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袈裟被盗读后感100字
读西游记宝袈裟被盗的读后感50字
我提个观点,您再自己充实很多的,有些人表面上看去是好人,但谁知他是什么呢.所以跟不熟的人不要什么都说,尤其是自己带着有价值的东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再加上他是见利忘义的人,保不齐就要对你起歹心.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处世要小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斗宝失袈裟的读后感100字
院斗宝失 唐僧骑上白龙马,走起路来就轻松了许多。
一天傍晚,二人来到山谷里的一座观音院。
门口的和尚一听是大唐来的高僧,要到西天去取经,连忙施礼,恭恭敬敬地请他们进院子休息。
唐僧师徒刚刚坐好,两名小和尚搀扶着一个驼背的和尚,慢慢地走了进来。
唐僧连忙起身,双手合掌,施礼相迎。
老和尚一边还礼,一边叫人端茶来。
不一会儿,两个小童端着精美的茶具进来了。
唐僧喝了一口茶,夸了几句这茶具。
老和尚很高兴,然后卖弄地讲起了茶经,接着又问唐僧有什么东土大唐带来的宝贝,拿出来看一看。
悟空见老和尚这般卖弄,心中早有一百个不服气了,不等师父说话,便抢着说∶“师父,把你的袈裟让他们见识见识
” 老和尚一听袈裟,更是得意,大笑起来,让人拿出十二只箱子,将里面的袈裟全部抖了出来,竟有上百件,而且每一件都很漂亮。
悟空见了,也不言语,拿出了唐僧的袈裟抖开,顿时满屋金光四射,让人睁不开眼睛。
老和尚看呆了,一条毒计爬上心头,找了个借口,请求唐僧把袈裟借给他仔细看上一晚,明早奉还。
唐僧还未开口,悟空抢先说∶“就借给他看一晚吧
不会有事的
”唐僧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很不情愿地把袈裟借给老和尚。
晚上,老和尚偷偷让小和尚搬来许多木柴,想把唐僧师徒烧死。
悟空听到院子里很吵,觉得奇怪,害怕师父被惊醒,就变成一个小蜜蜂,飞到院中,看到眼前的情景,觉得很可笑,眼珠一转,想出了一条妙计。
悟空驾起筋斗云,来到南天门,守门的天兵天将见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来了,吓得乱成一团。
悟空高叫∶“别怕
别怕
我不是来打架的,是来找广目天王借避火罩,去救师父的
”广目天王只好将宝贝借给悟空。
悟空拿着避火罩回到观音院,把师父的禅房罩住,然后悠闲地坐在屋顶,看和尚们放火。
刹那间,大火熊熊燃烧。
悟空想,这些和尚也太狠了,就吹了一口气,立刻刮起一阵狂风,火借风势,整个观音院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这场大火引来了一个妖怪。
原来这座观音院的南面有座黑风山,山中黑风洞里住着一个黑风怪。
他远远地看见寺庙起火,就想着趁火打劫偷点东西,于是驾云飘进方丈房中,看见桌上的包袱放出金光,打开一看,竟是件价值连城的袈裟。
黑风怪偷了那件袈裟,驾云回到洞中。
悟空只管坐在屋顶吹火,却没注意到黑风怪。
天快亮时,悟空见火已经快灭了,才收起避火罩,还给了广目天王。
回到禅房,见师父还在熟睡,轻地叫醒了师父。
唐僧打开房门,见院中四处都是乌黑烧焦的木头,好端端的观音院已经不存在了,感到非常吃惊,悟空就把昨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唐僧心中想着袈裟,就和悟空一块去找,寺里的和尚看见他们,还以为是冤魂来了,吓得连连跪地求饶。
那驼背老和尚看见寺院被烧,又不见了袈裟,正生气,又听唐僧没有烧死,来取袈裟了,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最后一狠心,一头往墙上撞去,顿时血流如注,当场就死了。
唐僧知道后,埋怨悟空说“唉
徒儿,你何苦要和别人斗气比阔呢
现在可怎么办呀
” 悟空手拿金箍棒,追问那些和尚袈裟在哪里,和尚都说不知道。
悟空想了又想问道∶“这附近可有妖怪
”和尚都说黑风山上有个黑风怪。
悟空板着脸说∶“好好侍候我师父,如有不周,小心脑袋
”说着一棒打断了一堵墙。
悟空一个筋斗来到黑风山,按落云头,往林中走去。
忽听坡前有人在说笑,悟空侧身躲在岩石后面,偷偷望去,见地上坐着三个妖魔,为首的一个黑脸大汉说∶“昨天晚上有缘得到了一件佛衣,特地请二位来,开个佛衣盛会
” 悟空听得一清二楚,一边骂着∶“偷东西的坏家伙
”一边跳上前去,“呼”的就是一捧。
黑脸大汉就是黑风怪,变成一股风逃走了;还有个道士也跑了,只有那个白衣秀才没来得及逃走,被悟空一棒打死,现出原形,原来是条大白花蛇。
悟空紧跟那股风来到一座山峰上,远远地看见对面山崖上有一座洞府,门前有一石碑,上面写着∶“黑风山黑风洞”几个大字。
悟空来到洞前,用棒子敲着门,高声叫到∶“坏家伙,还我袈裟来
”小妖怪看到悟空气势汹汹,连忙跑进去报告黑风怪。
黑风怪刚才在山坡逃走是因为没带武器,现在是在他的地盘上,他可不怕。
他穿上乌金甲,提着黑缨枪,出洞和悟空打了起来。
打到中午,黑风怪说要吃饭,饭后再打。
悟空也不说话,只是打,黑风怪只得再变成一股清风逃回洞中。
不管悟空在洞外骂得有多难听,黑风怪就是不出来。
悟空急得没有办法,只得先回观音院去看师父了。
回到院中,随便吃了些东西,又驾云来到黑风山,看见一个小妖拿着一个装请柬的木匣急急忙忙向前走,就一棒把它打死了。
悟空打开木匣一看,里面装的竟是黑风怪邀请观音院那老和尚的请柬,这才明白,老和尚早就和妖怪有来往,悟空眼珠一转,心生一条妙计,马上变成了老和尚的模样,摇摇摆摆地走到洞口,小妖一见是熟人,连忙开门相迎。
黑风怪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扶着老和尚走进中厅,还没说几句话,在外面巡逻的小妖进来报告说送信的小妖已经被打死了。
黑风怪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拿出枪来狠狠刺向悟空,悟空侧身躲开,嘿嘿笑了几声,露出了本来面目,和妖怪打了起来。
