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论领导力读后感
巴顿将军简介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雷克维尼亚德一军人世家。
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乔治·巴顿设计制造巴顿剑 写了《狗娘养的战争》在第五届奥运会上,现代五项首次被列入奥运项目,巴顿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并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美国多处街道以巴顿为名,纪念这位将军。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巴顿路(Patton Drive) 田纳西州 那希维尔市乔治巴顿将军路(General George Patton Road)尚有 由巴顿将军设计的 M1913骑兵军刀,也称为 巴顿军刀(Patton Saber)。
美国 M46坦克、 M47坦克、 M48坦克、 M60坦克均命名为巴顿坦克。
我就简短地介绍一下啊 我很欣赏他的
如何打造领导者的影响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和成员共同推动着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积极互动,组织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的过程都与企业的领导者本身的领导能力直接相关!领导力的核心是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持续的影响力,影响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1句】:思想。
影响力的第一源泉是领导的思想特质。
这里所说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理念,对复杂问题有独到判断,并具有完备价值体系的人。
【第2句】:专家。
在专业领域里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能,能使领导者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专家。
专家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对特定问题有着超过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备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这样的专家也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3句】:品格。
有些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
这种品质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包括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
影响力是我们作为领导者——可以随时携带在身上的火种,不但可以用来取暖,更可以为我们的人生照亮继续前行的方向。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
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施加到你的身上。
一个人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彰显无穷影响力。
专注地打造你强大的影响力,从现在开始,是走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在别人的影响下生活着,就等于不属于自己,就等于被别人的意志给俘虏了,这样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会登上一把手的位置。
” 的确,影响力弱的人只会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下。
一个有强大影响力的人,身边总是会有很多的朋友,因为他们总是不自觉地会受到他的吸引;一个有强大影响力的领导,做起事来总是感觉更轻松自如,下属也总是更愿意真心接受他的领导;一个有强大影响力的职员,不但更易被领导欣赏,轻松让领导接受自己的建议,而且也能更广泛地影响其他同事。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指身居高位的人,而是指能够
智慧树 思辨与创新 知到 2023 答案
《我为青春狂》。
这是一本针对学生的书籍,清华北大等高校学子联合推荐的。
这本书第一章是批判学校教育,以及提供更适合每个人成长的方法,第二章是提供学习方法(这一部分非常受益,真的写的很好),第三部分是写怎么谈恋爱的,很搞笑,很受益。
后面还有不少篇幅,印象不是特别深,有点记不得了。
写的很通俗,但是写的真的很有道理。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科普你很多知识。
如果刚进入大学看这本书再好不过了。
我是很遗憾没能早点看到这么好多书。
看完这本书之后会让你走很多弯路。
最适合大学生看的10本书
【第1句】:《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对当今大学生活的反思。
对于一名准大学生来说,这却是一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的书。
