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读后感2000字
回不去的一切——《半生缘》读后感
[回不去的一切——《半生缘》读后感]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要用多少次回眸,才换来半生的缘分
而他们——曼桢和世钧却因为小小的误会,等待了半生,错过了一生的缘分,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看完原著,就像余秋雨在面对敦煌的文物被王道士贱卖时发出的悲愤“我好恨”那样,我也好恨
我恨曼璐愚蠢自私残忍的行为,回不去的一切——《半生缘》读后感。
怎么会有这样的姐姐,为了留住花心的丈夫,不惜以妹妹为代价,与豺狼般的丈夫串通,让丈夫强奸自己的妹妹,借妹妹的肚子为自己的不育生孩子,以达到满足丈夫套住丈夫的目的
曼璐真的愚蠢至极
更可怕的是,为了逼曼桢给自己生孩子,她竟然囚禁自己的妹妹达一年之久
在这一年里对妹妹不闻不问,任她在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房间里呼天抢地,如此冷酷无情的姐姐竟然还要打好如意算盘让妹妹就范,与自己的丈夫结为合法夫妻,“委屈”自己当姨太太。
自作聪明的她还想方设法让母亲及弟弟们瞬间人间蒸发以躲开曼桢的男友——世钧的追踪。
多精密的生子计划
多邪恶的心肠
毕竟是当舞女的,世态炎凉早已看穿,尚且可以为了一己之私牺牲自己的亲人,还有什么不能做
其实,她要的不过是丈夫的关怀,可是她至死都得不到,这也算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吧
我恨她毁了曼桢的一生,更恨她的愚蠢
我恨世钧的懦弱,多疑和心胸狭窄。
如果他的心胸宽广一些,就不会总怀疑曼桢会移情豫瑾,更不会荒唐地把曼桢的突然人间蒸发假想为与豫瑾结婚。
虽然豫瑾曾向曼桢求过婚,但是曼桢也曾明确地表示自己今生今世只爱世钧一个。
那句深情款款的“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就是曼桢的心迹,可是这种坚定不移的爱在世钧的不信任面前显得那么地苍白,那么地无力,以致于在曼璐含糊其词,笑而不答的谎言里不攻自破,读后感《回不去的一切——《半生缘》读后感》。
如果他对曼桢的爱能够再坚定一点,如果他在面对曼璐的回答再多一些疑问,如果他想方设发找到曼桢与其当面对质,又何须委屈自己去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回家,而与深爱的人错过一生的缘分呢
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厮相守已是一种遗憾,最令人遗憾的是因为一个小误会劳燕分飞。
爱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更需要信任。
没有信任的爱情就像空中楼阁,无论外表如何华美,总有倒的一天。
我也恨曼桢的自暴自弃,她有逃出姐姐魔爪的勇气,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明明对世钧日夜思念,却任由思念泛滥得痛彻心扉,也不去找世钧一诉衷肠。
或许以免得打扰他人的幸福为由是个善解人意的借口,但是,她却没有从思念中走出来,这种大度,不见得是伟大。
她完全可以忘掉自己的过去,勇敢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可是,被囚禁的一年不仅让她失去了所有的光彩,还让她变得自卑自闭,那种不洁之感如影随形,不愿与世界交往。
更让人可悲的是,明明对自己的孽种恨之入骨,可是一时的母性却使她完全屈服,不可思议地下嫁姐姐的丈夫
悲剧啊
在这一场悲剧里曼桢完全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
如果那次吵架没有发生,他们应该是令人称赞的一对;假如叔惠放下迂腐的门户之见,勇敢地追求翠芝,他们也是令人欣羡的一对。
只是世间没有那么多如果,错过了就是永远地错过了。
他们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里都不约而同地做了错的选择,再次相见,大家都过了而立之年,青春不再,情怀不再,当年死去活来的爱情,现在在他们看来,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付出半生幸福的代价去等待一次相逢,可是,重逢了又怎样
如曼桢所说:“我们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岂止是时间
还有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回不去的一切——《半生缘》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与张爱玲的《半生缘》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 熊秋菊. 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J]. 沧桑, 2006,(02) . [2] 秦军,王旭.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生[J]. 黑河学刊, 2006,(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1] 陈坤. 母爱的缺失——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审母”情结[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 胡晓虹. 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 [3] 徐娜. 浅析《金锁记》中女性的命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 [4] 尹正纯. 张爱玲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分析[J]. 保山师专学报, 2008,(06) . [5] 张英. 浅析张爱玲读者接受心理特点[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6] 闫云霄,马芳. 电影《半生缘》改编的遗憾[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 [7] 高园园. 谈《半生缘》的舞台表现手法[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5,(03) . [1] 田春林. 悲欢半生缘苍凉一世情——读张爱玲《十八春》[J].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2006,(06) . [2] 袁瑾. 永未言尽的苍凉故事——从《半生缘》品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5) . [3] 林幸谦. 《半生缘》再解读:姐妹情谊的反动与女性冲突主题[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4] 麦凤庄. 救赎与毁灭——以曼桢为例浅谈对《半生缘》的女性价值反思[J]. 