两人你一枪,我一棒,打得难分难解,一直到太阳落山。
那妖怪说∶“现在天快要黑了,明天再和你打
”悟空知道这家伙又要逃跑,哪肯放过,当头一棒打去,那妖怪化作一股清风,溜回洞中去了。
悟空没有办法,只好回到观音院。
唐僧看到袈裟还没有夺回来,心中非常着急。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天刚亮,悟空对唐僧说∶“师父请放心,老孙今天要是夺不回袈裟,就不回来见你
”原来他已决定找观音菩萨想办法。
悟空驾云来到南海落伽山,见到观音菩萨,上前深深鞠了一躬,说明来意。
观音菩萨听后叹了口气说∶“你这猴子,不该当众卖弄宝衣,更不该放火烧了寺院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说完,嘱咐了童子几句,和悟空驾着云,飞往黑风山。
他们很快来到黑风山,远远看见那天在山坡前的道士端着玉盘走了过来。
悟空上前一棒打死了道士,现出了原形,原来是只大灰狼。
悟空捡起盘子,看见里面有两粒仙丹,原来他是去参加佛衣盛会的。
悟空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观音菩萨变成那道士,自己则变成一颗仙丹,只不过比原来的大一些。
观音菩萨把他放在盘中,向洞中走去,按悟空说的计策,要让黑风怪吃下那颗仙丹。
观音菩萨来到洞中,把仙丹送到黑风怪手中,说∶“小道献上一颗仙丹,祝大王健康长寿
”黑风怪十分高兴,接过仙丹刚送到嘴边,没想到仙丹自动滑了下去。
悟空一到黑风怪的肚子里,就恢复了原形,在里面打起了猴拳,黑风怪痛得在地上直打滚。
观音菩萨也恢复了原形,命令他交出佛衣,黑风怪痛得受不了了,让小妖拿来袈裟。
观音菩萨接过佛衣,拿出一个小金圈儿,套在黑风怪头上。
观音这才让悟空出来。
悟空刚从黑风怪的鼻孔里跳出来,黑风怪就摆出一副凶相,拿着黑缨枪向观音刺去。
观音浮在空中,念动咒语,黑风怪马上头痛了起来,只好跪在地上,求观音饶命,并说自己愿意出家。
观音菩萨把佛衣交给悟空,带着黑风怪回南海去了。
悟空见黑风洞中的小妖早已逃离,就放了一把火把洞烧了,然后驾云赶回观音院。
唐僧和寺里的和尚们看见悟空取回了袈裟,都很高兴。
第二天,唐僧师徒离开了观音院,又向西出发
西游记黑熊偷袈裟读后感悟200字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
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
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
两路松篁,一林桧柏。
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又见那钟鼓楼高,浮屠塔峻。
安禅僧定性,啼树鸟音闲。
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
诗曰:上刹祗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长老下了马,行者歇了担,正欲进门,只见那门里走出一众僧来。
你看他怎生模样—— 头戴左笄帽,身穿无垢衣。
铜环双坠耳,绢带束腰围。
草履行来稳,木鱼手内提。
口中常作念,般若总皈依。
三藏见了,侍立门旁,道个问讯。
那和尚连忙答礼,笑道失瞻,问:“是那里来的
请入方丈献茶。
”三藏道:“我弟子乃东土钦差,上雷音寺拜佛求经。
至此处天色将晚,欲借上刹一宵。
”那和尚道:“请进里坐,请进里坐。
”三藏方唤行者牵马进来。
那和尚忽见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问:“那牵马的是个什么东西
”三藏道:“悄言,悄言
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什么东西,他就恼了。
他是我的徒弟。
”那和尚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
”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 那和尚只得同三藏与行者进了山门。
山门里,又见那正殿上书四个大字,是“”。
三藏又大喜道:“弟子屡感菩萨圣恩,未及叩谢。
今遇禅院,就如见菩萨一般,甚好拜谢。
”那和尚闻言,即命道人开了殿门,请三藏朝拜。
那行者拴了马,丢了行李,同三藏上殿。
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象叩头。
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钟。
三藏俯伏台前,倾心祷祝。
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
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
”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道:“那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
”行者跳将出来,咄的一声道:“是你孙外公撞了耍子的
”那些和尚一见了,唬得跌跌滚滚,都爬在地下道:“爷爷
”行者道:“是我的重孙儿哩
起来起来,不要怕,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
”众僧方才礼拜,见了三藏,都才放心不怕。
内有本寺院主请道:“老爷们到后方丈中奉茶。
”遂而解缰牵马,抬了行李,转过正殿,径入后房,序了坐次。
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天光尚早,三藏称谢未毕,只见那后面有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出来。
