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万玮读后感
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班主任兵法》读后感学期末的最后一次会议中,图书管理员刘老师推来了一架子书,放置在最上面的一本《班主任兵法》吸引了我的眼球,只听说过军事上用到兵法,没想到班主任工作也有兵法,实在新鲜,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新鲜之余又想: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于是便利用座位之便,顺手把书“牵”了过来。
放假后,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抛之脑后,好好地彻底地放松了两天,当然《班主任兵法》也被我束之高阁。
直到有一天:“周一,该看看书学习学习学习啦
”(“小孩学样”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放假后,女儿学着我的样,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没有一点要读书的想法。
)我对正看着动画片《猪猪侠》的女儿喊道。
“那你呢
你不老也是看电视吗
”女儿嘟囔着。
“我也要开始学习啦
”为了做好女儿的榜样,我装腔作势地拿起《班主任兵法》翻动着。
没想到这一翻可不得了,简直就如同着了魔。
太有吸引力了,如同一部斗智斗勇的小说,我一口气看了半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班主任兵法》一书的作者是万玮老师,写这本书时他的教龄仅七年。
在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被万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细细陈述,娓娓道来,让我每读一个故事时仿佛身临其境,在每读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很有感触,有时又感到对万老师的种种招数由衷的佩服。
同时更让我感慨的是: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一位武艺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还应该是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感受颇深。
首先,我们做为老师,要学会关心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班主任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常牵挂着学生,通过关心能形成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良性互动。
第一,要从思想上关心。
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育学生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共同点,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教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教。
这需要教师具有转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转化引导之目的。
在平时,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读后感《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方式有别,效果千差万别。
第二是生活上的关心。
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挑食现象较普遍;在校时,还不免有头疼脑热,在常人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难事。
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关心学生的“饱暖小事”挂在心上,常跟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争取让他们无学习的后顾之忧。
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日子里都有快乐的时候,不快乐的时候,有顺心的日子,也有不顺心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帮助一把,学生就会心存感激与幸福,主观上会更努力表现。
试想一下,当学生对老师心存爱戴时,你这个班主任难道还会不成功吗
三是学习上的关心。
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学做真人”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实际,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关心学生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恒”。
“恒”是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品格之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果断、实干到底的意志品质,是教师具有顽强毅力的具体表现。
可以这样讲,无论哪一位教师丢掉了这个“恒”,那么,他最初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和理想,就要半途而废;在学年伊始所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就会夭折;在自己学生中的威信,就将与日下降,甚至会带出一个散漫懈怠、畏缩不前、豪无战斗力的班集体。
这绝不是言过其实。
在我们自己身上和周围的教师当中,不难找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公布了美好的“班级活动计划”,可是,只搞了一两次像样的活动,就无声无息了;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向同学们讲“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可谓雄心勃勃,然而,数周后,个别学生开始“冒头”,不良风气开始蔓延┅┅当初的“守则”、“要求”、“常规”也渐渐被老师淡忘了;新学期开始的一切新气象都在变:地面上的纸屑、果皮增多了;同学们献给集体的盆花枯萎了;课堂上随便讲话、“不务正业”的人多了;作业也交不齐了┅┅从种种原因看,作为班主任心中必须要有“恒”字,必须坚持不懈、实干到底,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另外,作者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战,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例如作者的“实践篇”中“一生叹息”、“围而不打”、“投石问路”等许多小故事,以及“理论篇”部分中的“攻心为上”、“虚实篇”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的确,一名教师如果摸透了学生的心理,又何尝抓不住他的心呢
自然他也会顺着你指的光明大道前进下去。
《班主任兵法》波澜大海,深邃奔流。
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
读透,读精,干起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服务学生
〔读《班主任兵法》,做智慧的老师——《班主任兵法》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班主任兵法3 -震撼教育36计》读后感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
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
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感而发”的确是针对一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误解。
不过,我也要直言,这些“误解”和《班主任兵法》是有关系的。
应该说,万玮是我很欣赏并敬佩的老师,也是我的老朋友。
大概八九年前,这本书中的内容还在我的教育论坛上陆续贴出的时候,我曾经在后面跟帖,除了对作者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精神的赞赏,还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无论如何,用兵法来对付孩子是不妥的。
”后来《班主任兵法》出版了,受到一线班主任的普遍欢迎。
一次,在讨论我某本新著的书名时,编辑启发我说:“书名一定要抢眼球,你看,《班主任兵法》这个书名就为该书增加了好几万印数。