它是近年来中国最畅销的大学生指南类读物,该书目录以“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为名在网上广泛传播。
说是忠告,整本书却没有任何说教的色彩,作者不过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结合他在学习、考研、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切身经历来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充分利用大学四年,语言风趣幽默,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明白很多道理。
作者覃彪喜先生当年报考北大法学院未果,被调剂到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可是,这样一个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却可以在做房地产策划师,可以成为IT项目经理,可以在毕业几年以后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究竟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种成功
【第2句】:《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彪喜)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出版以后,覃彪喜先生历经五年磨一剑,又为大学生献上了这本新书:《求职,从大一开始》。
覃先生一直强调不能过于功利地读书,强调大学时期一定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公民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培养,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覃先生把求职放在了首位。
这本书则是一位年轻的董事长与大学生关于职业规划与就业、关于生计与尊严的对话。
覃先生试图通过这本书让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扎扎实实地塑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到了求职的时候才投机取巧临阵磨枪。
决定求职结果的并不是面试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
这本书则告诉大学生们如何通过四年的“厚积”换取毕业求职时的“薄发”,大到人生方向的抉择、求职战略战术的把握,小到做简历的技巧、女生或乙肝患者如何突破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都做了详尽、深入、全面的阐释。
【第3句】:《上大学为了什么》(亚历山德拉·利维特)在大学里,年轻人过着穿牛仔裤、打篮球、每天只上三个小时课的悠闲生活,可为了毕业后更好地找到满意的工作,从现在你们就需要一些指导,帮助你们在严酷的现实工作中如鱼得水。
如何让你的简历越过前台或人事部的垃圾箱,直接送到老板手中。
了解办公室密语。
当你的事业处于低谷时,如何渡过难关。
怎样与难相处的人打交道。
当你要求加薪或升职的请求被拒绝时该怎么处理。
升职后如何和下属建立融洽的关系。
找到新职位时,如何潇洒的离去学着觉察失业的前兆。
【第4句】:《老板要你在大学里学的10件事》是考研、出国深造,还是就业;没有工作经验,得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得不到经验;如何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老板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为了拥有称心的工作,仅仅凭分数高、学习好是不够的。
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比尔教授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涯的关系,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在这里,他列举出了那些能够使你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生存和取得成功的技能,帮助你比同学更早地找到实习单位;少付一点学费、多赚一点工作经验;最大化利用学校的资源;在毕业前就拥有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理智地选择职业领域;从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第5句】:《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张志)大学要不要勤工俭学
大学生如何经营自己的人脉
考研还是就业
牛人的成功能复制吗
大学生创业值得鼓励吗
去上班,还是考公务员
该书从新生入学后的人生规划、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到毕业求职的各方面,全面、深入地回答了困扰着当前大学生的一系列问题。
57条人生成长建议、57个实操训练、10位同学的精彩分享、40本好书推荐。
不论你是新生或老生,如果你是不会选择,不敢选择,不能坚持选择的人,如果你是为专业,为就业,为求学,为人生而迷茫的人,这本书会帮你行动起来
受到读大学的快乐了。
