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1000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作者从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细腻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
好久没有读到能让我感动的书了,就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被迪伦在发现自己真实的状态之后,心微微颤了一下。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
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
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
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所以一开始还是带着些顾虑和好奇的。
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
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
因为它应该是不经意间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
迪伦看似到了生命终点也没找到的东西,竟然就在她离开人世的一瞬间出现了。
虽然这是作者很巧妙的夸张描写手法,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跃然纸上的。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安静走路转角就会遇上爱,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了,所有的爱都只是为了爱而爱了,那多可悲。
合上书本后脑海中仍有不时闪现的各种人物。
有魅力的文字是有灵魂的,但也是朴实、深刻的,它能让一个故事变成能赋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载体,能让人无论经历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嚣落幕、曲终人散时心中浮现感动。
时间的旅人读后感1000
《时间的旅人》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旅行,在每一片回忆的风景里努力修补自己”。
拿到张曼娟的散文集《时间的旅人》(九州出版社),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深深吸引了我。
我知道张曼娟这些年的内心是盛着细腻温软的时光的,她在这些时光里行走,回味,每一个自己的人生阶段,都有着她匆匆走过再回顾的眷念。
被遗落在童年夹层中的娃娃,似乎也在提醒她,人生不必追求成就,读诗与爱人已经是最大成就。
而今年华碎了,花开几度就是一个轮回,那些叫回忆的东西会让张曼娟伫立在人生的岸边等待一条从雾里航行的船,载上思念摆渡。
对于时间,在张曼娟的概念里它是有意志的,她说在花开时,它不会得意忘形,狂妄自大,在落叶萧索时,它依然昂然伫立,不致消沉,不管荣茂或是枯萎。
我很少看到有作者对时间有这样的深刻感悟。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这条路往往是来时鲜花铺满路,去时已荒芜。
张曼娟在自序里说,行走在大地上的我们,并不知道土地里的温度是怎样的,但是植物知道。
一棵树知道何时休眠,何时苏醒,何时奋力开花,何时硕果累累,它知道关于生命的规律,或许比我们人的内心更深刻。
就像树与时间能定下盟约,彼此都不违背,安静信守。
可是人与时间有没有盟约可以信守呢
就像张曼娟说的,她约友人一起到灵园看樱花,尽管樱花开得灿烂,沿途的美丽风景让大家都不忌讳这个地方。
但是走在灵园里,渐渐地作者还是感悟到,每个人也许都要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路上。
曾经以为旅行是一场空间的移动,渐渐地终于明白,旅行也好,人生也好,其实都是时间的移动,我们只是时间的旅人,听凭时间的意志穿越,是过客匆匆,而不是时间的归人,谁也无法从终点再走回去。
张曼娟在时间的概念上是从旅行开始记录的。
每走过一个地方,都是一缕光阴的记忆,像常青藤在时间里蜿蜒爬着。
她说到上海裁衣去,到济南炒全鸡去,到日月潭骑车去,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地方就有她存在过的时间。
这些时间是什么呢
我想是生命的累积沉淀。
走遍千山万水的人是浪漫的人,而浪漫的人是会有奇遇的。
张曼娟走过很多地方,但是我喜欢读她走过上海的时候写下的文字。
在上海,她寻找过张爱玲裁衣过的裁缝店。
那样的一个散发出古香古色味道的小小裁缝店有的不是豪华,而是上个世纪小女人生活味里的精致。
她说,如果裁缝阿姨将每个孩子每一年量身的记录和图纸都留下,全部展示出来,我们就能看见岁月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样貌的。
到上海裁衣是张曼娟的一段旅行愿望,这个愿望的意义在于裁剪一件衣服,也就找回了一块童年碎片,关于一种量身订做的,既贴身又独特的回忆。
读张曼娟的《时间的旅人》,我恍然明白,原来任你红尘万丈,还是要衔一枚素心品尝。
请介绍一下英国小说《摆渡人(Ferryman)》([英]克莱儿·麦克福尔著)的故事梗概
以下的严重剧透,慎点摆渡人将死去的灵魂穿过带到安全地带,摆渡人会依据灵魂的取向变成他们信任的外貌,荒原也会依据灵魂的心理状态呈现不同的样子。
迪伦和男孩摆渡过的其他人很不同,在路途中,两人就这么相爱了,其中二人的心理变化就不详述了。
但是
摆渡人的任务只是将灵魂带到安全地带,而自己却不能进入,于是在到达目的地的瞬间,他们就分开了,男孩继续摆渡下一人,但外貌竟然没有改变。