贵州文史丛刊, 2006,(03) . [5] 邓筠!96(2)班. 回不去的《半生缘》──张爱玲小说阅读笔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01) . [6] 袁瑾. 悲剧人生 苍凉最美——从《半生缘》品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 [7] 熊秋菊. 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J]. 沧桑, 2006,(02) . [8] 王朝彦. 读张爱玲的《十八春》及《半生缘》[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 [9] 胡晓虹. 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 [10] 张廷山. 评《半生缘》兼析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特征[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
我的黑道生涯这本书写完没怎么看到庭审之后就没了
演员刘松仁个人简介 本名:刘松仁(又名: Damian Lau) 生日:1949年10月14日 身高:175cm 星座:天秤座 职业: 演员 所属地区: 香港 经历: 1971年考入丽的第五届电视艺员训练班;曾到美国留学读电影; 1976年签约无线; 1980年签约亚视。
曾主演的电视剧: 《天下第一》(2004) .......皇爷 《翡翠恋曲》(2004) TVB (香港4月12日上映) ...............梁柏言(30集) 《恋香》(2003) 中韩合.........金智中 《西关大少》(2003) TVB..........周明轩(30集) 《英雄,刀,少年》(2003) TVB............陈道扬(20集) 《嫁错妈\\\/我只在乎你\\\/真爱》(2003) ATV.........邦(20集) 《婚前昏后》(2001) TVB.........孙学祺(25集) 《扫冰者\\\/黑白界》(2001) ..........李得超(20集) 《纵横天下》(2001) ATV............高浩云(40集) 《倚天屠龙记》(2001) TVB..... 张翠山(40集) 《廉政追击》(2000) TVB............李天(5集) 《无业楼民》(2000) TVB...........洪大龙(21集) 《一枝花和尚\\\/新水浒传》(2000) ............林冲(30集) 《人间友情\\\/沪港英雄》(2000) ...... .....庄学仁(20集) 《亡命天涯(简体字)》(2000) .............荣仁杰 《银鼠》(1999) ............(20集) 《倩女奇冤之新窦娥冤传奇》(1999) .........陶伍(24集) 《闻一多》(1998) CCTV.........闻一多(7集) 《黑道重案第一号\\\/珠江剿匪记》(1998) 《国际刑警》(1997) ATV...........黄河水(40集) 《缘来是你\\\/女人的故事\\\/喜乐会》(1996) ...........关竞生 《剑啸江湖》(1996) ATV..........燕北飞\\\/白云(燕孤鸿)(40集) 《千王之王重出江湖》(1996)ATV......... 李抑(40集) 《一切从失踪开始》(1995) TVB...........张伟聪(20集) 《杨家将之碧血青天珍珠旗》(1994) ATV.........狄青(30集) 《廉政行动1994》(1994) TVB...............李天(3碟装) 《侠义见青天》(1994)台湾............展昭(5集单元) 《大时代》(1992) TVB............方进新(40集) 《碧海情天》(1991)台湾.......365kuaile.cn..天养 《江湖再见》(1991)台湾...........周胜龙 《末代儿女情》(1990)台湾...........佟承轩(30集) 《春去春又回》(1989)台湾.........张来福 《八月桂花香》(1988)台湾...........胡雪岩 《法网柔情》(1988)台湾............倪博文 《还君明珠》(1987)台湾.............秦天宝 《时势英雄》(1986-8?)ATV............原镇乐(20集) 《秦始皇》(1986) ATV...........荆轲(63集) 《九月鹰飞》(1986) ATV.........叶开(17集) 《萍踪侠影录》(1985) ATV.........张丹枫(20集) 《大地恩情之古都惊雷》(1984) ATV..........启华(22集,15碟装) 《剑仙李白》(1983) ATV...........李白(20集) 《武侠帝女花》(1980-1)...........周世显(50集) 《北斗星》(1980?) ................(自导自演) 《京华春梦》(1980) TVB...... 金振西(26集) 《风云》(1980) TVB..........(68集) 《刀神》(1979) TVB.........丁鹏(6碟装) 《大亨》(1978) TVB...........朱淑娟兄长(85集) 《梁山伯与祝英台》(1977) TVB............梁山伯(4碟装) 《陆小凤之武当之战》(1976) TVB........陆小凤(7碟装)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76) TVB........陆小凤(5碟装) 《陆小凤之金鹏之谜》(1976) TVB........陆小凤(6碟装) 《半生缘》(1976) 其它: 《啼笑姻缘》.........樊家树(25集) 《控辩双方》 《幻海奇情》..........(第五辑)TVB(2碟装) 曾参演的电影: 《我爱你》(1997)........律师 《飞虎雄心2之傲气比天高》(1996).........陈力扬 《飞虎》(1996).........刘督察 《给爸爸的信》(1996)............郑sir 《阿金》(1996) ..............律师 《海岸猎鹰》(1995)...........刘庆宗 《天与地》(1995)............戴济民 《武侠七公主》(1995)..........上官无极 《现代豪侠传》(1995)...... .....刘启文 《洪熙官之少林五祖》(1994) ..........陈近南 《94"独臂刀之情》(1994)...........武安国 《新仙鹤神针》(1993) .........一阳子 《东方三侠》(1993).........刘启文 《群星会》(1992) ...........陆小凤 《英雄地之小刀会》(1992)...........魏延炎 《喷火女郎》(1992)............人人(总警司) 《蝗蜂尾后针》(1992) ...........邱世龙 《鹿鼎记II》(1992)............陈近南 《鹿鼎记》(1992)...........陈近南 《神探马如龙》(1991)..........邓国翘 《学校风云》(1991)...........温嘉文 《爱的世界》(1990).........李子良 《乱世英雄乱世情》(1986) .........导演 《生死决》(1984).........步青云 《无名火》(1983) ..........黄建恒 《蜀山》(1983)............晓余 《碧水寒山夺命金》(1980)............路天君 《豪侠》(1978).........青衣 其它作品: *广播剧---鸽子园 (2001)........上官龙 香港老戏骨刘松仁从影几十年,却因出演《东京审判》中的梅汝璈而险些情绪崩溃。