【第6句】:《围城》(钱钟书)如今流行网络用语,90后的年轻人更是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视了文化底蕴的积累,以为会一些网络用语就是“油菜花”(有才华),会讲几个网上的笑话就是幽默风趣,那实在是很傻很天真了。
一些人整天泡在网上看一些网络写手的无病呻吟,却对《围城》这样的大家之作视若无睹,实在是很“杯具”的事情。
即使逛遍所有的网站,又到哪去找出一个比钱钟书更有才华的人呢
到哪去找出一部比《围城》更幽默的作品呢
【第7句】: 《记住你是谁--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灵的人生故事》(黛西.韦德曼)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深义都会让我回味好几天。
当我听到同学们在咖啡厅和酒吧里重新谈起这些故事时,我才知道他们也被这些故事深深影响着。
在12月的某一天,当我坐在教室里等着教授开始讲课的时候,我想如果一个故事就有让我重振的力量,那么十多个像这样震撼心灵的故事会给我及其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突然,一线灵光闪现在我的大脑里。
这些故事在他们教育生涯中的特殊时刻,作为良言激励他们的MBA学生们,当然也会激励那些想要增强自己的领导力的人,那些在充满挑战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一个导师的人。
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第8句】:《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从中学生变成大学生,会相应地产生很多方面的变化,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变了。
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学习前人已有的知识,他们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也要学习知识,但是,姿态上已经是平等地、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了。
要关注这个世界,并敢于、善于对这个世界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思维能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中学生的水平。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事情。
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呢
当我们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背教材上的观点,也不是跟随着大众人云亦云,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观点独到、深刻、客观呢
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第9句】:《成功特质:造就顶尖人士的51种品质》在这本《成功特质》文集中,你可以了解下列名人的成功历史:柯林· 鲍威尔(colin Powell)最初只是想做一个最好的士兵,后来在上级领导的不断鼓励下,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和正直的人品,登上了军队的最高级。
普鲁士军官克劳塞维兹(Karl von Clause-witz)的《战争论》为当代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了很多著名的军队将领,如艾森豪威尔、巴顿和柯林·鲍威尔。
你还会了解到华盛顿是如何运用他在英国军队积累下来的经验来解放美国殖民地,通过智慧和克己而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并永远被人们尊称为“ 美国之父”的。
从《成功特质-造就顶尖人士的51种品质》中,你还可以学习到成功人士是如何制定和实现他们的目标的。
对他们而言,目标大小并不重要,只要确定了,就要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最大的成就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世界——如一场非胜不可的战争,一个非改不可的错误,或是一个非变不可的政治体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因为他们不忽视每个小目标,他们才能做成那些可以改写世界历史的大事。
【第10句】:《管理学》(美)马特尔,龙静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懂一些管理学知识那真对不起大学生三个字。
本书以太平洋沿岸地区为立足点,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到必备的技能,使他们成为21世纪富有学识的高效经理人。
它包括管理学导论、计划与决策制定、组织、领导、控制和国际化等篇章,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原创性强。
作者除总结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外,为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每章均设有学习目标、小结、讨论和复习、思考题、章末案例等栏目,并于各章中穿插了大量的中外管理案例。
以上就是大学生必备网为大学生整理的最适合大学生看的10本书,祝愿每个同学的大学生活都丰富而精彩,毕业都有个好未来。