迪伦想要回去找男孩,于是问了一个女人,女人告诉她可以回到荒原去,但很危险,之前有很多人都想穿过荒原回到自己的身体里,但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弃了。
迪伦勇敢的进入了荒原,并遇到了男孩,二人一起逆穿过荒原,男孩一直不相信能回到现实世界,迪伦则满怀希望。
最终,都回去了
典型的心灵治愈系纯爱小说,浪费了我宝贵的火车时间。
要知道我是当作悬疑小说买来用来路上烧脑用的
但看过中文翻译版,建议还是买原版看吧,至少还能烧点脑。
ps,男孩名字我看过就忘了。
就这样。
求一篇英文读后感《ferryman》谢谢
《ferryman》is a novel that warms my heart,when i read it out ,one beautiful scene,has just crowded in my head。
the boy hold the girl"s hand to face the dark and horrible future ,but they don"t afraid anything,beacause they have gotten love and faith ,soeven though they fall in hell ,i still believe they will be survived, beacause love is always the powers, after all that i said,we will go back to the author"s question if fate is a lonely river ,love and kind will be your best 《ferryman》谢谢,摆渡人的读后感
边城 精彩片段赏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而答疑解惑的人就是教师。
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的韩愈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充分肯定老师的作用、定位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的职责。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教师向学生传承文化理所当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是践行其神圣职责;教师是聪明的启迪者,以聪明启迪聪明,以高尚人格塑造高尚人格,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韩愈以为:师是“传道”的,假如一位教师不能“传道”,他就不能成其为教师。
师与道是密不可分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道”是师存在的先决条件,“师”是道传播的社会载体,师道不可分离。
当然,韩愈所谓“传道”,乃是发扬光大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以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伦理道德观念。
而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传道”应是维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
如此说来,教师的责任重大,每位教师,都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教师应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标兵。
诚然,教师也是人,但教师担当的是“传道”的职责,为人师,须忠于道。
教师遵守社会公德好否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
爱国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遵纪遵法、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财物等等,教师必须具备这些良好的社会公德,自己有“道”,方可传“道”;因道而德,因德而得。
因此,道是师存之根基,师是道存之体现,道存所以师在。
作为教师,其次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对于教师而言,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在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更在于要有一颗大爱之心,仁心育人,爱生如子。
在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在每一位国人心中耸立起了一座丰碑,用大义诠释了大爱,他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
反之,范美忠,同样灾难来袭时,竟然弃学生不顾,他自己先跑了。
更有甚之,事后他居然还大放厥词为自己的不义不仁行为百般辩护。
道德的沉沦,师德的缺失,将范跑跑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是的,在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确当今社会,大部分教师仍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安贫乐道,满足常乐,保持着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为众人景仰。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有权势或有钱家庭的孩子青眼有加,对家境贫冷或成绩欠佳的孩子则呵斥不断,总是利用教师的身份让家长做这做那,热衷于成为家长筵席上的宾,且自叫自得:咱有能耐有本事
