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文人半世僧读后感
古代的文学诗人所有的名字,
李煜,初 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 真子”。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于谦,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
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七绝尤其出色。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号昌黎宋濂 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陶渊明(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文天祥号浮休道人,
中国古代诗人介绍
【先秦】 屈原 宋玉
【两汉】 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司马迁 朱穆 王褒 刘邦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班固 扬雄 张衡 蔡邕 蔡琰 祢衡 曹操 孔融
【魏晋】 曹操 曹丕 曹植 王粲 陈琳 刘桢 徐干 阮瑀 应璩 应玚 繁钦 曹睿 嵇康 向秀 阮籍 何邵 潘尼 潘岳 张翰 张华 张协 张载 傅玄 陆机 陆云 石崇 孙楚 左思 曹摅 陶渊明 郭璞 刘琨 卢谌 袁宏
【南北朝】 谢惠连 谢灵运 鲍照 谢朓 鲍令晖 孔稚珪 萧衍 江淹 沈约 范云 何逊 阴铿 徐陵 庾信 江总朱超
【隋代】 杨素 薛道衡 陈子良 卢思道 孔德绍 孔绍安
【唐五代】 虞世南 上官仪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陈子昂 杜审言朱弯 沈佺期 宋之问 张说 张九龄 常建 储光羲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刘长卿 韩愈 柳宗元 韦应物 寒山 拾得 顾况 李益 卢纶 钱起 王建 张籍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刘禹锡 贾岛 许浑 李商隐 杜牧 李贺 薛涛 皮日休 陆龟蒙 杜荀鹤 罗隐 僧皎然僧贯休僧齐己 温庭筠 韦庄 王翰 崔道融 刘希夷 徐氏 张谓 张继 崔曙 苏味道 马戴 刘叉 崔颢 王湾 王之涣 贺知章 崔护朱昼 刘方平 于良史 聂夷中 于鹄 祖咏 杨师道 赵徵明 张若虚 袁郊 崔涯 张仲素 秦韬玉 李约 王涯 胡令能 卢汝弼 戎昱 崔珏 王驾 黄巢 崔国辅 于武陵 捧剑仆 施肩吾 花蕊夫人 李郢 皇甫松 张祜 綦毋潜 张南史 徐彦伯 李珣 冯延巳 李煜
【宋辽金】 潘阆 范仲淹 苏舜钦 欧阳修 张先 晏殊 晏几道 柳永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陈师道 李之仪 张耒 晁补之 贺铸 陈与义 吕本中 毛滂 周邦彦 李纲 朱敦儒 李清照 朱淑真 舒亶 韩元吉 胡铨 叶梦得 张元干 张孝祥 范成大 陆游 杨万里 陈亮 辛弃疾 刘过 姜夔 吴文英 史达祖 刘克庄 元好问 蒋捷 文天祥 王沂孙 刘辰翁 吴激 蔡松年 段克己 戴复古 李祁 黄裳 朱熹 王观 赵佶 林逋 张泌 周密 李克 岳飞 李重元 康与之 魏承班 曾觌 徐俯 阎选 孙光宪 黄公度 周紫芝 赵令畤 元好问
【元代】 萨都剌 刘因 关汉卿 狄君厚 范康 高文秀 金仁杰 宫天挺 孔文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孟汉卿 尚仲贤 石君宝 张养浩 刘致 张可久 贯云石 卢挚 郑光祖 高明 纪君祥 郑廷玉 张国宾 岳伯川 杨梓 武汉臣 王伯成 赵孟頫 王冕 洪希文 杨载 杨维桢
【明代】 刘基 高启 汤显祖 陈子龙 夏完淳 袁宏道 于谦 杨慎 王守仁 王世贞 李攀龙 何景明 李梦阳 唐寅 戚继光 王彦泓 沈宜修 叶小鸾 袁枢
【清代】 钱谦益 吴伟业 顾炎武 屈大均 王夫之 吴嘉纪 顾贞观 陈维崧 朱彝尊 洪升 孔尚任 王士祯 宋琬 施闰章 查慎行 赵执信 纳兰性德 厉鹗 袁枚 蒋士铨 张问陶赵翼 仓央嘉措 黄景仁 龚自珍 谭嗣同黄遵宪 秋瑾 苏曼殊 郑板桥 曹雪芹
西游记《玄奘出世》读书感悟 急!