”这时我才明白,用这个书名未必是作者的初衷,可能更多的是出版社的“市场考虑”。
但为什么书名为“兵法”就会有“市场”呢?显然,出版社是深谙目前不少班主任的种种浮躁心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些老师对“兵法”的迷信。
推荐几本有关小学班级管理365kUaIle.cN或教学理论的书籍
【第1句】:《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作者: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2句】:《爱心与教育》作者镇西
【第3句】:《走进心灵》作者:李镇西
【第4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 作者:张万祥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5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作者:张万祥 宁波出版社
【第6句】:《班主任兵法》 作者:万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作者:王晓春
【第8句】:《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主编:郑学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9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主编:张万祥 万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0句】:《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作者:张玲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句】:《教育的55个细节》作者:(美)罗恩·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2句】:《爱的教育》作者:(意大利)德·亚米契斯 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13句】:《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4句】:《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式》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5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6句】:《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作者:(美)马克斯·范梅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经典课堂教学设计丛书(10本)
班主任该读什么书
前段时间,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助于班主任成长的书籍,例如,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田恒平的《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华东师范大学齐学红的《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华东师大张万祥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做一个创新型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班主任工作艺术》《今天如何做班主任工作》《破解班主任工作难题》《21世纪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之友》《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新世纪班主任必读》等很多书籍。
如何有效处理“学生顶撞老师”的问题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
工作顺利时,你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小树,你为小树浇水施肥,他们摇曳着婆娑的枝叶向你欢笑;工作出现失误时,小树便伸出带刺的枝叶刺向你。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永远尽善尽美。
因此,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难免会有被学生顶撞的经历。
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学生受到一些不公平、不理解、不尊重的“待遇”,他们就会与老师顶撞。
下面是我遇到的一个案例:
【事件回放】2009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我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就和同学们说了:大家是否能取得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考试态度,请不要迟到,认真对待。
考试当天早上还是有几位同学迟迟不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不是在挑战我的权威吗
这时,又有三位同学趁我转身回办公室时离开了教室,无疑是火上加油。
我心想,等他们回来,一定要好好地教育他们一番。
当他们被我叫到办公室时,我问他们去干嘛了,其中有一位雷同学愤怒地说:我们去教务处买答题卡,但没开门。
我心想他们一定是去小卖部了,还编这样的谎话,我越想越气。
我说:你怎么不向我请假,就随便离开
你这是对老师的不尊敬。
但他的声音比我的还大,说:真的,高二楼层有一位级长看到,你不相信就算了,转身就想离开。
【我的感受】
【我的处理】
【我的反思】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引发我对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进行反思。
事件根源在何处
我说话的语气并不严厉,他为什么会这样
我很困惑。
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也许是我的批评触动了他不能触动的地方,也许我让他在同学面前没了面子,也许他是一时冲动才对老师说了那样的话。
我应该怎么做才会让他口服心服呢
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中有段话:“学生工作,只能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面对学生的冲撞,首先,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了解学生心理,老师的心态首先要摆正,不一定急着让他向你认错。
在教育中要给个台阶让学生下,同时也让自己有台阶下;要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的所在;要在事件处理后,学生能佩服你这个老师,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心灵对话】第一次谈话:为了消除师生的隔膜,我必须找他谈谈,我精心准备了谈话内容,力争从心开始。
【第3句】:平等对话:坐下谈。
【第5句】:直接谈我的感受,告诉他老师这几天想的内容和一些疑惑。
经过谈话,他的态度转变了,没有了对立。
在晚自习后,我看到我桌面上有了一封自发的检讨书,里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确实是去了小卖部)作出检讨。
第二次谈话:这次谈话,我主要想肯定他的自发行为。
我开门见山说:你的举动令我感到很欣慰,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这样,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希望你以后能为集体多作贡献,毕业后做一位高三(4)班的骄子。
【后记】短短几天,经历了从尴尬、吃惊到安心、欣慰,我感受到了我教育的成功,至少当初的顶撞只成了他记忆生活中的小雨点,他依然快乐,依然阳光。
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和教育的对象,尤其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哪怕是学生顶撞了你,作为教师,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和权威而做出伤害学生的行为。
爱,需要一种适当的方式;教育,更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四步处理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5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