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起义读后感600
有八一军旗红:八一南昌起义故事读本的读后感吗
加悬赏
南昌起义的读后感
《军歌嘹亮:南昌起义》读后感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GCD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
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
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
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GCD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
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
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故事园之斯巴达克起义读后感600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奴隶起义。
斯巴达克(
~公元前71)为色雷斯人,在反抗罗马征服的战争中负伤被俘,沦为卡普阿角斗士训练学校的角斗奴。
前73年春夏之交密谋暴动,事泄后领70余名角斗士逃往附近的维苏威山起义。
远近各地逃亡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响应, 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千 人。
斯巴达克被推为领袖,克里克苏和恩诺麦伊为其副手。
起义军多次打败当地官军,队伍日益扩大。
罗马当局派G.克劳狄乌斯率军3000人前往镇压,包围维苏威山。
起义军乘夜暗顺着野葡萄藤编成的梯子滑下悬崖,绕到罗马军营寨侧后突然发起进攻,击溃罗马军。
起义军名声大震,队伍扩大到上万人。
斯巴达克把起义军编成步兵、投枪兵、骑兵、侦察兵、通信兵和辎重队,进行严格训练。
同年秋,罗马派执政官P.瓦利尼乌斯率2个军团约
【第1句】:2万人围剿。
斯巴达克采取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法,首先击溃瓦利尼乌斯副将傅利乌斯率领的2000人,继而在萨林纳击败另一副将科辛纽斯率领的援军。
瓦利尼乌斯调整部署,挖壕筑垒,把起义军压缩在一个崎岖的山区。
斯巴达克施巧计迷惑敌人,在夜暗掩护下率军沿狭窄山路撤出包围圈,占领有利地形设伏,打败追击的官军。
前72年初,起义军转移到意大利半岛南部,然后沿亚平宁山脉东侧向北推进。
年中,罗马元老院派执政官C.楞图鲁斯和L.盖利乌斯率2个军团进剿。
这时,起义军内部出现分裂。
克里克苏率一支人马脱离主力,在阿普利亚北部的加尔加诺山麓大部被歼,克里克苏阵亡。
斯巴达克率军继续向北推进,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离开意大利。
他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先打败楞图鲁斯指挥的堵截军团,继而击溃盖利乌斯率领的追击军团。
一路上起义队伍发展到12万人左右。
起义军进抵山南高卢的穆蒂纳城,打开了渡过波河通向阿尔卑斯山的道路。
但斯巴达克并没有按原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而是挥师南下。
罗马元老院非常惊慌,担心起义军攻打罗马,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并授予M.L.克拉苏相当于独裁官的权力,令其率6个军团会同上述2个军团继续截击。
同年秋,起义军避开罗马城,开赴意大利半岛南端,准备渡海去西西里,但因缺乏船舶未果。
这时,克拉苏率近10个军团追来,在起义军背后布鲁提乌姆(今卡拉布里亚)半岛地峡处构筑一道横贯半岛的大壕沟(长约55公里,深宽各
【第4句】:5米)进行围困。
斯巴达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利用敌人疏于戒备之机,指挥起义军在一段不长的壕沟中填满树枝、泥土和木材等,而后以骑兵为先导突破封锁线,直奔布伦迪休姆,企图由此渡海去希腊。
为尽快歼灭起义军,罗马当局从马其顿调回L.鲁库鲁斯的军队,从西班牙调回庞培大军,协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
起义军接近布伦迪休姆时,鲁库鲁斯的军队已在该处登陆,庞培率军从北面压来,而克拉苏也从后面追来。
在此危急时刻,起义军内部再次发生分裂,一支
【第1句】:2万人的队伍脱离主力行动,被克拉苏消灭。
面对强敌,斯巴达克决定在几股敌人会合前,与最近的克拉苏军队决战。
前71年春,双方在阿普利亚境内激战。
起义军战士英勇不屈,但终因师旅疲惫而战败。
斯巴达克壮烈牺牲,另有约6万名起义军将士战死,6000名被俘官兵全部被钉死在卡普阿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
斯巴达克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英勇斗争的气概,斯巴达克高超的统帅艺术,却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其作战行动的主要特点是:步骑协同,隐蔽机动;出敌不意,外线进攻;避强击弱,各个击破。
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八一军旗红》读后感300字
当你翻开这本书,有一股厚重透入字里行间,所有文字都谱写着八一起义的壮歌。
每个英雄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如夜空中的繁星,指引我们前进。
这本书写下了15个革命前辈的故事,个个有血有肉。
在字眼,我读懂了15个人的心情,读到了15个人的心理;这本书还写下了11个感人的故事,它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我无法想象他们吃的苦;这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明白了革命的苦涩和革命者的刚强内心。
从1927年的8月1日开始,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率领着革命,埋下了希望的火种。
在这物欲横流、轻浮急躁的时代,它让我们更加坚定拼搏、敢于艰苦奋斗,发扬革命先辈们身上金色的光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尽管时代进步,尽管生活优越,但祖国的新一代万万不可忘却这种革命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承担,执着追求的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具备了这样的品质,祖国的花朵才能蜕变成为荫庇神州的大树,祖国的未来才能绽放出无限的曙光。
这本书是给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先辈们最好的敬礼,又是给广大青少年最好的洗礼民。
或许在某个潜移默化的瞬间,我才能真正的看懂这一个个创造奇迹的瞬间,读懂一个个革命者的内心。
《八一军旗红》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在书架上看到《八一军旗红:八一南昌故事读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面和装帧设计所吸引。
