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拜伦《唐璜》读后感

求 拜伦《唐璜》 读后感 急

唐璜是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一个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贵族;他诱拐了一个少女,跟着又把那个少女的父亲谋杀了。

《唐璜》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那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物本来是不会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却启发了后代许多诗人、作家 、音乐家的艺术创作灵感。

例如,英国大诗人拜伦写了一首题名为唐璜的长诗;奥国音乐家莫扎特以唐璜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剧;英国的戏剧家萧伯纳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写了一部讽刺式的舞台戏剧。

随着光阴的流转,历史的唐璜演变成传奇的唐璜。

传奇的唐璜是一个见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诱上床的男人;传说他每天晚上跟一个不同的女人发生性关系。

现代唐璜的定义是一个好色徒,他要占有最大多数的女人的肉体来满足他的男性虚荣感。

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没有爱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体;他跟女人发生性关系向来不把感情放进去;他也从来不用金钱去买性;他要本着他的男性魅力来引诱女人跟他上床。

当他得到了一个女人的肉体,他便立刻转移目标,寻找新的征服对象;因为他要不断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虚荣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满状态。

下面举两个实例来作示范。

两个实例里面的男人都是典型的大唐璜。

马丁是一个丹麦的工业发明家,他的发明品并没有成为举世闻名的畅销品,但他扮演唐璜倒是成绩辉煌。

他的相貌和身材都长得异常的英俊,风度翩翩,绅士礼貌十足,衣着讲究。

他一生结婚三次:头一个太太是芭蕾舞星;第二个太太是电影明星;第三个太太是时装模特儿。

三次婚姻都以离婚终结,就是因为他结了婚也不能压制他那见到新的女人便非要追到手不可的唐璜心理。

马丁自己坦白承认,扮演大情人给予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现在,让我们看看马丁扮演大情人的手段。

马丁进入任何餐馆,坐下来后,他的眼睛便像探射灯那样,向餐厅的四周搜索。

当他看到只有女客在座的桌子,他的眼睛便亮起来。

只要女人的样子长得不错,气质还算不坏,年纪不太老,便是他那天晚上的征服对象。

他立刻吩咐侍者把一瓶葡萄酒送过去;那位女士当然好奇地问,酒是谁送过来的。

此时,马丁便用多情的眼光向那位女士打招呼。

当那位女士把正餐用完了,马丁便走过去,很有礼貌地作自我介绍,请问女士准不准许他坐下来,陪她一起喝咖啡。

马丁一坐下来,便鼓其如簧之舌,向女士大灌迷汤,称赞她何等美丽

何等迷人

当然,他说话的时候,脸上摆出诚恳万分的表情。

“在我的一生里,”马丁对他的每一个猎物都这样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位像你这样具有独特风味的女人

”这句话是从马丁的口里机械性地喷出来,但每次都射中女人的心,得到致命伤的效果。

女士把马丁灌给她饮的一大碗迷汤一滴不剩地喝光了,被迷得魂飞魄散,相信眼前这位英俊的绅士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她当天晚上便愿意跟马丁上床风流。

马丁很小心,永远不带任何女子回到他自己的家;他不是跟女士回家,而是另找中立的地方。

一夜风流之后,马丁便不愿意再见到那个女子。

他顶多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而该电话号码是属于他朋友办公室的。

如果那位女士打电话到那里去找他,她只会得到一句留言:马丁到外国去了,或者是他不在那里工作了。

就是这样,马丁一生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大情人,百战百胜,出猎必有所获。

当他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两腿无力走路,躺在老人院的床上,没办法再出去狩猎女人。

他认为他的人生失去了乐趣,不值得再活下去。

在一个晚上,他多吃点安眠药,一睡不醒。

一代大唐璜,因为再不能征服女人,人生无趣,便与世长辞。

唐璜读后感范文 唐璜读后感怎么写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 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

虽然小说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

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

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

英国统治阶级夸耀 “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瑛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

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

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

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

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

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

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他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却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

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

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

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

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黛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

如果说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 ,那么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

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像丰富奇特。

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

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

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

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唐璜》作者是拜伦,还是莫里哀﹖

拜伦,还里哀都写过《唐璜同名作品,莫里哀的唐璜是喜剧,拜伦拜伦的《唐璜》拜伦的《唐璜》是一部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

莫里哀的《唐璜》:1665年,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五幕散文剧,揭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横行霸道。

莫里哀改造来自西班牙关于唐璜的传说,并经多次变换,将神奇性与现实性结合,既描写农民,也描写幽灵和石像,悲喜混杂。

莫里哀的《唐璜》于1665年2月15日首演巴黎皇家宫廷,用五幕戏共三十九场戏展现了丰富的情节和极为矛盾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表列出了19个人, 涵盖社会的各个层面,塑造了一个社会群体。

有读过拜伦《唐璜》的吗

下面这段诗是出自唐璜吗

在哪章哪节啊

谢谢~

《唐璜》好像都是八行一节的说,

莫扎特的《唐璜》与拜伦的《唐璜》有什么关系吗

歌剧《唐璜》和长诗《唐璜》全都取材于西班牙民间关于唐璜的传说。

另外,写歌剧《唐璜》的莫扎特是音乐家,写《人间喜剧》的那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拜伦的《唐璜》是长诗而非小说。

回去再好好读读历史课本吧。

唐璜到底是谁写的

莫里哀和拜伦好像都写过。

唐璜,Don Juan,是一个真实人物,曾诱拐过一个少女并杀死了少女的父亲。

后来这个名字被多次写进文学艺术作品而被“神化”了,成了花花公子的代名词。

文艺作品里的唐璜是根据这个故事演义的,最有名的有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或叫《唐·乔万尼》,讲述唐璜是一个罪行累累的花花公子,犯尽罪行后被“石雕客人”带走了灵魂,得到了惩罚。

莫里哀的戏剧《唐璜》一般译作《堂·璜》加以区分。

故事人物设置改变不大。

最革命性的是拜伦的《唐璜》,他彻底改变了唐璜这一角色在人们印象中单调的印象,而赋予了他丰富的性格与情感,备受人们推崇,只可信这部作品没有完成,但这并不影响《唐璜》成为世界名著。

后来还有很多唐璜的作品,比如萧伯纳等人的。

后来《唐璜》的故事被更加演义,成了著名的浪漫爱情电影《唐璜德马科》,由马龙·白兰度和约翰尼·德普主演,很有意思~~

拜伦的唐璜中译本朱维基的好还是查良铮的好

对语言的把握程度,绝非他人能相比。

能在尽量还原格律的情况下,保持原著的嬉笑怒骂之风味,让人如品美酒、回味无穷,也只有査译本。

虽然是翻译长诗的专家,但其不遵韵律,首先失去了音乐的美感,在翻译这种无韵体长诗时,也许会相得益彰(当然,的译本也绝不会差),但对于有格律的、,若无法还原格律、带着镣铐跳舞的话,那么、也就不成其为、了。

对比的译本和翻译的神曲片段,就会发现勤劳的翻匠与诗歌的天才的区别。

驾驭文字、驾驭韵律,举重若轻。

也是如此,(对比译本和译《唐璜》的片断,亦发现查良铮的译笔仍然略胜一筹)查良铮翻译的《唐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若吴兴华的《神曲》译本能保留下来,也同样会成为神品。

查良铮是幸运的,他有天才,而且将天才的证明留了下来。

哪怕有能力阅读英文原版,亦会发现,查良铮的译本仍值得去读,因为那不只是译匠的翻译:仅为不懂外语者开示方便法门,而是大师的结晶:在中文中再造,再造《唐璜》,提升了现代汉语的张力与维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87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