我经常想: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将来会不会也是一群势利眼呢
伟大的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
是的,你可以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但你尽不可以偏爱,不可以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作为教师,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好教师总是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影响着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任何一点嘉言懿行,对学生都会起到“东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好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受人尊重,就必须自己身正言正;要自己身正言正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操守。
当院士、作协主席、大学教授纷纷陷进“造假门”,当我们教师的科研论文由精心撰写变成网上下载,堂而皇之地将剽窃变成了鉴戒,我对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也就充分理解了。
学生只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而已
教师,历来被喻为春蚕、烛炬、园丁、人梯、摆渡人。
。
。
。
。
。
那是由于教师不光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
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实乃教师天职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看广大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做优秀的传道者、卫道者,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人才
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金融 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自考哪个比较好
读大专吧
个人能力有限
请大家帮忙转载和告诉身边人自考本科害人不浅70%同学都不读书 50%同学毕不了业 40%同学中途辍学过来人良心告诫
不要听信任何广告和熟人朋友介绍 自考招一个提成1000¥,所以网上很多一边说XX自考好一边留QQ和电话。
所有的一切都是吹的,等你进去了一切都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法去读之前的 比如考上的本科 专科。
那么你高中白读了,除非重新高考
通常来说都不会选择重读,毕竟高三太难高考太累了
大部分的自考都是借用了“名牌学校名义”(比如211,或者北X,武X等名牌学校),其实上课在外面或者学校附近租房子教学,开学的时候会带你去名牌学校办公室或者教室看,等上课了或者到了第2年你就玩去接触不到正规学校的地方了。
区分很简单,通常都是 XX大学 后面加上 XX学院,正常的应该是类似 化工学院 英语学院,但是自考的通常是 网络教育或者一些自己取的名字+学院而不是专业+学院
浪费了4年,痛心疾首。
读完感觉 不知道什么叫做 自习 早读 什么叫校园交际 学委会 ,没有参加过友校交际。
基本上每天就是到教室 睡觉 然后回寝室玩。
05年入学居然用的 99年和01-02年教材。
老师也是完成任务,下课走人
根本不想正规统招生那样会和老师经常有沟通,有学习或者科研项目,或者实习机会
那个时候的老师在专门招生 3年就买房子 车子 还开店了(估计是良心发现或者是亲人谴责才转开店了)PS 自己的经验,绝无虚假,不要认为自己会出淤泥不染,自考基本上没法学到实际的东西,就算你努力
1:基本上很少能毕业的,就算毕业很少能像统招生有很多证书,我们班那么多人E ④级居然大部分都是靠“佐“弊过的,不要说70个人没有想努力的
2:毕业后没几个有什么技能,找的工作都是服务行业或者很简单的垃圾工作
3:仔细看招聘,很多要求统招毕业
4:毕业=失业,没有实习,开始都会说有实习,到了毕业就不管了
5:个人数据--我以前同学朋友的数据----大专 基本上都就业了 大公司居多 比如路桥 化工 机械,自考同学小公司 销售 服务 文员,这是部分数据我发这么多没钱赚,只是不忍心你们的未来和前程被祸害。
希望看到后能告诫你们的朋友同学。
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看看那些读完的同学的评论或者找一些自考学校的论坛或者QQ群之类的去问问他们读得怎么样,另外搜索“自考 考试”看别人的回答就知道自考多乱。
说自考非常好的都是招生的。
为了招一个人”提成“1000多元他们心都是黑的
该死的 摆渡 屏蔽我回帖太快,所以请帮忙转载
诚信考试,拒绝作弊作文
诚信考试,拒绝作弊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一位自认为经长人生跋涉取得了的年轻人,身背“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共7个行囊来到渡口想摆渡过江。
老艄公看到他的“诚信”行囊,很满意,并很干脆地答应只要三个铜钱就可以包这位年轻人安全过江。
不料船行到江中遇到风浪,老艄公要求年轻人丢弃一个行囊,于是年轻人把“诚信”行囊丢弃了。
这令老艄公很失望。
当年轻人相继被老艄公拿走了6个行囊后,大骂老艄公不讲诚信。
老艄公则反唇相讥。
