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巴顿将军电影读后感

亮剑读后感 500字

亮剑读后感 寒假的一天,我无意之间翻开了《亮剑》这本书,便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读完《亮剑》后,我感受颇深,不觉为其中的亮剑精神而翘起了大拇指。

文中讲述了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李云龙,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拼搏的人。

“两个剑客碰到一起,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是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你也要敢于亮剑,比的不是生死,而是你亮剑的勇气,你勇往无畏的精神。

”这是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军人的性格和气质,我很欣赏他那铁一般的性格。

还有他那豪迈的豪爽之情。

二战时中国为什么战胜了无论是在军事武力,还是人力科技方面都比自己强的日本呢

我想,我们大家都能毫不犹豫地说:“是军魂

” 我们的士兵有着超越一切的毅力。

就像作者所说的职业军人李云龙。

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无论敌人如何之强悍,我们必须亮剑,而一旦亮剑,血溅七步,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是种过人的胆略,必胜的气势,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坚定决心。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使命,遵守命令,为了完成任务,哪怕失去生命也不退缩,这是种怎样的精神啊

一息尚存、战斗不止。

令行禁止,没有借口,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执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兵贵神速。

豪气纵横,为民族自由而浴血百战; 铁骨铮铮,为将军尊严而宁折不弯。

我无法想象片中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那举手投足,透出的激情与振奋,让我这个远离军事,远离历史的人不止一次想象着那是怎样一个时代,炮火纷飞,铁血柔情。

这个故事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历史已经逝去,但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大埔县博物馆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生死线

无论如何,我必须写点东西让自己心安。

这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但却让我防不慎防,在看这部小说的这段时间里,这种感觉穿越了漫漫宇宙,从书中飞出,直射入我的胸口,如直射炮弹般的穿透。

我很少会有如此这般感觉,我称之为生命。

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这是那些呕心沥血主动创造奇迹的人在每个瞬间不惜付出生命的共鸣。

没有经历过战争,就不会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谢谢书作者兰晓龙先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伟大,读到最后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结局,但都是因为战争才会是结局变得如此。

第一次的震撼来自皮小爪的死,当他被日军耻笑,当他勇敢到用残肢举起枪我崩溃了。

对敌人的仇恨,对兄弟的义气,恐怕也只有在此时放大到了无限。

第二次来自小何,何莫修,一个留美博士,一个在红卷里总感觉被刻意描写的懦弱的人物,但读到黑卷你会觉得这个人物一下子变得可爱的不行。

知识,智力一旦充满人的脑袋,这个人一定在其他能力上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但一旦他适应了,他会成为最强的人。

小何就是这样,他理想化的思维与战争的炮火一旦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似的瞬间强大。

他自恃为一个宁愿自杀也不会杀具体人的理想者,最后那惊世一枪,欧阳受刑时的那句“换我来”,劳工营里受尽委屈却独自反抗的他早已不是以前的他,或许以前的他早就随着跳楼未遂事件而“死了”。

小何对待科学的痴迷甚至连自己爱的人也可以抛在脑后,对死,他怕,但他更怕的是看着自己周围的人死。

追求永恒的短命鬼他也算一个。

第三次来自欧阳,思枫给欧阳留下的是在欧阳臂上永不磨灭的伤疤,欧阳在胸部中弹奄奄一息的时候,是孩子的出生带给他希望,对于欧阳这种人,希望或许比任何灵丹妙药都好百倍。