本回讲述了玄奘的身世。
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准备到江川做官,谁承想赴任途中为贼人所害。
幸亏陈光蕊心存善念,偶然中救助了龙王,才得以不死。
而殷小姐为了自己的孩子忍辱负重,委身贼人,护住了自己的孩子。
玄奘从小在寺中长大,终于在成年后得以报仇,进而家人团聚。
这正是:善恶各有因果,贼人终得惩罚。
求采纳
《增广贤文》是谁写的
夜眠八尺夜眠八尺,出自劝世良言《增广贤文》,喻人不要贪奢跋扈,应顺应老庄法道自然。
原文为: 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作品名称夜眠八尺创作年代不祥作品出处《增广贤文》简介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这句话出于《增广贤文》,另外里面还有好多有趣的话。
意思是,纵有良田一万顷,每天也只不过吃三升米而已;纵有宽大的房子一千间,晚上睡觉也只不过占用八尺的地方。
增广贤文简介《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大道无门(黄仲金 书刻)正文昔时贤文,诲语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人不通古今,牛马如襟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无益世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
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使口不如自走。
求人不如求己。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
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守己不贪总是稳。
夺人所有定遭亏。
作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运去金如铁,时来铁似金。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样深。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字盗与奸; 倾家二字嫖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打人莫伤脸,骂人莫揭短。
静中观物动,闲处看人忙;忙处会偷闲,动中能取静。
世路由他险,居心任我平。
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聪明逞尽,惹祸招灾。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世路风波,炼心之境。
人情冷暖,忍性之场。
创业固难,守成不易。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是撑船人,休要提篙竿。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恩宜由淡而浓,威宜自严而宽。
志从甘肥丧,心从淡泊明。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息。
莫待丁兰刻木祀,不如鸡豚逮亲存。
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廉官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受嗟来之食。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道我好者是吾贼,道我恶者是吾师。
将相胸前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
鬼神可敬而不可谄,冤家宜解而不宜结。
芝兰不因人而芳,君子不因穷而屈。
横逆困穷,直从起处讨由来;功名富贵,还向灭时观究竟。
龙肝凤胆,放筷时与盐韭无异;金银珠宝,成灰处与瓦砾何殊?富贵定要安本份,贫穷不必枉思量。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昼坐惜阴,夜坐惜灯。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人学始知道,不学也徒然。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名成天下知。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
燕雀那知鸿鹄志,虎狼岂被犬羊欺。
少说言语免招尤,多读诗书能化俗。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误处皆缘不学,强作乃成自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禀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富从书中来,家业勤中得。
书中结良友,门内产贤郎。
士为国之宝,儒为筵上珍。
唇亡齿必寒,教弛富难保。
才须学,学须静,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兴于吟颂无实学,留意功名德不深。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竹能心虚是我友,水能性淡是我师。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贫不卖书留子读。
老犹栽竹与人看。
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须知孺子可教。
勿谓童子何知。
当年莫栽荆棘树,他年免挂子孙衣。
坐吃如山崩,游嬉则业荒。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入观庭户知勤情,一出汤茶知妻礼。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债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翻覆之水,收之实难。
但有绿杨,方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河狭水急,人急智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凡事劝人休暪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触来莫与说,事过心清凉。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贤良。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千年田地八百主,一寸心田万世芳。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
不过满腹。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官有正条,民有和约。
地塘积水须防旱,田地勤耕足养家。
萤仅自照,雁不孤行;钝鸟先飞,大器晚成。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飞蛾扑灯甘就镬,春蚕作茧自缠身。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昨日花开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郊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劝君莫作守财奴,死去何曾带一文。
速效莫求,小利莫争。
