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分章读后感英文汇聚96条-读后感
创世纪开端是神的创造,创世纪中的罪恶种种,是人类罪恶的发端。下面是创世纪
创世纪读后感1
这几天,开始阅读《圣经》了,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文学、历史和艺术的扫盲。
很早以前学习英文的时候,有一个英国人福克斯太太,曾经送我一本英文的《新约》,只读过马太福音以及部分有名的短落,中文版的圣经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教会买的,然而一直没有好好阅读,原因是我一打开旧约的篇章就被那长长的家谱式名单吓坏了,这名多西人的名字让人头痛而没有耐心去看后面的东西。
这次阅读是受了两个方面的刺激,一是看到一位美国黑人诗人的事迹,说他出生贫穷,家中唯一的一本书便是圣经,可是他却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笔名叫Golden Style,正式名字:Edward Golden William;另一是读了木心的世界文学史。越来越感觉这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基础,也是提高文学的必需,
昨天,终于读完了《创世纪》,前面的上帝造人,亚当夏娃的伊甸园,诺亚方舟,巴别塔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的,我也不想再谈了。后面部分,主要从亚伯拉罕率领子孙开始,到约瑟在埃及救助以色列人度过荒年结束,这一段讲了很多故事,有父母偏爱小儿的,有妻妾争地位的耍手段的,有兄弟夺位的,有守约或毁约的,有复仇的,有报恩的……这里面,上帝耶和华的旨意只是粗略的,更多的是人性的表现,尤其是贪婪、嫉妒、欲望表现得尤其好玩。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旧约描述得很简要,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却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我都需要在纸上画家谱图,方能搞清楚谁与谁是什么关系,看过以后,大多数情节在脑中也只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缺点是人物太多却许多都是走过场,或仅仅说明他有几个妻子、侍女,哪个妻子生了哪些儿女此等琐事读来很无聊,也许这是起初必须交代的,否则后面就看不懂也说不定。不过其优点是真正在讲故事的时候,极其简洁扼要,描写也朴素。
刚看完一章,发言权也有限,木心说,新约的文学价值大于旧约,这个我相信,但是作为扫盲来说,这一部分再如何艰巨漫长,也是要扫一遍的,今天将继续看出埃及记。
创世纪读后感2
创世纪开端是神的创造,在发生了罪的问题之后,创世纪接下来便是神的筛选。神的加法变为了减法。这两部分工作性质相反,但在本质上神的荣耀如一。
首先,六日创造中,神并非分板块地创造,而是每一天的创造都是普世性的,显示上帝的大能和完全,因为神的工作虽然包含层次,但每一层都不留缺憾,不失平等,恩泽四方。从空气陆地到动植物,每日都在添增,最终的点睛妙笔是创造了人。亚当是拥有神所赐的灵,又生活在地上伊甸园,因而接通了天地关系,成为神掌管万物的代理人。
接着,发生了不幸的事,就是试探面前人犯了罪,这罪不但是传染病,还是遗传病,还导致死亡,比任何物质病毒都可怕。如果说之前神是在创作美丽图画,此后神则是在罪恶的灰烬中寻找残片。在亚当众子中神单与塞特后裔同在;其后神在整个世界的人中只拯救了挪亚一家;在挪亚后裔的世界中,又单单选中了一个人------亚伯拉罕成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后裔中,神选中以撒;以撒后裔中,神选中雅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虽然是神设立的以色列十二支派祖先,但神却特别拣选约瑟,在重重试炼后重用他,让他作埃及的宰相。他父亲称他是”与弟兄迥别之人”特别为他祝福。神是在千万人中拣选人的神。之前神创造天地的荣耀并未在之后有任何减损,反之,他充满天地海洋的能力和恩典,因为汇聚到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上,而更显出他父亲一样的`宽厚无私。这些普通人,只因有一颗信心,就能与神同行,神叫他们名字,当朋友对待他们。神的创造也是无比的智慧,因为“人心必万物都诡诈。”这万里挑一的拣选的本身,就显示了神的荣耀。