看他怎生打扮—— 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
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
满面皱痕,好似;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
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众僧道:“师祖来了。
”三藏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那老僧还了礼,又各叙坐。
老僧道:“适间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老爷,我才出来奉见。
”三藏道:“轻造宝山,不知好歹,恕罪,恕罪
”老僧道:“不敢,不敢
”因问:“老爷,东土到此,有多少路程
”三藏道:“出长安边界,有五千余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个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咇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
”老僧道:“也有万里之遥了。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
”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
”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
”行者听见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
”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谨言
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
”那和尚便问:“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
”行者道;“不敢说。
”那老僧也只当一句疯话,便不介意,也不再问,只叫献茶。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
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
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
真是美食美器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
老爷乃,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
老爷自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三藏道:“可怜
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
拿与他看看如何
”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
”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
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
”叫:“拿出来看看。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
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
”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
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
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行者道:“放心,放心
都在老孙身上
”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
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真个好袈裟
上头有—— 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
上下龙须铺彩绮,兜罗四面锦沿边。
体挂从此灭,身披魑魅入黄泉。
托化天仙亲手制,不是真僧不敢穿。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
”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
”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
”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
”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
”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
”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
”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
”行者笑道:“怕他怎的
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
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
”那三藏阻当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
”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
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
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小幸童也不知为何,却去报与众僧道:“公公哭到二更时候,还不歇声。
”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
”老僧道:“我哭无缘,看不得宝贝
”小和尚道:“公公年纪高大,发过了他的袈裟,放在你面前,你只消解开看便罢了,何须痛哭
”老僧道:“看的不长久。
我今年二百七十岁,空挣了几百件袈裟,怎么得有他这一件
怎么得做个
”小和尚道:“师公差了。
乃是离乡背井的一个行脚僧。
你这等年高,享用也彀了,倒要象他做行脚僧,何也
”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
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
”众僧道:“好没正经
你要穿他的,有何难处
我们明日留他住一日,你就穿他一日,留他住十日,你就穿他十日便罢了。
何苦这般痛哭
”老僧道:“纵然留他住了半载,也只穿得半载,到底也不得气长。
他要去时只得与他去,怎生留得长远
” 正说话处,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智,出头道:“公公,要得长远也容易。
”老僧闻言,就欢喜起来道:“我儿,你有什么高见
”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
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
”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
此计绝妙
”即便收拾枪刀。
内中又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谋,就是那广智的师弟,上前来道:“此计不妙。
若要杀他,须要看看动静。
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
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
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不知你尊意如何
”老僧道:“我儿,你有何法
”广谋道:“依小孙之见,如今唤聚东山大小房头,每人要干柴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
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
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
又好掩人耳目。
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那些和尚闻言,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
此计更妙,更妙
”遂教各房头搬柴来。
唉
这一计,正是弄得个高寿老僧该尽命,化为尘
原来他那寺里,有七八十个房头,大小有二百余众。
当夜一拥搬柴,把个禅堂前前后后四面围绕不通,安排放火不题。
却说三藏师徒,安歇已定。
那行者却是个灵猴,虽然睡下,只是存神炼气,朦胧着醒眼。
忽听得外面不住的人走,揸揸的柴响风生,他心疑惑道:“此时夜静,如何有得脚步之声
莫敢是贼盗,谋害我们的
”他就一骨鲁跳起,欲要开门出看,又恐惊醒师父。
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真个是—— 口甜尾毒,腰细身轻。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
嚣嚣薄翅会乘风。
却自椽棱下,钻出看分明。
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禅堂放火哩。
行者暗笑道:“果依我师父之言,他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故起这等毒心。
我待要拿棍打他啊,可怜又不禁打,一顿棍都打死了,师父又怪我行凶。
罢,罢,罢
与他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教他住不成罢
” 好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唬得个庞刘苟毕躬身,马赵温关控背,俱道:“不好了,不好了
那闹天宫的主子又来了
”行者摇着手道:“列位免礼休惊,我来寻的。
”说不了,却遇天王早到,迎着行者道:“久阔,久阔。
前闻得观音菩萨来见,借了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并等,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去,说你与他做了徒弟,今日怎么得闲到此
”行者道:“且休叙阔。
唐僧路遇歹人,放火烧他,事在万分紧急,特来寻你借辟火罩儿,救他一救。
快些拿来使使,即刻返上。
”天王道:“你差了,既是歹人放火,只该借水救他,如何要辟火罩
”行者道:“你那里晓得就里。
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只是借此罩,护住了唐僧无伤,其余管他,尽他烧去。
快些快些
此时恐已无及,莫误了我下边干事
