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读后感
写一篇周记,要求是:谈谈对班级管理的建议,450字左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及理论。
俗话说 “天无定数,学无定规”几年的第一线教育工作,给了我很多的经验,同时也使我感想颇多。
做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方法绝不应该是单一的,一定要具有多样性,从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谈几点建议: 一. 要处事公平 在每个学生的人生历程中班主任对他的影响是非常 深远的。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帅。
如果在班级活动中出现了教师偏爱部分学生而冷落另一部分的现象,那么往往受偏爱的学生产生自大心理,从而容易使其只愿接受表扬,不愿接受批评,经不起挫折,心理变得脆弱,这样会使学生沿着一个不良方向发展。
另外,另一部被冷落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甚至容易对教师产生逆反.排斥心理.从此再也无法接受教师的正常教育,而导致最终教师教育教学的失败。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以爱,爱━━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爱。
即有包容的爱又有师爱。
用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爱去创造祖国的未来。
让全体学生有一个宽松.自由空间,健康的发展。
二 不可情绪化 每个人都难免被自己不顺心的生活琐事影响情绪。
但切不可将这些带入班级管理中特别是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的极积好动的学生。
然而,过于严厉的批评和失去尺度的处理班级事物的方法。
必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也会给班级工作带来某些程度上的难度。
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对待班极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睦,活泼.上进的班集体.才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就是教师不可对学生过于约束,学生正处于各面都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
因此也常会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正确引导。
而一律严加管束,那么学生就象被关在器皿中的跳蚤一样。
天性和个性受到严重的阻碍无法正常的发展,此种情况不妨对学生宽容一些,但宽容并不是一味的放纵,在这当中要把持好尺度。
例如,本学期本班的两名学生由于口角而发生了打仗事件。
对于这件事我当时虽然很气愤,但我并没有急于去处理,而是请他们帮助我处理班级的一些事情,第二天针对这类事件我利用班会让几名同学表演了一个关于学生之间 “打架”的小品,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表意见。
接下来当我要处理这件事时他们已经和好如初了,并且都诚认了错误,而且此后在我班这类事情几乎再没有发生。
因此,我认为小来不去的问题可以适当放宽政策。
给学生重新认识错误的机会,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课外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可适当的利用异性效应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男女同学在一起时,他们都会尽力的约束自己,力求得到别人对他有个好的评价。
我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了这一点,取得了很好成效。
开学初,一些平时比较淘气的男同学作业.学习.卫生各方面都不好,于是我组织几名各方面都比效优秀的女同学组成了一个 “特别行动小组”天天检查他们的各方面情况,结果不久后班级内的整体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事后有一名男同学悄悄对我说: “老师你真有办法,如果我们再不进步,可真没脸见人了。
” 此外,异性效应的作用不仅如此,还有 “一对一工程”等,都可利用。
做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的改变工作方法,灵活.机动的处理问题,才能直接有效的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
但不可过于利用,如果利用不当,让他们过于接近则容易使他们产生好感,出现“早恋”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适度。
切不可弄巧成拙。
一名真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既应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及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应努力的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健康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作为一名好的班级管理者一定要不失一切时机的,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公平而合理处理班级事物,让我们的学生茁壮的成长。
小学读教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读后感
【第1句】:赏罚分明,安排一个期限(如:一个星期),在每过一个期限,找出一个最遵守纪律的同学,颁发一定得奖品,相反,找出一个最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罚一定的东西,如果同学们不同意这个方法(如:最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不给罚的东西),可以找班主任,利用班主任的名义。
【第2句】:抽空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想的(如:
【第1句】:在你们的心目中,班级里好的纪律是什么样的
【第2句】:如果你是班长,看见一个闹哄哄,不听话,不遵守纪律班级,你会怎么想
【第3句】:为什么你们怕班主任来管理纪律,而不怕班长来管理纪律。
【第4句】:在班长管理你们这个不遵守纪律的班级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想
)
【第3句】:在班级里不能摆架子,不能认为自己是班长就了不起了,要平等待人,也不能太严肃,要幽默点。
还要多帮助他们,特别是要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帮助他们,但在帮助他们之前要提出一个不能不遵守纪律的条件来做要挟。
另外: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记名字或者骂人、打人等方法,因为这样会引起同学关系好像敌人一样,一旦这样,同学们逆反心就会变强这样,他们就更加不会听你的话,更加不会遵守纪律了
希望你能成功
我是班长QQ:775738604
对于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
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个从被管理到管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这种自我管理必须与班级管理制度保持一致。
我认为:只有通过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才能进入较成熟、较完善的境界。
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政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只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
但如果把计划定得过高,制度太苛刻,就会让学生难以接受。
记得有一位青年教师在接任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后,为了迅速提高质量,要求该班学生比其它班级提前到校多上一节自习课,结果只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不到一个月,很多学生就有了意见,有的实在无法坚持。
这位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最终未能如愿,制度也只好不了了之。