开始很怀疑欧阳几乎不能活下来的时候活下来是不是写的有点儿牵强,但后来看到欧阳脸上的安详的笑,似乎一切都可以解释的通。

是的,没有人希望他死,或许这惊人的生命力也是249想表达的吧

看到最后50页,龙乌鸦的死,四道风的死似乎都很脆弱,或许是战争结束了,人又回到了以前

难以接受,一个八年在枪林弹雨中走过的英雄居然会被自己的叔叔一枪就打死了

或许仇恨和亲情对于四道风来讲有着太大的差别。

生命究竟是坚强还是脆弱

也或许四道风早已随着高昕的死,消逝了。

四道风和高昕,夹杂着小何,或许很多人并不赞同我这样的表述。

但是四道风的简单与高昕的执着早已让我将小何视为那第三个人。

如果有一天,恋人重逢,能填补时间的空白,连接起昨日今朝吗

他们,都是化为灰烬消失在虚空之前的火花。

说世上没有爱情,这是头号弥天大谎,如果没有爱情,人类早已灭绝,地球也已碎成一片片无影无踪。

或许认为爱情伟大是一句空话,但爱情的确如此,就因为她在战争中的润润生机。

在硝烟中飞入爱人的胸口的炮弹,是一个刽子手,你将那浮凸在黑白战场中的那朵花连根拔起。

留下的只是漫漫长夜里因胸中的痛苦而呻吟的人儿。

不想多去怀念欧阳和思枫的爱情,不是因为欧阳的生存,而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中夹杂着我不了解的东西,三年的等待,见面却无一丝言语,这种革命者的爱情我想我没有资格去写出来,也没有词汇能将他们的点滴转换为简简单单的楷体字。

刮过风,下过雨,那条路一直阳光普照,再次刮起了风,湮没了他们的足迹;再一次下起了雨,思念着逝去的一切。

生与死常常是相通的,只要铺设其思念的线路。

欧阳,尽情的思念吧

编者兰晓龙这样说过,欧阳不叫机智而叫悲悯,四道风不叫跳脱而叫热爱,龙文章不叫壮怀激烈叫作空怀激烈,何莫修不叫天真而叫希望,思枫叫妻子、坚忍和忠贞,高昕叫恋人、好奇和尝试的勇气,唐真叫仇恨、绝望和从灰烬中重生,高三宝则是沽宁,苍凉而伤痕累累。

没有人能比作者更了解他笔下那承载着无数感动的人物。

对我而言,这是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味和沉淀; 拍成电视剧,就观众而言,这是一部扣人心弦峰回路转的情剧; 就人物本身而言,它是八年抗战中那些默默无闻之人所经历的灵魂炼狱;就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史诗,规模并不宏大,人物并非史实的名人,在席卷整个中国的抗战中,它几乎是一颗小小微尘。

但正如《四世同堂》中用几户人家便写尽北平的苍凉。

记住他们,这些默默无闻却舍生向死的布衣之士。

二战时期电影的看后感

[人物传记读后感]不要以为星星很渺小,只是你离它太遥远,人物传记读后感。

  ——题记   最近三个月,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四本人物传记:《麦克阿瑟》、《马歇尔》、《巴顿》、《艾森豪威尔》。

尽管对辽海出版社称为“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之扛鼎之作的编辑质量很是不齿与遗憾,但是根据了解一战、二战历史的原有基础,还是品出了一些滋味。

尤其是对中西方人们不同的人生理念、不同的道德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它甚至动摇和改变了自己以往对西方国家及其风云人物的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达到了颠覆的程度。

  感触一深,情绪就会不稳定,思绪也很紊乱,写起来倒觉得有些无从下笔,所以写到最后好象也没有把意思真正表达出来。

正如毛主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毕竟,这种烙印已经被打上了几十年。

它让我感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

  一、优良的品学   l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

【第80句】:0

【第1句】:26~19

【第64句】:0

【第4句】:05)   麦克阿瑟1899年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

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

4年之后以

【第98句】:43分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

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家,五星上将军衔。

曾被称“西点之父”,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一生都把读书作为自己的高雅嗜好,在颠沛流离的战场上,他仍然拥有7000册个人藏书。

  l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

【第80句】:

【第12句】:31~19

【第59句】:

【第10句】:16)   1897年不满17岁的马歇尔考入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1901年9月,马歇尔以全校第8名的成绩毕业。

院长希普将军认为;“如果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青云直上,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

”是美国历史上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仅仅凭藉在作战图上挥动小小一支红蓝铅笔, 就众望所归地获得了五星上将的的军人。

马歇尔一身正气、知人善任,在二战期间,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军官,这批军官用战场上卓越表现和战绩,回报马歇尔的知遇之恩。

在马歇尔将军的葬仪上,已经卸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的伟人,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入另外一个世界,马歇尔能收留我当他的部下,从而我得以努力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   l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

【第85句】:

【第11句】:11~ 19

【第45句】:

【第12句】:.21)   乔治·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西点军校。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他的知识面相当宽阔, 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更是一个最具个性、人性和智慧的人。