爱尔兰为什么暗杀路易斯·蒙巴顿
I.Q.与《阿甘正传》 --选自《恍惚的世界》智力是指个体的精神作用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特指人的理解能力、学习与回忆能力以及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由于无法直接评估或衡量这些能力,人们只能从评估个体在不同场中的行为来推测一个人的智力程度。
因此,心理学家们对于智力的定义并不统一,对于可测量的智力因素到底有多少也不一致。
起初,人们认为智力是大脑的天生能力,是区分高度进化的动物与低等动物、天才与普通人的标志。
但现在的科学家认为,智力的发育虽然部分是由遗传所决定,但主要决定于个体生长的那个环境中的刺激或抑制因素。
另外,也有人认为智力是思维的独有或整体特征。
但实验表明,智力所包含的众多因素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区分的,如语言、空间、记忆和推理能力。
因此,最好把智力看作是许多高度分化、相互重叠的技能的综合体,而不是一种单一才能。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智力的看法完全不同,他强调,儿童的精神发育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复杂性和合理性逐渐增加。
皮亚杰不仅对智力进行测量,还探索了儿童思维的局限性和成长过程。
现在,智力水平一般是通过智力测定来评估的。
智力测定属于心理测定中的能力测定,心理测定是衡量个体间差异的一种方法,通过评估个体的反应来预测或着决定其将来的行为,能力测定衡量的是个体的语言或操作技能,其标准是普通人的平均水平。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最早使用发育量表来预测学习潜力。
这种量表包含一些测试智能思维的小任务,通过交谈个别进行,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安排相应的任务,然后评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率就是智商《1.Q.》。
稍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根据该量表的译本进行了扩展,并按年龄梯度进行了标准化,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1939年,在纽约贝勒维医院工作的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发表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一版,包含11个测试项目,6项为语言,5项为操作,结果根据一个语言分、一个操作分和一个总分判定。
这两种量表的更新版本至今仍是测定儿童和成人智力水平的主要工具。
1917年,美国军队采用了团体智力测定,通过问卷可以同时测定一组人群的智力。
以后,许多这样类似测定经过修订。
被教育、就业机构采用。
这些测定的平均智商标准均为 100分,不论年龄。
精神发育受损者的智商可低至40而智能极高者可达 160分。
智商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虽然婴儿发育水平已经可以测定,但5岁以后进行智商测定,才有可能预测成年后智力状况,12岁起,智商基本上与成年后智力水平相一致,但仍有大幅度波动的可能。
要指出的是,用智商来预测学习成绩或日常生活能力时,需要特别慎重,因为除了智力,学习成绩至少还与兴趣、家庭支持及教育质量有关,而事业成功与人格、机遇及专业技能更为有关。
被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智商比较接近,由此说明遗传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许多证据表明,生活在高度贫乏环境中的儿童一旦转移到刺激丰富的环境中,智力发育相当迅速,最有效的刺激包括母亲与孩子的嬉戏、谈话和互动作用。
母婴健康和营养水平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聪明的办法就是这么简单,譬如,进行课外辅导不会有持久效果,训练孩子应付智力测定的技巧只能提高智商得分,并不能因此改观其整体的智力水平。
所以,智力测定,特别是集体测定,经常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具有误导作用。
不过,如果注意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并在训练有素的专家的操作和诠释下,这种测定仍然是有一定预测和诊断价值的。
目前有争议的是,智力测定反映的究竟是个体的遗传或先天才能,还是其养育方式、社会背景和教育程度。
智力测定最初的目的是衡量个体的潜能,不考虑文化背景、金钱或权力的影响。
但时至今日,智力测定更多的是衡量个体的成就(如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而不是其能力的倾向性(如学习的潜能),这样,那些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孩子便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某些评论家认为,智力测定已经沦为歧视底层社会或贫困儿童的工具。
上述两种观点都得到有力的研究证明。
美国喜剧片《I.Q.》也对此进行了探索。
