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有志者事竟成典故及读后感聚集60句-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所谓的《有志者,事竟成》。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东汉末年,汉光武帝的手下有一号猛将,他叫耿弇。有一次,耿弇去攻打当地的`豪强张步,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战斗当中,耿弇的大腿不慎被飞箭击中,鲜血直流。然而,耿弇并没有退缩,没有采取任何的治疗,继续投入战斗。经过惨烈地激战,耿弇终于率领将士一举击败敌人,攻下了好几座城市。

后来,汉光武帝称赞耿弇,并感慨地说:“耿弇,你真是一名猛将啊,当初我还以为委派给你的任务太艰巨,以为你完成不了。现在我才知道,如你这样有志向的猛将,事情都可以办成的啊。(有志者,事竟成)

看完这个成语故事,我感触良多。有志者,事竟成,给我启发很大。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在成长的道路,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要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完成理想,只要我们有抱负,有决心,最终我们就能够获得成功。

我阅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文章说到开创中国植物学的钱崇澍爷爷,在他读书的时候,是以“志在有恒”为

“志在有恒”,这是多么的有道理!我也有过这种体会。一次,有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想了半天也做不出来,怎么办呢?继续想。于是,我放弃了休息时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难题给解决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想:恒心是指长久不灭的意志,并要持久、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不懈努力,顽强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树立它并不难,但是,要实现它的道路却是充满了坎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难不气馁,对自己有信心,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勤奋需要顽强的坚持精神。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靠的就是毅力。没有经年累月的耕耘,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不可能获取成功。

我相信,只有有志者才能成事。你们说,不是吗?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道了,为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后来感动神灵,搬走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都是空谈。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去实践,坚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难而上,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有人习惯在温室里成长,满足于优越条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担压肩。在通往理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怕苦,苦一时;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扫清了道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怕困难,那么,困难将越积越多,难以解决。

人生就应该像一条河一样,奔流不息,不要做一泓不起涟漪的湖水。要像暴风雨中的海燕那样展翅翱翔,搏击风浪,岂能做胆怯地躲藏在岩石下的企鹅?

“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益坚”。愚公以实例告诉我们:信念+信心+恒心=成功。对于学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愚公移山》读后感_篇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吗?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村庄。也有人说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穿衣、工具、伤病等等一些问题。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十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愚公移山》读后感_篇3

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学习毛主席著作,首先要背会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读后还要写读书笔记,就是对于文中的一句话,一段文字的感想和见解。读后感应该是和作者心灵的一次交流,也是自已在政治思想上、在文学修养上的一次提高和升华。

现在,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退休干部来说,再读《愚公移山》,感慨更是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成功。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铭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华夏儿女乐此不疲地传诵。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这样的:北山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他见太行山和王屋山挡在家门前,出门很不方便,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愚公想把这两座山都搬走,有一天,他把妻子、儿女、孙子叫到一块,商量这件事,儿女们倒是都很赞成,可是妻子却说他是不是老糊涂啦,这么大年纪还要搬山,挖了的泥土又往哪堆呢。愚公和妻子争论起来,儿子出来劝解,说可以把土挑到渤海去。愚公和众儿孙们齐声赞成移山,妻子见大家决心已定,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愚公带着妻子,儿孙,扛起锄头,镢头,带上簸箕上山了。愚公的壮举惊动了四邻,大家纷纷前来观看。愚公挖山,妻子铲土,儿孙们挑着簸箕往渤海里运,一天连着一天,速度虽然很慢,但是他们从不灰心,每天搬山不止。

河曲智叟觉得愚公太傻了,他劝愚公:一把年纪了,就不要搬山了,早早的回家歇着吧。愚公拄着镢头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总有一天会搬完的。智叟被噎的哑口无言,只好苦笑着摇摇头。有一天,天神从空中路过,看到了这场景,惊得急忙跑回去报告天帝,天帝知道了十分的感动,他觉得愚公他们精神可嘉,于是派了两个儿子去搬掉那两座大山,他们来到山前把山摇了摇,蹲下身子,一人一座,把山搬走了,从这以后,愚公的家门前一片平坦,道路十分好走。

“愚公移山”,大智若愚;河曲智叟,大愚若智。在太行王屋山面前,嗤笑讥讽,尽烟消云散于他的一声长叹之中。

自开天辟地之时,太行、王屋二山就坚持着他们亘古不变的傲气,阳光的刺痛,黑风的叫嚣,经千万年的沉淀成那俨然肃穆,返朴归真的灰色的山石。平静了几千年,所有人都丢弃了对那个陌生世界的妄想,没有奢望的安静朝拜着面前的两座大山。突然有一天,愚公站出来了,挺着年近九旬的腰板。他带领自已的儿孙要移山。

移山?这远比他每天的出入迂回要艰难的多。高耸入云的太行王屋,其盛气凌人只是岂肯屈服于笨拙的斧锤之下?人生的八十余个春秋都被戏弄于他们的蔑视里,又何必大动干戈,以杯水车薪的资本来挑战这莽莽大山呢?知足才是福啊。

然而愚公不这么想,他不甘心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勇气乖乖交给随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他要证明人定胜天。一锤一敲,挥汗如雨的拼搏,山的气势却毫无动摇,一年的往返,只想将自己的梦想一点一点地堆积于那渤海之边。日复一日,继而年复一年,山依旧面无表情的矗立在天的前面,他依旧是如此顽固,毫无遮掩的山石紧紧包裹着他的脆弱,或许,他拥有的只有阳光敲击下宠辱不惊的坚强。

烈日的炙热和讽刺,似乎是天帝在讥笑他的自讨苦吃,智叟的冷言冷语,不允许争论的否决了他的狂妄。可愚公他毫不承认自己正在为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浪费生命,因为他从没有怀疑过这些艰辛的汗水在滴入冰冷的山石的那一刻是否后悔过,是否会冲刷掉石头那顽固的外壳,粉碎他的残忍,刺痛他的记忆。他坚信,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个终会胜利的梦。

愚笨的愚公从没说过什么真理,可这一开口却让他赢来了彪炳千秋的赞叹,永世不朽的流传。“我死了还有儿,儿死了还有孙,孙还会有儿,儿也还会有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不会完,山,怎么会移不完呢?

智叟哑然,原来他只是这项大工程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小角色。

人们终于明白,原来愚公他用自己的晚年安宁来换取的是一个他永远无缘看到的世界,他的梦想,只是想让后人走上宽广的大道来怀想曾经的王屋太行,曾经有这么一个移山的愚公。

上帝命夸娥氏二背负着两座山圆了愚公的梦。他眼睁睁的看到了北山阻隔了千万年的柔和的阳光,跳跃着拥抱着这块北山压抑了太久的土地,一片开阔。原来山的那头有温润的泥土,有风中摇曳的安谧的小麦,荡着灿烂的满足。

故事不再以他玄妙的神话色彩使我们联想翩翩。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个结局是真实的,完美的。愚公拿着斧锤向我们诠释了他的人定胜天,这传世神奇下所孕育的精神。像山一样执着,坚韧,然后,向命运挑战。相信落下的汗水终会滋润出一片绿荫,而摧毁山峰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在我退休之后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深入基层采访,勤奋写作,宣传为祖国富强付出努力而作出成绩的人,让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引领更多的人,无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我们全国一盘棋,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像愚公那样,共同努力,使我们美丽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9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