2句】:故事内容对自己的启发,受到的教育。

【第3句】:今后做什么事情要注意什么,读书收获到了什么。

詹天佑读后感600字

1

求一篇英文杂志或报刊里的文章的英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文章题材不

题主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高中生,先假设你的英文阅读能力没有超出既定的高考的范围,那么太难的文章对你来说意义不大,首先词汇量就不够,会对你的阅读体验影响很大,而且造成你的阅读不流畅,效率低。

英文题材的阅读材料首先可以从报刊杂志开始,例如《The New York Times》,比较原汁原味,注意不要去看什么China Daily 那是中国人写的。

小说什么的就要难一些因为它涉及到文学表达中存在的诸多修饰,一些修辞手法比较含蓄或者不同于汉语习惯,典故也不熟悉,造成的阅读难度大。

不过愿意的话看一看合适的。

上去找找吧。

求翻译成日语 着急 呜呜 要求写报刊读后感 以下是几句话 高手帮帮我 在线等

中国很高兴  惊世设想,用“人民币”统一中国  21世纪,若真要实现一个强大中国崛起的话(中国“崛起”是唯一的大前提),那么人民币未来有两条必经之道:一是像美元那样形成人民币的货币区;二是像欧元那样成为另外一个货币区。

  历史地看,人民币加入美元区或欧元区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只有建立一个能与美元、欧元并行的人民币区,才是中国及13亿人口的历史归属(否则会有另外一种“世界币”)。

倘若中国与周边诸国家的经济贸易用人民币进行交割、支付,那么人民币走向国际就应该是水到渠成……  2008年及未来的岁月里,全球进入美元、欧元与人民币等需要平衡、需要共赢、需要共生、精诚合作的历史新时期。

  2008年9月15日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是世界货币一花独放人类悖论的必然结果。

  叩问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的一些渊源和逻辑关系;透过历史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一国货币的地位变迁,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变迁。

  很早以来,中国一直以白银为主要货币,长期停留在经济专家所说的“秤(称)量货币”阶段。

所谓“秤量货币”,经济学上的解释,是指货币金属没有成为有固定重量的铸币,不是按枚流通,而是按重量计算,每次使用都要经过称量。

中国的秤量货币白银,以两为计算单位,故也叫“银两制度”。

有专家称之为“银本位”。

  就世界范围而言,银两制度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货币制度,同西方的差距很大。

19世纪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时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叶世昌称,金本位制以英国实行得最早,开始于1816年。

其他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于19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开始重视货币本位问题是在20世纪初,萌发于清廷分别和英、美、日订立通商续约之时。

  起初,资本主义国家同中国做生意,对中国的货币标准不统一很不以为然。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史实,光绪二十八年,清朝和英国订立《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其第二款规定:“中国允愿设法立定国家一律之国币,即以此定为合例之国币。

将来中英两国人民应在中国境内遵用,以完纳各项税课及付一切用款。

”次年订立的《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和《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类似的条文。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三个条约是促使中国考虑建立本位制度的重要推动因素。

叶世昌教授也认为,中国称法定货币为“国币”即始于此。

  中国近代百年金融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组建中央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

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历经6年酝酿,国民政府于1933年4月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标志着中国货币流通在法律上进入银本位时期,使多年来因货币紊乱妨碍工商业发展的现象告一段落。

  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银价操纵于外人之手,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

果然,“废两改元”后不久,1934年即发生了白银风潮,由美国实行白银政策引起的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国内存银大量外流。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王允庭研究透露,当时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

国内通货紧缩,使银行收紧银根,不肯轻易放贷,引起工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不能顺利进行。

由此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

据中国征信所统计,仅1935年中秋节前后10天内,上海商号一下子就倒闭了166家。

资金的外流又引起国库收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这样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使社会各界均受到严重的打击。

  面对银本位制度已崩溃的现状,为摆脱财政经济危机,谋求币值稳定,加强金融垄断与控制,国民政府采纳了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等人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进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法币政策——  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  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  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兑换法币;  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  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法币政策实施之初,国内因通货紧缩而造成的顽症得到改变;物价不断下跌的趋势得以制止;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对外汇价相对稳定;工农业生产趋向好转。

