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芬恩获得智慧的读后感选录76句-读后感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

文中第十四章后一部分写了哈克与汤姆讨论所罗门王的才智。吉姆因为一个关于所罗门王的事情——两个妇女抢夺一个孩子,所罗门王把孩子砍成了两半,一人一半,这件事情觉得所罗门很傻。但我觉得这个事情也许不像他所想的那么糟糕,所罗门王说不定是想,切开孩子后,妇女中是孩子妈妈的一定会率先边哭边叫:“我可怜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妈妈的妇女则会愣在那儿,这样就可以分辨出谁不是孩子的妈妈了,再给她应得的惩罚,给真正孩子妈妈的妇女补偿。

从这件话中,我觉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虑一件事情,会有很多种答案,必定有一种答案会让人理解支持,如果只是死板地从一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很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庐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从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生活也一样,也许你很健康但生活并不富裕,可换个角度想,大自然赋予你鲜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给予你生机勃勃地活力,你拥有生命与活力,这不也是一种财富吗?你是幸运的,你应该这么想。

我深深地被故事里的人物哈克的正义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动。使我认识到人一定要有信念,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坚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不退缩,那么任何困难都会被迎刃而解。通过这本书我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有这样才能和谐,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2

这本书是由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所写的,他写出了孩子们无声的反抗,写出了孩子们被压迫以久的心声,使这些孩子们终于可以倾诉他们的心声,找到他们因有的童年。

这本书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堡镇为背景,描写了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顽皮少年哈克贝利费恩及汤姆的女友贝基撒切尔的冒险故事,本书被认为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主人公汤姆聪明又淘气,不屑与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险精神,用不断的逃学和恶作剧来对枯燥的学校教育循规蹈矩的大人们表示反抗,汤姆虽然调皮,但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在危机降临的时候,汤姆和他的顽皮小伙伴们却都能挺身而出,显示出他们思想善良的一面。

小说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为了逃脱一心想把它改造成绅士的邻居和不断酗酒殴打他的父亲,后来竟然用猪血伪造出了自己被谋杀的现场,然后偷了一条小船远走高飞了。后来,又不顾“犯罪”的危险帮助逃跑的黑奴。他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来对付冒充公爵、国王行骗的骗子。所有他的所作所为都和一个好孩子或者绅士相差甚远,但是又都是在追求胜利。体现了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身上善良勇敢、敢作敢当、充满智慧和冒险精神体现了真正的美国人的精神特质。正是应为他的这些品格赢得了所有酷爱自由和正义的人们的喜爱。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3

近日,我看了一本书是马克吐温写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可以算得上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哈克贝利·费恩在被寡妇收养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便开始了他的冒险旅程。冒险之后,他便在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定居了下来。

这本书的关键词就一个词“漂泊”。哈克一直都在漂泊,一直都在。他漂泊了那么久,他为的难道是金钱吗?并不是,他为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呀!可见自由对他而言有多么的重要,同样,自由对于我们也有深刻的意义。匈牙利的诗人斐多菲曾经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意思就是说生命虽然很珍贵,但爱情更宝贵,但是如果这两者和自由之间要我做出一个选择,那么我会抛弃掉这两个东西,因为自由更为之贵重。

正因为自由的贵重之处,所以历史上人们不敢做出什么不算太坏,也不好的事,因为那样就会被关进监狱,被剥夺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生的自由。没有自由谁也不会好受的,但历史上还是有一些人慢慢的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自由,那些人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们,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被补习班夺取了属于他们的自由时光。失去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所有的家长可以尊重孩子们的自由时光,孩子们的梦想,不要只在乎成绩单上的数字。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4

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如果没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就一定看不懂马克吐温的另一部冒险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位主人公在两本书中均有出现,分别扮演主配两角。但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哈克费恩,这位没什么文化的小家伙。