名高嫉起,宠极谤生。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欲知三叉路,须问去来人。
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
凌云甲第更新主,胜概名园非旧人。
众口难辨,孤掌难鸣。
当场不战,过后兴兵。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
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命薄福浅,树大根深。
护疾忌医,掩耳盗铃。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
识真方知假,无奸不显忠。
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无自是而露才,不轻试以幸功。
认真还自在,作假费工夫。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青冢草沉同灰冷,黄粱梦觉是浮云。
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休与小人为敌,小人自有对头。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生时看得轻,死时无挂碍;常时守得定,变时无仓忙。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盏先劝有钱人。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墙有缝,璧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晴空看飞鸟,流水观鱼跃;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
识宇宙活泼之机,得乾坤清纯之气。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 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家丑不外传,流言莫轻信。
下情难于上达,君子不耻下问。
浮青映日尽襌机,飞翠落红是诗料。
大事不胡涂,小事不渗漏。
佳人傅粉,谁识白刃当前;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对象莫取钱。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无高人说药方。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闲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闲。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奉劝君子,依此程序,万无一失。
央仓嘉措的诗、有么
“若随美丽姑娘心, 今生便无学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负姑娘一片情。
” (译自青海省民族出版社藏汉对照《仓洋嘉措情歌》第24首) 这首诗,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出家修佛,还是在家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执著的追求,还是舍弃今生去寻求那虚无缥缈的来生幸福
这个问题,在每个僧人面前摆着,在每个僧人心中想着。
在广大僧徒中,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深刻内容的矛盾问题。
这种矛盾,是那么不可调和,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每具僧人都不得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是,在旧时代的西藏,在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统治下,人们是没有人身自由和信仰由自的。
一家若有两个男孩,便要送一个去当僧人;若有三个,但要送两个去出家。
所以,这里完全抹杀了信仰自由,剥夺了自己选择的权利。
在这点上,仓洋嘉措和广大僧徒遭受到同样的命运。
但是,对于行动的桎梏,并不等于扼杀了思想。
失掉爱情的自由,仓洋嘉措是不甘心的。
所心在《情歌》中又唱出了如下的歌: “我观修的喇嘛的脸面, 却不能在心中显现; 没观修的情人容颜, 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 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
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是佛教中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任何信徒都要诫崇奉,绝不允许有丝毫不敬,更不用说亵渎了。
其中特别是向自己传授佛法经典的喇嘛,那是引导自己进入教门、指引走向解脱道路的亲教师,是佛的代言人。
对之就更要毕恭毕敬,唯命是从,并要在修法中,时时加以观修,否则就是大逆不到,罪恶难容。
但是,在这首诗中,仓洋嘉措却把教导自己修习佛法的喇嘛与佛教严禁接触的“情人”相提并论。
而且还毫不避讳地宣称,自己特意观修的喇嘛,在心中不见影象,而没有观修的情人,却占据了自己的心田。
这就充分说明诗人对于佛法和喇嘛是淡然视之,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
像这样内容的诗,《情歌》中有七、八首。
这些诗,不但否定了佛教的出世思想,而且对于强迫出家、把出家做为差役摊派给农奴的政教合一制度,给了有力的抨击。
它表达了广大僧徒的心声,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这种制度的不满和对非理性的佛教禁欲主义的批判,使这些诗歌具有深刻的议会意义。
这便是《情歌》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在民间,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更何况诗人还唱出: “发发草上霜冻, 再加使者寒风, 当然就是他俩, 拆散花儿蜜蜂
” (同书第8首) 这首诗通篇用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地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一切破坏爱情的“霜冻”和“寒风”,其社会意义便更加普遍了。
在《情歌》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对于坚贞爱情的追求和赞美的诗,如: “心中热烈地爱恋, 问伊能否作侣伴
答道:除非死别, 活着便决不离散
” (同书第23首) “盖的黑色印章, 不会把话来讲, 请将信义小印, 嵌在各自心上” 〔同书第14首) “写的黑色小字, 已被雨水冲去; 未画的心的图画, 要擦也擦不掉它
” (同书第13首) 《情歌》中还有不少诗章,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微妙多变的心理状态,也都真实、细腻,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如描绘初恋的: “在那众人之中, 莫露我俩真情, 你若心中有意, 请用眉眼传递
” (同书第71首) 表达爱情欢乐的如: “杜鹃来自门地, 带来春的气息; 我和情人相会, 身心无限欢喜。
” (同书第46首) 抒发想念之情的如: “第一最好不见, 免得彼此相恋; 第二最好不识, 免得彼此相思。
” (同书第66首) 反映不安心情的如: “虽然肌肤相亲, 却不知情人真心; 不如地上画图, 能算准天上星辰。