创世纪中的罪恶种种,是人类罪恶的发端。如夏娃的贪婪、该隐的嫉妒凶杀、造巴别塔的人狂傲自夸、含违背父亲背后说人、所多玛居民的淫和乱、罗得牧人的争竞、拉班的诡诈、埃及护卫长妻子的毁谤、酒政的背约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今天我们依然看到这些罪恶新瓶装旧酒一样流传在我们中间,而其源头和本质已经在创世纪中揭示了出来。甚至就连挪亚也醉过酒,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些神的爱子都有过说谎、诡诈,无人清白无罪。就看出神的怜悯是无条件的,显出神的拣选是白白的恩典。不在于人有丝毫配得之处,而在于神“愿意怜悯谁”。
创世纪中神向人启示他自己,始祖们对神有了初步的认识:神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麦基洗德言)”表明是充满荣耀权柄的。是”全能的神”(神自称),表明神不需要辅助和供养,能行各样奇事。是”看顾人的神(夏甲言),表明神是慈爱的,愿意怜恤人的难处和苦痛。是”审判全地的主(亚伯拉罕言)是满有公义,不以有罪为无罪,不以无罪为有罪的神。这些启示都是在人犯罪之后,神的完全和荣耀并未因人的犯罪而减损,反而神将更加得荣耀,这荣耀彰显是借着一小群生在罪恶中,却有信心的人。正如”亚伯兰信神,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1
这套世纪三部曲,大概是哈利波特之后我读的最长的系列小说,也是大学期间读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
读超长小说的最美好体验之一就是沉浸感——完全沉浸在作者搭建的世界里,忘了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如此一来,选一套精良的长篇小说也就尤为重要,这套书就几乎每页都有精彩的节点和情节,完全没有拖沓的感觉。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涉及到了一战到冷战期间西方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人文,阅读的过程中,一幅西方各国荣辱兴衰的图景也展现在眼前,非常享受。
同样,我一直觉得,阅读贴近生活的优秀小说才能发挥阅读的最大效力——他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思考,很多人的一生可能无法活的像小说一样跌宕起伏充满故事,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禁将自己带入到情节中,那些主人公所经历的情绪也会慢慢渗透到我们的肌肤和骨骼里。算是增进我们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种捷径和方式吧。
当读到最后一部《永恒的边缘》菲茨伯爵拿着茉黛生前珍藏的照片,说“The old days has gone",我一个大男生在图书馆差点流出眼泪。英国的菲茨和茉黛这对”冷战“了半个多世纪的兄妹,直到对方最后的去世才让活着的人感到遗憾和愧疚;俄国两兄弟在半个多世纪后的重聚首,从当年的年少轻狂到最后两个人满头白发、子孙满堂……生活中很多看似波澜不惊的经历,待它们层层叠叠积累起来以后,我们才会发觉:原来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我们已经变了这么多。
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数的平民因为暴君或者利益集团挑起的战争失去生命,妻离子散,看着战友在眼前牺牲。我也不禁觉得,在今天,在中国,身为一个平凡人能够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啊!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公平的时候,不如想想今天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处在战争的梦魇之中,珍惜我们的生活,珍惜健在的家人、朋友。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比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与自己心爱的人们一起生活所更美好的事情了吧?