《1.Q.》的故事发生在50年代初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物理学家凯瑟琳和汽车修理工埃德一见钟情,并受到她叔叔的撮合,她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埃德是个自学成才的发明家,喜欢摆弄机械,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已经在思考冷聚变与核动力宇宙船的关系。
凯瑟琳的择偶条件是智商,在原来的男朋友詹姆斯和埃德之间摇摆不定,詹姆斯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
但爱因斯坦喜欢上了埃德,认为他善于体贴人.便代他写情书并把自己早年的一篇论文给他,让他冒充物理学去参加一次国际学会议。
论文一鸣惊人,埃德被誉为天才。
詹姆斯心存不服,当众测试埃德的智商,得分高达 186《I·Q·》当然,这是爱因斯坦在背后授意的结果。
凯瑟琳宣布要和埃德结婚,詹姆斯则在一旁竭力证明埃德是个骗子。
艾森豪威尔总统到大学来访问,希望埃德加入冷聚变火箭研制计划。
詹姆斯在新闻发市会上称埃德的论文是剽窃之作,但爱因斯坦站出来挽回了局面。
影片结束时,爱因斯坦和同事们告诫大家不要让头脑干扰了感情。
《I.Q.》拍摄于1994年,导演弗雷德·谢比西,主演蒂姆·罗宾斯和梅格·瑞安的对手戏相当默契,沃尔特·马托扮演爱因斯坦。
配乐是异常多产的好莱坞著名作曲家杰瑞·戈德史密斯,他曾为《巴顿将军》、《NI的秘密》、《昏迷》、《与敌共眠》等无数巨片配乐,本书中提到的《弗洛伊德传》、《休克疗活》、《痛苦与狂喜》、《精神变态者II》、《本能》也是他的作品。
1994年还发生了一件与智商有关的大事,这就是《阿甘正传》。
这一年,《阿甘正传》席卷了奥斯卡奖的大部分奖项,获得了各界上下的如潮好评,成为有史以来排行第三的盈利巨片,全球主要报刊都为此发表了社论。
影片原作成了畅销书,不少台词成为流行的格言,阿甘主义成为人们崇尚的处世哲学。
《阿甘正传》已成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现象,它的成功称得上是 1994年的世界级新闻,但影片本身并不出色。
《阿甘正传》虽有着史诗片的形式,但缺乏真正的深度与共鸣;它有着讽刺片的花哨噱头,但缺乏始终如一的立场;它有着历史反思片的外表,但又缺乏敏锐的批判性。
套用剧本中的一句话,《阿甘正传》不是一部聪明的片子,但是它懂得什么是爱,演技派小生汤姆·汉克斯出演影片智力低下的主人公,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爱。
在此之前,电影从未表现过像阿甘这样的人,即使有,也可能落入俗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阿甘正传》是一部喜剧,可以说是一段历史,或者说是一场梦。
埃里克·罗斯的剧本具备现代小说的复杂性,而没有现代电影的公式。
主人公阿甘是个很正直的人,智商只有75,他在50-80年代这动荡的三十年中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
他在这些变迁中得以幸存下来,而他用来保护自己的只有诚实和正派。
智商70-84者在分类学上归入边缘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这类病人看匕去大多身体健康,没有低智商者常有的那种特殊的面部特征,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还可以,但抽象思维能力减退,思维的广度、深度与机敏性较差,不能完成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
根据他们的性格脾气特点,大致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类。
不稳定型者常常煤煤木休,手脚不停,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使人讨厌或遭到戏弄。
稳定型,也就是阿甘们,一般较安静、听话、易于接受教育,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老老实实地工作和学习,容易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照顾,而且由于不善于投机取巧,工作反而比别人扎实。
国际分类未包含边缘型智能发育迟滞,但中国分类将其列入。
然而影片并非是关于弱智者情暖人心之类的故事。
这种分类实在太局限,容不下《阿甘正传》这样的巨片。
它更像是通过一个不那么愤世嫉俗的实事求是者的眼光对我们时代所进行的反思。
好好认识一下阿甘,观众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聪明过头会被人瞧不起。
阿甘的聪明恰到好处。
影片中充满令人捧腹的笑料和无声的真理,演员的表演在喜剧和悲伤之间保持着扣人心弦的平衡。
汤姆·汉克斯大概是唯一适合担当这个角色的演员。
在看了他是如何将阿甘演绎为一个如此具有尊严、如此勇往直前的人之后,我们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人能负此重任。
的确,刻划人类的正直品性是汤姆·汉克斯的拿手好戏,无论是《西雅图不眠夜》中患失眠症的丧偶父亲,还是《费城》中患爱滋病的同性恋者,他饰演的人物总能面对困境使自己活得比常人更有意义。
阿甘头脑简单,但脾气很好,他在佐治亚州萨凡纳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时乐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每个想听的人。
阿甘四十年代生于亚拉巴马的格林堡,智商低下。
母亲经营包膳宿的公寓,意志刚强,全心全意照顾他,拒绝送他到特殊教育班去,以免对他更为不利。
她为纠正阿甘严重的脊柱侧弯,给他穿护腿,但是从不批评他的想法。
当别人骂他愚蠢时,她就对他说:“愚蠢人就是要干愚蠢事。
”阿甘做不来任何有难度的事情,但当他的护腿拿掉以后,他跑起来就像飞一样。