当然,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可能要求一个班级里每位学生科科优秀都是三好学生,那么也就不可能同时用一个相同的标准来约束每一个人。
比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许较差的学生,实现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应该灵活对待。
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教育方法、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
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
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管理,改变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旧做法。
魏书生老师就很有办法,班级中各项检查督促工作都被学生争着“承包”了下来。
班主任外出几十天也没事,学生能正常学习,就连教室里的螺丝钉掉了也有学生过问,学生真正成了管理自己的主人。
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
这其间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关重大,不可忽视。
所谓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能放松教育。
要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多数受到家庭的溺爱,自我管理意识差,如果不严格教育,后果会不堪设想。
有两位学生有一点矛盾打架之后,写检查时均只是过多强调自己的理由,我问:“你们自己错在何处
”学生默然。
于是我说:“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那就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错。
”结果两位学生各自分析了自己的错误,和好如初。
据了解,很多班主任对学生都制定有操行评分的制度,规定学生违纪一次扣多少分,被扣到多少分就如何处理等等。
这种对学生违纪只作好记录,不注重教育,等扣到一定分数就研究如何处罚的作法是不负责任的,是教育无能的表现,实现上是利用管理制度给学生设“陷阱”。
学生有缺点错误,甚至还会出现反复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育指导。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深刻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唯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些话都是很值得回味的。
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也并不是把学生管得严严的,说不准说,动不准动,而是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如多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讨论、学科竞赛等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实践中,让学生自觉地用管理制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理想境界。
总之,管人的问题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但如能合理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使之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和行为规范,那将是班级管理者莫大的欣慰。
对班级的感想和看法怎么写啊
这方面不是我的强你就不应该向我求助了...我还是给你一个思路吧,我可不在你们班,所以对你们班的和看法就不清楚了。
谈班级,首先从集体的眼光考虑,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有凝聚力。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情况,班干部们是否认真负责(是否为同学们着想...汗~~~),班级的同学学习是否认真,学习环境、氛围如何。
从以上角度,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去写就可以了。
管理学作业(读后感)
《管理学》作业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作业要求:题目可打印,答案要求手写,该课程考试时交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
【第1句】:()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亚当·斯密B、泰勒C、罗伯特·欧文D、亨利·法约尔
【第2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A、马科斯·韦伯B、泰勒C、梅奥D、亨利·法约尔
【第3句】:关于“组织文化是由四个亚文化构成的一个群”的观点认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管理文化C、形象文化D、精神文化
【第4句】:()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
A.“瘦狗”B.“幼童”C.“明星”D.“金牛”
【第5句】:在公司层面的战略中,所谓()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获取所有权,在同一行业中扩张活动范围的战略。
A、横向一体化B、纵向向一体化C、多元化D、相关多元化6.某公司有120名作业人员,如果基层管理幅度为10,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为3,则该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应该是:()A、3B、4C、5D、
【第67句】:以下属于不利于分权的因素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除
【第1句】:用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决策,应该选择哪一种生产方案。
半年后,李欣提交了调离报告。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如何协助班干部管理班级
在班上应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教育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重要的一步。
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
但是,在高中中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
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不便。
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同行探讨。
一、树立“导师形象” 班主任经常与班干一起分析、研究班际情况,直到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办法等。
如知道班长主持召开主题班会,初期,先帮助拟好的提纲性发言稿,供“照稿宣读”,后来要求按拟好的提纲性发言稿主持发言;再往后就要求能根据班会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即席主持发言。
有了基础后,就可以交付整学期的形式历,让他按要求独立进行,班主任则在班会上做一位细心的听众、观众、协助班长决策,而不是插手干预,从而使他有了完全放开手脚、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推行“言谈落笔”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而班干部的上课及活动时间也是排得非常紧凑,这就给双方沟通造成一定的困难。
班主任可以把来不及当前说清的话或不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下交给班干部,其“震动性”作用是明显的。
“把话写下来,话的份量便会增加。
”如每学期初,班主任给每位班干配发相应的工作记录本,明确写好“主要职责”,要及时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和感想等,每逢班委集会,班干部就携带各自的工作记录本,交流工作经验,提出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陈述工作中的收获,记载最新的工作任务部署。