接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结尾说,被寡妇收养的`哈克,过着还不错的日子,知道他不负责任的酒鬼爸爸找到了他,他父亲把他带到一个荒岛上,把它看管起来,不让他自由,还经常拿他出气,哈克每天都会受到一顿毒打。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它运用自己的聪明,从父亲的手中逃脱,在躲避风头的几天里,他碰到了从寡妇家逃跑的黑奴杰姆。他俩相依为命,乘坐着木筏远离了这个小镇。

一路上,他们遇见了两个骗子不幸的杰姆被骗子出卖,被汤姆的塞莉姨妈买下,囚禁起来,正巧汤姆来看塞莉姨妈,哈克为了帮助杰姆,和汤姆串通好一起救出杰姆。谁知汤姆这个文化人总搞出些多余的事情,让老杰姆逃出来后又被抓住,说要被处死。而且汤姆自己还中了一枪,生命危在旦夕。在这危急时刻,正好包莉姨妈赶到,让汤姆澄清了一切,杰姆才获得自由。

汤姆的性格就是很自大的,所以在汤姆和哈克配合的时候,他从来不把哈克说的或提议的当回事,说明他不把哈克这个文盲放在眼里,或者他对自己太自负了。但说实在的,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人都知道,汤姆的确很有本事,从这里又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本书是以哈克为主人公的,但却把汤姆仔细描写的很勇敢,我只能说马克·吐温这本书写的比较散,没有突出哈克贝利的特点,但描写的手法和情节的叙述还比较清晰,值得一看。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5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含义,批判蓄奴制。海明威曾说过:“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土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小说的主题是批判蓄奴制。马克土温在一篇笔记中说:“整个社会公认奴隶财产神圣至上……帮助他,庇护他……。犯了弥天大罪。”通过哈克形象的成功塑造,赞扬了友爱,提出了“不分种族和肤色,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

该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五十年代,主人公哈克自述的口吻叙述他和黑奴吉姆为寻找自由而冒险的全部历程。这就像中国作者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和他的车都为了自由生活奔跑一样,都表现出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哈克作为一个自幼丧母,并有一个对自己漠不关心的父亲的穷孩子,14年来几乎没有受过教育,语言粗鲁,淘气,爱撒谎,不愿意受人管教,整日在野外生活。此时的哈克几乎成为一个“异教徒”,在大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小坏蛋”的行象。这些为哈克今后的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行动做到了坚实的“打基”,像摩天大厦数十米的地桩打入泥土坚实地伫立在大地上一样,为整篇文章构筑了不可撼动的“地基”。

他曾寄养在道格拉斯寡妇家,酒鬼父亲闻讯找上门来,强行把他带进森林,过起了以渔猎为主的生活。读到这里,读者朋友也许相信小哈克会保持现状,过着与父亲一样的生活。然而正如上面提到的,哈克没有安于现状为了逃避父亲毒打。哈克设计逃走,带着他那颗渴望自由,平等的炽热的心,当然哈克的成功塑造离不开黑奴吉姆的衬托,黑奴吉姆的正直,善良,淳朴正是哈克内心世界的完美地外在体现。

两人乘木筏顺密西西比河漂流,准备到北部自由洲去谋生,路上他们遭遇自称“国王”和“公爵”的两个骗子,骗子企图卖掉吉姆,但哈克在汤姆的帮助下救出了吉姆,文中这样说:“我使劲喊了一声——后来又喊了一声——有喊了一声;在树林里东奔西跑,大声的叫喊,可是一点用也没有——老吉姆不见了。于是我坐在地下哭了起来;我实在忍不住要哭。文中的三个破折号充分体现了哈克的惊讶,无助甚至是无奈,又将哈克的善良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说将幽默与讽刺熔于一炉:寡妇道格拉斯的循规蹈矩,沃森小姐的古板僵硬。哈克的淘气捣蛋,吉姆的憨厚迷信……以及种种对生活的提炼与加工,通过字里行间,有针对性的表现了出来。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1