精神状态已经好转很多的刘松仁来到北京,谈起拍摄往事,仍然心有余悸。
他说“在电影拍摄中和拍摄后,自己很长时间走不出梅汝璈的精神状态,差点走火入魔了。
”他说,拍戏的时候他面对那些由日本演员扮演的战犯的时候,感觉回到61年前的战犯法庭,忘了自己是梅汝璈还是刘松仁,一心只想将战犯定罪。
不但在演戏的法庭上他对这些日本演员怒目相向,演完戏后,他有时误以为这些日本演员就是当时的战犯,对他们也不交一语,偶尔有日本演员要和他搭讪,他也怒气冲冲。
他说现在想来,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当时陷得太深了。
越演到后来,他越体会到梅汝璈当时的心情东京审判宣判阶段,为了将东条英机等战犯送上断头台,梅汝璈曾经决心以死明志。
看剧本时刘松仁认为这种方式太极端,他个人并不赞成。
但是演到最后的时候,他才发觉,梅汝璈就该如此,因为战犯不死,他就无颜见江东父老,200万尸骨就无法昭昭,他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物身上所担负的压力。
本来是戏中人物的压力,刘松仁却戏里戏外都担负着这份压力。
以至于当时剧组的工作人员都说,刘松仁老黑着个脸,好像没给他开片酬似的。
刘松仁说,他当时陷入了梅汝璈的状态中,有些疯狂,不能自拔。
很多情绪的迸发,根本不是演,而是真实的感受。
黑着个脸根本不算什么。
这种情绪在拍完戏后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说,回到香港后,在家里有时候我说话不由自主就用上了电影中梅汝璈的腔调,让家人很不舒服,这段时间,家人都有点怕他了。
拍完戏后,他不敢和导演高群书打电话,生怕再陷入到那种状态中去。
而一同在电影中出现的香港演员,他也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和对方联系。
他笑笑说,没想到演了一辈子的戏,老了的时候反而“走火入魔”了。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
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
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
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
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
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
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
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
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角色: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
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
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
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
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
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
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
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
但已经晚了。
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
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
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
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
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
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
患有重度失眠症。
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
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
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
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
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
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
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
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
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
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
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
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
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
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
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
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真实人物部分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
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
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
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