封面上几名惟妙惟肖的战士配上暖红色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安静冲和的氛围,但是任谁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掩藏着各种暗流汹涌。
这种安静的假象会引发读者思考并勾起隐隐的躁动,封面以静衬动,更显其动,这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
翻开书本,有一股厚重感,无论是纸张还是文字,处处透露着八一南昌起义这段历史的厚重。
八一南昌起义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每个英雄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指引我们前行。
《八一军旗红》全书分三篇,即将士篇、战斗篇和价值篇。
将士篇下写了15个革命先辈的故事。
故事真实生动,人物也塑造得有血有肉,让读者从故事中了解到每个人物的性格。
战斗篇共计11个故事,分别选取了南昌起义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确切还原了革命时期的场景,如从起义前夕的总指挥部到打响第一枪,从鏖战三河坝到潮汕七日红。
该篇章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更妙的是,作者在写战斗的过程中也不忘勾勒故事人物的性格与精神,这是以大写小,也是以小见大。
湘南起义观后感
武昌起义的读后感甲午海战时,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战败只好投降于日本。
清政府日益衰败,武装起不断发动,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为湖北省武昌市,是革命党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成功夺取武昌,于1911年10月11日日组建了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就这样中国的封建社会就被推翻了,民主社会就开始了。
转眼间100多年过去了,从曾经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民主社会,人民也就当家做主了,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祖国强盛,生活幸福,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的进步是多么快呀。
曾经,100多年前一个法国人,曾经指着地球仪上那只雄鸡并对周围的人说“:可千万不要让那只雄鸡醒过来,如果一旦醒过来他一定有超强的毅力与能量,让它继续沉睡吧
可现在的今天中国醒来了
啊
我爱您我的中国
《徂徕山起义》观后感600字的初中作文
在徂徕山组织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期间,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和牛头镇,从11 月至12 月,先后发动武装起义。
省委为了呼应上述起义,加强对起义部队的领导,在蓖子店由黎玉同志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举行徂徕山起义。
并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编制序列、各级指挥员名单以及召开誓师大会等一索列工作事项。
会后,省委马上派人分头去新泰、莱芜等地传达省委的决定。
各地组织的武装队伍按省委的号令陆续奔向徂徕山。
省委机关一部分,平津、济南流亡学生,“民先队,干部和泰安的“民众抗日自卫团”部分人员。
先后转人徂徕山脚下的山阳庄一带。
洪涛、林浩同志由蓖子店带领省委机关一部分同志和一些流亡学生,泰安县委的同志及“民先队,、“妇救会”共数十人首先登上徂徕山。
黎玉、景晓村、马馥堂等同志在山阳庄等候从封家庄、楼德一带由赵杰、程照轩、封振武、侯德才等同志组织的队伍到齐后,作为第2 梯队,于12 月31 日赶到徂徕山。
就在各地的同志们组织队伍上山的这段时间里,日军第5 师团、第10 师团及特种部队共3 万多人,分兵两路渡过黄河,于12 月27 日占领济南,31 日攻陷泰安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更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无比债慨。
因此.不少青年农民、学生弃家舍业,毅然拿起土枪、大刀奔向徂徕山。
一天,提前上山的洪涛、林浩等同志发现5 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兵路过大寺,即派武中奇同志去做工作。
原来,这5 名国民党兵是韩复榘的部下。
二他们是李怀英、韩德、徐福礼、杨忠和刘玉。
李怀英是班长。
他们恨透了韩复榘的逃跑政策,想回老家拉队伍打日军。
当他们听说要其参加抗日游击队时,当即表示同意。
这一来就争取了5 名带钢枪的战士。
提前上山的同志在林浩、孙陶林的带领下,把大寺院内布置得焕然一新,墙上贴着抗日救国的标语,韩豁、赵新、傅生等女同志还赶制了一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中间缀有武中奇书写的“游击”两个大字。
12 月31 日晚,大寺内外聚集了足有160 多人,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为起义大会筹备工作而忙碌着, 1938 年l 月1 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起义誓师大会在大寺举行。
庄严的会场上,起义部队持枪握刀,威风凛凛。
主持人孙陶林同志宣布大会开始后,一面鲜红的军旗徐徐升起,凌空飘扬。
黎玉同志代表山东省委庄严宣布:“山东抗日游击第4 支队正式成立了里”顿时,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接着,黎玉同志讲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纪律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并宣布了支队领导人员的任命;洪涛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省委书记兼),赵杰为副司令员,林浩分管政治部工作,马馥堂为经理部主任(相当于八路军的供给部部长)。
随后,将参加起义的人员暂编为2 个中队:省委机关、泰安县人民抗日自卫团、泰安县委一部分和青年学生编为1 中队;赵杰、程照轩、封振武等同志带来的队伍为2 中队。
任命李怀英为l 中队队长,鲁宝琪为指导员,封振武为2 中队队长,程照轩为指导员。
同时,还任命了各排排长和政治战士(协助党支部和指导员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与排长同级)。
会后,各中队建立了党组织。
誓师大会之后,莱芜县在莲花山发动的抗日武装由程绪润、刘居英同志带领到徂徕山会合,被编为3 中队,程绪润为中队长,刘居英为指导员;新泰县在观山发动的抗日武装,分别由孙汉卿、童淡、单昭洪(单洪)等同志带领也先后来到徂徕山会合,编人l 中队。
至此,起义部队已达500 余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初步建立起来。
徂徕山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泰山南北千家万户,一时间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来参军的,有给部队送衣服和粮食的,也有来观察形势的。
整个徂徕山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942.html