  当时报刊报道:“币制改革后,因农村经济之复苏,农民购买力之恢复,国内各种新兴工业,俱能转危为安,重趋光明,尤以纺织业为最……其他如化学、造纸、制糖、树胶等工业,亦莫不渐次恢复、发展。

”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法币改革意义重大。

中国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历史悠久,然法币政策前世界金银比价的激烈震荡,使中国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法币政策的实施,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白银的角色从货币变为商品,使世界银价的涨跌不会对中国货币发生大的影响,这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但纸币代替了银币,又为日后国民党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民国时期,货币发行十分混乱,凡经核准的官办、官商合办、商办银行均可发行纸币,不但量大且流通范围有限,不利于商品的流通。

法币政策后,我国的货币发行银行由三十家集中到四家,1942年再集中到中央银行一家。

这次改革不 仅统一了主币,而且还有效地整顿了长期以来混乱不堪的辅币——全国各地各种式样的铜元,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有了统一的辅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换,从而完成了中国货币的统一大业。

  某种程度上讲,法币政策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地位的真实反应,带有半殖民地依附宗主国的深刻痕迹。

  世界“三元”初长成  美元,代表着美国3亿人口及200多年来美元区所有人富强的根本利益;  欧元,代表着欧元区13国人口的财富利益;  人民币,代表着这三种货币区域中最贫穷、全球规模最大人口区域13亿人生存、发展的最大利益。

  假若能有一种“世界币”能融合这三种或更多的国家货币、大家共同的利益,那岂不是天下的大好事

  自

【第19句】:20世纪及21世纪以来,英镑、美元各分有100年历史,曾经是全球第一商业帝国、全球使用的唯一的国际货币轮流坐庄,但如今才近100年一花独放的美元时代一去再不复返;新兴、一出生就是自由货币的欧元将满10岁,有3亿多人口使用,但欧元是非主权货币。

  欧元是目前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欧元能夺取未来世界的半壁江山吗

人民币走过了60年的岁月,2008年随着奥林匹克来到中国,这就预示着“人民币”也开始走近“元年”,也开始自中国国门逐步走向世界,却有13亿多人口使用。

  美元、欧元、人民币会成为世界“三元”鼎立的货币吗

而未来世界又怎样玩转这“三元”

使未来世界这货币“铁三角”成为全球主流流通、无阻抗的世界性货币

人民币能与美元、欧元那样同行于这世界吗

能像美元、欧元那样让未来世界成为自由货币的天下吗

除非有一种“世界币”能取代这“三元”,而“世界币”又何时才能让全球真正共享、公平来到今日世界,绝非像美元那样一花独谢呢

  2007年至2008年,中国除了选择人民币在国内外市场的加速升值策略之外, 还有更真实、更切实可行、更有利于中国国家和13亿公民的策略是:对外,人民币升值几乎是欧盟、美国等众大国异口同声的第一必需。

但中国还要实施多花外汇美元、欧元的措施,使“顺差”的大量外币尽可能开销、花出去,以从根源上减少美元、欧元,平衡美国与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顺差”。

而对内的理论实践现实是:花掉顺差的欧元、美元,比加大人民币升值步伐更有悠远的中国和国际的真实意义;中国采取尽可能平衡对外贸易“逆差”策略之外,就是减少人民币与人民币升值的对外压力,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国内13亿公民的收入水平,就是增加财产性收入,使其与“外汇储备”同步增加、提高所有公民收入的水平。

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与国际社会的差距逐步缩小,去尽量平衡、同步前进,才有可能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平稳地走上国强民富之路,才能让中国人真正走上有“财产性收入”的康庄大道。

报刊阅读读后感,都写唠嗑,什么水平

报刊阅读读后感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

(我受益匪浅。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

(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 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

少年队队刊2023 600字读后感 谢谢

正如卡耐生所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的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所以,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反复研读《人性的弱点》,它必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所必备的那85%的能力。

现在,我把这本读物推荐给想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你,希望看了它以后有所感悟,有所改变。

我们不必把它视为足以供奉的经典,它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是一本放在床头,反思自己,修正路线的一面镜子。

人们说:正确的思想会使人享受正确而快乐的人生

祝愿《人性的弱点》的每一个读者朋友都有一个充实而快乐的的人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2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