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转读后感
巴菲特传记经典语录与读后感
[巴菲特传记经典语录与读后感]前两天翻阅了一本书,名为《巴菲特传》,讲述了一位美国资本家的成长,The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在巴菲特身上看到了一股浓郁的味道——专注,巴菲特传记经典语录与读后感。
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专注于自己爱的人,专注于挖掘质优价廉的企业,专注于奥马哈这片土地,一辈子不变。
在这个人云亦云的年代里,他找到对的,并坚持到底,用执着不变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快节奏,他喜欢持续性。
时间是一种很强的能量,特别是在资本市场。
几十年的坚持与积累能够造就出奇妙的事物。
以前自己总是把虚拟市场的投资和实业分开,现在知道真正的投资其实是实业的有力支撑,好得投资者能为一个公司保驾护航,提供支持。
正如,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对SeesCandy,对所罗门公司等等一系列由他开方救治的公司那样。
并且,从自己所学与巴菲特所悟之中,我还知道一时的游戏规则,并不代表真理,特别是华尔街的投资与投机。
很多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鸡蛋到底是分放在多个篮子好,还是放在一个篮中用心看管的好
这个问题,我也质疑过很多次,不断寻觅,现在也还不能说孰好孰坏,读后感《巴菲特传记经典语录与读后感》。
但是也明白一点有些问题并非要有个确切的结果,这样问题只要思考了,领悟了,真正做事时,不要以众人之说为理所当然,要具体分析,便可。
另外,比较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个人,我觉得“和”是很好的品性,巴菲特那招牌式的温柔为他解决了很多麻烦,化解了他人的咄咄逼人,正所谓,抬手不打笑脸人。
巴菲特总是喜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因为机缘巧合才进入上层社会的乡巴佬。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经典的,令人回味的,值得深思的话,想在此分享。
【第1句】:分析者素质:有活力,讲原则,有悟性。
【第2句】:拿着榔头的人看什么都觉得像个钉子,想去敲一下。
(学者,模型,律师等职业习惯都有了解释)
【第3句】:一个投资者在投资股市时,应该记住自己手里拿着一张要终生使用的计次卡,每次买入一只股票,就相当于在卡上打了个洞,当这张卡片上已经有20个洞了,其投资生涯也差不多结束了。
(投资者应对每只股票仔细甄选,并挑出最值得投资的。
)
【第4句】:不感情用事,纯理性美。
【第5句】:世界上没有糟糕的风险,只有糟糕的运气。
【第6句】:同一条船上的人,才能真正地同舟共济。
【第7句】:要想赢得良好的信誉需要20年时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足够了。
【第8句】:桥梁收费站 〔巴菲特传记经典语录与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
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
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
”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
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
”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
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
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
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
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
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
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
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
”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
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
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
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
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
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
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
”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
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
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
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
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
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
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
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记得采纳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