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
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
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
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
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
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
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
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
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
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
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
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
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
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
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
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
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
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
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
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
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
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
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
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
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
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
年龄60岁左右。
身高在1米8左右。
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
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
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
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
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
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
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
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
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
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
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
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
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
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
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
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
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
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
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
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
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
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
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
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
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
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
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
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
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
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
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
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
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
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
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
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
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
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
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
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
1942年退出现役。
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
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
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
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
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
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
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
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港台的好看爱情片 要港台的 越经典越好 好的追加分
刘若英 刘若英 昵称: 奶茶 英文名:Ren"e Liu 出生地点:中国台湾省台北 生日:1970年6月1日 本籍:湖南省醴陵 血型:A型 星座:双子座 身高:160 CM 体重:46 KG 学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主修声乐、副修钢琴) 家庭成员:一姐一弟 出道时间:1991年 嗜好:睡觉、音乐、和自己聊天 最讨厌的事:不自知的伤了别人 最难忘的事:失恋 喜爱的运动:游泳 喜爱的演员:朱丽娅-罗伯茨 喜爱的歌手:Sting,Suasan Vega 喜爱的食物:台湾小吃(辣的) 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喜欢的水果:释迦 最喜爱国家:很多 最喜欢的穿著方式:舒服 心中期望的情人典型:有个性有主见但很疼我,能与我精神及心灵对话的人,聪明幽默 愿望:希望自己所选择的,坚持而有成就,很多人都因我而快乐 出书:《一个人的KTV》《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Happy Birthday》 。
艺人所属唱片公司:“滚石国际”(1991~2003)维京唱片(2003~2006) 经纪公司:red on red 经纪人:张艾嘉 官方网站---很爱很爱刘若英: 最大的歌迷网站--奶茶中文网: 经历:
【个人专辑】 1995年专辑:『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
1995年专辑:『雨季』。
1996年专辑:『到处乱走』。
1998年专辑:『很爱很爱你』。
2000年专辑:『我等你』。
2001年专辑:『年华』。
2001年精选+新歌专辑:『收获』。
2002年专辑:『Love and the City』。
加盟维京唱片 2003年专辑:我的失败与伟大 2004年专辑:听说
2005年专辑:一整夜 2007年专辑:生日快乐原声带
【演唱会】 200
【第2句】:
【第5句】:31&
【第6句】:1在台大体育馆举办《刘若英的单身日记》个人演唱会。
2003年台北Hi-net线上演唱会 2004年 3月6日“原来你也在上海”11月19日“原来你也在北京” 个人演唱会 2005年4月29日 “原来你也在南京”5月1日“原来你也在杭州”个人演唱会 2005年 “公主彻夜未眠”全国巡回:北京、上海、无锡、南昌 2005年“奶茶星光演唱会”
【电影、电视、广告、慈善】 1994年参演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 1994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心 1995年演出电影《少女小渔》 1995年拍摄“LUX定型液”广告 1995年参演张艾嘉执导电影《今天不回家》演出。
1996年参演电影:《南京1937》 1996年客串《 红柿子》 1996年参演英国CRAKER电视剧的演出 1996年参演《红碟血双雄》 1996年参演《今夜不回家》 1996年参与广告『LUX亮丽发雕』演出 1996年成为台湾流行服饰SODA厂牌代言人 1997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为国际儿童认养活动远赴狮子山共和国 1997年参演电影:《飞天》 1997年参与两岸三地电视剧《日落紫禁城》的演出 1997年参演林正盛执导电影《美丽在唱歌》得日本东京影后 1998年参演舞台剧:《花季未了》 1998年参演电影:《征婚启事》 (得奖 1998台湾第35届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得奖 1998台湾第一届台北电影节年度最佳演员奖)(得奖 1998第四十四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参演《新十字街头》 1999年参演《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1999台湾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担任新年跨越1999迎千禧年受邀人 2000年拍摄“味全优酪乳”广告 2000年参演〈公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2000年参演电影:《夜奔》 2000年参演电影:《候鸟》 2000年跨年“迎接21世纪”之受邀星 2001年担任”SHISEIDO “化装品代言人,一并拍摄“优白净光粉饼”广告 2002年演出《粉红女郎》。
2002年演出《似水年华》。
2002年演出《双瞳》 2003年演出《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饰演张爱玲。
2004年演出《
【第20句】:
【第30句】:40》 2004年演出《天下无贼》获得香港金紫荆最佳女主角、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2006年演出《新结婚时代》 2006年演出《生日快乐》 2006年演出《心中有鬼》 2007年演出《连环局》
【获奖情况】: 1995年 〔少女小渔〕-刘若英一举夺得亚太影展后座。
1995年 第三十二届金马奖以〔少女小渔〕一片入围最佳女主角。
1996年 荣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97年 荣获东京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98年 荣获台北金马影展评审团特别奖。
1998年 荣获台北电影节最佳演员。