巴顿酷爱读书,他的个人藏书数量有6000多册,在同时期尽次于麦克阿瑟。

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他指挥作战勇猛顽强、屡建奇功, 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是第二世界大战中唯一能让希特勒的纳粹军队闻风丧胆的指挥官,具有“战神”之誉。

  l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18

【第90句】:

【第10句】:14~19

【第69句】:

【第3句】:28)   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可萨斯州的一个贫寒之家,少年立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最后成长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将领和总统,从而使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

在美军历史上,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军衔晋升得“第一快”;家庭出身 “第一穷”;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个指挥官;第一个担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的最高统帅;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二、崇高的理想   四位将军当中除了马歇尔以外,都曾经就读于以培养合格的陆军人才为宗旨的西点军校,他们都非常尊崇“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具有超强的纪律观念、荣誉观念和责任意识。

  l 1902年7月4日的西点军校百年校庆上,作为唯一上尉军衔学员的麦克阿瑟第   一个领取《毕业证书》时,看到那么多杰出的老校友,他就暗暗发誓报效国家:将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美国“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

  l 马歇尔立志报国从不气馁,表现在工作上的一丝不苟。

在他34岁仍是中尉军   衔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到上下级的一致称赞,获得广泛的威信。

马歇尔在繁忙的机关里,是一个优秀的在带兵和组织部队的军事演习中,是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在情况危急时刻,是一位足智多谋、值得信赖和坚如磐石的核心人物,读后感《人物传记读后感》。

马歇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慧眼识才。

早在步校的时候,他就建立了一个学员档案——黑色笔记本,把他认为有才华的青年军官的名字一一记在上面,后来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后,这个笔记本便成了无价之宝,他常据此选派指挥官。

  l 巴顿的勇敢来自于军人职业光荣而崇高的信念。

为了打败法西斯,巴顿建立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坦克训练基地。

而作为美国的第一坦克手、坦克部队创始人,他曾感慨:我的生命和荣誉与坦克是紧紧相连的,不久的将来,美国必将拥有一支世界上所向披靡的坦克部队。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夏威夷也燃起战火。

当时已是军长的巴顿将军竟被忧心忡忡的艾森豪威尔吩咐“低就”作战,但是巴顿并没用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并给我为国出力的机会,让我参加战斗,我甘愿当一名少尉。

  l 最能说明艾森豪威尔理念信条的,是当美国一家报纸指责盟军司令是一个好战   将军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亲笔写下的一段文字:至于那些口口声声憎恨战争的“和平主义者”,我怀疑他们是否真能象我这样痛恨战争。

和平主义者也许没有看到过战场上的滚滚硝烟,没有闻到过战死者的尸体腐烂后发出的恶臭,没有到过挤满伤员的野战医院。

我同和平主义者的区别是,我憎恨纳粹更甚于战争。

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每当出现了战争危险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执行我们政府的命令。

  三、无限的魅力   美国有一种基本的生存理念: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一种缺陷的存在才是真实的。

即便是总统,作为一个普通人,仍然有他的缺点和不足。

纵观四位将军的一生,抛出阶级、信仰等政治因素,确实觉得他们的人格都各具无限的魅力。

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情商,但是却不计私利;他们始终竭尽全力地办好事,并有着高昂的热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他们永远不会与那些麻木不仁、胆小如鼠,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

  l 大义凛然 无畏的献身精神   太平洋之战初期,面对失利局面,美国总统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派护卫交通工具接回菲律宾战场的军官家属。

作为战区最高司令官的麦克阿瑟,在把中下级军官的家属一一送走之后,给罗斯福总统写到:非常感谢总统的关怀,但是请原谅我没有执行您的这项命令,因为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我和我的妻儿要与阵地共存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战争中出生的儿子与妻子是跟随麦克阿瑟转战了12年后,才踏上自己的国土。

  功成名就的马歇尔,在理所应当地应该享受安静晚年生活的时候,为响应国家的召唤,几次放弃平静的生活,再度出山,勇挑工作重担。

  巴顿在军事指挥中有“两多”,即在地面上的时间比乘车的时间多,跑步的时候比走步的时候多,他是战场负伤次数最多的一位将军。

然而就在欧洲的硝烟刚刚散去,本来应该居功享受的时候,巴顿却主动向白宫申请说自己愿意马不停蹄地转战太平洋战场。

他说,为了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只要允许我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哪怕给我指挥一个师的权力,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在欧洲战区,为了掌握主动权、正确决策,艾森豪威尔多次亲临前线地形、乘战机穿越敌区上空进行勘察。