”那天王笑道:“这猴子还是这等起不善之心,只顾了自家,就不管别人。
”行者道:“快着,快着,莫要调嘴,害了大事
”那天王不敢不借,遂将罩儿递与行者。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径到禅堂房脊上,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他却去那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头坐,着意保护那袈裟。
看那些人放起火来,他转捻诀念咒,望巽地上吸一口气吹将去,一阵风起,把那火转刮得烘烘乱着。
好火,好火
但见—— 黑烟漠漠,红焰腾腾。
黑烟漠漠,长空不见一天星;红焰腾腾,大地有光千里赤。
起初时,灼灼金蛇;次后来,威威血马。
南方三硁逞英雄,回禄大神施法力。
燥干柴烧烈火性,说什么燧人钻木;熟油门前飘彩焰,赛过了老祖开炉。
正是那无情火发,怎禁这有意行凶,不去弭灾,反行助虐。
风随火势,焰飞有千丈余高;火趁风威,灰迸上九霄云外。
乒乒乓乓,好便似残年爆竹;泼泼喇喇,却就如军中炮声。
烧得那当场佛象莫能逃,东院伽蓝无处躲。
胜如赤壁夜鏖兵,赛过阿房宫内火
这正是星星之火,能烧万顷之田。
须臾间,风狂火盛,把一座观音院,处处通红。
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孙行者护住了后边方丈,辟火罩罩住了前面禅堂,其余前后火光大发,真个是照天红焰辉煌,透壁金光照耀
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一山兽怪。
这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远近,有座黑风山,山中有一个黑风洞,洞中有一个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见那窗门透亮,只道是天明。
起来看时,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
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
这些和尚好不小心
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
” 好妖精,纵起云头,即至烟火之下,果然冲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两廊烟火方灼。
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
他却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时,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
他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蝠袈裟,乃佛门之异宝。
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 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那场火只烧到五更天明,方才灭息。
你看那众僧们,赤赤精精,啼啼哭哭,都去那灰内寻铜铁,拨腐炭,扑金银。
有的在墙筐里,苫搭窝棚;有的赤壁根头,支锅造饭。
叫冤叫屈,乱嚷乱闹不题。
却说行者取了辟火罩,一筋斗送上南天门,交与广目天王道:“谢借,谢借
”天王收了道:“大圣至诚了。
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
”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
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天王道:“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
”行者道:“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
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
容叙,容叙
”急辞别坠云,又见那太阳星上,径来到禅堂前,摇身一变,变做个蜜蜂儿,飞将进去,现了本象,看时那师父还沉睡哩。
行者叫道:“师父,天亮了,起来罢。
”三藏才醒觉,翻身道:“正是。
”穿了衣服,开门出来,忽抬头只见些倒壁红墙,不见了楼台殿宇,大惊道:“呀
怎么这殿宇俱无
都是红墙,何也
”行者道:“你还做梦哩
今夜走了火的。
”三藏道:“我怎不知
”行者道:“是老孙护了禅堂,见师父浓睡,不曾惊动。
”三藏道:“你有本事护了禅堂,如何就不救别房之火
”行者笑道:“好教师父得知。
果然依你昨日之言,他爱上我们的袈裟,算计要烧杀我们。
若不是老孙知觉,到如今皆成灰骨矣
”三藏闻言,害怕道:“是他们放的火么
”行者道:“不是他是谁
”三藏道:“莫不是怠慢了你,你干的这个勾当
”行者道:“老孙是这等惫懒之人,干这等不良之事
实实是他家放的。
老孙见他心毒,果是不曾与他救火,只是与他略略助些风的。
”三藏道:“天那,天那
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
”行者道:“你可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
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
”三藏道:“袈裟何在
敢莫是烧坏了也
”行者道:“没事,没事
烧不坏
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
”三藏恨道:“我不管你
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