马克吐温曾说过,那些有好书却不读的人不比无法读到这些书的人拥有任何优势。我也有很多好书,比如:四大名著、冰心散文集、巴金散文集……我也爱读书,但,我还是最爱读这本冒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哈克的爸爸是个酒鬼,他受不了爸爸的打骂,逃到一个小岛上,和也在逃的黑奴吉姆相遇,他们开始了水上历险:遇到两个冒充国王和公爵的人,到处诈骗,最后,国王和公爵又为了挣钱,把吉姆卖了,哈克独自去寻救吉姆,路上碰到了他的好朋友汤姆,一起救出了吉姆,还让吉姆恢复了自由。

我欣赏哈克的善良,他逃到杰克逊岛上,发现了黑人吉姆并没有因为镇上正在搜捕吉姆而通风报信。但在当时美国正实行农奴制时,白人把黑人当作财产时,是多么难得可贵啊!虽然他只是个孩子,却知道黑人也是人,人人平等,和谐相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2

这段时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值得每个人去细细体会。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国王"和"公爵"冒充遗产继承人,骗取了彼得留下的巨额遗产,彼得的三个侄女玛丽·简三姐妹却对财产将骗子们洗劫的事毫不知情。在那相处的日子里,善良而有教养的三姐妹唤起了哈克的良心,他不忍心看到三姐妹被骗子欺负,于是决定出手帮助她们对付骗子,他悄悄溜进了"国王"和"公爵"的房间,千方百计偷出了金币,并将钱袋藏在了彼得的棺材里,尽管哈克知道把实话和盘托出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但他觉得说实话要比说谎话好的多,所以他便将事情的真相全部都告诉了玛丽·简并想出彻底摆脱两个大骗子的方法,帮助玛丽·简三姐妹夺回了遗产。

从中让我认识了敢于追求自由,用善良,正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哈克;勤劳朴实,热情诚恳,对朋友忠心耿耿的吉姆;聪明伶俐,敢于探险,热爱幻想的汤姆。

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他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最杰出的一部。海明威曾评价道: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在哈克的历险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追求自由的勇者姿态,还有他身上闪烁着的纯洁善良的美德之光。在朝夕相处中,哈克与吉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真心地帮助吉姆掩藏身份,不辞辛苦的帮助吉姆逃往自由之地,而且面对吉姆对她的照顾,他充满感动和感激之情,并发誓一定要帮助吉姆实现自由,在吉姆被骗子卖掉之后,只身前往费尔普斯家营救,在明知自己面临很大风险的情况下,他依然决定这么做。哈克身上的这种勇敢和善良,还有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关爱,读来令人动容。

读好书如交益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令人受益终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3

在这个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马克·吐温先生的著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故事里的人物——哈克的正义感和敢做敢想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黑人吉姆所打动。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白人男孩哈克为了摆脱文明的教化和酒鬼父亲的纠缠弃家而走,遇上想摆脱贩卖命运的黑人奴隶吉姆,两人结伴乘木排一路漂流,经过了种种历险和奇遇,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悟出一些道理,并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看了这本书,我心潮澎湃。在哈克的内心深处,一直与人们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观念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起初还对规定必须把吉姆还给他的主人的法律是否合乎正义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不断认识着自己,坚定着自己,善良的天性战胜了社会的偏见。我不禁想为哈克喝彩。

哈克时刻把正义和善良放在第一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这也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上虽然有爱与善良,但更多的还是猜忌与怀疑。我在很多报纸上都看到过:某某老人摔倒了,某某好心人将老人扶起来,老人却说是那人将他推倒并乘机讹了那个好心人一笔钱。这样的新闻多得数不清。也有一些人可能想伸出援手,可看到周围的人纷纷议论着碰瓷之类的话题,也就会跟随着大众,硬下心不去扶他们。可万一有些人是真的需要帮助呢?这时却没有人坚持心中的正义与善良去帮助那些可能需要帮助的人。