” (同书第49首) 这首诗细腻地反映了男女相交过程中,摸不准对方真情时的忐忑不安心情。
以上所举《情歌》中表述的在爱情生活中所感受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所品尝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是在一般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都会出现的。
这也使诗人和广大群众在感情上有了相通之处。
对于仓洋嘉措,西藏的两股政治势力,从不同的方向,对他施加着强大的压力。
扶立仓洋嘉措为达赖喇嘛的触者桑吉嘉措,告诫他要烙守清规,不犯戒律,潜心读经。
这在《桑吉嘉措传 和《仓洋嘉措秘史》中都有明自记述。
这显然是为了在政治斗争中,不给对方以口实。
另一方是拉藏汗,则借仓洋嘉措的“荒唐行为”,极力进行攻击,说桑吉嘉措所立的不是真达赖。
总之,各方的非难和攻击,一齐落到仓洋嘉措的头上。
对此,诗人并没有屈服。
他一方面向他的亲教师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表示情愿交出“达赖喇嘛”这顶桂冠;另一方面,还用自己的诗歌作出了响亮而有力的回答: “人们说我闲话, 自认说得不差, 少年我的脚印, 进了女店主家。
” (同书第61首) 这和另一首:“老狗长满毛须,心比人还伶俐。
奠说我曾夜出,莫说破晓才归
”比起来,后者显然是初期写的,表露了诗人生怕自己的行为被别人知道的惴惴不安心情。
而前者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行为直认不讳,同时对那些责难给以强力的反驳: “莫说仓洋嘉措, 去把情人寻找。
恰似己所觅求, 他人同样需要
” (同书第67首) 不但如此,诗人还横下一条心,大声对他们宣告: “背后的凶恶龙魔, 无所谓怕与不怕, 前面的香甜苹果, 我一定要摘到它
” (同书第65首) 这首诗显示了诗人要冲破一切清规戒律,不顾一切攻击和责难,而去追求爱情,热爱人生的坚强意志和刚毅决心。
凡此种种,对当时的西藏上层社会,特别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界来说,犹如发聋振聩的晴天霹雳,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和打击。
因之对仓洋嘉措加以责难。
不过,这种违反教规的行为显然只是一个导火线,更为重要的还是政治上的原因,所以,他们抓住仓洋嘉措的生活表现,借题发挥,罗织罪名,上告中央皇廷,实际上是要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但是,正因为如此,便更鲜明地显示出《情歌》的进步性和巨大的社会意义。
四、艺术成就 《情歌》不但有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也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在格律结构上,《情歌》采取了“谐体”(四句六言体)民歌的形式,除个别六旬、八句外。
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音节三顿的民歌格律。
节奏响亮,琅琅上口,还可以民歌曲调吟唱,极富于音乐美感。
《情歌》寓情于喻,多取比兴;直抒胸怀,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然而流畅,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民歌风韵。
《情歌》用比的艺术手段也多种多样。
有通篇比喻的。
如: “柳树爱上小鸟, 小鸟爱上柳树, 只要双双相爱, 鹞鹰无法破坏
” (同书第62首) 诗中以小鸟栖息杨柳的常见自然景象比喻男女的相爱;以鹰鹞与鸟雀的敌对关系,比喻破坏者及其凶恶本性,都是非常贴切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
还有前两句比兴,后两句写实的,如: “烈马逃到山上, 可用套索捉捕。
情人一旦反目, 法力也难捉住
” (同书第37首) 前两句以不驯的劣马比后两句中反目的情人,可谓就近取比,颇具民族特色。
《情歌》中还有不少诗章采取直抒胸怀的白描手法。
如: 一个把帽子戴在头, 一个把辫子从背后, 一个说请你慢慢走, 一个说请把步地留, 一个说心儿莫难受, 一个说很快会聚首。
” (同书第56首) 戴帽、甩辫的动作,本来极为平常,但诗人写人诗中,却显得那么真切、细腻,给人以动的画面;几句对话,也似平淡无奇。
但一片恋恋难舍深情,却就寄寓在平淡之中;分别相送也是常事,可是,一旦注人了爱情美酒,那情景也就使人格外陶醉了。
短短六句诗,写动作,男女分明;写对话,言短意长。
景中有情,诗中有画,成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绝妙惜别素描。
不是诗人热爱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哪能达到这般高超的境界
《情歌》的一些诗章,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 “我到喇嘛跟前, 请把心路指点。
无奈心儿难收, 跑到情人那边。
” (同书第17首) 这首诗把情人和喇嘛、爱情和佛法这两对尖锐矛盾着的事物相对比,而以心儿的选择做为对比的杠杆,把客观事物的美丑、主观感情的爱憎以及诗人的取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两相对比,形象格外鲜明,感受更加强烈,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情歌》中有的诗在构思和意境方面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 “天空洁白仙鹤, 请把双翅惜我, 不到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就回
” (同书第57首) 这首诗显露了诗人驰神逞想,纵意凌空,超脱浪漫的气质。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急欲冲出牢笼获取自由的愿望,使人读之心旷神怡,一向为群众所喜传爱唱。
解放后,群众还借此格律新创了一首“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北京就回
”的脍炙人口的新民歌。
诗人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朴素无华,活泼生动,清新明快,平易通俗,多是群众语言。
这也是他的诗歌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知道诗歌出处的人,只把它当做一般民歌来唱。
由此可见《情歌》在语言艺术和思想感情方面“群众化”的程度。
特别在当时,上层文人多受“年阿”诗体的影响,崇尚典雅深奥、讲求词藻堆砌、鄙视“俗词俚语”之风盛行之际,诗人却以达赖喇嘛至高的身份,坚持将群众语言写入诗篇,独树一帜,一新当时文坛耳目,更觉难能可贵。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他总是要向民歌学习,并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以充实自己的。
从十一世纪的米拉日巴和十二世纪的贡噶坚赞的诗作看,也都无不如此。
综上所述,《仓洋嘉措情歌》称得上思想内容积极健康,一扫封建文人凡有著作必有宗教内容的习气。
艺术上有独到的成就,玉润珠圆,唾吐自然,富于民歌风韵,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优美诗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56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