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百万英镑读后感1000字

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

百万英镑读后感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这东西,只要那么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就是笔下的真实写照。

  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他遇上两名打赌的伦敦亿万富翁,从而得么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

亨利饥肠辘辘,去了一家饭店,老板见他像个穷光蛋,打发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当他结账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支票却是一百万

于是他被当成了一个行为古怪的百万富翁,不仅吃饭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的鞠躬

  由于衣衫破旧,他准备做一套衣服,在服装店内,营业员将他一个推给另一个,最后被推到了成衣间。

小店员极为势利,给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发他,结账前还讽刺他一番。

当亨利拿出百万英镑时,小店员竟哭了起来

老板知道后,为亨利免单量身订做了48套在各种场合穿着的衣服

  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

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非常可笑的是,当一名开玩笑的英国贵族将支票藏起来后,股市大跌,人们开始怀疑亨利是否有支票,众人都来拆他的台。

一个贵族骂了亨利,衣服也被收走,可是,当支票又重新回到亨利的手中时,那位贵族马上又笑逐颜开说:“上帝保佑您

”衣服又原封不动送了回来。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又何尝没有,有的情节比这种说话变卦、态度变卦更加严重

一些医生为了钱,可以为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给病人吃不必要的药,把假的弄得比真的还认真

在这种丧失医德、人性的医生眼里,金钱比生命更可贵

这种行为不知比中的现象要恶劣多少倍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中考优秀生被冒名顶替,由于顶替人的父亲有钱,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顶替别人,不仅分数顶替,姓名、身份、户口……全部被替代了。

受害者十余年沦落为黑户在外打工,因为是黑户备受欺凌,另一个却能受教育、拿工资……十余年后再查此事,法庭上除冒名者外,共九个被告: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等,也就是说,冒名者父亲的金钱驱使他们干出了这种违纪、违法、有愧于良心和道德的事来

  不管如何爱钱,不要丢掉做人最基本的诚实的本性;不管怎样爱钱,不要抛弃道德、良知;不管怎样爱钱,不要伤害别人;不管怎样爱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

百万英镑读后感,200字左右。

今天,我读了《百万英磅》,几乎是笑着读完的,马克·吐温的文笔十分幽默,并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用百万大钞把势利眼毙掉的”情形。

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生动的表现了小市民的见闻,令人忍俊不禁。

《百万英镑》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因故迷失方向后,幸被轮船遇救,然后随船来到英国伦敦。

他身无分文,特别孤独,两个富有的兄弟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不将一百万的支票兑换成现金而能否活下去打了一个赌。

他先去饭店吃饭,老板先对他很刻薄,之后,当他“小心翼翼地说“请找钱吧。

” 老板恢复了常态,连连道歉说他找不开这张大票,不论我怎么说他也不接。

他心里想看,一个劲地打量那张大票;好像怎么看也饱不了眼福,可就是战战兢兢地不敢碰它,就好像凡夫俗子一接那票子上的仙气就会折了寿。

我说:   “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可这事还得办哪。

请您找钱吧,我没带别的票子。

”   他却说没关系,这点小钱儿何足挂齿,日后再说吧。

我说,我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到这儿来了;可他说那也不要紧,他可以等着,而且,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点什么就点什么,这账呢,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

”看到这我忍俊不禁,也不禁对势力眼的店主很鄙视。

之后,亨利去了服装店,要买衣服,却屡遭白眼,给他的衣服不合身也很不好看,当他拿出百万大钞时,“他笑着接了过去,这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皱,笑里带褶,一圈儿一圈儿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砖头;可是,只瞟了一眼钞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脸色大变,就像你在维苏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像虫子爬似的凝固熔岩。

我从来没见过谁的笑脸定格成如此这般的窘状。

”这时店主来了,一脸谄媚的笑容“先生,请把这些东西脱了,都扔到火里头去吧。

请您赏脸穿上这件衬衫和这身套装;合适,太合适了——简洁、考究、庄重,完全是王公贵族的气派············看看,喏

绝了——真是绝了

我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衣服哪

········您圣明,先生,圣明;我敢说,这套衣裳还能先顶一阵儿。

” 读到这,我不禁感叹人们的势利,有钱人就巴结,见到穷人就翻白眼。

真是不平等的社会啊马克·吐温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

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些情节是滑稽可笑的,正体现人们的势利眼。

我不禁想到一些医生为了钱,可以为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给病人吃不必要的药,把假的弄得比真的还认真

在这种丧失医德、人性的医生眼里,金钱比生命更可贵

这种行为不知比《百万英镑》中的现象要恶劣多少倍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中考优秀生被冒名顶替,由于顶替人的父亲有钱,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顶替别人,不仅分数顶替,姓名、身份、户口……全部被替代了。

