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100字采蜜集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拼音加注释以及详解

本课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本课课文比较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

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做成幻灯片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品质。

但一张张幻灯片的出现割裂了文章的衔接,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

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

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

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

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

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

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

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课件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文字材料为中介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对课本内容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知识结构及对课本内容讲解的方式、语言技巧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很高,在1-2个课时内,要学习一篇课文,掌握知识要点,记忆新词汇,如果上课不专心,学习兴趣不高,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多种现代化教学中脱颖而出,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现就语文多媒体教学谈一些体会.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中抽象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通过场景再现,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把握主题.文学作品对情景的精彩描述,塑造动人的形象,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特定的场景以画面、声音结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为理解,对文字的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教学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飞渡是什么意思,那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接着多媒体演示:“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上,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教师巧妙地导入课文重点部分,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体会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写作方法.

寒假读书计划

在寒假的时候,我会努力的扩展我的课外知识,充实我的生活每天早起,我会选择一本世界名著阅读,增加课外阅读量,定期做读书笔记,把看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

我会上网浏览一些名著的导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漫长的寒假中,书本就是我的最佳伴侣,父母推荐的、我会一一看完,并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仅仅靠手中教材摄取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

要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好书同行,与大师对话,时刻让书籍涤荡学生的情感,丰满学生的生命,增添生命的底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定好人生的准确坐标。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寒假,制定此寒假读书计划。

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二、时间安排:寒假期间。

三、活动措施:(一)、师生共读:利用晨会课开展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导读课,寒假师生共读。

首次导读题:

【第1句】:依据第一章,画一张故事背景图,标示出:时代广场、地铁、玛利欧家的报摊、塔克老鼠的洞穴……

【第2句】:在第二章中,柴斯特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吗

你从哪里知道

【第3句】:柴斯特与亨利猫见面的那一部分,真是写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请简单而完整地描述出其中的“波折”。

【第4句】:在35页,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柴斯特的眼睛渐渐地适应了这些灯光。

它抬起了头,看着上面很高很远的地方,在高过纽约,也高过整个世界的夜空里,它认出了一颗过去在常看到的365kUaIle.cN星星。

等它们又下到车站后,柴斯特再次躺进了火柴盒里,它心里仍忍不住惦记着那颗星星。

想到在经历了这一切新奇又陌生的遭遇后,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它熟悉的东西,依然高挂在那里,对着它眨眼,实在让它好过了许多。

依据此段文字,请猜测一下后面可能的情节及故事的结局。

第二次推进导读题:

【第1句】:关于蟋蟀与柴斯特,书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希腊神话奥尔甫斯,另一个是西帅的故事。

你喜欢哪个故事

为什么

柴斯特喜欢哪个故事

【第2句】:在书中的哪一处,柴斯特开始听懂人类的语言

【第3句】:闯下梦中啃钱大祸后,柴斯特为什么不听从塔克的劝告逃跑

联系前面的章节来回答。

【第4句】:柴斯特正式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曲子

为谁演奏

第三次推进导读题:

【第1句】:比柴斯特见亨利猫更为波澜起伏的,是报亭失火的前前后后,请用波浪起伏的方式标示出起伏的各个细节,好的在上方,不好的画在下方,间隔时间长的线段长一些,反之短一些。

每个节点上用简单的词语标出主要情节。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本领,看谁做得卓越出色。

【第2句】:分角色朗读P108至P111的第六段,揣测每个角色的心情与性格。

【第3句】:在柴斯特为白利尼妈妈和史麦德利先生演奏时,你怎么知道柴斯特演奏得非常出色---非常非常出色

【第4句】:列出柴斯特不再快乐的若干理由(尽可能详尽,用

【第1句】:

【第2句】:

【第3句】:4分别标出,不重复)。

【第5句】:分角色朗读P132至P137倒数第二段。

读出三位主角不同的心情与性格。

【第6句】:静静地朗读柴斯特的最后一场演奏。

【第7句】:没有地图也不识字柴斯特,怎样才能回到家乡

【第8句】:在书的最后,柴斯特离开后,塔克说想在明年夏天去乡下看望柴斯特,亨利猫说:“我知道你打的是什么主意。

”你认为塔克老鼠打的是什么主意

总讨论中需要解决:

【第1句】:在中国人、时代广场的行人、白利尼妈妈、玛利欧、白利尼老爸、史麦德利、塔克、亨利的眼里,柴斯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试答,在他们那里,柴斯特分别“是什么”(角色)

【第2句】:分析塔克老鼠形象;及本书中塔克角色的结构意义;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鼠--------------------------------------------------------------------------------

【第3句】:柴斯特之于时代广场的意义;

【第4句】:九月的忧郁VS功成名就VS为人民歌唱---剖析柴斯特的回归;

【第5句】:柴斯特之于你的意义。

(二)、采蜜集欣赏:每一阶段每人出份读书手抄报。

(三)、推荐书籍图书交换:由学生自由选择进行交换。

(四)、书香家庭:给家长一些建议,取得家长的配合,能添加一些图书,也给孩子做读书的榜样。

四、活动汇报:

【第1句】:下学期开学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读后感。

【第2句】:读书手抄报展示。

【第3句】:亲子共读成果展示。

五、推荐书目:、、、、《爱的教育》、《红岩》、《小兵张嘎》、《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19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