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读后感
《宝岛台湾》读后感
你了解我们祖国国土的一部分——台湾吗
它是一座非常美丽的、非常富饶的宝岛。
它的西部是平原,它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
最高的山峰,高四千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地呢
它的山顶常年积雪,晶莹耀目,远看如玉,所以就叫做玉山。
他的西部盛产稻米和甘蔗。
台湾岛的鲜果四季不断,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这一些知识都是我从《宝岛台湾》这篇文章了解到的。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的感觉非常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我的心中不知道该怎么样来表达,即是悲又是喜,而既是喜,却又感到痛。
在台湾岛那里,它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物产资源,而且它拥有一片片很大很大的森林,占台湾岛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五呢
那里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地之一。
在台湾倒还有很丰富的海产,仅鱼类就拥有五百多种
台湾岛的雾掺和海产是对么丰富啊
令我感到非常悲痛的是,台湾岛现在并没有完全回到祖国,还有很多台独份子和我国的政府在作对,不过,我坚信,将来,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今天把这本书看完了,真的很舍不得放下这本书,《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说实话,我是在《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思想概论》课的课堂上看的这本书。
我对老师的讲课全然不感兴趣,不予置理。
但是,读起《我们台湾这些年》来却是津津有味。
不知道老师如果知道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反正,她也没发现,上课的人太多了,他没有管得过来。
感谢作者廖信忠大哥给我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台湾。
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以后,我特别想去台湾一趟。
希望大学毕业后能够去台湾士林的阳明山上的中国文化大学求学,读后感《《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特想在台湾旅居一段时间,切身感受一下台湾同胞的真实生活。
我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如果能够去一次台湾,真的不枉此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读后感
“誓死效忠祖国
一定收复台湾
”这铿锵有力的字眼,出自郑成功的口中,犹如蔓延的藤条,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战士,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文,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两袖清风;什么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死亡,不惧威胁;什么是为国捐身躯,洒热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郑成功自小习武,师父们都夸他:“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材
”他长大了,看见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目睹了中华大地被侵略军糟蹋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他愤怒了,组建了一支“铁人军”,浩浩荡荡向台湾进发。
驻守台湾的荷兰人害怕了,主动提出每年进贡黄金白银一千两的条件,郑成功不为所动,毅然进攻,终于在不懈努力后,收复了台湾,在宝岛的土地上,插上了中国鲜艳的旗帜……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
为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他不受诱惑、不贪金钱,一心为祖国出力的决心而热血沸腾
正是这一切,频频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提升了我的爱国之感
此时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许多爱国主义者的面孔来: 钱学森,他不留恋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不顾及祖国当时要设备没设备,要金钱没金钱的贫困,毅然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
用自己丰富的才学知识,让祖国慢慢地从迷茫中醒了过来,一跃成为科技发达的富饶之乡。
董存瑞,他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地舍身炸碉堡。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疯狂扫射的枪口,任凭鲜血如泉涌般喷出,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绽放得最绚丽的玫瑰…… 是啊,一幅幅华夏王朝的画卷,一个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不断出现。
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一时我脑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心里也装下了无数的感慨。
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成几何时,是那般辉煌;成几何时,又是那般的失落。
我们有共同外貌: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每一个中国人,听着女娲、大禹的故事长大;每一个中国人,都知晓冬子、雷锋那千载不衰的佳话。
不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把龙的形象看作自己永恒的图腾
但是正当我无限遐想时,一个个汉奸倭寇的形象却在我的眼帘中挥之不去,他们是那么的渺小
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为了成堆成山的金银珠宝。
竟出卖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国
这些讨厌的汉奸们,把中国的情报卖给他国,他们忘记了自己流着中华母亲的血,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这样的卖国奴,他们的下场,大家都能瞧见。
我厌恶地挥了挥手,把这些讨厌的阴影从脑海中抹去。
“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缓缓地放下书,径直走了出去,。
但“我们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我们要报效祖国
”这一话语却在我耳畔时刻骤然响起,一幅幅现实与历史交织的画面又跃入了我的脑海,扎根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关于宝岛台湾的历史故事
湾的历史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连,后来因地壳运动连接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疏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某(此字打不出来)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一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7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
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
【第2句】: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
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到郑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郑氏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
清政府平定大陆后,开始谋划进攻台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
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
此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
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
郑成功之孙郑克<土加爽>(此字打不出来)率众归顺清政府。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l9世纪70年代,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
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声称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是“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主权之下。
清政府—再申明:“台湾全地久隶我国版图”,“全台郡之生番,无一社不归中国者”。
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
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