1999年 荣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 凴《十字架下的母亲》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主角 2003年 凴《双瞳》获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2004年 凴《粉红女郎》获中国电视剧双十佳奖 2003年 荣获香港金紫荆最佳女主角、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2007年 凭《新结婚时代》荣获第13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最佳女演员
【奶茶创作词曲总表】 专辑名称:陈升《纠缠》(1992) 创作歌曲:《思乡》曲:陈升、刘若英 演唱者:刘若英、陈升 专辑名称:刘佳慧《我是刘佳慧》(19
【第93句】:6) 创作歌曲:《爱不爱你不在乎》词:刘佳慧、刘若英 专辑名称:刘若英《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19
【第95句】:5) 创作歌曲:《国界 》曲:陈升、刘若英 《思念》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刘若英《雨季》(19
【第95句】:12) 创作歌曲:《打了一把钥匙给你》曲:刘若英 《蒲公英》词:刘佳慧、刘若英 《骂你》词、曲:刘若英 《背影》词:陈升、刘若英 《单车失窃记》曲:刘若英 《说话》词、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刘若英《到处乱走》(19
【第96句】:10) 创作歌曲:《到处乱走》词、曲:刘若英 《爱人说话》词、曲:刘若英 《墨镜》词、曲:刘若英 《小精灵》词、曲:刘若英 《玫瑰天空》词、曲:刘若英 《阁楼》曲:刘若英 《门》词:刘若英 专辑名称:金城武《多苦也愿意》(19
【第96句】:10) 创作歌曲:《青空》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 叶嫒菱《相信》(1996) 创作歌曲:《相信》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刘若英《很爱很爱你》(19
【第98句】:11) 创作歌曲:《梦童》曲:刘若英 《多个朋友》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 刘若英《我等你》(2000.1) 创作歌曲:《坦白》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 刘若英《年华》(200
【第1句】:1) 创作歌曲:《勇敢》曲:刘若英 《忘了》词、曲:刘若英 专辑名称: 刘若英《Love and the City》(200
【第2句】:6) 创作歌曲:《说》词:刘若英 专辑名称: 刘若英《我的失败与伟大》 创作歌曲:《似水年华》词:刘若英 创作歌曲:《我的眼前的幸福》词:刘若英
【配音】: 《小倩》 刘若英--小莲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刘若英--祝英台
【舞台剧】 《花季未了》 《半生缘》 心中期望的情人典型:有个性有主见但很疼我 愿望:希望自己所选择的,坚持而有成就,很多人都因我而快乐
【小 传】 且说恣意诗人陈升于九十二年收得一女弟子,点化她由古典声乐跨界到流行歌坛发展,不想此女三年间在陈升身边做制作 助理,唱片未出先在影坛上一炮而红,便是日后被尊为影后、却游走于影音两界的双面奶茶——刘若英。
当今之刘若英盛名之下,仍以演技出众而得众人追捧,但其本人却始终认定唱歌方是自己的主业,足见其对音乐之一往情 深。
除去在影音双修双为而有两种形容,单返观其历年专辑,亦呈现风格迥异之两样唱风,早期常有裂帛飙音之果敢,渐 渐追寻丝丝入扣之纤微,即便本人,时静若处子、时动如脱兔,感性知性俱备、两种性情集于一身,故得称号“双面 奶茶”。
【江湖轶事】 刘若英首发专辑于九十五年,是时双面奶茶已凭《少女小渔》一片声名大噪,顺水推舟之下,二十五岁的这首张专辑便取 名曰《少女小渔刘若英的美丽与哀愁》。
此张处女专辑集合不少电影主题曲,更在曲间插入电影对白,颇有电影原声带之 特征。
亦在此张专辑中,双面奶茶刘若英将三年间伴随陈升左右之心得悉数投入作品,深得陈升之风味,尤以一曲《为爱 痴狂》,情感炽烈,流传甚广,成为其最具代表性曲目。
首战告捷,滚石公司抓紧为刘若英作嫁,力图将之塑造为一位优质双栖艺人,仅半年之隔,《雨季》一辑已然出炉,虽仍 由陈升担纲护盘,其中已有多首双面奶茶自己的创作,一个于音乐上充满憧憬与潜为之刘若英隐然成形。
机缘巧合之下,双面奶茶刘若英得以在音乐上成就心愿,却不甘只以玉女形象示人。
有了前两张专辑不错的市场反响,奶 茶在推出的《到处乱走》一辑中集合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全力凸显性情中狂野豪放的一面,虽说酣畅淋漓,却与听者之期 望相悖,在市场销售上惨不忍睹,网路上的负面舆论亦甚嚣尘上。
不知是对自我创作之信心不足,还是台湾歌坛太过现 实,《到处乱走》马失前蹄之后,刘若英这个名字于歌坛上整整沉寂了两年。
双面奶茶刘若英于唱片界再度出发已是九十八年。
凭借在电影界的显赫声名,其第四张专辑《很爱很爱你》聚下多位大牌 制作人、知名词曲作者。
非但如此,此张专辑中,刘若英之前的创作欲望亦消失殆尽,却以清淡之嗓音,略带幽怨地刻画 出一个柔弱女子的爱情,与以往倔强率性之个人形象大异其趣。
自此张专辑,双面奶茶刘若英逐渐由动转静,少了两分非主流创作歌手的固执,却有了做回女儿身的缱绻,之后两年《我 等你》及《年华》两张专辑均遵循此道,虽与入门恩师陈升的音乐主张渐行渐远,却已然纳入主流,更加追求音乐的纯净 感和抒怀的亲合力。
两千零一年,双面奶茶出《收获》精选辑,题头二字,尽显当今刘若英恬然之心态。
平心而论,刘若英并无圆润完美之嗓音,早期性情由之,得山野之钟灵毓秀,以率性动人;如今清淡柔婉,于情感中无尤 无怨,却以真挚恳切取胜,而双面奶茶无论高昂与低徊,或痴狂或恬淡,其细腻之笔触,其婉转之情思,从无呻吟作态, 全心真情告白,不失为纷扰红尘中一丝可贵的点醒。
惟尤有早日之听者,尚记得少女之刘若英着夹克背吉他之身影,曾如许孤绝。
shang hai hao ma
终于来到了上海,才发现上海其实也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神秘。
除了钢筋,水泥,高楼,没什么太大的特色。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了第一个南方城市。
此时,终于感受到了“同学”这两个字在人一生中的分量。
有了安身立命所在,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求职历程。
只身闯上海并不象别人说得那么恐怖,虽然开始是有点不太习惯。
上海的饭也远没有朋友说的那么难以下咽,气候也远非想像中的那么难以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也许,出身农村,这时倒成了我的优点,也许,我已经对漂泊麻木,总之,很快,我不再自卑,不再为自己地位卑微而战战兢兢。
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
据人家说,在上海这个超级发达的大都市里,研究生都在满街走,综合权衡,发现自己除了一纸在目前已经即将泛滥成灾的本科学位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自卑感疯狂地吞噬着我仅有的一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56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