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班超投笔从戎读后感

读完班超投笔从戎有何感想

班超是东汉时有名的将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起初他靠帮人抄写文件来谋生,后来他投笔从军。

经过班超十几年的努力,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朝。

班超早就立志报效国家,而且始终奋发进取。

百折不挠。

我们应该学习班超,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努力为实现目标而顽强奋斗

班超投笔从戎的 启示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何及个人

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好,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啪”,合起书本,《东汉故事》的最后一章被我看完了,虽然再不情愿拿起它,但我的大脑里却全是东汉故事。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投笔从戎》和《官逼民反》。

《投笔从戎》主要讲了班彪的儿子班固不好读书,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而不是在这里写文章”,于是,他把笔一丢,就投军去了。

他被人派到塞外立了很多功。

从这个故事中我发现,男人的思想和女人的思想不同,男人总想立功,而女人只想着学习,男女不同,思维也不同。

《官逼民反》主要讲汉灵帝为了吃、喝、玩、乐不停的花钱,国库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于是听了大臣们的坏主意,开始卖官位,有钱人买了官就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开始造反,张角、张梁、张宝带领的军队头顶要包一块黄巾,所以称他们为“黄巾军”,虽然他们很勇猛,但是官兵们太多最终还是失败了,可天下已被地主豪强们闹得四分五裂,形成了割据局面。

到了公元220年,东汉亡于魏。

魏、蜀、吴各有皇帝,各立朝廷,正式分成了三国。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历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久合必分,分久必合,中华历史五千年,单单一个汉朝还要分东汉西汉,历史上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文人思想更是百花争鸣,孔子、孟子、老子……,所以我觉得以后要好好学习历史,保留下中国古代的传统和文化。

班超出使西域的读后感要600字的就行,谢谢,在线等着急

很多人看到了班超出使西域多么的牛x,36人平定西域50多个国家,几乎没有凭借汉朝的兵力,仅仅是靠汉朝的强大震慑力,就使得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但是这背后的辛酸,你能想到吗

近30年的时间,班超远赴异域,东奔西跑,久于征战,时刻面临的生死的威胁。

现在的我们有的某些人嫌目前单位环境不好,都要考虑换个环境。

而班超面临的是长达30年的生命威胁。

但是话说回来,其实班超本来并不需要冒着生死的危险出使西域的。

为什么

就是因为汉光武帝的两次小小的错误,加上对当前东汉实力的低估,导致错失了收复西域的良机,不得不再次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我们来看班超出使西域后的结果,一方面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域五十余国都交纳质子,表示归服汉朝,最关键的是什么,交纳人质,还有就是设置西域都护府。

刘秀拒绝西域诸国臣服,有犹豫和对汉朝实力低估的考量。

其实本质就是刘秀把这件事想的复杂了,他以为现在国家初定,不适合收复这些小地方。

实际上,这时候恰恰是汉朝收复西域,设置都护府的最佳良机。

就因为刘秀做了这件错事,导致汉朝失去了收复西域的时机,致使班超出使西域30年。

投笔从戎从青年到暮年的班超,更是差点老死在了西域。

世人只知道称赞班超出使西域,却不了解其背后的艰辛与凶险,更是不知道,这种情况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即所谓的防患于未然

小说《凡人修仙传》的主角韩立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怎样做人的

理智 冷酷 现实 勇敢 坚强 意志坚定

谈谈你对班超投笔从戎的看法

班超投笔从戎指的是: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我认为,在国家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也是在大学毕业后参的军,我觉得祖国需要我们这样的热血男儿去保护.我爱我的国家.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是无论何时,只要祖国召唤,我一定会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尽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7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