遭刘铭传率军重创。
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刘铭传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
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政治的辅助工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
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
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
1941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台湾光复观后感600字
台湾光复读后感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市正式接受日军投降,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至此,被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手段强行攫取的宝岛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的沧桑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是日本侵略者长期蓄谋武力强占的结果。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日本军国主义者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日本明治政府有一个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南进政策”的首选目标就是征服中国的台湾。
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风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侵犯台湾。
在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军这次侵台的阴谋没有得逞。
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拟定一份《征讨清国策》,妄图在一场侵略战争之后,将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澎湖等地划归日本版图,同时将我国其它地方分割为东北、华北、江南、青藏、内外蒙、甘肃、准噶尔等几个小国,分别附属于日本(李-登-辉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所鼓吹的将中国分割成七个有“充分自主权”区域的说法,最早的版本即源于此)。
日本侵占台湾的阴谋,在甲午战争后终于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军在朝鲜、辽东战场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在随后举行的谈判过程中,清政府由于战场上的无能完全失去了发言权,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
日本政府首先以“全权不足”为借口,将清政府派往日本谈判的“全权大臣”尚书衔总理衙门大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兵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邵友濂逐回,给了清政府一个难堪的羞辱。
在清政府又重新派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后,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对日方提出的条款,中方“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也就是说,如果不全部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那就继续打下去。
由于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再打下去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任日本政府在谈判桌上予取予求。
特别是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更是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急于吞并的嘴脸,这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李鸿章曾经问道:“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伊藤博文回答:“此系订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
”李说:“赔款还须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
”伊答:“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台湾是处心积虑、图谋已久的,当清政府暴露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之时,它就会不失时机地猛扑过来,将其攫为己有。
二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
【第2句】:7万人负伤。
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
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
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
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
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
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
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
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
他们或者到重庆,或者去延安,参加抗日工作。
他们在祖国大陆先后组织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民族总同盟、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等抗日组织,进行抗日活动。
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革命同盟会1942年3月就曾经声明:他们“确信台湾必能重返祖国”,“台湾民众之最大热望,即系重返祖国”。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
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1943年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申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10月25日,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的举行,就是具体实施《开罗宣言》的步骤之一。
而中国政府代表宣布“全权统一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面交给驻台日军代表的命令,就是台湾重归中国的法律文件。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
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美丽的宝岛台湾阅读短文及答案
Hi,大家好
我叫“诚信”。
我最讨厌与撒谎交朋友。
如果你想和我交朋友的话,那就请看下面的档案吧。
姓名:诚信年龄:不限生肖:都可身高:不限性别:男女都可爱好:喜欢跟着的人最高兴的事:人人都把我带在身上最烦恼的事:有人把我弄丢了NO1诚信那天,我去买菜。
看见一个人在水果摊前,指着一串葡萄问:“这葡萄甜不甜
”我想:这不是白问吗
他肯定回说甜。
可哪个摊主却微笑的说:“有些酸。
”我从那个人身上感受到了我的存在。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
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
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
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
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
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怎么了
东方巨人,你为什么不怒吼
\\\/\\\/“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
“抗美援朝报国仇,万隆会议结朋友。
大庆石油奏凯歌,两弹一星显身手。
”自力更生,内强国力;五项原则,外接友邻。
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
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
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
十年内乱后,党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
”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
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
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中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4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