受害者十余年沦落为黑户在外打工,因为是黑户备受欺凌,另一个却能受教育、拿工资……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其实,这个世界上比钱更珍贵的有很多:道德,友谊,诚信。

所以我想,在金钱与良知,道德之间,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百万英镑》推荐(300字)

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

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

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

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

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乞丐一样讨好他,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

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最后还从两兄弟那儿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过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这儿,我很羡慕这位如此“幸运”的主人公,但同时我又想:人们之所以讨好他,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吗

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不应该

金钱不是万能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柳林风声第七章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作方法:授人不如授人以渔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名家对马克·吐温百万富翁的评价。

有具体的人名。

马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很好的。

文章对“金钱就是一“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和黑暗的统治。

《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

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

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

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

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乞丐一样讨好他,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

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

尼克·理森 被抓住了么

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有:《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1867)、《傻子国外旅行记》(1869)、《艰苦岁月》(1872)、《镀金时代》(1873,与查尔斯·达德利·沃纳合写)、《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国外流浪汉》(1880)、《王子与贫儿》(1882)、《密西西比河上》(1883)、《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4)、《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傻瓜威尔逊》(1894)、《贞德传》(1896)。

他去世后出版的作品有:《神秘的来客》(1916)、《马克·吐温的笔记本》(1935)和《自传》(1959)。

马克·吐温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上舵手和演说家的马克·吐温,还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密西西比河上》在美国伟大作品中名列前茅。

吐温一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幽默大师和美国昔日的记录者,他的声望不断提高。

他在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小镇,是5个孩子中的第4个。

父亲约翰·马歇尔·克莱门斯虽是个勤奋的人,但却养活不了家。

马克4岁时随全家迁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拔。

他就在这个河畔小城中长大成人,并在此为他的大多数著名小说收集了素材。

法官卡彭特的原型是他的父亲;波利大婶是他的母亲;锡德·索耶是他的哥哥亨利,哈克·费恩是镇上一个叫汤姆·布兰肯希普的男孩,而汤姆·索耶则是集几个孩子于一身,其中也包括吐温自己。

他很多小说的写作背景也都是这个小镇。

从他的作品中,人们还可经常见到他叔叔约翰·夸尔斯的农场。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便去当排字学徒,这是他在写作生涯中迈出的第一步。

1857年,他又拜师学习做船上的舵手。

出师后用了两年半时间从事这种新职业。

当时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因此舵手在船上的作用举足轻重。

他在《密西西比河的往事》中描写了这几年的经历。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结束了他的舵手生涯。

吐温去西部的内华达.不久成为弗吉尼亚城报纸的记者。

这时他开始使用“马克·吐温”这一笔名.这是早先河上所用的一句行话,意思是“12英尺深”,指水的深度。

1864年他去加利福尼亚,第二年写了‘跳蛙”故事,这一故事在很多报纸上连载。

嗣后他被派往夏威夷群岛进行采访,回到美国后开始从事讲演。

不久他又去地中海和圣地巴勒斯坦旅行.并根据这次经历写成《傻子国外旅行记》,这本书使他一举成名。

1870年他与奥莉薇娅·兰登结婚,她是纽约州奥利韦拉一个富商的女儿。

奥莉薇娅使吐温的过分粗犷趋于柔和,有时使他的作品减弱了强度,有时实际上使他的作品更富于可读性。

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女儿。

马克·吐温开始每隔几年就写出一本书。

《大西洋月刊》编辑、享有盛誉的小说家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成了他的好友和文学顾问。

马克·吐温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买下一家出版公司,他通过写作、讲演以及通过他的出版社赚得很多钱,但他把这些钱都用在高消费和不成功的投资上。

他因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而赔了本钱。

到1894年他的出版公司很不景气,导致他的破产。

吐温开始去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以挽回损失,到1898年他已还清债务。

马克·吐温晚年主要从事旅行和演讲,写作相对减少。

他于1910年4月21日逝世。

马克·吐温不单单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他在幽默的背后,对生活持有严肃的态度。

贫困、父亲早逝、失去一个女儿以及破产等,这些都给他的生活带来悲剧。

他的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显示出那个小镇上人们的贪婪,也反映出吐温严肃的一面。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虽然孩子们读来有理并从中获得教益,但它绝不是儿童读物。

它有令人心碎的情节,也有智慧的结晶,成年人也可以好好地赏读。

另一方面,《汤姆·索耶历险记》虽然是少儿读物,但成年人同样喜欢读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77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