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巴金鸟的天堂读后感

巴金专集鸟的天堂读后感150字

你见过如一座小岛似的大榕树吗?它有着不可计数的枝干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鸟儿的乐园.《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就让我们走进了这座鸟儿的乐园.这篇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课文这样描写大榕树:“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到这里,使我感觉到好像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就伫立在我的面前.而当我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的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一段的描写,仿佛又让我看到了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因为茂盛的大榕树为鸟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才成为了鸟儿的天堂.这使我感到,人们要想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好好的保护环境,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为保护环境多做贡献,我相信,我们的周围一定会出现更多更美丽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读后感

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巴金之手,讲的是他和朋友去参观一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

那有许许多多的鸟,大的、小的、红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到处飞着,美丽极了。

文章中美丽的“鸟的天堂”是多么的美丽,而如今这种鸟的天堂,却因为人们近年来的滥砍乱伐而变得越来越少。

人们破坏了鸟儿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它们无家可归,还有一些人为了贪图私利或是贪图口福,致使许多珍稀动物和鸟类成了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不要说鸟的天堂,就连鸟的栖身之地也没有了……“我想,只有有了鸟的天堂、动物的天堂、植物的天堂,最终才会有我们人类的天堂。

”这就是我读了《鸟的天堂》后真正的想法……

范文:《鸟的天堂》读后感

[范文:《鸟的天堂》读后感]《鸟的天堂》读后感《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范文:《鸟的天堂》读后感。

作者记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翻飞,百鸟欢腾的热闹景象。

作者第一次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

他没看见鸟,只见到高大,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写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以为有许多株,再写近看榕树的根是那么庞大,枝干和叶是那么旺盛,勃勃生机。

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作者第二次来到大榕树,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他见到了百鸟争鸣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各种姿态——扑飞,扑;最后,又专门写了一只歌声美妙的画眉鸟。

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鸟在“天堂”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景。

作者赞美这棵美丽的大榕树啊,的确是鸟的天堂。

什么是“天堂”

天堂: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天地,那地方如仙境一般,读后感《范文:《鸟的天堂》读后感》。

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你看,生活在大榕树上的小鸟没有敌人,没有争吵。

只有快乐、自在、幸福,就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我的家既舒适又漂亮。

爸爸妈妈都很爱我,这里是我快乐幸福生活的天地

美丽的十一小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有亲如妈妈的语文教师;有完美的学习环境,这里是我学习的天堂

20100911…………………………………………写得真好

但我相信,此文并非出自熙熙之手。

可以看出来,这是在课堂时老师所教,最后一段应当有一小部分文字是熙熙所写。

敢如此断言,主要是熙熙的文字造诣还没到这一层次。

今日翻出熙熙的作文簿,发现里面还有不少文字忘记录入,其中就有一些文字相当优美的“范文”。

特此一记。

20110318  〔范文:《鸟的天堂》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鸟的天堂读后感150字

读鸟的天堂有感 我读了《鸟的天堂》这篇文章。

鸟的天堂在巴金爷爷的神笔下变得栩栩如生。

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象。

当我读到‘真是一株大树’时感到颇为震惊,心中不禁冒出了一个问号。

难道美丽的‘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树

难道一棵树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能承载这么多的鸟儿和哺育那么多的生命

读到‘朋友说:“有许多鸟儿在上面筑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

”’时感到这美丽的景色不仅需要鸟儿,更重要的是人们要保护‘鸟的天堂’这片美丽的净土。

在地球上自然界中人并非是主宰。

地球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母亲。

人类只有与所有生命和平相处才能使地球更加美丽和谐。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那时鸟的天堂热闹极了。

像是鸟儿们在开歌唱比赛。

’读到这里我仿佛身临其境,好像看到了艳丽的鸟儿们正在举行它们的时装盛会,鸟儿们此起彼伏的清脆悦耳的歌声仿若一首首天籁之音。

不禁令我陶醉其中,真想亲身去游览鸟的天堂。

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保护环境,产生更多鸟的天堂,鱼的天堂,令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巴金《鸟的天堂》资料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

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

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

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

B.小鸟天堂,原名“鸟墩”,位于广东新会市南部七公里的天马村天马河。

在天马河的沙洲上,长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婆娑的榕叶笼罩着15亩的河面,树高约15米,榕树枝干上长着美髯般的气温根,着地后木质化,抽枝发叶,长成新枝干。

新干上又长成新气温根,生生不已,变成一片根枝错综、扑朔迷离的榕树丛。

在这树丛上,栖息着十多种小鸟,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即夜鹭,俗称诊游鸟)。

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奇观。

读书心得《鸟的天堂》500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著名作家——巴金写的《鸟的天堂》,让我欣赏了有五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以及各种各样的飞鸟。

鸟儿们在大榕树上飞来飞去,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真令人难忘。

我最欣赏的是“鸟的天堂”这一段。

里面有许多鸟儿在大榕树上做鸟巢,但是人们都不去捉它们,当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候,才看到了那些鸟儿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多么美丽的大榕树啊,多么活泼的鸟儿们啊,真让人喜爱。

如果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一出鸟的天堂,那该有多好啊

只可惜我看到的都是灰尘,闻到的都是尾气,哪儿还有鸟的影子呢

我只能到乡下的外婆家再去找鸟儿们,好不容易在树上看见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在叫着,那声音真好听啊

可是还没等我细细品味,站在树下的人们就拿起石头拼命往树上砸,鸟儿扑腾着翅膀,拼命地逃走了。

我想: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哪儿是它们的家。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看这篇《鸟的天堂》,爱护树木,保护鸟儿们,让它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鸟的天堂》这本书的读后感100字

1933年4月,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北上进行教育考察时后回到上海时写下的。

  创作背景  1933年4月,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北上进行教育考察,5月底经过上海时约同巴金一起回新会。

当时,巴金还不满30岁,已是著名作家。

他南下广东,“到另一些未曾有过我的脚迹的地方去”(巴金语),并看看一班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朋友。

  5月31日,巴金同陈洪有一起到西江乡村师范学校,先在学校住了3天,随后就到新会县城近郊的天禄、天马、茶坑等乡村游访了3天,后在新会坐当时新宁铁路的火车到台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师范学校参加座谈会,9日当晚离校返穗,在那里逗留了10天。

  巴金与小鸟天堂结缘可说是天作之合。

他游访新会天禄、天马、茶坑三个乡时,由于陈洪有校长校务繁忙,他嘱咐天禄人叶渠均,天马人陈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学兼同事陪巴金游三乡。

  此时,正值南国水乡的初夏。

一个傍晚,在天马乡务本小学(现在近天马村委的祖祠堂“务本堂”)吃过晚饭,陈毓就邀请巴金划船绕游“雀墩”。

像巴金文中所说的那样,当晚并见不到鸟,让他有点失望。

  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乡,山是“凤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访梁启超旧居,此时再经过“雀墩”,令他惊喜地见到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跃,停船观赏鸟飞鸟落,出入于大榕树之中,让他久久不愿离去。

  巴金回到上海后,怀着这种心情写成了《鸟的天堂》这篇优美的散文,记述了这段愉快的旅程。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号)上。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名家笔下描述的这一方乐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向往。

  赏析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

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可知场面之广大。

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

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

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

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

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

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

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

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明写想法暗写心情。

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

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

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

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13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