”行者慌了道:“师父,莫念,莫念
管寻还你袈裟就是了。
等我去拿来走路。
”三藏才牵着马,行者挑了担,出了禅堂,径往后方丈去。
却说那些和尚,正悲切间,忽的看见他师徒牵马挑担而来,唬得一个个魂飞魄散道:“冤魂索命来了
”行者喝道:“什么冤魂索命
快还我袈裟来
”众僧一齐跪倒叩头道:“爷爷呀
冤有冤家,债有债主。
要索命不干我们事,都是广谋与老和尚定计害你的,莫问我们讨命。
”行者咄的一声道:“我把你这些该死的畜生
那个问你讨什么命
只拿袈裟来还我走路
”其间有两个胆量大的和尚道:“老爷,你们在禅堂里已烧死了,如今又来讨袈裟,端的还是人是鬼
”行者笑道:“这伙孽畜
那里有什么火来
你去前面看看禅堂,再来说话
”众僧们爬起来往前观看,那禅堂外面的门窗鬲扇,更不曾燎灼了半分。
众人悚惧,才认得三藏是位神僧,行者是尊护法,一齐上前叩头道:“我等有眼无珠,不识真人下界
你的袈裟在后面方丈中老师祖处哩。
”三藏行过了三五层败壁破墙,嗟叹不已。
只见方丈果然无火,众僧抢入里面,叫道:“公公
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烧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
趁早拿出袈裟,还他去也。
”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
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有诗为证,诗曰: 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
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
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
广智广谋成甚用
损人利己一场空。
慌得个众僧哭道:“师公已撞杀了,又不见袈裟,怎生是好
”行者道:“想是汝等盗藏起也。
都出来,开具花名手本,等老孙逐一查点
”那上下房的院主,将本寺和尚、头陀、幸童、道人尽行开具手本二张,大小人等,共计二百三十名。
行者请师父高坐,他却一一从头唱名搜检,都要解放衣襟,分明点过,更无袈裟。
又将那各房头搬抢出去的箱笼物件,从头细细寻遍,那里得有踪迹。
三藏心中烦恼,懊恨行者不尽,却坐在上面念动那咒。
行者扑的跌倒在地,抱着头,十分难禁,只教:“莫念,莫念
管寻还了袈裟
”那众僧见了,一个个战兢兢的,上前跪下劝解,三藏才合口不念。
行者一骨鲁跳起来,耳朵里掣出铁棒,要打那些和尚,被三藏喝住道:“这猴头
你头痛还不怕,还要无礼
休动手
且莫伤人
再与我审问一问
”众僧们磕头礼拜,哀告三藏道:“老爷饶命
我等委实的不曾看见。
这都是那老死鬼的不是。
他昨晚看着你的袈裟,只哭到更深时候,看也不曾敢看,思量要图长久,做个传家之宝,设计定策,要烧杀老爷。
自火起之候,狂风大作,各人只顾救火,搬抢物件,更不知袈裟去向。
” 行者大怒,走进方丈屋里,把那触死鬼尸首抬出,选剥了细看,浑身更无那件宝贝,就把个方丈掘地三尺,也无踪影。
行者忖量半晌,问道:“你这里可有什么妖怪成精么
”院主道:“老爷不问,莫想得知。
我这里正东南有座黑风山,黑风洞内有一个黑大王。
我这老死鬼常与他讲道,他便是个妖精。
别无甚物。
”行者道:“那山离此有多远近
”院主道:“只有二十里,那望见山头的就是。
”行者笑道:“师父放心,不须讲了,一定是那黑怪偷去无疑。
”三藏道:“他那厢离此有二十里,如何就断得是他
”行者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说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坐定是他见火光昆耀,趁着机会,暗暗的来到这里,看见我们袈裟是件宝贝,必然趁哄掳去也。
等老孙去寻他一寻。
”三藏道:“你去了时,我却何倚
”行者道:“这个放心,暗中自有神灵保护,明中等我叫那些和尚伏侍。
”即唤众和尚过来道:“汝等着几个去埋那老鬼,着几个伏侍我师父,看守我白马
”众僧领诺。
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
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
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他掣出棍子,照那火烧的砖墙扑的一下,把那墙打得粉碎,又震倒了有七八层墙。
众僧见了,个个骨软身麻,跪着磕头滴泪道:“爷爷宽心前去,我等竭力虔心,供奉老爷,决不敢一毫怠慢
”好行者,急纵筋斗云,径上黑风山,寻找这袈裟。
正是那—— 金禅求正出京畿,仗锡投西涉翠微。
虎豹狼虫行处有,工商士客见时稀。
路逢异国愚僧妒,全仗齐天大圣威。
火发风生禅院废,黑熊夜盗锦蝠衣。
毕竟此去不知袈裟有无,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斋
袈裟祸起观音寺 读后感
年了,和着暗淡的天日、丝丝白发在海风中乱作一团。
海风啊,只是慢慢地、缓缓地推着浪儿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奔跑着过来了,然后轻轻踏在细软的白沙上却还要往上跑,大海母亲不得不大声呼唤着自己的孩子,好不让他们跑的太远了。
可他们呢
他们却又乘着打着旋儿的海风漂浮了起来,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旅行。
老人又一次托起网,步履蹒跚的向着泊在海边的小小的船儿去了。
而就在这海边,留下长长的一串脚印,深深地印在洁白的沙滩上。
在脚印里,静睡着透明的水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1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