这种做法对班干部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是相当显著的。
三、营造“聆听气氛” 作为班主任,平日在班上习惯了以己为中心发言,一旦让自己坐下来细听别人诉说,尤其是别人还说不清楚之时,便成了件别扭的事。
班主任必须设法让自己与班干部一起,尽力使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笼罩着一种“聆听气氛”,并致力让大家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事。
待习惯后,班干部只要遇上事想找人商谈,自然就会来找班主任了。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要充分抓住班干部会的聚议机会,使大家都学会作到留心听人发言,使发言者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
“聆听气氛”下的班干部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非完全受班主任控制,他们真正拥有一片独立自主的空间,这样一来,班干无论是遇事能否顺利解决还是不知所措,或是做事失败还是寻求帮助,都能在一个“聆听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向老师诉说。
四、尝试“平行交谈” “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班主任与班干部沟通时,移用“平行交谈”发进行,往往能引起好的回应,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
这种交谈的机会,能从几乎所有共同相处的活动中获得,如一起骑车行进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坐下来闲聊,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或野炊等课外活动,在不同的机会中,常会因活动进行中的某个细节或话题,转谈到某位同学、朋友或班级情况,以随意闲聊式的形式,不时严肃讨论。
工作时间表明,“平行交谈”所涉及的内容常是班干部最真挚的心语,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效果十分明显
爱得智慧 教得科学 ——《班级经营》读后感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表现出对事情很投入时,应及时赞扬说:感动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儿,凡事都让父母觉得他有些认真过头:上学迟到了会跟父母大发脾气,抱怨他们没有按时叫醒他;一次小测验没拿到100分,会好长时间都念念不忘。
对此,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很不以为然:“考试并不一定要100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上学迟到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的。
”可说了也是白说,小男孩儿照样我行我素,这令他的妈妈十分苦恼,觉得儿子的表现有点儿过分。
其实,过分的是小男孩儿的妈妈。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并将之视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是一种纯粹而又强烈的成就动机。
在家长看来,这时候的孩子是十分固执的,你说没关系,但他偏要那样做。
其原因就在于意义对于孩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他们无法理解所谓既好又不好、既错又不错等相对的概念。
100分有什么意义呢
走过那些岁月的人回望时的确觉得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一开始就不想努力去做到最好,那么他在一生中恐怕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如果他从小就能仔细分辨态度与行为的差异,认为迟到一次没关系,那么他恐怕也就不可能那么严肃地对待以后的学习和人生。
如果不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其结果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反而会消解他们最初对生活所抱持的信心,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只要孩子的这份认真是有理由的,或者说孩子的这份认真伴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家长就应该呵护住他们这一份纯真的成就动机,并慢慢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自己去体会、发现那许许多多的相对,而不要急着现在去灌输。
教育应当顺应孩子的成长历程,同样从童年时代走过的我们,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当年的心态,而不是用今天对生活的理解,以免破坏孩子那一份可贵而纯真的成就动机。
吕海滨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他要搞“研究”了,这着实让妈妈乐了一阵子。
那时吕海滨才八岁,刚能读些稍厚点儿的书,写些用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文章。
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爸爸带他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 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妈妈没说什么,只是赶紧让丈夫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
临走之前,妈妈对爸爸开玩笑地交代说:“如果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找找。
” 两个多小时后,父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
妈妈翻了翻儿子找来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
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都是介绍蓝鲸的。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及“研究”的深入,妈妈和爸爸也不断地从儿子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寿命是90年到100年;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到60人……说实在的,妈妈以前只知道鲸很大,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回海滨告诉了妈妈不少她第一次听到的东西。
这样,吕海滨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
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成的。
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嘴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
在封面的左下方,工整地写着吕海滨的名字。
论文含四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蓝鲸的本领。
妈妈不知道吕海滨是怎样决定这些小标题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
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三个题目,儿子完成了四个,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小标题下不过一两句话,既没有开篇,也没有结论,读起来倒也开门见山。
这是妈妈一生中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当然也是一篇最让她感兴趣的论文。
妈妈赞赏地说:“看到你做得那么认真,我很感动。
”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成长的求知过程中,只要能够感兴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家长就应该多加支持;如果孩子还能够很投入地钻研或开发自己的聪明才智,父母就更应该去关注和加以爱护,为孩子的投入精神所感动,并要将这种心情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鼓舞和激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