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读后感450字摘录50条-读后感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白话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英文译文
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
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
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
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
Perilous wind and waves.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四鳃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江上风平浪静,远处的小渔船上,坐着一位年过花甲,但身体十分硬朗的老人。他把船桨放在一边,拿起了细长的鱼杆和鱼饵,准备钓鱼。
老人把上身往前一俯,把鱼线抛入水中,本是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一层涟漪,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
突然,鱼杆动了一下,老渔翁瞪大了眼,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双手紧握鱼杆,用尽力气,往后一仰,一条肥大的鱼从水中“唆”地窜上了岸。老人盯睛一看,是条肥大的鲈鱼,会心地笑了,说:“又有鲈鱼吃了,这下我孙子肯定会高兴的。”
远远地,都能听见鱼翁爽朗的笑声。月儿好像也很好奇,探出头来想看看什么事。谁知,一不小心,把整个脸都露出来了,映在江面上。江里的鱼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银花。
在这秋天的夜晚,显得那么幽静。
一个晴朗的天气,我兴冲冲地来到了江边。风,虽不算大,但江咱并不平静。抬头看去,雾气腾腾,就像一块极大极大的轻纱罩在江面上。
江面上来往的船只真多:有载人的,有运货的,有捕鱼的,有捞虾的……
再朝远处看,一只小渔船吸引住了我。那渔船才树叶差不多大小,渔夫的模样一点儿也看不清楚,只见那小船儿跟随着风浪在颠簸。“哗!”一个大浪打来渔船被吞没,“没命了!”我脱口而出。再定睛一看,小船又被大浪吐出来了——多险啊!“哗!”又一个大浪打来,我紧闭着双眼,心中在默默地乞求“上帝保佑”
听说这一带盛产鲈鱼,而且这里的.人又都非常爱吃鲈鱼,因为鲈鱼的味儿鲜美。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鱼儿采之不易,又有多人想到捕鱼人的艰辛?
“哗!”又有一个大浪扑来,我急忙折转身,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了归途。
附:《江上渔者》:
瀑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