人学第一天,阿甘与珍妮交上了朋友,使珍妮得以暂时逃避她父亲对她的肉体和性虐待。
一天,当地流氓向阿甘扔石头,珍妮叫阿甘快逃,阿甘脱下护腿,飞一样逃走了。
几年后,飞毛腿阿甘加入橄榄球队,并得到体育奖学金进了大学。
这种笑话以后不断重演,在他一生中经常带给他好运气。
阿甘成为全美橄榄球明星,在白宫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入了伍开成为模范士兵。
他是黑人布巴最好的朋友,布巴也来自南方,智力低下,但心肠很好,他梦想拥有一条捕虾船。
他们一起去了越南,成了丹恩中尉的手下,丹恩的祖上参与共牺牲于美国的历次战争中。
在一次进攻中,阿甘救了队伍中大部分人,但布巴却死在他的怀中,丹恩中尉也失去了双腿。
在部队医院养伤时阿甘学会了打乒乓,回国后,他教医院中其他退伍士兵打乒乓以鼓舞他们的土气。
后来约翰逊总统授予他荣誉勋章。
阿甘一生中常与珍妮重逢,珍妮的生活道路与阿甘截然不同。
在艾比·霍夫曼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反战集会上作了演讲之后,阿甘又与珍妮短暂相聚,珍妮这时已是一个据皮土。
这对恋人重又各奔东西。
阿甘在纽约遇到丹恩中尉,丹恩坐在轮椅上,消极怨恨,他们。
之间闹了不愉快,但仍是很好的朋友。
阿甘加入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标志着缓和的开始。
阿甘还见到了尼克松。
阿甘为纪念布巴买了一条捕虾船,一场风暴使他的生意兴旺起来;他还买了苹果电脑公司的股票,虽然他只知道那是一家果品公司。
阿甘的财富通过走运的投资不断增长,而此时珍妮在加州正滥用毒品,无异于慢性自杀。
阿甘的母亲死于癌症后,阿甘重新回到格林堡,珍妮也回来了,他们谈起了恋爱,但她很快又走了。
阿甘决定去流浪,结果却徒步横穿了美国,在他三年的旅途中,引发了全国性的慢跑风尚。
回到格林堡之后,阿甘收到珍妮的来信,邀请他去佐治亚州的萨凡纳,阿甘发现珍妮变了样,正全心全意抚养他们的孩子。
这对恋人终于结婚了。
他们在格林堡幸福地生活着,但不久珍妮死于一种不知名的病毒感染。
阿甘继续做一个尽职的单身父亲。
作为美国国民性格拟人化象征的阿甘,正直、诚实、宽容、善良、忠诚,集传统美德于一身,他的生活代表了美国社会的主流,而珍妮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代表了反文化的潮流。
她漂亮的躯壳里隐藏着一颗备受摧残的心,她辍学、吸毒、参加反战游行、宿情人旅馆、与毒品和注射器打交道。
阿甘和珍妮代表了美国当代文化历史上所有的里程碑,而他们最终达成的和解象征着美国社会妥协的梦想。
阿甘牵着观众的手,走进历史的硝烟,让他们通过他的眼睛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温往昔的跋跄岁月,在思想上与他共鸣,从而卸去沉重的道德包袱,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越战老兵、精神科医生W·巴德·爱德华兹认为,《阿甘正传》对越战幸存者具有安慰作用。
尽管有其局限性,《阿甘正传》仍然扭力无穷,这要归功于汤姆·汉克斯精湛的演技以及工业光学与特技公司的电脑艺术家们制作的一系列历史场景,其逼真程度史无前例。
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深请特技的魔力,他曾执导《回到未来》和《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本片中地运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使阿甘与真实人物一起置身于一些历史性场合中,如阿甘与乔治·华莱士州长一起站在亚拉巴马大学的校门口,阿甘教猫王扭屁股,阿甘三访白宫,越战时代阿甘在华盛顿的一次和平集会上演讲。
在塑造丹恩中尉这一角色时也用上了特技,丹恩失去了双腿,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使人想起《生逢7月4日》的主人公罗恩·科维克。
赞米基斯精心挑选了电视纪录片段,重新配音,来再现一些逗笑的场面,如约翰逊总统查看阿甘屁股上的伤口。
影片中最令人愤饭的笑料是尼克松要求阿甘留在华盛顿,并建议他住在水门公寓。
虽然早在《公民凯恩》和《变色龙》》中虚构的主人公与真实历史人物同台亮相已有过先例,但《阿甘正传》却代表了技术上的突破,木幸的是它在思想深度上远逊于光彩照人的前两部电影,《阿甘正传》看上去就像它的主人公那么头脑简单。
《阿甘正传》即使算得上是部史诗片,那也是很肤浅的史诗。
譬如它对越战的看法并非建筑于真实的历史回忆,而是从最有名的几部越战片中调用一些观众熟悉的场面拼凑起来的。
事实上,导演再现每个时代的时间与地点时,并没有依赖于视觉感受,而仅仅是通过音响来实现的;一旦表现某个时代的代表性乐曲插入,导演的一半任务就算完成了。
各个角色也是草草勾画的,珍妮经历中未交代的部分照搬了60年代的各个历史事件,可以追溯为广为人知的童年经历;丹恩中尉的形象则来自于《野战排》(有腿)和《生逢7月4日》(失去双腿)。
温斯顿·格卢姆的原作中包含了对种族主义和军队严厉的讽刺,但电影中对此只是轻描淡写地唠叨了几句,它对本身所描绘的事件也态度暧昧。
虽然共和党的一些要人把《阿甘正传》捧为恢复传统价值和谴责60年代反文化的宣传品,该片在很多地方却代表了好莱坞老派的自由主义:种族主义是错误的,战争是地狱,暗杀是卑鄙的,一本正经才是好样的。
这部电影不敢太得罪任何人。
它使人舒舒服服的,自己也赚了钱。
为了达到它巨大的情感力量,《阿甘正传》亦迎合了美国人性格中较为低级趣味的成分,最明显的就是对唯知识论的不信任和对头脑简单必定带来好报的天真信念。
弗兰克·卡普拉曾经摈弃推崇类似价值的人,但这部影片更暧昧、自相矛盾、模棱两可。
赞米基斯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有心无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