最后老艄公跳下水中,把“诚信”行囊捞回,将7个行囊全数还给年轻人,并告诉年轻人诚信是人生真正的摆渡人,是人生的根基。
故事中的年轻人首先抛弃了“诚信”这一行囊,相继失去了更多。
设想:如果我们是故事中的年轻人,遇上风浪,究竟会先舍弃哪个行囊呢? 德国大作家莱辛说:“寓言就是让人从虚构的故事中认识道德。
”是啊,寓言使我们认识到诚信的内涵和人生的道理。
据报道,有一位博士生参加应聘考试在回答“请你写出你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个考题时,交了白卷,结果被高薪聘用。
而另一位博士生在求职时则向用人单位表示,如果自己被录用,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结果被人认为此人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准则,没有被录用。
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者,忠诚也,没有二心;信者,守信也,言行一致。
”诚信被中华民族奉为做人之根本,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品质。
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什么
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线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为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们导航的一座灯塔……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诚信和不诚信的故事。
国际交往需要诚信,社会生活需要诚信,与人沟通、合作需要诚信,我们的学习、考试同样需要诚信。
因此,人们颂扬诚信,反对言而无信、弄虚作假。
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诚信缺失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发生——国际贸易准则给中国商家上的诚信课仍在继续;北京一位张女士因为有不守信的行为被美大使馆拒绝签证;恶意透支信用卡者犹如“雨后春笋”“生命旺盛”;大学特困生银行助学因不守信用、逃避还贷者众多,导致本是一项阳光工程的贷款业务面临危机;全国各类考试作弊令人瞠目,校园诚信环境污染深重…… 高尔基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 学习求知老老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勤于思考,敢于追问,决不弄虚作假。
做真事,讲真话,勇于认错,敢于改正;对人以诚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有人无人,不论大事小事,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美德…… ——如此,诚信大厦,我等能再立
诚信是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是夏天的一块冰糕,沁人心脾;是秋天远山那片火红的枫叶,勾起你无限牵挂;是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山峰,因为诚信而更加巍峨;林海,因为诚信而更加翠绿。
江河,因为诚信而更加宽阔;大地,因为诚信而更加平坦。
事业,因为诚信而成功永在;人生,因为诚信而精彩纷呈! 诚信,人生前行路上永远的绿卡,让我们怀揣着她继续新的征程
记得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一位自认为经过漫长人生跋涉取得了成功的年轻人,身背“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共7个行囊来到渡口想摆渡过江。
老艄公看到他的“诚信”行囊,很满意,并很干脆地答应只要三个铜钱就可以包这位年轻人安全过江。
不料船行到江中遇到风浪,老艄公要求年轻人丢弃一个行囊,于是年轻人把“诚信”行囊丢弃了。
这令老艄公很失望。
当年轻人相继被老艄公拿走了6个行囊后,大骂老艄公不讲诚信。
老艄公则反唇相讥。
最后老艄公跳下水中,把“诚信”行囊捞回,将7个行囊全数还给年轻人,并告诉年轻人诚信是人生真正的摆渡人,是人生的根基。
故事中的年轻人首先抛弃了“诚信”这一行囊,相继失去了更多。
设想:如果我们是故事中的年轻人,遇上风浪,究竟会先舍弃哪个行囊呢? 德国大作家莱辛说:“寓言就是让人从虚构的故事中认识道德。
”是啊,寓言使我们认识到诚信的内涵和人生的道理。
据报道,有一位博士生参加应聘考试在回答“请你写出你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个考题时,交了白卷,结果被高薪聘用。
而另一位博士生在求职时则向用人单位表示,如果自己被录用,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结果被人认为此人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准则,没有被录用。
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者,忠诚也,没有二心;信者,守信也,言行一致。
”诚信被中华民族奉为做人之根本,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品质。
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什么
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线清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