在担任总统期间,艾森豪威尔以处变不惊的外交手段,饱满旺盛的工作热情,超群不凡的预见能力,带领美国人民度过了种种难关,从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l 克己为国 无私的奉献精神   事例太多,不可枚举,只谈感受。

  与我们大不同的是,也是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矛盾之中,他们都仿佛没有半点私欲可言。

而更让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当中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的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不枉私情是一种值得称颂的高尚品德。

真的很奇怪,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领导干部做出的感天动地的事情,他们从来都都觉得稀松平常。

  l 平易近人 兵民的精神领袖   在即将发起菲律宾登陆总攻的前一天,看着新闻记者及其观察人员掩饰不住的等待胜利的喜悦,麦克阿瑟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忧郁的表情。

他说,我渴望胜利,但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却是,当发起总攻的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又有多少优秀的美国青年将会长眠在登陆战斗的沙滩上。

  一位曾在参谋部工作过的中尉深情地说:“马歇尔将军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务的人都很有人情味。

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

我有很多他关心我的美好回忆,那纯粹是他本性的一部分。

”   就是曾经因“打耳光事件”而两度引起轩然大波的巴顿将军,也会经常到战地医院去看望伤病员,他在浑身打满绷带、深度昏迷的士兵的床前默默伫立的场景,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而艾森豪威尔在士兵当中更是从来不摆官架子,他时常出入士兵宿舍、食堂,了解士兵们的生活情况,一有问题就立即解决。

对于他的热情,他的坚强个性,士兵们都很钦佩,甚至崇拜。

艾森豪威尔在给他的妻子玛咪的私人信件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的士兵真好。

我总觉得,越是靠近前线,士气越好。

没有人了解我多喜欢在他们中间转来转去。

我和真正的战士们在一起呆上一天,我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

”   历史,真的就是一坛醇酒,她会无情地浇醉沉沦的时光。

然而有时,她又如一枚从地层深处绽放的花,姹紫嫣红,如歌飘于野,如诗落于世。

战争片的电影,急啊~~~~~

朋友,如果想要高质量的战争电影不可能有少于1小时的,至少我没见过。

你可以把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加以提炼,完成读后感。

推荐《风语者》《拆弹部队》《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

拉片是什么意思

拉片,是学习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影片是最好的老师”。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个人——让-吕克·戈达尔。

青年时代没有考上法国电影学院,一气之下,躲到法国电影资料馆“观摩”了3000部电影,终于拍出一部划时代的电影《精疲力尽》,引领法国电影新浪潮风骚数十载,以至于让法国人民得意的宣称电影从此以后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代。

可能有人说这是一个巧合,但每个看起来巧合成功的人,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对是空前的,巧合能成一时,成不了一世。

但戈达尔至今在电影届的地位说明了他的成功不是巧合,是一种努力和积累。

电影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精读400部”,也就是说学习这一专业的人要熟悉400部以上的影片。

但有学生能做到精读400部吗

这个显然是很少的。

王迪老师对应这句话说过一句话:“不用,只要精读20部,每部读20遍”,20遍

这才叫精读啊

就影视课程来说,拉片课既是最简单的课,也是最难的课。

简单是因为,就算你没有专业基础你也可以进行,难是因为,就算你专业基础很好也不一定能完整地分析透彻影片中的内容。

拉片课程我们一般会涉及这样的内容:首先是故事结构,故事的开端是什么,创作者是如何开场的,激励事件在何处出现,对整部影片的影响是什么,发展部分是哪一部分,高潮从何处起,如何铺垫高潮的到来,结局部分是什么,是开放是结局吗,这些段落分别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其次是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关系是怎样的。

每个人物对故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然后是场景,用了多少个场景,什么样的场景,对故事以及人物的表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场景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涵义,场景对于影片升华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再有就是影片细节点的解读和探讨,创作者一定会在自己的影片中注意到许多细节问题,有些细节做了,我们可能看不出来,有些细节很明显。

那么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还是对故事上做的铺垫

在或者说是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点

用拉片子的方法可以将影片的叙事范例与抽象的编剧理论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概念。

当你的脑中存储了大量的情节后,你将会自然产生一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这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就是你的电影感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68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