最后我想说,直到今日,中国的综合国力几乎虽然可以傲视群雄,但我们只是在西方人建立的规则上发展壮大,编码要用英文,经济要用西方人发明的经济原理,协议和规则要遵循西方的理论。就像世纪三部曲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国家振兴而奋斗般,我们年轻人也应当将中国的伟大复兴当作自己的使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天地之间走一遭的价值。
世界三部曲,让我有了对这个世界更宏观的认识,更细腻的体会。这是值得废寝一读的难得的小说,分享给你,希望你得到不比我少的感动。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2
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断断续续地读了近一年,到今天算是读完了。从蔡玉的《逻辑思维》的在线课程里听到了《巨人的陨落》的推荐,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肯福莱特的作品,更爱上了小说,所以在读这套作品期间,为了换换口味,还读了《白鹿原》等其它小说,各类作品交叉着读一读、让自己在不同的时空场景中穿梭一下,也挺有趣的。
在读肯福莱特的作品之前,历史在我眼里就是教科书里的章节,一页一页地记录着曾经发生的或真实、或演绎的事件,而且在习惯了学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维方式之后,觉得历史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换取分数或者别人的'赞许,而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却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穿梭时空、回到真实的历史中与经历那段漫长而又剧烈变化的时代中的各色人物一起体验喜怒哀乐的畅快淋漓的感觉。
读这套书也许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历史应该是鲜活而真实的,事件固然重要,因为它们是大海中的方向标,但真实的触感同样重要,因为回顾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而更多的是为了感受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和喜悦、明白我们在特定的场景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避免再次犯下那些让我们后悔的错误。记住了历史也许只能让我们做个合格的考生或者有足够的谈资,但感受了历史会让我们成长。
回到交叉读书的话题,过去这一年读的这些经典小说:“世纪三部曲”、《白鹿原》、《基督山伯爵》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代入感特别强,也就是给予了读者真实的触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一次次的跌宕起伏,这就是我在交叉着读不同作品时体会出的共同点。
学以致用是大多数人的读书理念,但为了读书而读书其实是更纯粹的一种理念,读这些好作品可以让人忘却周围的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空维度去体验人生,这对于或烦恼于眼下的困境、或贪恋于目前的顺境的我们是一种解脱,就和万维钢所说的学习本身就应该是目的的理念一样,读书本身也可以作为目的本身,而非“学以致用”,为了读书而读书又何尝不可呢?乐在其中就好,何必管它读完之后有什么用!
20xx年剩下最后一个季度,该是再读一部小说的时候了。
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现代女作家。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中学毕业后去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后,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写服装方面的文章。后参加征文,以散文《我的天才梦》获奖。
内容提要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她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终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张爱玲全集——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全集——沉香》为平装;
《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张爱玲全集——流言》,《张爱玲全集——对照记》,《张爱玲全集——红楼梦魇》,《张爱玲全集——半生缘》;《张爱玲全集——郁金香》为精装。
小说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悲凉的底色;心理描写传神入微;叙述曲折有致;语言华丽、雅致、圆融光润,意象丰富;小说结构语言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题目到叙述风格,都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借鉴现代派的手法,如她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地富有映照心理的功能,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
编辑推荐
人生是舞台,个人脱不了要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远远
目录
张爱玲全集——同学少年都不贱
张爱玲全集——沉香
疏影
私语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太太万岁》题记
《亦报》的好文章
信
回顾《倾城之恋》
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
忆《西风》
画笔
笔下人物
《流言》初版本插图
书籍、杂志绘图
中国女子服饰
戏梦
不了情
太太万岁
一曲难忘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编后记
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
留情
鸿鸾禧
红玫瑰与白玫瑰
等
桂花蒸 阿小悲秋
金锁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琉璃瓦
心经
年青的时候
花凋
封锁
中国的日夜
附录
《传奇》再版的话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回顾《倾城之恋》
编后记
张爱玲全集——流言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借银灯
走!走到楼上去
银宫就学记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文案
存稿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雨伞下
谈跳舞
谈画
谈音乐
天才梦
论写作
中国人的宗教
被窝
罗兰观感
气短情长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我看苏青
姑姑文案
《太太万岁》题记
编后记
张爱玲全集——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亦报》的好文章
《小鹿》译后
《爱默森文集》译者序
《老人与海》译者序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张看》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
信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面饼充机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语本序
“
草炉饼
笑纹
四十而不惑
忆《西风》——第十七届时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得奖感言
一九八八至——?
编后记
张爱玲全集——红楼梦魇
自序
《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插曲之一——高
初详《红楼梦》论全抄本
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
三详《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
四详《红楼梦》——改写与遗稿
五详《红楼梦》——旧时真本
编后记
张爱玲全集——半生缘
张爱玲全集——郁金香
连环套
散戏
殷宝滟送花楼会
创世纪
华丽缘
多少恨
郁金香
小艾
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
相见欢
浮花浪蕊
色,戒
同学少年都不贱
附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说《小艾》
惘然记
《续集》自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