不仅是大人,我们现代的孩子也是一样。哈克这种善良的天性和正义的力量是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而我们都缺乏这种观念。看到小朋友被其他不良少年欺负,玩弄,嘲笑,同学们却不敢去伸张正义,那些不良少年恃强凌弱,我们却不敢帮助弱势群体,有的甚至还和他们同流合污。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鲜活的例子。

而我们却是那样的无动于衷。以前我也是一个善良的女生,可看到社会上这些负面的例子,我心中的善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消失了。我没有坚持并坚定心中的那一份光明。

自从跟着哈克一路冒险后,我心中的那一点亮光开始闪烁起来。哈克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能勇敢地抛开世俗对黑人的'偏见,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吉姆说话,主持公道。而我为什么不行呢?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也代表着一种责任。我决心向哈克学习,学会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声音,那份信念。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只要坚定信念,敢做敢想,不逃避,不退缩,那么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坚定心中的光明,让生命的船只在光辉的照耀下在人生的洋海中迎风起航,越行越远。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4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学的时候曾经学过《竞选州长》的课文,他的语言特点幽默、诙谐和滑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这次读到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全译本,不是儿童读物的节选本,更能全面的领略全书的风采。

这本书描写的背景是1850年前后的美国,哈克是十三四岁的儿童,他被寡妇收养去学校学习,他的爸爸是个酒鬼,只知道喝醉后打哈克,还不允许他去上学,哈克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就制造了自己被杀害的假象,偷了小划子逃去了杰克逊岛。在岛上遇到了黑人吉姆,他不想被人卖做黑奴,同样也是逃出来的。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想逃出蓄奴区,他们乘木筏漂流,在河上和陆地之间生活,遇到了骗子“国王”和“公爵”,他们骗了很多钱,骗子甚至卖掉了黑人吉姆,哈克揭穿了骗子,并去营救吉姆,遇到了同样喜欢冒险的汤姆,根据吉姆原主人华岑小姐的遗嘱,其实吉姆早已获得自由。费尔普斯太太热情地提出要收养哈克,但是哈克已经决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哈克是个聪明、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的少年,也曾有告发黑人吉姆的想法,但是后来决定帮助他获得自由。

马克吐温的描写十分细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甚至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都是很细致的,让人感觉十分真实。这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书的字体比较小,内容很长,利用闲暇时间来读,我也读了一周多才看完,太小的孩子可能没有耐心或者没有兴趣将这本书读完。越越现在二年级,没有让越越读这本书,名著是值得细细来读的,等越越适合的年龄再读不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5

马克吐温曾说过,那些有好书却不读的人不比无法读到这些书的人拥有任何优势,我也有很多书,比如《秘密花园》、《走出麦田》、凡尔纳的《梦幻三部曲》我也爱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哈里贝利·费恩历险记》。

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于是他们开始了冒险的旅途。途中他们遇到了两个人,一个冒充国王,一个冒充公爵,他们两人四处诈骗,最后国王还为了钱狠心的把吉姆卖掉。哈利贝利在寻救吉姆的路上,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汤姆,汤姆用在书上学到的方法救出吉姆,恢复了自由。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哈克贝利的正义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吉姆有同情心勇于牺牲精神所打动。他们让我知道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勇敢去面对。即使他很困难,我们也要敢于面对,不逃避、不退缩,所有困难才会迎刃而解。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不应分高低贵贱,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和谐,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1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一起冒险,前一个故事结束后,马克·吐温又单独写了哈克的历险故事。没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并不影响阅读这本书,这是另一个冒险故事,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各种奇特经历及冒险,有趣却也现实。

