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包身工课文读后感1500字

包身工读后感

人,是有思想的,有活力的。

而这些被称为赚钱的工具的包身工,他们生活在旧社会的底层,受尽剥削、压榨。

思想已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也得不到老板起码的尊重,这是怎样的不幸与悲哀  可惜“包身工”有的只是任劳任怨,乞求的目光,再者也就是敢怒不敢言的心态,这就注定了他们的生活待遇也将一直持续,如果他们自身能团结,壮大力量,或许还有一丝转机。

若力量再大一点,老板在利益的面前是会屈服的。

再看这现实的包身工,有的也只是沉默,他们应该警惕“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死亡

作文:一个包身工的心理感受

那时人们的苦。

老板的残忍

包身工是文章还是小说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

《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是文章。

包身工是小学几年几的课文

《包身工》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

《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文学体裁《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作品背景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

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

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

他在深入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便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

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

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包身工课文

什么意思,拍清晰一点,再发过来

有没有人读过夏衍的《包身工》这课文

男的

包身工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未揭示包身工悲惨的命运的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第三个场景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在“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和“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威胁下的一天的工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82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