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保卫滇缅路读后感

滇缅公路抗日战争最惨烈死亡多少人

近代中国军队首次迈出国门,在境外与敌人斗争。

日军开始叫嚣3个月内灭亡中国,谁知事与愿违,处处受阻。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又开始想别的办法——准备从滇缅入手,占领缅甸,以缅甸为据点,从滇缅公路进军云南,然后从南往北进攻,与之前在中国的日军两下夹击中国军队。

这是很危险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远征军出征滇缅是必须的,也是很正确的决定。

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一定贡献

由国民党保卫的湛缅公路 那个电视剧叫什么

【第1句】: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

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

【第2句】: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为后来日军复仇制造南京大屠杀埋下了伏笔。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第3句】: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第4句】:远征军赴缅甸 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

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

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

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

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

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

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

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明、廖耀湘、张轸。

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

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

3月19日战役打响。

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

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

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

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

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

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

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

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

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

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

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

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

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

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

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

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200师第一次入缅抗战回国时还剩多少人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与盟国 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

战争艰苦而惨烈,在战略撤退中戴安澜将军负重伤,1942年5月逝世。

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全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

  中国远征军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1年底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中国远征军(20张)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

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

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

国民党第五军有多少人从野人山撒出来

1942年1月,日本入侵英属缅甸。

2月3日,英方向中方请求派军队入缅。

根据英国请求,军委会成立中国远征军第1路,下辖第5,第6,第66军共计10万余人,由罗卓英任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赴缅甸作战,相继参加了同古保卫战,彬文那会战及仁安羌救援,曼德勒会战与缅北撤退等三次大型作战,由于英军配合不力,第5军损失极为严重,军部和新编第22师在军长杜聿明率领下,翻越了野人山地区,于1942年7月25日抵达印度列多;第200师在东枝(也称为棠吉)作战后,在向八莫、南坎转移途中受到日军伏击,伤亡巨大,戴安澜师长在突围过程中身负重伤,最终因伤重光荣殉国,同时参谋长及第599,600两团团长均在此次突围战中失踪,余部由该部第598团团长郑庭笈率领于1942年6月17日抵达腾冲地区,此时全师仅剩余2600余人,伤亡失踪达75%以上。

第96师及军属炮兵、工兵各一部与军部失去联系,最后在师长余韶带领下,在野人山地区辗转两个多月,翻越高黎贡山,于1942年8月17日抵达中国云南剑川。

该军军部后奉命返回国内,而新编第22师则留在印度,被编入中国驻印军。

另调原66军之新编第39师改隶该军,该军主要担任昆明防卫及滇缅路机动作战任务。

资料统计,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而伤亡人员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滇缅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决定违反当时盟军亚洲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的命令以及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及其师长廖耀湘的建议撤往印度,而坚持遵守蒋中正命令率第五军穿越此地返回中国:草长过人,无路可行,自行开路,导致国军在此因为瘴疠之气死伤大半,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4万人进山,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仅8千人出山生还;大多数士兵死于迷路、饿死、瘴气、蟒蛇吃人、蚂蟥吸血、食人鼠及蚊叮热病,有些士兵亦选择了跳崖或是持械自尽。

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作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4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