密西西比河上的风光在马克吐温笔下一一展示,起雾后一片乳白的河流,在暴风雨下被闪电照耀出剪影的河边村庄,躺在船上看着天上的星光,都是这次冒险必不可少的风景。

哈克本来被寡妇收养,过上了衣食富足的生活,却又碰到了酒鬼老爸,过上了老是挨打的苦日子,在哈克的精心谋划下,他制造出了惨死的假象,然后从家里逃了出来。

在河上漂流了没几天,就碰到了以为自己会被卖掉而逃跑的黑奴吉姆,开始了两个人的漂流生活。

冒险沿着河岸开始,即将沉船的强盗,和吉姆因为遇到大雾失散,上岸遇到世仇的两家纷争,自称国王和男爵的骗子,黑奴吉姆被卖掉等等。

最终,故事结尾在哈克和汤姆解救黑奴吉姆失败,却接到吉姆主人遗嘱要给吉姆自由的信件。

比较好笑的是,明明解救吉姆只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偷偷晚上开个锁就能成功救出,他们却又是要挖地道,又是要搞个磨盘来刻狱中诗句,足足把没用的事情折腾了一个星期,救出吉姆后还失败了。

可以说是十分荒唐,有些堂吉诃德似的疯病,让人看着忍不住发笑。

其中最让我深思的是书中描写的奴隶制,吉姆逃出来想要前往黑人自由的地方,但是哈克内心十分挣扎,他认为帮助吉姆是在犯错,但是又知道吉姆是善良的,所以一直在帮吉姆和检举吉姆之间做摇摆,最终给了吉姆自由的还是他的“主人”。

从书中窥得一丝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土人情以及当时社会状况,还有让人忍不住发笑的情节就是我从这本书里所得到。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读后感2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含义,批判蓄奴制。海明威曾说过:“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土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小说的主题是批判蓄奴制。马克土温在一篇笔记中说:“整个社会公认奴隶财产神圣至上……帮助他,庇护他……。犯了弥天大罪。”通过哈克形象的成功塑造,赞扬了友爱,提出了“不分种族和肤色,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

该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五十年代,主人公哈克自述的口吻叙述他和黑奴吉姆为寻找自由而冒险的全部历程。这就像中国作者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和他的车都为了自由生活奔跑一样,都表现出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哈克作为一个自幼丧母,并有一个对自己漠不关心的父亲的穷孩子,14年来几乎没有受过教育,语言粗鲁,淘气,爱撒谎,不愿意受人管教,整日在野外生活。此时的哈克几乎成为一个“异教徒”,在大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小坏蛋”的行象。这些为哈克今后的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行动做到了坚实的“打基”,像摩天大厦数十米的地桩打入泥土坚实地伫立在大地上一样,为整篇文章构筑了不可撼动的“地基”。

他曾寄养在道格拉斯寡妇家,酒鬼父亲闻讯找上门来,强行把他带进森林,过起了以渔猎为主的生活。读到这里,读者朋友也许相信小哈克会保持现状,过着与父亲一样的生活。然而正如上面提到的,哈克没有安于现状为了逃避父亲毒打。哈克设计逃走,带着他那颗渴望自由,平等的炽热的心,当然哈克的`成功塑造离不开黑奴吉姆的衬托,黑奴吉姆的正直,善良,淳朴正是哈克内心世界的完美地外在体现。

两人乘木筏顺密西西比河漂流,准备到北部自由洲去谋生,路上他们遭遇自称“国王”和“公爵”的两个骗子,骗子企图卖掉吉姆,但哈克在汤姆的帮助下救出了吉姆,文中这样说:“我使劲喊了一声——后来又喊了一声——有喊了一声;在树林里东奔西跑,大声的叫喊,可是一点用也没有——老吉姆不见了。于是我坐在地下哭了起来;我实在忍不住要哭。文中的三个破折号充分体现了哈克的惊讶,无助甚至是无奈,又将哈克的善良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说将幽默与讽刺熔于一炉:寡妇道格拉斯的循规蹈矩,沃森小姐的古板僵硬。哈克的淘气捣蛋,吉姆的憨厚迷信……以及种种对生活的提炼与加工,通过字里行间,有针对性的表现了出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4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